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28(6)
著名地震工程学家George W.Housner教授于2008年11月10日逝世。世界地震工程界的一颗巨星陨落了!对于他的溘然长逝,我们表示深切的悼念。 相似文献
4.
5.
Lupei Zhu 《地震科学(英文版)》2022,35(1):40-43
When I received the shocking news on August 13,2020 that our beloved Don passed away,I was deeply saddened.The feeling was worsened by the COVID-19 pandemic tha... 相似文献
6.
国际著名地震学家,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名誉教授Bruce Bolt,因患胰腺癌医治无效,不幸于2005年7月21日在旧金山去世,享年75岁。 相似文献
7.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版)》2008,7(4):I0002-I0002
It is with great sadness that we have learned of the loss of a great legend and esteemed leader in the earthquake engineering community. Professor George W. Housner of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ssed away on November 10, 2008. 相似文献
8.
9.
《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1,10(1):35-,10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著名构造地质学家、教育家、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马杏垣教授于2001-01-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二岁。马杏垣院士1919-05-22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祖籍河北省乐亭县;1938年秋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1938年加入当时由周恩来领导的中共南方局地下党组织;1942年在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教;抗战胜利后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1948年底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应聘为北京大学地质系任副教授;1951年在北京地质学院以优异的教学和科研成就晋升为教授;他学风严谨,强调一个优秀的构造地质学家,首先必须掌握辩证唯物的构造观和方法论,既要重视学习国内外最新的理论和方法,更要重视野外的地质实践和总结创新;他在北京西山、五台山、嵩山,以及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等典型地区的研究成果,是对前寒武纪地质、变质岩构造、重力滑脱伸展构造等领域的重要贡献;他创立"解析构造学" 推动中国构造地质学发展。 马杏垣院士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大半生,桃李满天下。他亲手培养的学生中,有的已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乃至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成员。在庆贺他八十寿辰时,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1965年马杏垣教授的研究生)题词为:"贺马杏垣老师八十寿辰 老骥驰骋途千里,红杏光照春满园 "。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我国湖泊科学研究的开拓者、中国湖泊水文学的奠基人、河海大学教授施成熙先生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于1990年1月13日离开了我们,终年八十岁。我们为失去一位良师而悲痛,追忆往事,深为先生事迹所感动。在他度过的八十个春秋里,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一生勤奋治学、一丝不苟;呕心沥血、献身科学;精心育人、悔人不倦,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