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2年8月24日至9月3日,在日本京都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4245名代表,其中中国代表273人(包括台湾代表40人)。中国代表团由地质矿产部朱训部长率领,煤炭系统代表4名。大会收到论文6000多篇,以岛弧地质为主题,共组织222个讨论  相似文献   

2.
籍传茂 《地质论评》1982,28(2):192-192
1981年11月2—8日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福建省地质学会联合在福州市召开了“基岩裂隙水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地质、冶金、煤炭、石油、建筑、水利、电力、机械、环保和中科院等生产、教学、科研单位的正式代表110人。19名代表在  相似文献   

3.
会议于1987年9月27日至10月1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参加会议的有76个国家近千名代表,我国煤炭部派出了高洪烈等3人出席会议。会议内容包括:勘探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物探和化探方法、地下水与地热研究、  相似文献   

4.
1 会议概况第13届亚洲遥感会议于1992年10月6-11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的青年文化中心召开。参加国家除亚洲各国外、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该两国现已参加亚洲遥感协会,成为正式成员)以及美国、法国、波兰、瑞典、荷兰、奥地利等西方国家。与会代表共213名,其中蒙古人民共和国代表85名,日本代表36名,我国有3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核工业总公司代表1名。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科技博物馆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8月 13日至 15日在北方明珠———大连召开。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 :2 1世纪科技博物馆的创新与发展。出席研讨会的代表共 110名 ,分别来自全国各省市、县及台湾的科技馆、博物馆 ,其中台湾代表 1  相似文献   

6.
1977年2月1日至7日,在桂林召开了冶金部人造金刚石及钻头经验交流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冶金部有关单位及兄弟部协作单位23个、代表59名.冶金部林副部长、广西冶金局王局长接见了代表并讲了话.桂林市科技局、桂林市金相热处理攻关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人造金刚石单晶和"聚晶体"提高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消耗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国际数学地质协会 2 0 0 1年会于 2 0 0 1年 9月 6~ 1 2日在墨西哥海滨城市 Cancun召开。来自 2 5个国家和地区的 1 2 0多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 ,其中有国际数学地质协会主席、《Computers & Geosciences》杂志主编 Bon-ham- Carter G F,国际数学地质协会副主席Agterberg F P,《Mathematical Geology》杂志主编 Hohn M E,《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杂志主编 Merriam D F等著名数学地质学家。会议提交论文 1 96篇。中国有 5名代表参加 ,其中中国地质大学 1名 ,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 1名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3名。今年…  相似文献   

8.
于1986年9月22—25日在北戴河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58名,会议收到论文53篇。论文内容大体分为5个方面:1)铀矿普查勘探新技术;2)利用放射性  相似文献   

9.
两年一届的国际勘查地球化学(22届IGES)暨第一届国际应用地球化学会议于2005年9月18~23日在澳大利亚珀斯(Perth)召开。来自23个国家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澳大利亚代表占一半以上(125人),加拿大30人,其它国家的代表大概在10人左右。中国2人参加会议,提交论文4篇。本次会  相似文献   

10.
全国沉积学大会于 2 0 0 1年 1 0月 1 6~ 1 9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召开。到会代表总计 2 1 0人 ;校外代表 1 6 3人 (其中中科院系统代表 2 6人 ;高校系统代表 2 9人 ;产业部门和其他系统研究人员代表 94人 ;编辑、出版等方面代表 1 1人 )。我国沉积学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几乎均出席了此次盛会。为了总结 2 0世纪中国沉积学发展历程中的经验 ,检阅我国沉积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促进新世纪中国沉积学与国际沉积学研究的全面接轨 ,根据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的决定 ,本次大会围绕沉积学与资…  相似文献   

11.
一 XIII届INQUA大会经过四年的筹备,于1991年8月2—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这是INQUA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中国也是首次在亚洲举行的大会,从而使李四光等老一辈地质学家几十年前就渴望在中国举办国际大会的宿愿得以实现。来自六大洲41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余人出席了大会,其中有包括16名台湾省代表在内的中国代表380余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代表543人,陪同人员98人,是迄今在中国举办的、  相似文献   

12.
第 1 6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 (INQUA)大会 2 0 0 3年 7月 2 3~ 3 1日在美国内华达州里诺举行。会址在里诺的希尔敦饭店。主要承办单位为美国沙漠研究所。来自全球 56个国家和地区约 1 1 0 0人出席了大会 ,其中包括中国代表 2 8名 (包括香港 1名 ) ,中国台湾 1人 ,在海外留学的华人 1 0名。大会的主题为塑造地球———第四纪的未来 (ShapingtheEarth :AQuaternaryPerspective)。会议收到 3 0 0余篇论文摘要 ,以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和板报 3种形式展示。其主要内容包括古气候、古冰川、古人类等 ,定年和DNA等一些新技术在第四纪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1986年8月1日至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举行了第九届国际洞穴学大会,同时还召开了国际洞穴学会成员国代表会议。共有35个国家的代表450余人参加了大会,中国有3名代表出席。 会议论文集共2卷,纳入论文256篇,近30个国家提交了论文。中国共提交论文16篇,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地理所,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岩溶地质研究所及四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贵金属地质专业组,于1983年8月21日至9月1日在新疆托里地区和乌鲁木齐市先后进行金矿地质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参加这次活动的代表有:科研和教学单位的代表30名;生产单位的代表28名,共58名。托里地区金矿地质考察,自8月21日开始至27日结束。代表们首先听取了各矿区技术负责人对矿区地质情况的介绍,阅读了地质报告和图件资料,对岩、矿标本等实物作了仔细的观察;接着利用两天的时  相似文献   

15.
全苏矿物学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于1987年1月20—30日在苏联列宁格勒城举行。有223名代表和150名来宾参加会议,参加者中有7名苏联科学院院士和通讯院士、68名科学博士和94名科学副博士。大会宣读、讨论、交流了四大方面的学术报告:(1)矿物学基本问题;(2)矿化标志和矿物学填图;(3)岩石圈深部带的不均一性及其在地质找矿勘探工作中的意  相似文献   

16.
1957年10月22日至30日在柏林召开了经济互助会议参加国经济及科学技术合作地质常设委员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组第一届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经济互助会议以下各参加国的代表: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1人)、匈牙利人民共和国(3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6人)、波兰人民共和国(2人)、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2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3  相似文献   

17.
全国冶金工业学大庆会议,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至一九七八年一月十六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冶金工业战线的领导干部、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的代表三千三百多人,冶金地质系统的一百四十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华主席、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重视这次会议。经华主席、党中央批准,王震付总理和唐克部长向会议代表隆重颁发了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批示“鞍钢宪法”的手迹。  相似文献   

18.
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于 2 0 0 0年 5月 2 6日 - 30日在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 1 0 8个生产、科研和教学单位的 2 70余名代表。温家宝副总理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国土资源部寿嘉华副部长主持。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程裕淇院士作工作报告 ,总结了 1 97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以来 ,地层委员会完成的各项工作 ,回顾了二十年来全国地层工作的主要进展 ,对新世纪初全国地层工作提出了建议。会议代表通过认真讨论 ,原则通过了《中国地层指南及说明书 (修订版 )》及所附的《中国年代地层(地质年代 )表》。会后 ,这个文件将根据代表提出…  相似文献   

19.
世界气象组织水文委员会第七届会议于1984年8月27日至9月7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有51个国家,共10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另外还有12个国际组织的观察员13人参加了会议。我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议程共20项,主要内容是: 1.讨论世界气象组织长期规划中的水文和水资源计划:  相似文献   

20.
第六届国际地面沉降会议于2000年9月24~29日在意大利拉维那市(Ravenna)召开.与会代表共145人,来自20多个国家.会议出版的论文集分两卷,含68篇.论文按内容分成地质问题、抽吸流体、提取固体、措施和决策制定、测量和监测、以及理论和模型等6大部分.东道主意大利的代表79人,论文篇数达24篇.中国代表共6人出席,其中包括2名台湾同胞,有4篇论文刊登于论文集,其中1篇在大会发言,3篇在展厅张贴(台湾1篇).会议期间还对意大利波河三角洲的地面沉降现象进行了实地考察.闭幕式上会议主席宣布下一届国际地面沉降会议有可能在中国上海举行,全场报以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