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地区自然及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注重其区域性,即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协调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限制不适当的土地利用方式,达到人地关系的真正和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分析日照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采用图件叠加的方法进行初步功能分区,然后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进一步细分,同时对不同功能区制定相应空间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区自然及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注重其区域性,即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协调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限制不适当的土地利用方式,达到人地关系的真正和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分析日照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采用图件叠加的方法进行初步功能分区,然后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进一步细分,同时对不同功能区制定相应空间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进行土地整治分区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往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分区已不能适应当前土地整治工作管理的需要。该文以山东省肥城市为例,提出了土地整治分区的原则和方法,从宏观尺度上,运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土地整治综合分区,从中观尺度上,运用叠图法进行土地整治功能分区,并指出了不同区域土地整治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隶属函数构造模聚类系数,给出了一种新的分区方法。运用此方法对水文地质进行分区可大大降低了计算量,并且避免了一些主观因素,该方法的关键是确定隶属函数,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计算解决。  相似文献   

5.
从采煤沉陷土地持续利用角度,依据沉陷土地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特性,提出采煤沉陷土地的分区方案;以兖州煤田为例,进行实用分区,并依据各分区的特点提出持续利用方向和方案;最后,根据分区实例,就采煤沉陷土地的持续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质站网规划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海瑞  秦福兴 《水文》1995,(1):7-11
在进行中国水质站网规划布设合理的性研究中,按河流水系将全国国土分为若干水质站网规划单元分区,然后运用主成分聚类方法进行单元分区类型的划分,作为水质站网规划的基础。在同一类型单元分区内,运用模糊集合聚类方法,将分区内的水质进行分类,以确定水质站的布设密度,并对每一水质参数的采亲频次进行分析研究,以指导确定其采样频次。  相似文献   

7.
刘玉邦  梁川 《水文》2011,31(5):57-63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环境要素、水的资源属性、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内涵、生产力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种植结构及种植模式等因子,选取构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分区的指标体系(16个定量指标、4个定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为区划方法,对川中丘陵区进行量化分区。研究结果将川中丘陵区16个地级市和一个县级市(简阳)分为农业水资源较低利用区、农业水资源低效利用区、农业水资源中等利用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区和农业水资源较高效利用区5个区,这对南方季节性干旱区水资源利用规划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系统聚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罗贞礼 《湖南地质》2002,21(4):252-254
生态安全研究是目前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以湖南省14个地州市为样本,从1999年社会经济和土地生态环境压力、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能力等多方面的运行数据中选取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人均耕地、人均GDP、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等24个指标,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作了系统聚类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四平地区生态地质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平地区生态地质环境的调查,对该区水、土壤、大气、区域稳定性、生态资源、地层条件、放射性、矿藏、地方病、旅游地质及垃圾等进行环境现状综合评价。利用ISODATA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该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分区。并利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出该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为中上等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地下矿山工程围岩稳定性模糊动态聚类分区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针对梅山铁矿二期工程开拓设计的需要, 本文介绍了梅山地下矿山工程围岩稳定性模糊动态聚类分区的研究方法及其部分结果。该研究首先涉及分区资料的获取, 整理与分析;其次是分区因素的选取与指标确定;最后是模糊动态聚类分析方法在工程围岩分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认知聚类分区方法的边坡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边坡可靠度分析的一种新的全局优化方法--认知聚类分区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5个步骤:分区、随机抽样、计算极径L、回代、计算可靠指标及验算点。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流程图,并编写了基于C语言的计算程序KCPREL。最后,以岩质边坡稳定可靠度问题为例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认知聚类分区方法能同时计算出可靠指标和验算点,并能获得全局最优解。该方法的计算精度和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相当,计算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的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此外,该方法在分析含有复杂的隐式及非线性功能函数的边坡稳定可靠度问题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优越性。等步长认知聚类分区方法能全面且均匀地搜索角度,从而得到更准确的验算点。为了保证足够的计算精度及减小计算量,建议步长取10º以内。  相似文献   

12.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域土地结构急剧变动的背景下,以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三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主体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等数理方法对县域主体功能区进行分区研究。以湖南省北湖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适度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五类主体功能区,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的主导方向与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静怡  徐小明 《水文》2002,22(6):36-38
以江西省和福建省的86个水文站的年最大洪水资料为样本,在成因水文分区--模糊聚类法的基础上,采用线性矩区域综合方法进行区域洪水频率分析,并选用两种区域洪水分布线型:通用极值分布(GEV)、P-Ⅲ型分布来检验这两省的洪水特性。结果表明,P-Ⅲ型分布优于GEV分布。  相似文献   

14.
西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遥感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叙述了西藏自治区TM图像土地沙漠化遥感解译工作,归纳了该区土地沙漠化分布特点,划分出土地沙漠化程度分区,并对土地沙漠化变化趋势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人工利用显微镜对岩石铸体薄片进行鉴定的低效和普通聚类分割算法对图像边缘分割效果差的问题,本文从岩石特征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分割算法的多聚类中心加权分割新方法,并使用该方法训练了一个适用于岩石铸体薄片的分割模型。使用该模型可以快速地完成对大量薄片的鉴定任务。该方法通过构建新的聚类距离提升了对薄片各组分边缘和内部的分割效果,将多聚类中心的方法和加权的聚类方法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对薄片边缘部分的分割。利用来自疏松岩心的铸体薄片图像进行分割实验,并将本文提出的聚类分割新方法与普通的聚类分割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本文方法的分割误差比普通分割方法的误差最高降幅达37.2%。与现有深度学习分割算法对数据量和数据类型的高要求相比,多聚类中心的加权聚类分割算法更适合地质领域中的分割任务,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径流相似性分区对径流资料插补移用和区域洪水频率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识别水文站网中各站径流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提高径流相似性分区结果的准确性, 引入Copula熵方法估算基于互信息的R统计量, 以度量各径流序列间的非线性相关性。在此基础上, 应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以水文站为节点、以对应径流序列间R统计量是否大于给定阈值为节点间连边存在判别依据的径流相似性分区模型, 采用基于边介数的社团检测算法(GN算法)进行径流相似性分区。以鄱阳湖水系的水文站网为实例, 研究结果表明: 径流相似性分区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效率; R统计量阈值为0.80时, 径流相似性分区结果最优, 此时水文站网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共12类分区, 其中北部仅含1类分区; 相比于K均值聚类方法, 复杂网络方法表现更优, 其最优分区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聚煤盆地的形成及其含煤性是在一定地质历史条件下,构造和沉积作用的结果。深入的研究区域内一些具代表性的聚煤盆地,掌握其构造和沉积规律,对于预测新的煤田有重要意义。根据松辽盆地南部(两拉木伦河一西辽河以南约8万km^2范围内)一些已知含煤盆地的地质分析,总结了三种聚煤盆地沉积类型。以辽河断裂为界,东部以河流相沉积为主,西部以湖泊相沉积为主,西部以东西向断裂分各北分区、南分区,北分区属山前浅水湖泊沉积类型,南分区属深水湖盆边缘沉积类型。并初步分析了它们与构造的关系。对于该区寻找新的含煤盆地,以及在一些含煤盆地内预测可采煤层地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地基稳定性区划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城市土地的合理使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目前在城市岩土工程问题中对土地的合理利用研究和评价方法不断涌现。本文根据南京市的基岩岩性、地貌特征、覆盖层厚度和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分布情况,划分为五个基本类型,各个分区具有不同的工程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程力 《广西地质》2010,(4):32-33
土地利用分区是按照地域分异规律、土地利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开发利用方向与途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土地进行区域划分。它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因地制宜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的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地潜力评价是土地利用优化的前提,对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在土壤“地质大循环”过程中,地质建造会影响土壤保持量、质地结构、养分含量和水文条件等,并决定土地资源初始禀赋特征的规律,文章探索建立了以地质建造为基础的土地潜力评价和利用优化路径。将承德市划分为堆积建造(第四系沉积物)、碳酸盐岩类建造、碎屑岩类建造、花岗岩类建造、火山岩类建造、片麻岩建造等六种类型。在不同流域尺度上,开展基于地质建造的土地潜力评价和利用优化实践:全流域上,将承德市滦河流域划分为北部土地沙漠化草地保护修复区、中部水源涵养(中草药)发展区、南部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和生态林保护区、河谷耕地农业用地发展区等七类保护和利用建议区;小流域上,针对柴白河小流域人工造林用地优化,提出花岗岩、流纹岩建造适宜造林区,砂砾岩建造一般适宜造林区,白云岩建造不适宜造林区;对小滦河小流域的土地沙化和草地退化保护修复用地进行优化,划分出耕地适宜区、湿地保护区、造林适宜区、优质牧草区、草场退化区、生态保护区等六类利用优化建议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