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日趋广泛,文中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STK模拟完整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实现基于STK的北斗系统的星座仿真、卫星轨道仿真,同时完成卫星的可见性分析与卫星覆盖分析,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仿真应用。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处于建设阶段,文中结论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动态信息     
《全球定位系统》2012,(6):36+83+86
北斗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宣布:自今日起,北斗系在继续保留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有源定位  相似文献   

3.
信息广场     
正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京成立4月28日,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布,为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科学发展,国家批准成立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北斗标技委")。北斗标技委由来自行业部门、企业单位、地方院校、监测机构等单位的48名委员、7名观察员和3名联络员组成,"两弹一星"元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任主任委员。北斗标技委工作范围主要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建设、运行、应用、服务等技术领域的国家和国际标准化工作,负责制、修订北斗系统相关的基础、工程建设、运行维护、应用等国家和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4.
李学涛  孙爽杰 《北京测绘》2023,(10):1431-1436
以提升北斗卫星导航能力为目的,设计了改进差分相干累加算法的北斗卫星导航弱信号捕获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北斗卫星信号模型,利用该模型获得北斗卫星导航中频信号;然后以改进差分相干累加算法为基础,建立北斗卫星导航弱信号捕获模型,将北斗卫星导航中频信号作为该模型的输入,经过北斗卫星导航弱信号捕获模型对中频信号块实施累加处理和多普勒圆周位移搜索,以及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反傅里叶变换等步骤后,通过判断北斗卫星导航弱信号捕获判决,输出北斗卫星导航弱信号捕获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捕获北斗卫星导航弱信号时的运算量较小,可有效捕获-36 dB的北斗卫星导航弱信号,同时其捕获概率较高,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2000年10月,我国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升空,中国开启了建设自主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一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宏伟工程。经过10多年的努力拼搏,2012年底,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并对外公布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掀起了北斗应用的热潮。2013年成为北斗规模化和产业化应用的元年,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应用引领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逐步形成,“北斗特色”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6.
唐旭  何秀凤 《测绘文摘》2013,(3):28-30,42
通过实际采集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广播星历数据,计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的位置,分析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星座在不同纬度条件下的可视情况。采用两台BDS/GPS接收机同时接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单独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系统进行静态基线解算,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全球定位系统相当。利用单历元算法对基线进行"实时"解算,在X轴和Y轴方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度稍差,在Z轴方向二者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7.
北京时间3月30日21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  相似文献   

8.
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发展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BDS)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综述了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北斗二号系统)的发展简况、应用特性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贡献与挑战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卫星导航发展已进入百花齐放、群星争艳的时代。主要评述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应用、贡献及面临的挑战。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原则和建设步骤;介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兼容与互操作框架下在频率、坐标系统、时间系统方面的兼容与互操作实现概况;描述北斗导航系统在冗余度概念下的主要贡献;简要说明北斗导航验证系统的重要应用和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10.
信息广场     
正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京成立为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科学发展.全匡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近日在北京成立。委员会由来自行业部门、企业单位、地方院校、监测机构等单位的48名委员、7名观察员和3名联络员组成,"两弹一星"元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任主任委员。委员会工作范围主要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建设、运行、应用、服务等技术领域的国家和国际标准化工作,负责制、修订北斗系统相关的基础、工程建设、运行维护、应用等国家和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和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基本情况。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单点定位解算验证系统精度。分析了卫星数量、PDOP值、多路径效应、位置精度和速度精度,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PS系统的定位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2.
茹晨 《北京测绘》2014,(4):144-146
在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成、原理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公路测量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RTK技术在公路测量应用中的技术特点及优势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面临的机遇,在公路测量领域给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北斗导航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国产北斗核心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近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我国将发射新一代的、性能更好的北斗导航卫星,预计2020年左右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北斗导航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国产北斗核心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近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我国将发射新一代的、性能更好的北斗导航卫星,预计2020年左右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5.
首先探析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通信功能优势。提出基于北斗卫星的海上智能交通系统技术体系,构建了北斗卫星海上智能交通系统安全模型。建立了“北斗”航标安全系统。  相似文献   

16.
北斗导航卫星应用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GPS卫星应用产业化背景,和北斗导航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有益经验,对基于北斗导航卫星应用实现自主卫星导航产业化进行研究,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北斗导航卫星应用产业化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混合星座增强了北斗的抗遮挡能力,每种星座卫星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北京地区的连续跟踪站BFGY站和ZGDZ站2018年第96天实测数据,采用反向分析法首次分析了GEO/IGSO/MEO对北斗卫星可见数、PDOP值和北斗SPP精度的影响程度,发现每种星座卫星都对北斗卫星可见数有很大的影响,对PDOP值的影响最大达到21;GEO卫星对SPP精度的影响大于IGSO卫星大于MEO卫星。  相似文献   

18.
符京杨  周建华  李广云 《测绘学报》2016,45(Z2):188-193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轨卫星数量有限,在山坳及高楼林立的"城市峡谷"等特殊环境中,卫星信号易受遮挡造成用户定位精度降低或中断用户定位的连续性,通过加入伪卫星可有效减弱用户可见北斗卫星数目不足的问题。在北斗卫星和伪卫星协同定位中,需要正确处理北斗卫星和伪卫星伪距观测值中的多路径,以获取更好的定位精度。目前CNMC方法可有效减弱北斗卫星伪距观测值中的多路径影响,但由于信号传播路径不同所导致的观测误差特性不同,该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伪卫星的伪距数据处理中。针对伪卫星多路径处理问题,本文对CNMC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实际伪卫星试验场中进行了北斗/伪卫星动态协同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CNMC方法对北斗卫星和地面伪卫星的伪距观测值处理后,三维定位精度由2.326m改进到了1.936m,定位稳定性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分析北斗卫星观测值的相关特性,文章对比北斗卫星与GPS卫星、以及不同类型北斗卫星之间观测值特性的差异,提出了用站间差分考察伪距多路径组合和GFIF组合观测值的方法。陆态网络数据实验结果显示,北斗卫星B1频率观测值的信噪比最低;高度角较低时,北斗卫星伪距多路径组合绝对值和离散度均较大,约为1.5m,且IGSO和MEO卫星的伪距多路径组合值随高度角增大而明显降低;北斗GEO和IGSO卫星的相位GFIF组合有日周期性,变化范围约为±2cm,伪距GFIF组合的变化范围可达±2m;站间差分可明显减弱伪距多路径组合的变化趋势和相位GFIF组合的周期性,表明这两个组合中可能包含与卫星相关的误差,为北斗观测数据误差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吴甜甜  张云  刘永明  袁国良 《遥感学报》2014,18(5):1087-1097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逐渐完善,有关北斗系统定位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了对比分析北斗系统和全球定位导航系统(GPS)定位的差异性,充分利用北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高轨道卫星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组合选星方法,选取卫星数较少且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PDOP)最小的北斗/GPS组合,分别对比分析北斗系统、GPS系统及其组合系统在楼顶开放环境和楼间恶劣环境下的定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北斗比GPS有更加稳定的定位效果,依据本文组合选星方法,利用少量卫星即可获得较好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