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地矛盾不断加剧的历史时期。为实现我国耕地保有量18亿亩的目标,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土地整理工作已开展近10年,有相当一部分项目进入到了实际运行阶段,研究实施效果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将关系到我国土地整理工作能否持续发展并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人地矛盾、粮食生产安全等日益突出的问题,泰山区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多年实践,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做了一些积极探索,通过健全管理制度、科学编制规划、建立监督机制和强化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连续4年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沂源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目前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耕地保护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为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在对该县耕地资源质量和耕地后备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等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4.
沂源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目前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耕地保护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为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在对该县耕地资源质量和耕地后备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等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5.
亓月  李伟 《山东地质》2011,(6):56-58
在人地矛盾日益紧张的大环境下,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显得愈来愈重要。作为煤炭主产区的莱芜市,煤矿区的土地复垦还处在起步阶段。该文从分析莱芜市煤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入手,对今后莱芜市煤矿区的土地复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乡统筹的发展,“六个”一体化的实施,用地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保证重点工程项目用地。土地开发整理已成为各级政府解决用地矛盾的唯一出路。但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普遍存在,导致土地开发整理质量下降,开发出来的土地产量低下,农民不愿种,甚至抛荒的情况时有发生。笔者分管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切身感受,并结合淳安实际,粗谈一点土地开发整理中的质量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刘邦锁 《山东地质》2009,(11):13-15
平阴县土地总面积715.06km^2,辖346个行政村,总人口36.23万人,耕地3.25万hm^2,人多地少、土地质量差且后备资源不足,在土地资源配置上面临着既要保护耕地,又要支持发展,还要确保生态环境建设的多重任务,人地矛盾突出。实施村庄整理工程既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村容整洁,又能加快农村的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8.
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要工作,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而我国土地资源相对匮乏为此,国土资源部开展了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概念和标准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项目申报的程序及规划设计各阶段的内容深度,为今后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宣农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行为。既是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手段,也是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子。众所周知,我国人多地少,保障建设用地需求与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的矛盾十分尖锐,这种矛盾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田丰 《山西地质》2011,(4):42-44
阐述了当前我国土地整理整治专项规划的基本含意和几个原则,以及多年来的土地开发整理中一些较好的模式和经验。分析了山西沁县在土地整理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土地整理整治的基本观念出发,研究了保障土地整治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土地整理方兴未艾,新景象、新情况迭出,将妨碍农村土地整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进而影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全面实现,影响补充耕地的质量。现从土地整理中的项目论证、工程监管、农民权益等问题,引发深层次矛盾进行探析,寻求解决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途径,使农村土地整理规范,以提高农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东营区针对全区土地资源“一少一多”的实际(即:耕地总量少,总面积29588.1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6%,人均耕地仅有0.12hm2,而且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55.5%;耕地后备资源多,宜农土地面积8540hm2),精心组织土地开发整理,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东营区在福建漳州召开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2006年10月,非洲十国考察团到东营区考察学习土地开发整理经验做法;2007年被评为全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先进单位,才利民副省长到牛庄镇1133.33hm2(1.7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场进行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3.
在肯定过去几年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成绩的同时,从土地开发整理一般定义及新时期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入手,分析了新时期土地开发整理面临后备资源缺乏等一系列困难和不足,并提出了拓宽思路、挖掘潜力等方面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时东 《浙江地质》2011,(11):43-45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是一切财富之源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以及农地非农化进一步加快,人地矛盾、土地不合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保护和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刻不容缓。土地资源管理融合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为一体,协调人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长期以来,落后的技术水平一直制约着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土地科学领域专家和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结合商河县郑路镇项目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状况,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指出土地整理应寻求社会、生态和经济三大效益的最大结合,实现效益最大化,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1日,《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土地开发整理的地方性法规,它标志着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邹城市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走在山东省的前列,先后多次被山东省、济宁市授予“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这是该市坚持下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三步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杨沛 《山西地质》2010,(2):44-46
通过详实的数据,从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作的成效进行了系统评价和宣传。通过评价,我们发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现了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促进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宣传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和增强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需求逐步增加,土地供应日趋紧张,规范土地整理开发行为,科学指导土地整理开发工作意义重大。以位于黄河三角洲的垦利县为例,根据其土地利用特点,分析开发整理工作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探索土地整理开发工作要点,为今后开发整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测绘数据是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基础、最原始的资料数据,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正确决策、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最基本保证。提高测绘水平,更有利于土地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