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 LA ICP MS 锆石 U Pb 法,测得与成矿有关的青海祁漫塔格地区虎头崖矿床Ⅵ矿带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233.6±1.8)Ma(MSWD=1.2,n=17)。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样品的稀土元素组成以总体右倾,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和具明显的负铕异常为特征;微量元素具有富集 Rb、Th、U、La、Nd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 Ba、Sr、Nb、P、Ti 等元素的特点。Sr Nd 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花岗岩的源区可能是富集岩石圈地幔。初步研究认为,虎头崖矿床Ⅵ矿带花岗岩可能形成于中、晚三叠世碰撞后碰撞的构造背景下。  相似文献   

2.
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与成矿有关的青海祁漫塔格地区虎头崖矿床Ⅵ矿带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233.6±1.8) Ma(MSWD=1.2,n=17)。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样品的稀土元素组成以总体右倾,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和具明显的负铕异常为特征;微量元素具有富集Rb、Th、U、La、Nd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Sr、Nb、P、Ti等元素的特点。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花岗岩的源区可能是富集岩石圈地幔。初步研究认为,虎头崖矿床Ⅵ矿带花岗岩可能形成于中、晚三叠世碰撞后碰撞的构造背景下。  相似文献   

3.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矿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青海东昆仑祁漫塔格构造带内的虎头崖矿区花岗岩形成于中—晚三叠世,岩性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成,局部含闪长质暗色包体。岩石高硅、高钾、富碱,SiO2含量为70.71%~77.67%;K2O含量平均为4.7%;Na2O+K2O为7.86%~9.1%;K2O/Na2O平均为1.36。A/CNK比为1.01,KN/A比为0.86,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微过铝质I型花岗岩类。∑REE含量中等,平均为120.10×10-6;δEu值0.04~0.47;(La/Yb)N值为1.52~8.06。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Eu负异常、HREE较平坦的右倾"V"型特征。岩体富集LIL和HFS元素,而Ba、Sr、Nb、Ti、P元素明显的负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和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显示各花岗岩体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结合区域地层岩性特征、A/MF-C/MF图解和岩体微量元素蛛网图,认为虎头崖矿区花岗岩是基性源区部分熔融和地壳物质混合的产物。结合地质特征、构造演化背景、元素判别图解等,认为该地区花岗岩类形成的构造环境为碰撞造山期后阶段。  相似文献   

4.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侵入岩分布广泛,主要沿区域主构造线北西西向展布。虎头崖多金属矿区内的花岗斑岩产于东西向与北西西向构造结合部位,呈岩枝状产出。斑晶的主要成分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及普通角闪石。对该花岗斑岩进行了全岩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同时对虎头崖矿区内的典型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相学研究。花岗斑岩的里特曼指数δ为1.56~2.16,具有高硅、高钾、低铝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Ba、Sr、Nb负异常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略右倾的海鸥型,Eu负异常特征明显,具有A2亚型花岗岩的特征。花岗岩与花岗斑岩具有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岩浆源区、形成环境。因此,该花岗斑岩与花岗岩构成的酸性侵入体为同一岩浆源区,形成于东昆仑造山带后碰撞伸展环境中的花岗质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32.7±1.8)Ma(MSWD=1.3,n=22)的岩体侵位年龄,表明东昆仑在印支期进入陆内造山末期,大规模的岩浆事件引起祁漫塔格地区印支期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海虎头崖铅锌矿床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西段,铅锌矿体受蓟县纪狼牙山组控制,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部分为透镜状、脉状,成矿分为2个阶段。金属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闪锌矿中Fe含量为2.255%~5.579%,贫Ga、Ge,Zn/Cd值为146~198,方铅矿中Ag含量为0.015%~0.038%,具有岩浆热液有关金属硫化物的特征。方解石内流体包裹体δD值为-92.7‰~-76‰,δ18OH2O值为-11.58‰~-2.27‰,多数位于大气降水范围,但部分位于大气降水和岩浆水之间,且早阶段成矿流体含有CO2、CH4、N2、H2等地幔流体或岩浆流体成分,表明早期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后期不断加入大气降水。早阶段成矿流体具中低温、高盐度、中等密度的特征,晚阶段随着大气降水的不断混入,盐度和密度显著降低。金属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为1.6‰~9.9‰,具有岩浆硫与围岩硫混合来源特征;金属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为18.533~18.580,207Pb/204Pb值 为15.606~15.669,208Pb/204Pb 值为38.344~38.522,主要来源于区内深源岩浆活动,有部分地壳铅的混染。综合分析认为,虎头崖铅锌矿床为与印支期岩浆作用有关的层控夕卡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6.
王盘喜  郭峰  王振宁 《地质通报》2020,39(2-3):194-205
东昆仑祁漫塔格乌兰拜兴地区花岗岩体由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SiO2含量为67.47%~73.63%,全碱(Na2O+K2O)含量为6.74%~7.89%,K2O/Na2O=0.59~1.30,A/CNK=0.91~1.08,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准铝质-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平均为137.28×10-6,δEu值为0.37~0.89,平均为0.57,(La/Yb)N值为6.72~19.36,平均为10.75。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负Eu异常明显的右倾型;岩体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不相容元素U和Th,轻稀土元素和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以及大离子亲石元素Ba;岩石Rb/Sr值为0.45~1.17,平均为0.72,介于上地幔值和地壳值之间;Nb/Ta值为5.36~13.90,平均为10.93,比值总体低于地幔平均值,显示壳幔混合的特点。采用锆石U-Pb定年的方法,获得乌兰拜兴花岗闪长岩的206Pb/238U年龄为384.1±2.4Ma,代表该岩体的形成年龄。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岩体形成于中泥盆世晚期后碰撞陆内伸展阶段,并与铁多金属矿成矿密切相关,在矿产勘查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祁漫塔格矿带虎头崖矿田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虎头崖矿田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成矿亚带和整装勘查区内。笔者在矿田构造调研和室内多元信息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矿田构造角度探讨了该区矽卡岩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对矿田内主要的构造特征进行总结,认为区内构造活动演化具有多期性,从华力西期—燕山期至少有5次构造运动。对矿田内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北西西向和近南北向构造对成岩成矿的影响及控制作用作了详细分析,并初步分析了区内各级构造对成矿的控制和影响。认为:①近东西向断裂、褶皱和北东东向及北西西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布矿)构造,属成矿期构造,控制了各个矿床的空间分布;②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次级断裂以及接触带构造,属成矿期的容矿(储矿)构造,控制了矿体的分布;③在矿田内近南北向断裂对岩石和矿体产生了改造作用,认为是成矿后构造;④自印支期以来,主要有两阶段的成矿作用,主要为矽卡岩矿床;⑤找矿构造标志:矿体受侵入岩接触带和近东西向及北东东向构造控制明显,在断裂构造复合部位、不同岩性接触部位,均是成矿有利部位。这些认识将进一步指导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部署工作。  相似文献   

8.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区年代学研究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较为典型的兼具正接触带矽卡岩亚型和外接触带矽卡岩亚型的接触交代型矿床。笔者对其开展了详细的地质特征解剖和高精度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复杂,矿化主要产于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不同时代地层间的断裂带或不整合面及不同岩性界面,自成矿岩体内部向外具有明显的金属矿化与蚀变分带。利用锆石LA-ICP-MS和SHRIMP U-Pb法,获得成矿花岗闪长岩体和二长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35.4±1.8)Ma(n=24,MSWD=1.7)和(219.2±1.4)Ma(n=11,MSWD=0.83);利用辉钼矿Re-Os法,获得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石和矽卡岩型钼矿石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25.0±4.0)Ma(n=7,MSWD=0.24)和(230.1±4.7)Ma(n=5,MSWD=0.12),厘定矿区成岩成矿时代为中—晚三叠世。综合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已有年代学资料和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认为该区印支期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和多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于后碰撞构造阶段,为区域东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旋回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主要矿床类型找矿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近年在祁漫塔格地区的勘查实践,初步总结出该区的成矿特征,认为该区主要矿床类型以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为主,成矿与磁铁矿化密切相关,铁与多金属矿相伴产出,具备磁电方法组合找矿的前提条件。结合生产实例,总结出该区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有效的勘查方法组合:1:50000磁法扫面确定找矿远景区→1:10000高精度磁测缩小找矿靶区→1:2000磁电剖面定位→钻探验证并控制矿体→井中物探确定矿体范围,找矿效果良好。该找矿方法组合为今后该区科学部署矿产勘查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十分复杂,成矿-控矿因素仍不明,已成为制约找矿突破的瓶颈.鉴于此,笔者对该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侵入岩年龄及地球化学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Ⅵ矿带二长花岗岩LA-MC-I 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17.5±1.1) Ma(MSWD=1.4).Ⅵ矿带和Ⅱ矿带二长花岗岩钾、钠含量均较高,w(K2O)大于w(Na2O),分异程度较高,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向右缓倾斜,强烈富集LILE,中等富集HFSE,贫Ti、Ba,具有后碰撞阶段岩石的特点.成矿受侵入岩岩浆源区、演化方式,地层,构造,以及岩体与围岩接触方式的综合控制.源区具有地幔物质贡献的Ⅵ矿带二长花岗岩,成矿作用较强,主要形成近接触带矽卡岩型和远接触带矽卡岩型Cu-Pb-Zn多金属矿.而壳源特征为主的Ⅱ矿带二长花岗岩成矿能力较弱,主要形成矽卡岩型Sn、Mo、Fe等矿产.  相似文献   

11.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多金属矿区岩体热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典型的与印支期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矿床,矿区内出露多个不同时代的含碳酸盐地层,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复杂,中酸性侵入岩产状多变、岩性多样,成矿岩体及其成矿能力的判别一直制约着该矿区及区域的找矿勘查工作。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开展了岩体热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利用LA-MC-ICP-MS锆石U-Pb法,获得二长花岗岩体的年龄为230.3±3.7 Ma(n=13,MSWD=1.4);利用40 Ar-39 Ar法,获得二长花岗岩中黑云母和斜长石矿物的坪年龄分别为229.6±2.3 Ma和219.3±1.8Ma,厘定成岩时代为印支期。对二长花岗岩中不同矿物的岩体冷速率计算结果表明,虎头崖矿区二长花岗岩冷速率相对较快,其热效应较大,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二长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深熔或重熔,并可能有幔源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12.
祁漫塔格矿带虎头崖多金属矿矿床特征和成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杏花 《地质与勘探》2011,47(2):216-221
虎头崖多金属矿是青海省祁漫塔格成矿带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区域内矿产丰富,矿种多样,主要以铁、铜、铅、锌的多金属为主.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项目组对虎头崖多金属矿床的现场调查和室内多元信息的综合分析,从虎头崖矿区地层、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等方面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重点分析了该矿床的矿体形态产状特征、矿石组成,矿床...  相似文献   

13.
祁漫塔格地区发现了一大批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金属矿床,已成为青海省乃至中国西部最重要和最有找矿潜力的铁、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通过鸭子沟二长花岗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及与成矿的关系.结果 表明:鸭子沟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钾,富碱,贫铝、钙、镁,低铁的特点,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REE含量平均为181.24×10-6,δEu为0.07 ~0.11,平均为0.09,Eu强烈亏损;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呈稍右倾的“V”字形曲线,轻重稀土分馏作用不明显;岩体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K、活泼的不相容元素U和Th以及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和Ti以及大离子亲石元素Ba和Sr.鸭子沟二长花岗岩属于A2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造山背景下的后碰撞阶段,区内产出有斑岩型铜钼矿点和矽卡岩型铅锌矿点,应重视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体中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4.
砷硫锑铅矿是世界上较为罕见的一种硫盐矿物,它对于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有幸在青海祁漫塔格地区的虎头崖矿床内发现这种矿石,属青海省首例,也是迄今为止青海省唯一的一处发现。本文通过对虎头崖矿区砷硫锑铅矿特征的分析,得出以下2点主要认识:①虎头崖矿床砷硫锑铅矿的发现,佐证了祁漫塔格地区中元古代大地构造背景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②证实中元古代具有成矿的事实,虎头崖矿床能达到大型规模,与中元古代成矿物质的预富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青海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圣钞 《地质与勘探》2012,48(2):321-331
[摘 要] 青海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是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内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对该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进行详细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硫化物的δ34S 值变化于+0.6‰~+8.3‰,平均+4.4‰,反映成矿流体中的硫为海水硫酸盐的地层硫和深源岩浆硫的混合硫,而不同矿带硫同位素均值的差别,可能与围岩地层硫的差异及参与程度有关。矿石矿物铅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较小(206Pb/204Pb、207Pb/204Pb 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476~18.688、15.560~15.688 和38.261~38.599),主要分布于造山带和上地壳铅演化线范围内,为岩浆作用导致的上地壳和地幔混合成因。由于赋矿层位及主控矿因素不同,各矿带的矿石铅同位素出现一定的差异。比如滩间山群内6号铜多金属矿点207Pb/204Pb 值和产于岩体与缔敖苏组接触带上的域矿带207Pb/204Pb 值相比,后者的上地壳铅参与程度较高,进一步证明壳幔混合作用对本矿区的影响。该矿床为与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的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6.
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区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较为典型的兼具内接触带矽卡岩亚型和外接触带矽卡岩亚型矿化的矿区,其岩浆侵入活动强烈,不同时代含碳酸盐岩的地层出露多,铁铜锡钼铅锌等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复杂,找矿潜力巨大。本次研究依据岩体热年代学理论,即岩体总能量与其规模成正比,规模愈大的岩体其热能量愈高,热效应愈大,冷速率相应愈低。冷速率通过同一岩体不同矿物的封闭温度计算得出。选取虎头崖矿区黑云母和斜长石两种矿物进行Ar-Ar年龄测定,样品HTY002黑云母和斜长石~(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233.6±2.2)Ma和(231.5±1.3)Ma,样品HTY016黑云母和斜长石~(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229.6±2.3)Ma和(219.3±1.8)Ma,样品HTY019黑云母和斜长石~(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224.7±2.6)Ma和(222.2±2.2)Ma,计算得到二长花岗岩冷速率分别为57.14℃/Ma、11.65℃/Ma、48.00℃/Ma。当侵入岩体的成分相近时,其侵位时的单位热能可能差别很小,而岩体的总能量与其规模是成正比的,所以不同规模岩体的总能量是有差别的,规模愈大的岩体其热能量也愈高,与围岩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愈长,热效应愈大,冷速率相应愈低。针对不同样品和不同矿物计算虎头崖矿区二长花岗岩体冷速率比较接近,其冷速率相对较快(介于11~57℃/Ma),可知其热效应较大,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东昆仑祁漫塔格乌兰乌珠尔地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对该岩石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457.5±2.3 Ma,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0.98~1.02,属准铝质岩石,Na2O/K2O比值...  相似文献   

18.
虎头崖Pb-Zn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岩浆弧带,矿体主要赋存于三叠纪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与围岩的接触带及围岩中,并伴生有Fe、Cu等元素,属典型矽卡岩型矿床。对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和透辉石、退化蚀变阶段绿帘石、石英硫化物阶段方解石、石英、萤石中流体包裹体的详细岩相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气相、液相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HCO3-;固相成分以NaCl为主,并有少量的闪锌矿(ZnS)、磁黄铁矿(Fe1-xS)和硬石膏(CaSO4),成矿流体应为H2O-NaCl体系。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矽卡岩、退化蚀变、石英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分别为(430~490℃、550~580℃)、340~370℃和190~340℃,盐度w(NaCleq)分别为39%~48%、9%~12%、(0.18%~4%、15%~24%)。H-O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在成矿晚期则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混入。在石英硫化物阶段,含子矿物包裹体和气相分数变化较大的气液包裹体共生,它们均一温度相近但盐度差别较大,表明成矿流体曾发生过广泛的不混溶(沸腾)作用,而这一过程很可能导致流体中Pb、Zn、Fe、Cu等矿质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19.
马圣钞 《地质学报》2014,88(1):72-82
虎头崖岩体位于青海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亚带,形成于中-晚三叠世,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成,局部含闪长质暗色包体。岩石高硅、高钾、富碱,SiO2含量为70.71%~77.67%;K2O含量平均为4.7%;Na2O K2O为7.86%~9.1%;K2O/Na2O平均为1.36。A/CNK比值为1.01,KN/A比值为0.86,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微过铝质I型花岗岩类。∑REE含量中等,平均为120.10μg/g;δEu值0.04~0.47;(La/Yb)值为1.52~8.06 ;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Eu负异常、HREE较平坦的右倾“V”型特征。岩体富集LIL和HFS元素,而Ba、Sr、Nb、Ti、P元素明显的负异常。结合区域地层岩性特征、A/MF-C/MF图解和岩体微量元素蛛网图,认为花岗岩是基性源区部分熔融和地壳物质混合的产物。结合地质特征、构造演化背景、元素判别图解等,认为包括虎头崖岩体在内的印支中晚期花岗岩形成于同造山阶段的后碰撞构造环境。印支中晚期花岗岩形成机制为:在二叠纪末-三叠纪初阿尼玛卿洋盆向北部昆仑微陆块俯冲碰撞造山并形成同碰撞/板内构造环境,期间发育与幔源岩浆底侵关系密切的源区基性岩浆岩;中-晚三叠世期,主碰撞之后挤压应力相对松弛,深部压力降低,因地壳增厚升温、岩石熔点降低而导致源区中-基性岩浆部分熔融,并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下高侵位成岩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肯德可克矿区外围东部发育一正长花岗岩体,主要矿物组合为正长石(50%~60%)+石英(20%~30%)+斜长石(10%~20%)+黑云母(1%~5%)。其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17.9±1.7 Ma(MSWD=0.74,n=20),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与祁漫塔格地区铁多金属矿床基本同时形成。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具有高硅(Si O2=74.53%~75.28%)、富碱(K2O+Na2O=8.81%~8.95%)、富铁贫镁(Fe OT/Mg O=18.02~31.48)的特征,并具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04~0.05),富集Rb、Th、U、K、Ga,亏损Sr、Ba、Ta、P、Ti,显示其为准铝质A型花岗岩。正长花岗岩锆石εHf(t)为2.0~12.4,平均6.4,显示其源区具有壳幔混合作用的特征,壳幔物质交换为区内铁多金属矿化提供了大量成矿物质。该正长花岗岩属A2型花岗岩,暗示其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构造体制,反映了祁漫塔格地区晚华力西-印支期造山旋回于晚三叠世由造山后期转为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