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汶川-芦山两次强震作用下,先天脆弱与高风险并存的山区县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理单元。针对灾区地理信息离散度高、可变参数多、收集难度大等现状,选取雅安芦山"4·20"地震重灾区宝兴县为实证研究区,应用3S技术,基于信息数据库逻辑设计原理,构建了震后统一投影坐标系统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介绍了数据库的应用:叠加分析、专题图可视化。灾区宝兴县震后地理信息的数字化和集成化,通过数据库支撑下的GIS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可为灾区重建规划选址和灾害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立实 《中国测绘》2008,(4):12-12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测绘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为地震灾区提供快速服务.及时满足了各方面的急需。截至6月15日,累计向90多个部门和单位提供灾区地图5.3万张.其中新加工制作3.1万张.提供遥感影像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1万GB;核对空运空投坐标近1200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LiDAR和航空影像的地震灾害倒塌建筑物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是震后展开救灾工作的重要环节.快速、准确地获取震后损毁建筑物信息能够为灾区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高分辨率航空遥感是灾害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其信息自动提取的精度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来新出现的LiDAR技术能够提供地面目标的高程信息,可应用于复杂环境下倒塌建筑物信息的提取.研究中采用航空遥感数据和...  相似文献   

4.
日本3·11特大地震的GPS震时和震后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PPP软件,利用位于日本及周边国家的IGS跟踪站和国家海洋局GPS业务观测站数据,提取2011年3月11日日本里氏9.0级特大地震的震时、震后地表震动信息和水汽信息。首先采用动态PPP方法得到GPS站点的震时水平运动轨迹、震时三维坐标时间序列以及站点上空大气可降水量的动态变化;然后采用静态PPP方法得到GPS站点震前和震后的单天解坐标。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揭示了GPS站点的震时地表三维形变过程和震后地表永久性形变,验证了日本震后灾区的降雪过程,为GPS技术用于地震监测和灾害预警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5月24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援助四川省开展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排查避险和调查评估工作的安排意见的紧急通知》,明确了三项重点任务,即充分利用已有地质灾害普查成果,结合遥感、航测资料开展应急排查;在应急排查的基础上,对震后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评估;开展应急地下水水源地评价工作,为解决灾区群众的饮水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无人机影像制作地震灾区三维景观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时、准确地获取地震灾区的灾情和灾后重建状况,研究如何利用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制作灾区三维景观图。对无人机影像进行几何纠正、影像拼接,利用摄影测量方法生成实验区的DEM,进而将影像制作成正射影像图;将无人机影像纹理映射到DEM上构建灾区的三维地形景观,并以正射影像图为底图对安置区的地物进行三维建模;最后根据规划和管理需要,编制三维景观系统,实现地震灾区三维景观的浏览、查询与分析。实践表明,采用无人机影像制作的三维景观图具有分辨率高、形象逼真等特点;影像的获取和处理以及系统的编制可为灾区重建提供丰富详实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测绘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立即启动测绘应急保障预案,广大干部职工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测绘保障服务中,5月12日至6月30日,测绘部门累计提供灾区地图5.3万张,其中,新加工制作3.1万张。遥感影像;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约12000GB,  相似文献   

8.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数据识别震后建筑物震害,其前提是快速准确地提取建筑物点云。通过分析地震灾区机载激光雷达点云中提取建筑物点云的诸多难点,已有的方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提出融合同机航空影像数据的方法,实现了震后灾区建筑物点云的获取。该方法首先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布料模拟滤波CSF(Cloth Simulation Filtering)算法进行点云滤波,得到地面点云和非地面点云(主要是建筑物、植被和车辆行人等),并将航空影像红波段光谱信息赋予非地面点云;然后基于灰度直方图阈值分割的方法剔除植被点;最后对剩余激光脚点利用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进行聚类提取最终的建筑物点,并与参考建筑物点比对,进行精度验证,得到建筑物点云提取的漏检概率、虚警概率分别为15.61%、7.52%,总体精度可达84.39%。结果表明,在一定精度要求范围内,该方法能有效实现地震灾区建筑物点云的提取,可为震后机载LiDAR建筑物点云提取提供技术参考和方法借鉴,为建筑物震害识别做好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9.
杨汛 《中国测绘》2010,(3):86-86
记者近日获悉.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于2010年4月启动的汶川地震两周年灾后重建航空遥感监测工作已圆满结束。航空遥感影像图清晰地展现了汶川地震灾区两年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地震后建筑物毁伤程度,构建了一种结合灾前高分辨率光学影像和灾后高分辨率SAR特性的评估方法。首先,通过震前高分辨率光学影像提取矩形建筑物的位置和长、宽、高等三维信息;然后,通过GPU加速的方式对建筑物进行雷达影像模拟;最后,通过计算仿真SAR影像与震后灾区雷达真实影像的相似性,判断建筑物是否毁伤。选取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时的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证实了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壳分层的震后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球体粘弹性地球模型,研究走滑断层、逆断层、张裂断层。顾及不同地壳分层结构的震后变形影响,定量分析了实际地壳分层模型与模拟均匀模型之间的地表变形差异。计算结果显示,地壳结构的不同对震后地表变形的差异影响很大,超过现有高精度测量技术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测绘》2011,(4):84-84
近日.为加强全省旱情的动态监测.湖北省测绘局派出无人飞机对仙桃东荆河.洪湖小港和东西湖府河进行航空摄影,在短短的四天之内.获取了80多平方公里灾区航空影像,并紧急制作成02米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通过与历史同期数据比对,发现“湖泊缩水,河流断流.场面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3.
图片新闻     
《国土资源通讯》2014,(15):F0002-F0002
8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受灾最严重的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村察看灾情。并在龙头山镇灾区召开现场协调会议。新华社供图8月4日,在鲁甸县龙头山镇。国土资源部部长、武警黄金部队第一政委姜大明同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武警黄金部队十支队有关负责人商讨抢险救灾方案及次生地灾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国土资源部提出的“一张图”定义基础上,明确了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一张图”的定义,总结了国土资源“一张图”的特点。通过分析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一张图”的需求,提出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内容、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5.
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境内先后发生5.7级和5.6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不久又遭遇暴雨袭击,给灾区带来了泥石流、山体塌方等次生灾害.震后第27天,震区又发生了特大山体滑坡灾害.3场灾害造成百余人丧生,千余人受伤,数十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灾害发生后,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立即启动测绘应急保障预案,局领导亲赴灾区指导工作,该局所属有关部门积极响应,各司其职,全力以赴为抢险救灾、灾情评估和隐患排查提供测绘地理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6.
抗震救灾,测绘先行!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在交通阻隔、通讯中断的情况下,一张张清晰而精准的地震灾区卫星遥感地图,成为救援指挥人员及时了解受灾情况、解救受困人员、拯救生命的得力“助手”。为满足大量救援队伍对地震灾区基础地理数据的需求,国家某测绘单位在上级部门的统筹指挥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克服重重困难,连续昼夜奋战,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测绘保障服务,确保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建筑倒塌检测是震后损失评估、紧急救援的重要内容。面向2023年土耳其Mw 7.8地震的紧急救援,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智能解译技术,耦合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和夜间灯光影像,以较低的时间和人力成本高效评估了土耳其Mw 7.8大地震中极灾区的建筑倒塌情况。设计了一种多层次的极灾区域与倒塌建筑快速定位方案,首先利用中等分辨率夜光遥感数据确定极灾区,然后利用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深度学习技术提取倒塌建筑。设计了一种半监督深度学习方案,只需要初始化人工采集少量倒塌建筑样本,就可以通过在训练中增广获取当地样本,增强深度网络的表征能力,最终实现定位坍塌房屋。监测到阿德亚曼-卡赫拉曼马拉什-安塔基亚一线的阿拉伯板块-欧亚板块交界地带的6个城市受灾严重。从极灾区中共检测出2 377栋倒塌建筑,除努尔达吉和安塔基亚市的倒塌建筑比例超过2%外,伊斯拉希耶、蒂尔克奥卢、卡赫拉曼马拉什和阿德亚曼市倒塌建筑比例均接近于1%,通过人工核查,智能解译方案的查全率为74%~93%,证明所提方案可以及时为震后紧急救援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记者 程秀娟)5月11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主持召开西藏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题会,总结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前期工作,重点研究如何进一步开展震区地灾防治工作. 就前期抗震救灾工作,汪民代表部党组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此次地震波及西藏自治区19个县,是近年来西藏遭受的最大自然灾害,对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灾害发生后,国土资源部迅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亲自部署,部各司局及直属单位、地调局各直属单位快速行动、密切配合,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在监测预警技术、遥感影像技术、防治应急力量、组织协调等方面,协助西藏自治区政府及国土资源厅做好震后灾区地灾防治应急工作,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重点探讨不动产登记“一张图”定义特点、数据库建设、与国土资源“一张图”关系及其应用发展等,提出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不动产登记“一张图”思路,为不动产登记“一张图”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国土一张图工程的架构体系,探讨了一张图实现的关键技术,研究了基于一张图理念的丽水市国土一张图系统,完成丽水市国土资源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