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溶浸开采深埋藏杂卤石可行性及溶浸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莲英  殷辉安  唐明林 《地质学报》2010,84(11):1690-1696
我国杂卤石矿资源丰富,由于其较难溶性和深埋藏的特点,至今仍未开发利用。根据杂卤石矿成矿条件分析,该矿具有良好的封闭围岩,具备溶浸开采的基本地质条件。溶浸开采杂卤石的技术关键在于其中有效成分的溶出。理论及实验基础研究表明CaCl2等无机盐溶液可改善杂卤石的溶解性能。溶浸开采可能成为深埋藏杂卤石的开发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考查溶浸剂CaCl2浓度、矿石粒度、渗滤速度、渗滤路径等影响杂卤石溶解过程的技术因素,溶解过程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用氯化钙溶液渗滤浸出杂卤石的过程符合В.С.Голубев—Г.Н.Крuчев建立的金属浸出动力学模型即C=CH[1-e-γ(χ-vBt)U-vB]。浸出液中K+浓度同渗滤速度与渗滤路径长度之比呈指数关系。根据溶解实验数据求得钾浸出速率常数及钾充分浸出开始到进入液相所需的时间。当渗滤速度从0.159m/h提高到0.318m/h时,浸出速率常数分别为0.03132h-1和0.04383h-1,金属离子充分浸出开始到进入液相所需的时间由297.528h降为218.997h。地浸开采深埋藏杂卤石可以缓解我国钾盐资源紧缺矛盾。  相似文献   

2.
平果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思福 《广西地质》2000,13(4):29-33
岩溶堆积型铝土矿是我国华南特有的一种铝土矿工业类型。文章对平果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矿床的含矿岩系、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其开采技术条件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受地震勘探技术应用成本高的制约,该技术在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探工作中一直未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通过借鉴石油和煤炭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经验,结合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探开发特点,分析了地震勘探技术在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前景,并对其工作部署提出了建议。认为地震勘探技术不仅可以查明地层、岩性、构造、沉积相、泥-砂-泥结构、砂体厚度变化等与铀成矿相关的环境条件,而且可以实现对地浸砂岩型铀矿的直接预测,并为资源储量的估算提供依据。此外,在地浸矿山开发的设计和开采过程中地震勘探技术可以解决局部小构造的发育、地层的起伏变化、矿体的连续性以及地浸液的分布范围等问题,从而为砂岩型铀矿地浸开采中抽注钻孔的设计提供依据,为实现矿山的精准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还可以为后续地浸矿山的退役治理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任明忠 《云南地质》2004,23(2):179-187
万象平原丰富的钾镁盐矿产资源正有待开发,正确选择开采方式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率。针对盐类固体矿产的两种开采方式——坑道开采(旱采)和水溶开采(水采),分别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三个方面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深入评价,研究确定了矿区的开采技术类型以及开采技术条件,并就旱采和水采条件分别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择优选取比较理想的水溶开采法——钻孔选择性溶浸法。  相似文献   

5.
740铀矿石(I号)为易浸的砂砾岩型的铀矿石,为探索对其地浸的可行性,笔者从铀矿石水冶性质的角度,进行了溶浸条件实验和小型模拟场的溶浸试验,取得了一些进展,为进一步溶浸研究提供了一个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溶浸找铀工作”的要求,广泛收集了“浙江南660铀矿田”赋矿层状熔岩的特征、铀矿化特征,综合分析了该矿田的溶浸地质条件及其在该区开展“溶浸找铀工作”的可行性,指出了开展“浙江南层状火山熔岩型铀矿溶浸区调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赣杭铀成矿带大洲矿田层状火山熔岩型铀矿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孟才 《铀矿地质》2001,17(2):90-96
本文全面总结了大洲铀矿田成矿地质背景及铀矿特征,分析了溶浸采矿条件,论述了大洲铀矿田溶浸采矿的可行性,并指明应用溶浸采矿技术重新评价赣杭铀成矿硬岩型铀矿资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江西大布铀矿床溶浸地质条件及溶浸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鸿 《江西地质》2000,14(3):209-213
本文围绕溶浸采矿这个主题,从岩、矿石的物质成分;矿石结构构造;铀的存在形式;岩、矿石物理力学参数;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矿床水文地质等方面阐述了大布铀矿床溶浸的天然地质条件,并通过一系列矿石铀浸出工艺试验,获得了大量溶浸工艺参数,提出大布铀矿床以原地破碎浸出辅以堆浸为最佳采矿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大布铀矿床的物质成分、该类型铀矿提取和回收工艺条件的研究及取得的最佳溶浸工艺参数。试验表明,大布矿床铀浸出性能好,酸耗低,用溶浸法开采具有良好的前景。与常规工艺试验相比,该研究工作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溶浸剂的硫酸配方改变了常规工艺从高到低的布液方式,采用由低到高再低的方式,有效地避免了硫酸钙的沉淀;选择了廉价高效的氧化剂,提高了浸出率。通过工艺试验为下一步开展堆浸或原地破碎浸出半工业试验,重新评价桃山矿田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江西大布铀矿床溶浸地质条件及溶浸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鸿 《铀矿地质》2000,16(3):180-186
本文围绕溶浸采矿这个主题 ,从岩、矿石的物质成分 ;矿石结构构造 ;铀的存在形式 ;岩、矿石物理力学参数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矿床水文地质等诸多方面阐述了大布铀矿床溶浸的天然地质条件 ,并通过一系列矿石铀浸出工艺试验 ,获得大量溶浸工艺参数 ,提出大布铀矿床以原地破碎浸出辅以堆浸为最佳采矿方案。  相似文献   

11.
512铀矿床地浸条件及技术经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保群 《铀矿地质》1997,13(3):147-153
本文应用铀矿普查及地浸试验中获取的资料,对512矿床地质构造、矿石物质成份、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自然经济地理等地浸条件及矿床技术经济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512矿床地浸条件较好,地浸技术指标适中,用酸法地浸开采具有耗酸量少、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在今后的开采中,若能解决伴生元素Re,Se,Mo的综合利用问题,将会大大提高矿床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
郭三民 《铀矿地质》1991,7(5):279-284,306
本文引用大量实际资料同国内外同类型铀矿床采用原地浸出采矿的各种条件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内蒙古某砂岩型铀矿床基本具备原地浸出采矿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结论,并提出了今后工作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加速发展地浸与堆浸技术开发我国的矿产资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梅 《铀矿地质》1999,15(4):193-197
地浸与堆浸是当今世界上采冶开发低品位矿产资源最先进的技术。本文简要阐述了地浸与堆浸的基本概念及其优越性,论述了地浸与堆浸湿法冶金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该技术的发展与国内外应用现状,在阐述我国地浸与堆浸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的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地浸与堆浸技术加速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污染碱性中和清洗法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浸采矿方法可引起地下水环境的严重污染,文章对地下水污染过程及治理机理进行了阐明,针对地浸铀矿山的污染特点,提出了碱性中和清洗治理方法的设想,并对碱性中和清洗法治理地浸铀矿山的地下水环境污染的方法及治理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水文地球化学模式PHREEQC1.6来模拟计算中和清洗液的最佳pH值,提出了对现场清洗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重要指标——清洗比,实验结果表明,碱性中和清洗法对治理地浸矿山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效果明显.为我国地浸矿山地下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砂岩型铀矿矿层渗透系数普遍具有空间非均匀性,但受试验和分析手段制约,非均匀渗透系数难以准确刻画,导致地浸采铀过程预测出现偏差,限制了地浸采铀过程精细化管控。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矿层非均匀参数分布随机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水盐耦合数值随机模拟,揭示不同渗透系数空间分布条件下,群井抽注所引起的溶浸剂储层内部迁移过程和影响范围。在内蒙古某铀矿床应用结果显示:沿区域地下水流方向渗透系数增加,有利于注入溶浸剂疏散;相反,溶浸剂易出现聚集效应。利用水位监测数据对模型边界条件进行识别与验证后,在均质假设条件下溶浸剂扩散速率为210 m2/d,20 a开采周期波及范围为1.53 km2;考虑矿层非均质性和参数不确定性,预测溶浸剂扩散速率为191~228 m2/d,波及范围为1.47~1.74 km2。相比于均质假设,溶浸剂扩散速率和波及范围不确定性显著,分别为17.62%和17.65%。考虑渗透系数非均质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溶浸剂迁移转化行为预测结果更具代表性,可为合理制定地浸采铀方案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影响地浸采铀的矿层渗透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常认为砂岩型铀矿含矿层的渗透性是地浸开采技术是否可行的重要条件。因此,研究地浸采铀的可行性和提高砂岩型铀矿含矿层渗透性成为重点。系统探讨了影响砂岩型铀矿含矿层渗透性的主要因素,即:碳酸盐、黏土矿物、夹层、隔层、地下水矿化度等。这为进一步研究砂岩渗透性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地浸采铀的浸出率和资源回收率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胥虹 《探矿工程》2020,47(1):48-52
地浸钻孔是一种以采矿为目的的钻孔,提高钻孔出水量就是提高钻孔的采矿量。通过对多年地浸钻孔施工经验和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影响钻孔出水量的主要因素为钻井泥浆的成分和性能以及人工过滤层的渗透性差异,提出在地浸钻孔施工方案中采用植物胶净化泥浆钻进和扩孔、投砾罐射吸式填砾、物理化学组合洗井3种技术措施,对比前后施工钻孔的出水量大小,证明了该技术措施对提高地浸钻孔出水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原地浸出采铀是一种利用砂岩型矿层对水的渗透性,采用注、抽液孔向含矿岩层注入“溶浸液”和抽取“浸出溶液”而获得铀的先进采矿技术。研究井场下方 “浸出液”分布范围,不仅能掌握矿体的被覆盖程度和矿床开采率,且对于地下水体污染监控具有重要意义。对内蒙古二连盆地某铀矿地浸开采试验基地进行电法勘查,以对铀矿地浸开采过程进行监测试验。具体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和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对试验井场进行探测试验。试验区以抽孔为中心布设一个18×18的测网,测网的线距和点距均为10 m。电法探测试验时,对穿过抽、注井的5条纵向和4条横向测线进行了CSAMT观测,并对全区进行中间梯度激发极化测量。经过数据处理和反演得到了中梯装置视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及CSAMT二维电阻率模型,并结合研究区域已知资料进行解释,认为电阻率断面上井场区域下方的低阻异常带反映了地浸开采过程“溶浸液”的地下分布状态;视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上显示的抽注单元下方的大片低极化率异常,可能是由地下浸出液与岩层组成的离子导电体系“薄膜极化”效应产生的异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