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延庆数字地震台阵及其观测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地震震源过程和震源区的细结构进行详细的研究,并在减轻北京地区地震灾害方面作出贡献,中国地震局和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研究院于2000年开始进行一项“中—德地震科技合作流动台阵近场地震观测和北京地区防震减灾”的地震科研课题(王培德,陈运泰,2001)。在这个课题中,由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自然研究院(BGR)提供9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构成流动台阵,在中国进行观测。该台阵布设在北京西北的延庆地区,称为延庆数字地震台阵。延庆数字地震台阵使用了一些国际地震观测技术中的新技术,本文对延庆数字地震台阵进行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2.
2010年8月21日至23日,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一行12人与北京国土资源局延庆分局举办了“大地采风,走进延庆”文化共建活动。采风活动中,笔者饱览了龙庆峡、野鸭湖的自然风光,走访了县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古迹,深入感受到延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与丰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延庆-怀来盆地大震危险性分析研究d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昌铨  嘉世旭 《地震学报》1997,19(5):517-523
根据延庆-怀来盆地深部探测研究结果,结合浅部活动构造、古地震事件、地震活动性和地壳应力场分布以及其它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同时与邢台等地震区的深部结构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延庆-怀来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不排除有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尹功明  高钧成 《地震地质》1996,18(4):358-360
北京延庆盆地是一个小型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第四纪时期曾发育多期湖相层,而对这些湖相层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认识。应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方法对采自北京延庆盆地地表湖相沉积层的6个钙质样品作了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延庆盆地地表出露的较老湖相层的时代属于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5.
延庆盆地是一个位于燕山山及脉南京的晚新生代形成的小型断陷盆地,通过对延庆盆地系统的野外调查,根据延庆分协的地貌,只物,断裂活动等特征,初步认为延就分协在过去约50万年曾发生守三次对盆地地貌和沉积环境演化发生过重要升改变盆地演经过程的重大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6.
利用延庆地震台2004年地电场的观测资料,研究其变化情况,分析引起其变化的具体原因,结果表明:延庆地震台地电场的观测容易受到磁暴、雷雨等干扰,电极的极化影响最为严重,这些因素给地电场震前中短期异常的识别带来了困难,但是从短期来看,地电场观测精度较高,对场地的电磁变化反映比较灵敏。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66年和1986年的两期三角(边)测量资料,研究了怀来、延庆地区水平形变场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分析北京延庆台1988年以来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的可靠性,讨论归一化变化速率方法,用以处理该台地电阻率长程观测数据;结合北京及邻近地区近三十年来发生的7次中强地震,研究该台地电阻率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延庆台地电阻率观测对附近的中等以上地震和远距离大震有一定的映震能力,可为今后该台附近及邻近地区的地震提供中、短期预测预报参考依据;同时该台在中国大陆及周边远距离大震前也观测到了时间上对应的地电阻率异常。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强烈地震的前兆,在欧洲共同体的支持下,中国和英国的地震学家共同在北京西北的延庆—怀来盆地建立了一个数字地震台网.延庆—怀来数字地震台网由5个野外台和一个中心台构成。研究工作的重点是探索强烈地震前地震横波分裂现象中的参数变化.1995年4月30日台网建成并投入运作.1995年7月下旬.怀来地区发生ML=4.0地震及其余震,延庆—怀来数字地震台网很好地记录了这一地震序列。初步的分析表明.这一地震序列表明了怀来县城以南6—8km处,怀来盆地南缘下部的断层活动,它与怀来地区地表有明显出露的主要断裂没有明显的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0.
陈爱国 《地球》2009,(3):108-111
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延庆县东北部的白河两岸,四面环山。西南距延庆县城约30公里,距北京城约100公里。园区东邻怀柔,西、北与河北省赤城县接壤,南面是延庆盆地。沿白河两岸,东西长26公里,南北宽6—8公里,总面积约226平方公里。地质公园以形成于距今1.4—1.8亿年间的晚侏罗世的硅化木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延庆-怀来盆地及其邻区地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祖金华  吴乾蕃 《地震学报》1997,19(4):442-444
延庆-怀来盆地及其邻区地热研究祖金华吴乾蕃廉雨方(中国北京100029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题词大地热流二维温度结构延庆-怀来盆地及其邻区1延庆-怀来盆地及其邻区大地热流分布本文列出的22个大地热流值是我们在延庆-怀来盆地及其邻区开展的地热学研究工...  相似文献   

12.
北京西北延庆—怀来盆地的地震观测及减轻地震灾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历史地震记载、近期地震活动性和构造应力场资料,分析了北京西北延庆-怀来盆地的潜在地震危险性。指出自1995年7月20日至1996年7月30日发生于延庆-怀来盆地的ML=4.1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揭示了分布于延庆-怀来盆地的两条共轭断层,位于这两条共轭断层延长线交汇处的怀来县城地区具有断层闭锁区的特征,该闭锁区域的线性尺度与一个6.0级地震震源区的线性尺度相当,但延庆-怀来盆地近期微震活动未显示  相似文献   

13.
延庆台地电阻率铁质干扰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延庆台地电阻率观测多次出现因环境干扰而引起的较为显著的异常变化,尤其是观测环境中铁质干扰源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幅度和形态的影响.本文依据台站测区地下高密度电性结构剖面和电测深结果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几种铁质对延庆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幅度和形态,结果表明,在扣除地电阻率基准值后,干扰幅度和形态与实际观测值的异常变化较吻合,从而从数值分析的角度确定了地下铁质对延庆地电阻率观测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延庆─怀来地区地壳细结构──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   总被引:37,自引:13,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年底在延庆-怀来地区实施了深地震反射剖面测量,目的是通过对该区地壳细结构的研究来探讨延庆-怀来盆地形成演化的机制和过程,以及与该区地震活动图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上部地壳总体上呈“透明”性质,厚25-26km;下部地壳具有强烈的反射性质,厚约14-15km.壳幔过渡带是由双程走时约2s和厚约5-6km的水平反射叠层所组成,莫霍界面具有深度深(约39-40km)和平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基底构造探测对地热成因机理研究十分重要.对近期完成的区域重力测量数据开展了场源边缘检测和密度界面反演等处理,获得了延庆盆地新生界基底形态及断裂展布特征.同时收集钻孔测温和热导率资料计算了17眼钻孔的大地热流,分析了热流异常及其构造成因,得到结论如下:(1)延庆盆地的基底形态为“一凸四凹一单斜”,即东五里营凸起、姚家营凹陷、张老营凹陷、田宋营凹陷、卓家营凹陷、康庄—沈家营单斜带.延庆盆地由2条NE向断裂控制,6条近SN向断裂连通山区补给区并切割NE向断裂,构成纵横交错的浅部断层网络.(2)延庆盆地大地热流平均值为65.8±13.0 mW·m-2,略低于渤海湾盆地热流均值,相对高热流区有两处,一是康庄—沈家营断裂和靳家堡断裂交汇区,二是西卓家营凹陷和东五里营凸起之间的过渡带.(3)延庆盆地地表热流异常主要与蓟县系碳酸盐岩高热导率地层分布及其厚度变化、多体系浅部断裂组合控制地下水热活动促使热流再分配有关,盆地北缘佛峪口—黄柏寺断裂发育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延庆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以此说明观测系统进行改造的必要性,介绍了电极和外线路改造的过程和技术环节,通过改造前后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对改造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强烈地震的前兆,在欧洲共同体的支持下,中国和英国和地震学家共同在北京西北的延庆-怀来盆地建立了一个数字地震台网。延庆-怀来数字地震台网由5个野外台和一个中心台构成。研究工作的重要点是探索强烈地震地震横波分裂现象中的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延庆地震台2010年底气氦测项集气装置改进的整个过程,从改造以后的数据来看,集气装置的改进使气氦观测数据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日变形态清晰、规则。对延庆台此次改进的集气装置参数、制作方面的技术环节以及安装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相似文献   

19.
延庆松山泉水汞的映震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延庆松山泉水汞观测资料进行清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该泉水汞的映震能力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泉水汞异常与地震的对应率较高,1997年以来,其异常对于测点附近发生的有感地震及中小地震和距测点较远范围内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有很高的对应率,根据地质构造的活动特征对该泉水贡映震灵敏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英国地质调查所与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北京西北延庆-怀来盆地进行地震学合作研究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