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统一的天文大地网的布设,开始于五十年代初,六十年代末基本完成。我国天文大地网是按逐级控制的原则进行布设。首先,在全国范围内沿经线和纬线方向布设一等三角锁。全国一等三角锁全长近80000km,构成100多个锁环,包括近5000个一等三角点。在青藏困难地区,采用相应精度的一等导线代替。全国一等导线全长10000km,包括500多个一等导线点。其次,在一等三角锁环中布设二等或三等三角网,在困难地区布设导线网,使我国天文大地网构成一个以三角网和导线网混合组成的全面网。参加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的一、二、三等三角点和导线点的总数约为50000个。按最小二乘法处理如此规模的大地网,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惯性制导设备初始方位角标定通常采用一等天文方位角作为基准。在实际作业中,标定位置常因场地受限而无法直接进行天文观测,需要通过边角测量将实测天文方位角精确传递至标定位置。因此,标定基准方位角的精度受天文方位角测量精度和方位角传递精度的共同影响。对近年实测的多组一等天文方位角成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中误差和正反方位角不符值两个精度指标,估计一等天文方位角测量精度在±0.5″左右。角度传递测量后,按照导线网平差中最弱边方位角精度估计公式,在传递4次的情况下,方位角闭合传递得到的基准方位角精度在±1.2″左右;经纬仪互瞄传递得到的基准方位角精度在±0.8″左右。  相似文献   

3.
一等天文测量规范规定,每年出测前对作业使用的仪器要测定一次望远镜目镜测微鼓周值。作者认为目镜测微鼓周值并不需要每年测定,完全可以把一个较精确的测定值当作目镜测微鼓周值使用。下面分析一下目镜测微鼓周值的用途,便可以看出测微鼓周值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4.
基于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新型野外天文测量系统已经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但是徕卡测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原来采用的仪器已经停产。而新型电子全站仪集多项先进技术于一身,可以胜任各种测量任务。围绕将徕卡超智能全站仪——TS30应用于天文测量系统,文中展开了研究。首先基于Serial Port控件,调试串口通讯实现TS30在线控制,并着重探索了与天文测量系统相关的Geo COM指令;其次研究了C#环境下,触发式被动测量的实现方法,并合理组织测量数据与对应时间信息的存取;最后进行野外作业,采集实测数据,并对解算结果进行分析。实验表明:TS30可以取代原有设备,用于新型野外天文测量系统,进行一等天文测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交流全国一等水准网布测经验,进一步协调和落实布测规划,国家测绘总局在1979年元月召开了全国一等水准测量会议。部份省测绘局、水电部、地震局、人民解放军、国家测绘总局等有关单位的代表共6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万能经纬仪观测一等天文方位角,在我国已经有了充分的实践经验。但在用于概略定向、低级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的控制以及其它目的等或多场合下,往往需要施测中、低精度的方位角。由于精度要求不高,在仪器方面,可以采用T_3、T_2和010等类型轻便的普通光学经纬仪,在方法方面,也不必拘泥于惯用的北极星任意时角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以达到设备简单、观测容易和计算简便的目的。关于这一类问题,我们过去还没有作过系统的介绍,本报从本期起,将分期刊登有关这类的文章,来作专门讨论。  相似文献   

7.
新天文常数、系统对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讨论了新天文常数、系统对恒星视位置影响的周期性、计算公式及其数值范围,并结合一等天文外业的实际情况,推导了新天文常数、系统对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的影响公式及其数值范围,从而得出在任何年观测都可以使其影响忽略不计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国家一等水准网测量平差成果于今年七月一日在国家测绘局组织召开的鉴定会上通过了部门级鉴定。国家一等水准网是全国范网内统一的高程控制骨干,它直接为经济建设提供高程控制的基础,也是研究地壳和地面垂直运动等科学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建设。一等水准网的布测和平差工作是根据国家测绘局、水利部、国家地震局、总参测绘局分别于一九七六年确定的全国一等水准网布设规划和一九八五年确定的国家一等水准网平差方案实施的。野外布测工作全  相似文献   

9.
魏飞  高玉平  尹东山 《测绘通报》2023,(8):102-107+125
由于地球自转参数(ERP)的滞后性,目前主要使用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服务IERS发布的Bulletin A(简称A公报)预报值进行解算,ERP预报误差对于天文测量的影响目前缺少系统的研究。为此,本文选取IERS 2015—2021近7年A公报的ERP参数对其长期预报及不同时间跨度预报误差分析,并以某站数字天顶望远镜观测结果为例,分析了ERP预报误差对于天文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预报精度越来越差,对于极移参数,1年跨度的预报误差值达到了0.021 as,预报误差对天文经、纬度及方位角的影响分别为0.045 as、0.041 as和0.042 as,完全满足一等天文测量的精度要求;而UT1-UTC预报精度是限制A公报精度的主要因素,60天UT1-UTC的预报误差值已达到了0.007 s,对天文经度的影响达到了0.379 as,已超出一等天文测量的精度要求。为了满足一等天文测量的要求,选取UT1-UTC预报值时,其时间跨度最大为40 d。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工作已经结束。平差后的成果究竟具有多高的精度?能够满足多大比例尺测图?这是当前大家所瞩目的问题。正确评价和认识成果的精度对今后成果的使用及大地网的改造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仅就大比例尺测图所需的大地点精度及我国天文大地网实际达到的精度提出一些看法,目的是想尽量客观地用具体数据从二个主要方面来说明全国天文大地网能够满足何种比例尺测图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多星近似等高法同时测定天文经纬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郑勇  夏治国 《测绘通报》2006,(11):3-5,15
提出并实现了用高精度电子经纬仪同时测定一等天文经纬度的一种全新方法,推导出新的解算公式;研究测量中主要误差的处理方法,并通过实际测量结果证明其可行性。此方法的应用将改变传统的天文测量模式,提高作业效率,且解决了由于传统天文观测仪器(T4,T3)停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按坐标平差法平差天文大地网时,用共轭梯度法解算观测方程组的原理和计算未知量及其函数方差的方法。还简要地叙述了对4736个点的一等三角锁系进行平差试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精密水准测量的潮汐改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到我国一等水准网布测的现状,本文提出一种计算潮汐改正的简捷方法,从而使潮汐改正计算的工作量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新丰江地区地壳水平形变网的布网和施测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并谈及此网起始边施测天文方位角的目的。为此对天文点的建造要求和施测方案也顺便加以阐述。文中列举十几期的天文方位角观测资料,说明天文方位角的测定精度是高的,能反映地震所引起的方位变动,因而可以提供水平形变网每一期起始边的天文方位角值(水平形变网的观测期数较天文方位角的观测期数为多),在地震活动与水平形变分析中它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文中说明在本震区内应采用动态天文方位角值作为起算数据,而使1976年12月那次中近期震情会商分析得以应验。最后指出,在本区内对起始边天文方位角,进行定期复测是必要的。但也指出了在网中仅布设一条边施测天文方位角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在1978~1980年全国一等水准网84、85、86环的施测中,使用西德OPTON NI1自动安平水准仪2台,进行一等水准测量约1300公里。其中No:115837约800公里,No:115812约500公里。所取得的成果,测段、区段、路线闭合差及1公里偶然中误差均符合规范规定的一等精度要求,优良品率在85%以上。但在1981年的拼环工作中,出现三个环闭合差均超限的情况。经过1982~1984年用其他仪器对NI1 No:115837自动安平水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天文测量仪器小型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线阵式国产全站仪的天文测量数据处理方法。首先,介绍了星点质心提取方法和观测时刻计算方法;然后,分析了数据粗差的产生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星点位置预测的粗差剔除方法;最后,设计并开展了两次野外试验,对比粗差剔除前后的定位精度。结果表明,经粗差剔除后,单时段间定位结果较为稳定,且8个时段的定位中误差小于±0.3″,满足一等天文测量要求;同一测站4个夜间联测的平均天文经度与准确值之差为0.23″,平均天文纬度与准确值之差为0.61″。相较于传统天文测量仪器,本文方法不仅实现了小型化、自动化及精准化,且摆脱了人眼观测的束缚,观测效率提升了一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大视场光学测量设备和GPS测量点位天文坐标的方法,即测量多个星体方位角相对于主光轴方位角的增量,然后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解算出点位的天文坐标。采用该方法不仅可以避免讨论大气蒙气差的修正问题,而且能够满足高精度天文坐标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精确测定时间对于天文测量至关重要。针对图像全站仪拍摄恒星存在时延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内部时钟与全站仪拍照之间的时间关系,设计了一种简便高效准实时的时延标定方法。推导了拍照时延对天文方位角测量的影响公式,并以北极星定向为例进行了数值分析。大量野外实测数据表明,拍照时延的大小约为4.2 s,且半年内较稳定。经过拍照时延改正之后,能够满足利用北极星时角法进行一等天文方位角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电子经纬仪对月球明亮区域边沿的观测采样,提出一种月球视圆面中心拟合算法,推导出详细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际观测试验验证该算法的可靠性,较好地解决了月面中心的确定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一种测月快速定向方法。运用此方法进行天文定向,内符合精度和外符合精度均优于±2.0″。测月定向可有效弥补传统天文定向夜间只能依靠观测恒星进行的不足,扩展天文测量的使用范围。由于太阳的视面也是正圆,测月定向方法同样适用于测日定向。  相似文献   

20.
国家第三期一等水准网施测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全德  张鹏  陈现军  章磊 《测绘工程》2012,21(6):1-3,12
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地学研究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准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开展国家第三期一等水准网施测工作。文中主要介绍对第三期一等水准网施测开展的有关研究,论述为达到工程设计目标而采用的施测技术路线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