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9年11月9日-11日,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在西安召开了“全国遥感信息综合研究与深化应用交流研讨会暨专家委员会常务扩大会议”。全国参加这次大会的共有40多个单位80多人,收集论文约50篇,其中16篇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大会正值专家委员会主任陈述彭院士逝世一周年,与会代表深表怀念和铭记。会议由协会专家委员会刘德长秘书长主持,胡如忠常务副主任致开幕词,中国遥感应用协会董宇阳副理事长代表栾恩杰理事长和顾行发秘书长宣读了贺信,传达了协会秘书处的有关精神。协会专家委员会挂靠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英俊和东道主西安煤航局谭克龙副局长作了热忱的讲话。交流会上,十几位代表对遥感在地质铀矿、煤层、油气等矿藏找矿,  相似文献   

2.
1999年9月2日,海峡两岸空间资讯与防灾科技研讨会在成都航天宾馆举行.会上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庄逢甘理事长、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陈述彭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华崇志副主任、台湾大学地理系、中华地理资讯学会理事长朱子豪主任等有关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3.
陈述彭院士是我国卓越的地理学与地图学家、遥感应用与地理信息系统专家,是我国现代地图学的倡导者与开拓者,是遥感应用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创建者和奠基人,也是我国地球信息科学的开创者。他为我国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球信息科学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杰出贡献。陈述彭院士1920年2月28日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1942年他从浙江大学史地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并于1947年史地研究所在职研究生毕业,1950年调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至今,已从事教学、科研60载。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2月25日,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遥感专家组会议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召开。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遥感专家组是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领导的专门从事国产遥感卫星推广应用的组织,是遥感卫星研制单位与应用单位间的桥梁。出席会议的有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赵文津院士、副主任吴继云研究员、秘书长马海全研究员、暗物质卫星总师兼综合应用专家组组长艾长春研究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贺灿飞教授等60多位专家。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和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国家级遥感重点实验室主办的“全国新型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暨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议”于2008年10月13日至14日在广西南宁市成功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位遥感技术应用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新型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50多位委员参加了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代科学宗师,陈述彭先生是我国遥感地学分析的先驱、是遥感应用研究的开创者,陈述彭先生的逝世,不仅是我国遥感界甚至整个科学界的一大损失。值此逝世一年之际,回顾陈先生开创和繁荣遥感事业的历程,深刻缅怀陈述彭院士在推动我国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发展中的卓越贡献,以表达我们对他的敬意。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国土普查卫星发射成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进入研制阶段。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遥感应用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得以发展。1992年8月26日,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下文简称协会)在山西五台山成立了。现在已成为促进全国遥感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刘侠     
正(1934-2012)原籍江苏,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85年担任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湖南省遥感中心)首任站长兼总工程师,1987年晋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科学工作者,全国地质系统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是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发起人之一,并曾担任湖南省经济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南省科协常委,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环境遥感常务副理事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问,湖南省政府洞庭湖防洪系统总设计师等。刘侠在长期的科研生产实践工作中,为我国遥感应用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曾在湖南首次提出开展遥感地质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卓越的地图学家,国内外知名的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专家,国际国内学术活动家陈述彭教授,因病于2008年11月25日不幸逝世,享年88岁。陈述彭院士1920年2月出生于江西萍乡。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并留校任助教,同时在母校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后继续留校任讲师。新中国成立不久,他来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专心从事地学探索研究。凭着对地球科学执着的探索信念、分析综合能力,尤其是对科学生长点的敏锐洞察力,他总是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热情指导和带领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不断向新的领域进取。  相似文献   

10.
第十二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于2000年9月19~2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空间科学学会、中国地理学会、航空学会、地质学会、自动化学会、测绘学会、海洋学会、海洋湖沼学会、气象学会所属的遥感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参加亚洲遥感协会全国委员会11个单位联合主办,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承办,共有36个单位的12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童庆禧院士、李德仁院士、王怀义教授分别就“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遥感”、“1996年~2000年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进展”、“资源卫星光学遥感器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做了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1.
宋莉(节目主持人):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专家热线”节目,今天为您安排的是“专家热线-院士访谈:酷爱人类居住的星球”。 听众朋友,陈述彭院士是在我国地学界享有很高声誉的科学家。他1950年参加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的筹建,任地图研究室主任和航空像片综合利用研究室主任。1972年任中国科学院制图自动化系统研制组组长,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腾冲航空遥感实验副指挥。1979年陈先生筹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任副所长,兼任国家遥感中心研究发展部主任。  相似文献   

12.
陈述彭先生,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地图学家,遥感应用与地理信息系统专家。1920年,他出生于中国江西省萍乡,1941~1947年获浙江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5和2006年获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月27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主办,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遥感信息与图像分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承办,中科院遥感所、成都理工大学协办的遥感地质找矿高层论坛——问题与对策战略研讨会在成都胜利召开。此次会  相似文献   

14.
1999年9月4日,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99年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计180人.提交的论文共60篇,《遥感与新世纪》论文集,1999年8月已由气象出版社出版.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遥感与新世纪.会议由协会理事长庄逢甘教授主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减灾委、国土资源部、总装备部和四川省国土局的代表汪国林、陈述彭、邓述初、李国平、艾长春等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5.
<正>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由中国遥感科学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奠基人、地理学家陈述彭院士于1985年倡议建立。该实验室致力于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核心技术,构建国家级行业重大应用示范系统,建立"数据-模型-软件-系统"一体化的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体系,对我国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学科导向、应用示范及骨干人才培养的作用。2010年实验室被评估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徐冠华院士,实验室主任为周成虎院士。  相似文献   

16.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6,28(2):F0002-F0002
王任享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专家。1933年10月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58年毕业于郑州测绘学院航测系,1980年至1982年在荷兰国际航空航天测量与地球科学院(ITC)进修。曾任西安测绘研究所所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及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测绘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为西安测绘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由中国遥感科学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奠基人、地理学家陈述彭院士于I985年倡议建立。该实验室致力于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核心技术,构建国家级行业重大应用示范系统。建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铀矿床(含矿化集中区)进行了遥感研究,发现其成矿环境与断块隆起(断隆构造)密切相关。鉴此,与重力、航磁、航放、地震探矿等物化探信息和现代信息技术(G IS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注入铀矿地质专业知识,使信息转化为新的认识,提出了中国克拉通盆地铀矿"断块成矿的理论"和"断隆成矿的观点",并强调围绕断隆构造及其边缘是这类盆地区域找矿的主要方向。通过上述研究,探索了陈述彭院士倡导的将遥感应用从"技术层面提升到科学层面"的理念。这一理念指明了遥感技术深度开发与深化应用的方向。实践表明,首先,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的优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信息综合和技术集成,对遥感的发现进行延伸研究,并注入专业知识,使数字和信息转化为创新知识,来指导实践和决策。这是将遥感应用从"技术层面提升到科学层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组建的“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于1997年8月28日在香港正式成立,来自内地、香港科技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100多位贵宾参加了开幕典礼。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李国章校长亲临主持揭幕,并作了重要讲话。在成立典礼上,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孙枢院士、中国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郑立中教授、联合国亚太社会经济委员会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部何昌垂博士在会上致贺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先生在揭幕前作了题为《优势互补 比翼齐飞》的演讲,联合实验室主任林珲副教授在仪式上对联合实验室作了介绍,周成虎主任、郭华东副主任 (学术委员会) 回答了贵宾们提出的有关问题。 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得益于多方面的支持,是在杨振宁院士、陈述彭院士等的鼓励促进下,在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陈宜瑜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李国章校长等领导的支持下,在许多科学家的积极参与下,由陈宜瑜副院长及李国章校长代表双方于1997年6月28日签定协议后,正式建立的。  相似文献   

20.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4,(2):F0002-F0002
正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由中国遥感科学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奠基人、地理学家陈述彭院士于1985年倡议建立。该实验室致力于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核心技术,构建国家级行业重大应用示范系统,建立"数据-模型-软件-系统"一体化的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体系,对我国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学科导向、应用示范及骨干人才培养的作用。2010年实验室被评估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徐冠华院士,实验室主任为周成虎院士。实验室研究方向与目标:(1)建立融空间思维、计算、知识推理于一体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论,形成时空数据统计、挖掘、地理系统格局与过程分析的方法体系,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