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大美草原     
七月的内蒙古到处是一片绿,绿色的草丛,绿色的树木,绿色的麦田……绿的可爱,绿的温馨。蓝蓝的天空,偶尔有几片白云,在流动,云朵,像雪白的棉花堆一样,时而堆集,时而分散,看上去是那样的悠闲,那样的自然,真让人陶醉。进入了丘陵地带,这里有村庄、有麦田,还有黄黄的油菜地,一条一条地分散在绿色的田野里,远远地看上去真是美极了。草原的路是笔直的,视线很好,一眼顺路望的很远。路的两旁大多都是草原,部分草原上近年来有些沙化,一丛一丛的野苜蓿,顽强地在那守护着,在沙化严重的地带里显得尤  相似文献   

2.
来到辽西的人,谁能不为白狼山所心动?山的前面还是山。古老的燕山山脉提起精神,从河北平原北侧的潮白河谷启程,越过努鲁儿虎山,向着蔚蓝的渤海湾,一口气跋涉了600余公里,历苍茫而雄浑,聚烟霞而秀气,在辽西建昌县城东5公里处,惊讶于原野的广袤,仰天一声长叹,白狼山拔地而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一般发育在岩性强度低、岩性较为破碎的地区,由于岩性差,岩体较为破碎,它易形成泥石流的物源,配合一定的地形条件和气象条件,造成泥石流发生.硬质岩区由于其强度高,不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形成泥石流物源.本文通过一个硬质岩区发生的泥石流调查表明:在硬质岩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降雨水时,水从高处经过硬质岩崩塌坡积物向下流动时,由于在高比降情况下,水的侵蚀能力强,坡形陡,硬质岩崩塌坡积物容易垮塌为其提供了物源.它的发生频率高,对下游危害大,因此,在这种地区进行工程活动时,必须对这种现象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曹锁庆 《地理教学》2008,(12):27-27
每天清晨,我早起跑步,蒙蒙亮的街道上,匆匆而过的自行车载着一群辛苦的人,菜贩子,教师和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心中苦苦的,更多的是迷惘的困惑。学生大多数是未成年人,他们需要充足的睡眠,这样的学习是对身心的发展还是摧残?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的确,快乐是一种美好的状况,对于学生而言,也就是他感觉自己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可以自由自在地、轻松自如地学习。  相似文献   

5.
欧洲大陆现今仅存的大公国世界仅有古堡多的千堡之国戴菊荣称国鸟卢森堡,全称为卢森堡大公国,是现今欧洲大陆仅存的大公国,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毗法国,西部和北部与比利时接壤。由于其地形富于变化,在历史上卢森堡处于德法要道,地形险要,一直是西欧重要的军事要塞,有北方直布罗陀的称  相似文献   

6.
很早就有进入玛瑙湖的打算. 一直想找机会,看一看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塞外风光,或者闲暇时接一接地气,捡一捡石头,朝拜心中祈盼已久的玛瑙湖,这一切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种莫大的消遣和受用. 然而,每当听说我要进湖时,几位石商朋友总是笑着摇头对我说,“还是别去了,现在什么也没有了,石头都被人捡完了.不去后悔一阵子,去了后悔一辈子……”然而,无论朋友怎样劝,我还是坚持一定要去,因为我和他们的追求不一样,心境也不大一样.  相似文献   

7.
郑书  刘迎曦  黄莺 《地理教学》2010,(22):33-35
在重庆市渝中区朝天门码头,嘉陵江在纳细流、汇小川、纵流1119千米后,于此注入长江。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黄色的长江水激流撞击,漩涡滚滚,清浊分明,其势如野马分鬃,十分壮观。长江融嘉陵江水后,声势益发浩荡,穿三峡,通江汉,一泻千里,成为长江上游的“黄金水段”。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区域内公民的素质与这个区域的水土是密切联系的,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积淀孕育着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8.
湘东,是指湖南境内湘江以西,罗霄山以东,北到岳阳市的平江县,南到郴州市的安仁县,以现株洲市所辖各县、市、区为主体的广大地域。其中以红色资源、红色名人命名的乡(镇)有3个,即炎陵县的策源乡,茶陵县的思聪乡,平江县的咏生乡。  相似文献   

9.
饭吃人     
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绝对强的,也没有一样东西是绝对弱的,兔子还能登瞎老鹰的眼睛。植物没腿没手没牙没爪,可它也会反击——只要你做得过了头。饭是人吃的,可如果不依规矩,饭也会吃人的。这不是危言耸听,铁案如山。吃的少是人吃饭,吃得多是饭吃人。饭吃得够人体消耗了,而且在消化机器的负荷之内,就正好,有益,是人吃饭;如果吃多了,超出消化机器的负荷,就不舒服,时间一久,消化机器就会  相似文献   

10.
老照片     
《西部资源》2012,(3):36-37
如果非要去还原历史,恐怕只有照片最有发言权了。文字是含蓄的,记录的是被人咀嚼之后的东西。只有照片,真实地记录了原汁原味的历史,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凝固了流逝的岁月,铿锵有力的讲述着过往的峥嵘;一张张没有经技术处理的老照片,记录着当时真实的喜怒哀乐,看似暗淡无光,但是,却有一些东西在不知不觉间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也许你流泪了,也许你震惊了,因为你被感动了。《西部资源》的"老照片"栏目,带您一同寻访地质勘查的那些人,那些年,那些事……  相似文献   

11.
改进后的CTM模型在半干旱区作物生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改进后含有温度和水肥补偿效应的CTM模型应用于半干旱区作物研究中,分析了水分因子与土壤养分因子间的生态学补偿效应,模拟了半干旱区作物生长过程,并对在不同水分和不同施肥量下的作物生长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水分变化梯度上,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主要作物春小麦的产量呈上升趋势,试验条件下春小麦籽粒产量的最大值为462.35g·m-2;一定限度内通过合理施肥可以补偿土壤水分不足。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丰水条件下施中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主根周围土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新正  马倩  马晓飞  徐莉  马婕 《中国沙漠》2014,34(1):170-175
通过建立米级的空间尺度进行分层取样,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建群种——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主根周围土壤的含水率、容重、pH值、电导率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在表层5cm处最小,土壤容重在0~40cm土层变动幅度不大,但随着与茎基垂线距离的增加,二者出现显著变化(p0.05)。(2)土壤pH值和电导率在主根区周围呈现聚集现象,最大聚集率均在0~1m圈层,但随着距离的增加,土层深度逐渐成为主导因素。(3)土壤养分在表层5cm处聚集,但水平聚集范围中除有机质和全氮可扩增到3~4m外,全磷和速效养分均在0~2m。本研究结论对于荒漠区耐盐性植被的合理密植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白刺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孙祥  于卓 《中国沙漠》1992,12(4):50-54
白刺是荒漠、半荒漠地区建群植物种之一,是骆驼和绵羊、山羊较重要的饲草。根系研究表明,白刺根系入土较浅,侧根发达。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紧实度有密切的关系。平均冠幅为0.87m2的白刺单株,根系干重72.1g,体积233cm3,根系总长536.1m,根系表面积1.06m2,且都以0-40cm土层占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4.
毛乌素沙地草场荒漠化评价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刘玉平  慈龙骏 《中国沙漠》1998,18(4):366-371
毛乌素沙地草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开垦、过度放牧、樵柴和挖药材等,沙地草场荒漠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轻度退化、中度退化、严重退化和极严重退化。应用植物被分类、排序和梯度分析等技术研究了沙地草场荒漠化过程。轻度退化阶段以臭柏、麻黄等中旱生灌木为主;中度退化以油蒿、柠条等为主;严重退化以籽蒿、羊柴等为主;极严重退化以沙米、牛心朴子等为主。随着退化的发展,地表覆沙厚度逐渐增大,土壤中各种营养成分大幅度下降,土壤机械组成粗化,由沙壤土向沙土发展,沿退化梯度群落种多样性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沙地草场在群落水平上的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极度干旱区不同灌水量下沙枣防护林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滴灌条件下极端干旱区防护林的根系生长, 对研究制定科学的防护林灌溉制度和维护绿洲防护林稳定性有重要意义。以塔里木河下游尾闾绿洲--喀拉米吉绿洲滴灌沙枣防护林体系为研究对象, 设置了3 个滴灌量梯度(18 L、30 L、48 L), 分析了极端干旱区沙枣防护林在不同灌水量处理下的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长期采用滴灌后, 沙枣根系大部分分布在较浅的土层(以地下0~40 cm为主), 越往下分枝能力越小, 沙枣根系生物量在0~60 cm土层中累计百分比达86%。②灌水量梯度不断增加后, 导致了根系总生物量随之增加, 但不会导致深层土壤根系持续增加, 因此, 即使用48 L的灌水量形成更深的土壤湿润层, 林木根系下扎能力与深度没有表现出随之增加的趋势。48 L滴灌量处理下, 土层根系含量20~40cm/0~20cm的比值较小(仅为0.6), 生物量主要集中在表层;30 L处理下, 土层根系含量20~40cm/0~20cm的比值较大(0.75)。③粗根(φ≥5 mm)数量随着滴灌量的增大而增多, 30 L滴灌量处理下, 5 mm>φ>2 mm的根最多;18 L滴灌量处理下, φ≥5 mm的根与φ≤2 mm的根系数量均最少。建议大规模防护林的灌溉中应采取多样化的灌溉制度, 才可达到极端干旱区防护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棉林争水季节(5-7 月)适当亏缺灌溉, 8月以后可增加灌水量或1~2 次灌水。  相似文献   

16.
中越边境分水岭自然保护区有五个土类,即: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它们按海拔由低到高,依次更替,山体的西南坡为迎风坡,东北坡为背风坡,各土类的界线前者比后者稍高。  相似文献   

17.
绿洲农田土壤水分平衡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利用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平原上的阿克苏水平衡站近几年的有关试验和监测资料,对绿洲农田和裸地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用水量平衡法计算和对比农田和裸地的蒸发量,最后分析了田间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及提高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云南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在人为作用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较为显著,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目前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本文选择金沙江中游中山高原与干热河谷区较为典型的宾川县作为研究实例,采用航片判读、实地调查与GIS等方法编制1960、1980和2000年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图,据此分析了该县1960 ~ 2000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引发的土壤侵蚀变化特征,重点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规律及其引发的土壤侵蚀变化过程,并提出土壤侵蚀治理的工程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养分状况及养分流失*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紫色土是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的主要坡地土壤。本研究采用典型区域调查,代表性土壤剖面养分分析,结合实验小区人工降雨的方法,初步研究了发育于侏罗纪紫色砂泥岩母质上紫色土的养分状况、养分流失特点、过程及影响养分流失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元谋干热河谷强侵蚀区陷穴发育特征与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谋干热河谷潜蚀地貌发育,是造成当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陷穴属于潜蚀地貌的一种,因此有必要了解陷穴特征及演化过程。2009―2013年,通过多次现场测定陷穴形态特征、陷穴发育地地形地貌、周边植被特征等,并对土壤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元谋陷穴主要发育于元谋组地层,土壤具有易崩解性、湿陷性等特征;2)陷穴主要分布于冲沟中上游沟底及支冲沟沟头部位;3)元谋陷穴形态规模总体不大,早期多呈近圆形,中晚期多为椭圆形,直至消失后成为沟中之沟;4)陷穴一般呈单个和串珠状分布,较少出现集群现象;5)演化过程遵循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分为萌芽期、年轻期、成熟期、消亡期4个阶段;6)陷穴发育过程与冲沟、土桥、淘洞等地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