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淮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为475 m~3,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100 m~3)的1/4,且地下水质量较差,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制约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以水循环理论为指导,利用多期地下水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影响因素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潜力。分析结果显示:淮河流域水循环过程主要受人工开采影响,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有效蒸发减弱;淮河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326.97亿m~3/a;流域地下水质量总体一般,平原区孔隙水中Ⅰ~Ⅲ类水占比不足30%,与历史数据对比,水质呈劣化趋势;流域浅层地下水开采潜力呈现南部大于北部、山区大于平原的特征。淮河流域内,江苏全域、安徽沿淮地区浅层地下水开采潜力较大;豫东、鲁西南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已超采,无开发利用潜力;其余地区浅层地下水盈余量较小。研究结果为区域地下水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提供了地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7,(3)
清苑县位于河北平原的中部,根据保定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和河北省市级水资源评价技术细则,通过对清苑县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清苑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971万m~3,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9 091.47万m~3,可开采量8 864.18万m~3。通过内梅罗指数公式对全区地下水资源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并将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全县地下水以重碳酸盐类水为主,水质均符合Ⅰ~Ⅲ类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广西凌云县地下水资源状况,在分析区内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特征、含水介质及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采用降水入渗系数法和枯季径流模数法分别对凌云县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和可开采资源量进行评价,并对地下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全区地下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112 619.73万m3/a,其中岩溶地下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69 797.68万m3/a,基岩裂隙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为42 822.05万m3/a,可开采资源量为9 840.37万m3/a。区内岩溶发育较强烈,岩溶形态丰富,岩溶发育在垂向上具有一定分带性,高程跨度大,地下水资源空间分布总体相对较为均匀。研究成果为凌云县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吴振成 《地下水》2022,(5):212-214+253
以2016-2020年山东德州市齐河县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为基础,对齐河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水资源利用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齐河县水资源受降水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匀。齐河县供水水源主要为地下水和引黄客水,年均供水量为27 742.5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 953.8万m3,占总供水量的7.04%;地下水供水量10 656.4万m3,占总供水量的38.41%;跨流域调水供水量15 042.1万m3,占总供水量的54.22%;其他水源供水量90.2万m3,占总供水量的0.33%。齐河县用水结构具有农田灌溉用水量较大和农业节水潜力大的特点。但也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农业节水工程不完善和供水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远期应加强灌溉节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减少农业用水量。分析结果以期为县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黑河流域水资源转化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黑河流域水资源主要以冰雪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的形式存在.上游祁连山区分布有现代冰川428条, 发育大小河流共计29条, 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37.83×108m3·a-1; 中下游走廊平原由松散沉积的第四系盆地组成, 接受出山河水及引灌河水的入渗补给, 是地表水资源的重复表现形式, 地下水补给量为25.637×108m3·a-1.受构造-地貌条件的制约, 自南部山区至北部盆地, 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经过5个不同地带有规律的、 大数量的、 重复的转化过程, 形成完整统一的"山区地下水-出山地表水-中游盆地地下水-中游盆地地表水(泉水)-下游盆地地下水"水资源循环转化系统.  相似文献   

6.
李劭宁  贾晓鹏 《冰川冻土》2021,43(4):1190-1199
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背景下,采用同位素方法进行精细尺度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研究是探求当地水循环变化和水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通过测量格尔木河流域河水、地下水样品2019年5月和8月的222Rn浓度和典型断面流量,结果发现:山区河段河水222Rn浓度最高,平均值为948.72 Bq·m-3,指示基岩裂隙水是山区河段重要补给来源;山前冲洪积扇河水222Rn浓度最低,平均值为76.71 Bq·m-3,地下水补给较少;溢出带地区河水222Rn浓度上升至平均676 Bq·m-3,地下水溢出补给河水,向下至细土平原,河水222Rn浓度呈下降趋势。时间变化上,8月与5月相比,河水222Rn浓度下降,表明地下水补给减少。溢出带S1~S2河段河水与地下水交互关系以双向转化为主,基于质量守恒原理计算河水与地下水交互通量,5月和8月累积河水渗漏通量分别为3.87 m3?s-1和0.9 m3?s-1,地下水补给通量分别为0.51 m3?s-1和0.47 m3?s-1,河水渗漏强度大于地下水补给,二者交互通量存在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7.
岩溶地下水是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区内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归纳区内地下水富集特征并探讨岩溶地下水的供水意义对于当地地下水资源勘察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针对乌蒙山以礼河中上游区域,基于现场水文地质调查,对水样进行采样和测试,并结合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计算方法,归纳总结了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的富集特征,并结合富水程度、供水条件和水质特征三个方面探讨了岩溶水的供水意义。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的富集特征可归纳为五种类型:断裂导水带、断裂溶蚀谷、条带溶蚀谷、褶皱溶蚀谷、阻水接触带;(2)富水块段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以Na-HCO3型和Ca·Mg-HCO3型为主,水质整体较好,Ⅰ~Ⅲ类水占比为79%,超标指标主要为硝酸盐和耗氧量;(3)各富水块段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和排泄量分别为329.7~14 512.4万m3·a-1和4.6~1 308.4万m3·a-1,排泄量占补给量比值为0.3%~15.5%,区内地下水资源剩余开发潜力较大;(4)断裂溶蚀...  相似文献   

8.
倪泽华 《地下水》2022,(3):53-55+159
地下水资源具有水质好、水量稳定且不易被污染的特点。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作为一个以地表水供应为主的地区,探明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对于该区应对突发情况下的水源应急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结合新会区城市地质调查项目资料,综合含水层富水性特征,对新会区地下淡水资源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新会区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11.49×104 m3/d,允许开采资源总量为38.44×104 m3/d。区内基岩裂隙水空间分布不均,且利用率低,区内基岩裂隙水量为古兜山区域>牛牯岭区域>圭峰山区域。  相似文献   

9.
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与地下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梳理前人调查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了西北内陆河流域主要的含水层特点,对山区、平原区和沙漠区的地下水循环特点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平原区地下水水流系统进行了讨论。由于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形成了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含水层-河流系统,不论是上游开发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会引起整个流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强烈变化。地下水资源评价表明,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783亿m~3/a,其中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量为487亿m~3/a,山区与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为199亿m~3/a,现状开采量为128亿m~3/a。地下水开发潜力分析表明,除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缘等地区外,其他地区的地下水开采潜力有限,应通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来提高其承载能力。今后应加大(微)咸水资源化、地下水水库的调查研究,加强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和生态需水量评价,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胡波  刘中刚 《地下水》2022,(3):70-74
安徽省淮河流域覆盖淮南、淮北、蚌埠、阜阳、宿州、亳州、六安和合肥9个省辖市的47个县、市、区,省内流域面积6.7万km2,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能源工业基地,又是淮河行蓄洪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通过对区域地下水开采历史、开采现状、开采程度与潜力进行分析,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建议。结果表明:安徽省地下水开采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北地区,大部分时期其地下水开采量占全省地下水开采量95%以上。从2018年数据分析看,安徽省的地下水开采集中在淮河流域,开采量为28.82亿m3,占全省开采量的96.65%;淮河流域的淮河以北地区地下水开采量为27.52亿m3,淮河以南地区开采地下水1.3亿m3,是安徽省地下水开采最为集中的地区;流域内地下水开采主要类型为孔隙水,其次为岩溶水,裂隙水最少;广大农村地区地下水的开采以分散开采为主,而城镇以集中开采地下水为主;尽管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总体不高,但局部集中大量开采或疏排中深部孔隙水或岩溶水,引发了地面沉降和岩溶塌陷等地下水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通过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21,(2)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安徽省的东部。为研究马鞍山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方案和保护对策,对该市地下水资源量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并结合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提出远期保护对策建议。结果认为:马鞍山市多年平均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合计为7.154亿m~3/a,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区域内以地表水作为主要的供水水源,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以农村分散开采为主;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共分为不适宜开采区、一般开采区、开发利用潜力区和规划水源地区4个区,保护区主要划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区。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保护对策,以期为建立和完善马鞍山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及保护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地下水与地表水交换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利用水力联系、水头差、水温、氡-222、氢氧稳定同位素构建综合识别方法(HHTRO),对新汴河宿州段地下水与地表水水量交换进行识别,并计算交换量。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单位河长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水量变化范围为8.69~366.82 m3/(d·m),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的水量变化范围为0.72~120.90 m3/(d·m);研究河段左岸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单位河长净补给量为45.26 m3/(d·m);河段右岸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单位河长净补给量为214.33 m3/(d·m);研究河段地下水与地表水水量交换以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为主,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比例为55.14%。本研究可推动地下水与地表水交换量计算方法的发展,为流域或区域水资源评价提供必要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安徽泗县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基于2018年现状年相关统计数据,揭示泗县供用水总量及水资源配置状况,对规划年水平年2025年、2030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泗县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结果认为:泗县现状水资源配置中存在地下水依赖程度较高、地表水资源未能充分存储利用、城区生活用水存在水量与水质风险等问题。通过对规划水平年不同水文年型供需水平衡分析,2025年50%水文年型泗县可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75%水文年型会出现缺水,缺水量1 586万m3,缺水率为6.93%;95%水文年型缺水问题较为突出,缺水量达6 414万m3,缺水率为24.63%。2030年,50%水文年型和75%水文年型泗县基本可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95%水文年型(严重干旱年)泗县缺水总量为3 987万m3,缺水率为14.56%。未来泗县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应参考县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成果,针对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通过“蓄引提调结合、大中小微并举、外调水与当地水联合”,构建当地水与外调水、地表水与地下水、常规水与中水等相结合的水...  相似文献   

14.
黑河流域中西部子水系水资源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根据研究区的气象、水文、地质和冰川等资料,结合野外调查,研究了黑河流域中西部子水系的降水资源、冰川资源、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水资源总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山区水资源主要由祁连山南部的降水、冰雪融水等形式补给,以冰川、地表水、地下基流形式存在,冰川融水补给量为0.5532×108m3,地表水资源量为11.64×108m3,出山口基流量为5.264×108m3.河流进入山前平原后,地表水与地下水多次重复转化,南盆地地下水资源量为8.74×108m3,北盆地地下水资源量为2.06×108m3.中游耗水量的增加,加剧了中游和下游地区用水矛盾.对河流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中、下游受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退水的影响,河流水质较差.随着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和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逐步推进,黑河流域中西部子水系的水资源问题日趋突出,研究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可为区域水资源的管理调度、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三亚地区环境地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从水质评价、天然补给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等方面开展大茅地下水源地应急保障程度分析。论证结果表明,水源地内覆盖型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水质质量等级达Ⅲ-Ⅴ级,超标组分为铁、锰。在考虑隔水边界及群井抽水干扰影响的条件下,大茅应急地下水源地的应急供水量为49 534 m3/d。3个月的应急期内可提供的总地下水资源开采量为4.46×106 m3,水源地停采后一个雨季期地下水位可恢复至开采前。大茅应急地下水源地能保证周边城镇近66万人3个月的应急供水需要,对于保障区内应急供水和三亚中部水厂供水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文 《地下水》2007,29(2):13-14
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52.9mm,折合水量109.07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23.3%,地表水量11.79亿m3,地下水量9.21亿m3,均较多年平均有增加.全市当年排污总量7.66万t.全年水质评价河长共281 km,Ⅳ类占37.7%,Ⅲ类占14.2%,Ⅰ、Ⅱ类占48.1%.地下水水质符合标准的占66.7%.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总体水量3.67亿m3.解决水资源紧张的矛盾,对已成工程维护挖潜;健全节水机制;加大污水处理能力,开发利用地下水.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北旱区生态环境脆弱,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近几年来,在全球暖化的大环境下,区域地表水产流机制改变诱发的水文与生态问题越发突出。本文以青藏高原北部极端干旱的格尔木河流域为例,利用SWAT建立流域主要产流的山区地表水文模型,结合区域水文资料等定量研究格尔木河径流演化及其渗漏补给地下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1976~2014年期间格尔木河出山口径流量呈递增趋势,年增长率达0.38 (m3·s-1)·a-1,多年平均径流增量约1.66×108 m3,且夏季径流量增加较冬季更为显著。降水和温度是影响流域山区地表产流量增加的主要气象因子。流域出山口径流量的增加改变了盆地内地表径流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条件,格尔木河多年平均渗漏补给地下水量为9.89×108 m3。河流渗漏量的递增会打破区域地下水系统平衡,诱发一系列水文生态问题,威胁区域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可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旱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挑战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对长江流域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的认知程度,突破以往单独从地表水或地下水角度进行评价的局限性,长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水循环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将水文地质单元和地表水流域有机结合,划分长江流域地下水评价单元,建立典型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开展了新一轮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水循环要素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以中游最多,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地表径流主要集中在夏季,且长江北岸比南岸集中程度更高;蒸散发量总体上呈现东部高于西部的特征,最大值集中在长江中游一带;长江流域地下水位总体保持稳定,丰枯季水位变化总体不大,一般小于2 m;长三角超采区的地下水漏斗面积已明显减小,相关环境地质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2)2020年长江流域的地下水资源总量2421.70亿m~3/a,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2092.79亿m~3/a,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331.35亿m~3/a;地下水储存量较2019年整体略有增加趋势,其中四川盆地最为明显,共增加23.72亿m~3。(3)长江流域的水质上游优于下游,优质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赣南地区和大别山南麓一带,部分地区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原生劣质水的广泛分布。长江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水平整体很低,局部地区由于过往不合理的开发所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已得到缓解,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等问题得到了较好控制。建议适当开发利用赣南地区和大别山南麓一带优质的基岩裂隙水。  相似文献   

19.
周锡博  王晓玮  崔吉瑞 《地下水》2022,(2):75-78+110
为研究山东省鲁西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合理化建议,采用水均衡法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并采用开采系数法对研究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均衡期内研究区总补给量为1 224 411.90×104 m3·a-1,总排泄量为1 187 412.52×104 m3·a-1,补排差为47 380.47×104 m3·a-1,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处于正均衡状态;多年来平均计算均衡差较小,地下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全区可开采资源量为1 040 750.11×104 m3,现状开采量为655 550.26×104 m3,潜水开采潜力指数为1.59,地下水资源具有开采潜力,但是开采潜力较小,需要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20.
贵州大井流域岩溶分布广泛,岩溶水是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来源。由于对岩溶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短缺现象经常发生。大井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管道-多孔介质双重介质特征明显。文章采用MODFLOW-CFP耦合模型对大井流域展开数值模拟,进而掌握大井流域地下水运动规律、准确评价岩溶水资源,促进其合理开发利用。结果表明:大井流域管道与多孔介质交换量为6 719.1 m3·a-1,主要集中在上游和中游;总补给水量为10 977.3×104 m3·a-1,补给模数为133.495m3·km-2·a-1,其中降雨汇入量和降雨入渗量占总补给量的81.35%,而总排泄量为10 813.47×104 m3·a-1,主要在地下河出口排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