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数值积分法为动力计算方法,在耦联计算主附结构体系动力反应的基础上,分析了二次结构质量、刚度、阻尼比及其所处楼层对其动力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二次结构与主体结构非共振时,其质量增加、所处楼层增高使其动力反应增大。二次结构与主体结构共振时,其动力反应明显增大;其质量增加使其最大相对位移减小,最大绝对加速度增大,其所处楼层增高使其动力反应增大。此外,二次结构阻尼的变化对其动力反应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第一部分提出一类识别生命线系统可靠路径与失效路径的新方法,该方法从系统发生概率最大的可靠路径出发,采用递推分解的思路,识别出系统的互斥可靠路径和互斥失效路径,并给出系统失效概率的表达式和失效概率上下界表达式。实例分析表明,该识别方法的计算复杂性较小并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生命线系统相互作用的机理,给出了系统相互作用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结果,并对各类生命线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对于功能型系统相互作用,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另外,还给出了一个基于WebGIS的多生命线系统震后恢复辅助决策方法.同时,对生命线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难点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笔者已建立的流体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可分析任意形状的流体饱和多孔介质-单相弹性固体介质-理想流体介质耦联的复杂系统的动力响应的显式有限元方法.该方法建立的有限元方程列式具有解耦特征,不需求解联立方程组,因而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将这一方法用于分析了考虑库水、坝、淤泥层和基岩这一复杂系统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斜坝面的地震响应,并给出了一些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超声波速度测试的煤样脆性指数计算方法具有无损的特点,但究竟基于何种弹性参数计算方法效果更佳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为此,本文通过测试10组煤样沿0°、45°和90°三个方向的纵、横波速度,基于动杨氏模量和动泊松比(动弹性参数法),以及拉梅常数(拉梅常数法)分别计算两种脆性指数(BI(Ed,υd)和BI(λ,μ))及其误差(εBI(Ed,υd)和εBI(λ,μ)),以及脆性指数各向异性值(ABI(Ed,υd)和ABI(λ,μ)).进一步从脆性表征、计算精度和各向异性刻画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结算结果,分析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的煤样脆性指数相关性较高,但BI(Ed,υd)的变异系数显著高于BI(λ,μ),即具有更高的离散度;计算误差εBI(Ed,υd)的均值高于εBI(λ,μ),但除了个别煤样的εBI(Ed,υd)值较大外,绝大部分煤样的εBI(Ed,υd)值较低,在可接受范围内;个别煤样的ABI(λ,μ)为显著的负值,限制了该型脆性指数计算法在煤各向异性评价方面的适用性.综合而言,除了脆性指数为相对值(0~100)外,基于动弹性参数的脆性指数计算法性能更优,能够为煤层气储层脆性评价提供理论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7.
对于生命线工程网络系统而言,合理分析和评估其带有网络特征的节点可靠度,比只研究单体可靠度更具实际意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有效性分析的思想,提出了生命线网络节点抗灾相对可靠度的概念。从生命线工程在灾害环境下着重体现出的系统性和网络性出发,考察网络中的节点所能实现的资源供给功能与其所在网络中的空间结构重要性是否匹配,即功能性相对于结构性的可靠度。选择节点资源实际需求量和管内水压作为DEA有效性分析的输入参数,结构重要性作为输出参数,并用网络中介中心性评价结构重要性,获得相应参数。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实例工程网络中各节点相应的DEA有效性分析结果,即相对可靠度,并通过对参数的权系数调整,得到了使非有效单元变为有效单元的调整值。该调整值可供优化及改进工程网络的技术性调整方案参考,相对可靠度也可作为评价工程网络系统性能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生命线网络的脆弱性不单单只表示地震发生后对网络作用而产生的后果,还应该包括网络的连通情况。本文在重新确定生命线网络脆弱性定义的基础上,运用风险评估理论中的风险矩阵方法综合考虑生命线网络的连通性能和失效后果两个方面来评价生命线网络的脆弱性,并以一个供气管网为例说明改进的风险矩阵法评价生命线网络脆弱性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找出供气管网中脆弱性等级最高的节点,分析其脆弱性等级最高的原因,以便于重点保护,并降低网络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区地震危险性的产生机制具有相似性,地震危险性可由若干地震活动指标(要素)加以描述,因此,这些指标特性的相似性反映了地震危险性大小的差异。为此,给出了一种计算相似度的新方法,并用这一方面对若干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行波作用下盾构法隧道复杂系统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盾构法隧道等效连续化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在地震行波作用下复杂盾构法隧道系统弹塑性受力分析的模型和求解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有限元法的适用性。对上海市穿越黄浦江的延安东路盾构法隧道复杂系统进行了地震行波作用下的反应分析,得出在地震作用下隧道内力大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诸多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盈江5.8级地震的震害特征及破坏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盈江5.8级地震震区的建(构)筑物、生命线系统和水利设施的概况,阐述了各类建(构)筑物、生命线系统和水利设施的震害特征及破坏机理.最后提出了震区在恢复重建与规划发展时的建议、建(构)筑物在选址、施工、抗震设防方面的经验教训、各类建(构)筑物加强抗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震-台风耦合作用下的近海导管架海洋平台,运用Morison方程将台风对导管架平台的拖曳力及波浪对导管架平台的拖曳力和惯性力施加在结构上,并在基底施加地震动,建立地震-台风耦合作用下的运动方程。通过模态分析,确定结构的基本自振频率,进而选取卓越频率与该频率较为接近的海底地震动进行输入。对通过数值模型计算得到的导管架平台动力响应,参考相关文献中的限值,对耦合作用下的平台进行安全评估,给出了近海导管架海洋平台在地震-台风耦合作用下的损伤状态评定标准。本文关于导管架平台动力响应的统计结果,对导管架结构性态设计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震害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宁洱6.4级地震4个烈度区的分布情况,详细介绍了本次地震造成的各类建筑物震害、各烈度区的建筑结构特点和震害特征、生命线工程和水利设施的震害以及地表裂缝、滑坡和沙土液化及喷沙冒水等地震地质灾害,并对形成震害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煤气系统和供水系统在一定的地震作用下能否发挥正常功能,对于整个城市的抗震救灾工作至关重要,根据上海市煤气和供水系统中的主要建(构)筑物,管网及管渠,过江管井进行震害预估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抗震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灾害链的概念的提出及概念进行了研究,对灾害链的两种学术概念进行了讨论,一个是"灾-灾"的灾害链概念,一个是"以灾报灾"的灾与灾共生、共发、及续发的概念,而后一个的价值可以对大灾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生命线工程系统中运行设施的元件破坏状态和可靠性分析方法,给出元件的破坏状态分级标准、判断准则和元件可靠度的计算方法,这对建立一个实用的生命线工程抗震能力分析的专家系统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震害防御业务内涵与外延不断演化发展。按照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基本要求,首先阐述震害防御业务发展历程,遵循风险管理原则给出地震灾害风险基本概念;然后基于灾害风险管理过程,重构震害防御业务流程,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震害防御业务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最后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以地震灾害风险调查、评估、防治与应对为基础序列的震害防御业务体系架构,给出组成震害防御业务体系的23项基本业务及121个组成元素,为震害防御工作管理与标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萍 《四川地震》2020,(1):34-39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50余年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践表明,健全防震减灾法律体系对于提升我国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文献查阅、对比分析等方法,在全面梳理我国防震减灾法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存在的4个方面问题,并借鉴日本和美国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出台《自然灾害防治法》、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适时修订防震减灾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防震减灾职权主体的法定职责任务,完善地方防震减灾法律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鲁甸5.6级地震震害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对云南鲁甸5.6级地震中47个居民点的震害调查,给出了本次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图,分析了场地条件与震害的关系、各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典型房屋震害累积效应以及生命线工程震害。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比2003年11月鲁甸5.1、5.0级两次地震破坏严重,形成了Ⅷ度破坏区及较大范围的Ⅶ度和Ⅵ度破坏区,盆地区的震害比基岩区的要重.其主要原因是:①盆地区广泛分布有软弱地层;②震区建筑结构简易,抗震能力极差;③三次地震震区基本重叠,震害累积效应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20.
设置限位器双向隔震铁路桥梁车桥耦合动力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铅芯橡胶双向隔震铁路桥梁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针对双向隔震铁路桥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设置限位器的解决方案,并对设置限位器的双向隔震铁路桥梁进行了车桥耦合动力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规隔震设计方法的铅芯橡胶支座在横桥向的初始刚度和屈服强度均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设置限位器后,双向隔震铁路桥梁的力学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各项指标均满足列车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