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秦岭南坡植被的区系地理成分分析——以湑水流域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秦岭南坡清水流域主要植被类型的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种、属的地理成分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秦岭南坡清水流域主要植被类型的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种、属的地理成分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现象。 相似文献
4.
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分析研究了内陆河流域气候条件,植被生态,土壤环境及水环境质量等生态环境要素的空间变异特征,探讨了流域不同地带的生态环境功能。结果表明:干旱内陆河流域气候条件,尤其是水热条件和地貌特征是植被生态,土壤环境及水环境形成与分异最主要的控制性因素,几大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经久形成内陆流域生态环境空间带规律和生态系统功能在空间不同地带上的显著差异性,认识这种分带规律与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是合理开发的 相似文献
5.
6.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小尺度植被分异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陡崖坡广泛发育是丹霞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块往往四面陡崖,山块之间也因此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特殊的地貌造就了许多特殊的小生境,产生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本文梳理了山地自然分异和丹霞地貌生态与植被分异方面的研究文献,发现人们对于丹霞地貌区小尺度植被分异的关注不足。为此,针对丹霞地貌区小尺度植被分异这个最具有个性化的自然分异现象与本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到主要结论:丹霞地貌区小尺度的自然生态分异不符合一般意义上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其根本原因在于地貌所引起的生境差异;丹霞地貌区的山顶效应实质上是“干岛”效应,其沟谷效应实质上是一种“热岛+湿岛”效应;孤立山顶的边缘形成生态结构“突变带”,使得山顶形成孤立的“环状生态圈层”;因地貌差异形成的小生境差异,决定了丹霞地貌区的植被分异图谱。这种小尺度植被分异研究能够丰富中国山地科学研究,并为丹霞地貌区植被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山地垂直带谱的秦岭土地利用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揭示秦岭山地垂直带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基于2000年夏季卫星遥感影象和1∶25万DEM数据,采用目视解译的方式提取出秦岭南北坡的土地利用类型。将垂直带与土地利用进行叠加分析得出:秦岭山地林地占44.83%,草地占35.93%,耕地占18.42%。土地利用在垂直带上地空间分异显著,由基带往上耕地的比例呈指数关系减少,林地呈正抛物线变化,草地则与林地相反。在秦岭南北坡同一垂直带土地利用上也有明显的变化,特别体现在栓皮栎林带、锐齿栎林以及冷杉林带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以1974-2014年间的10期Landsat 5/8影像和DEM数据,对抚仙湖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行政区划界资料、行业部门专题资料等,分析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分异及其与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1974-2014年,抚仙湖流域裸地(Ⅰ级)面积波动极小,低植被覆盖(Ⅱ级)、中低植被覆盖(Ⅲ级)、中高植被覆盖(Ⅳ级)面积变化波动大,变化趋势线数次出现谷值和峰值,高植被覆盖(Ⅴ级)面积则呈增加趋势.(2)坡度较小、地势较平缓的区域(0°~15°)以裸地和低植被覆盖为主;中低植被覆盖度、中高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在地势比较陡峭的区域(>15°).(3)抚仙湖流域各年份植被覆盖度Ⅰ级面积最大,1974,1977,1989,1996年Ⅱ,Ⅲ级面积较大,而Ⅳ,Ⅴ级面积较小;2000年后的Ⅱ,Ⅲ,Ⅳ级面积变化较小;2006,2009,2012,2014年Ⅳ,Ⅴ级的面积较大,Ⅱ,Ⅲ级的面积较小. 相似文献
9.
黑河绿洲坡面分异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干旱区绿洲的物质和能量随坡面分异现象和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不同类型绿洲形成和演化的自然背景和农业资源组合的特点,为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农业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以黑河流域绿洲为例,在综合分析影响绿洲坡面分异的气候、地质构造和地貌演化、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文化学性质、土壤性状和水资源供应状况等自然地理要素基础上,将黑河绿洲划分为高位绿洲、中位绿洲和低位绿洲等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黑河流域不同类型绿洲主要农作物气候适宜性随坡面的分异,为绿洲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贵德盆地地貌演化与黄河上游发育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贵德盆地是黄河上游所流串的重要新生代断陷盆地之一,早第三纪开始呈现堆积洼地形态;晚第三纪是其发育的鼎盛时期,其内的水体与共和、兴海、青海湖和西宁等盆地的水体相连,构成一浩瀚的“青东古湖”,堆积了上千米厚的含三趾马(Hipparionsp)等动物化石的贵德群。早、中更新世,盆地有所收缩,但仍为河湖环境。大约14×104年前开始的构造运动使盆地抬升,黄河在这里出现,自那以来黄河累计下切了900-1000m。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要介绍了山西云顶山植被的6个植被型,16个群系,并将现存植被的垂直带划分为4个带:落叶阔叶林带(海拔1200—1750米);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750—2200米);寒温性针叶林带(海拔2200—2600米);亚高山灌从草甸带(海拔2600米以上)。 相似文献
13.
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沙地植被的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利用群落组种的相对盖度作为优势度指标,将该区沙地植被划分为22个群系,群系下又划分出了不同的群丛。同时,采用主分量分析(PCA)模型,对10个常见的群落类型进行了二维排序,比较直观和真实地反映了不同群落类型在土壤砾石化程度和土壤潜在肥力2个环境梯度上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4.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下段沙地植被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沙地植被主要有沙地高山松林、巨柏疏林、砂生槐群系和固沙草群系。砂生槐+多花亚菊群落是本区沙地植被演替的顶极群落,高山松林疏林可能会成为本区人为演替顶极群落,风沙活动是影响本区植被演替的主导因子,半固定沙区仅生长砂生槐灌丛阶段是沙地植被正逆向演替的临界状态。砂生槐和高山松在沙地具有天然更新能力和生长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干流人工渠化与下游土地沙漠化治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和缺乏对流域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塔里木河干流下游土地沙漠化至今仍在发展之中。对干流下游土地沙漠化治理的供水来源的研究表明:目前从源流向干流增加供水可能性很小,但必须控制继续减少。在干流区域内引水口多且浪费大,水资源利用有很大潜力可挖。因此对干流进行人工渠化,通过工程措施对自然河道进行改造,在水网紊乱的中游建立防洪堤,在各引水口修建控制闸,加大自然河道的人工控制,将是实现向下游泄水的关键。在干流下游土地沙漠化存在着区域分异,它由上到下逐渐增强,所以近期应首先治理阿拉干以上区域,用工程措施确保向下游输水。 相似文献
16.
17.
18.
黄河上游的阶地与水系变迁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黄河上游于贵德盆地和共和盆地中有7级阶地,再往上游方向存在阶地级数递减的趋势。共和盆地中还有3级古黄河阶地,黄河上游水系是通过一级级河流袭夺相继贯通的,共和盆地与贵德盆地间的黄河古道始于中更新世末期,龙羊峡河段始于60ka B.P.前后,玛多与唐乃亥 间的峡谷河段是20ka B.P.才贯通的。 相似文献
19.
澜沧江下游地区水陆交通建设与综合运输网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澜沧江下游地区交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国际交通经济运量及运输物资构成的全面分析,认为澜沧江下游作为重要的水电、旅游、森林、热作资源开发基地和大西南走向东南亚的战略通道,在下世纪初,其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必须从国家地缘战略的高度加以优先考虑。论证了以加强水陆交通对接建设为重点的综合运输网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提出了促进交通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长江上游山地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根据土壤粘土矿物组成分类,划分了粘土矿物地带。采用土壤结构恢复试验,比较了不同粘土矿物组成土壤的结构形成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