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水村庄     
或许很少有地方像江西婺源的村庄一样入诗入画——梅林、桃溪、菊径、清华、赋春、晓起……简洁而又有意蕴,仿佛从唐诗宋词,抑或水墨丹青的意境中,还原于婺源这方山水。——婺源的灵魂是山水村庄与生态和谐,还有蕴藏山水村庄之中的生态文化。婺源的村庄,无论线条与色调,还是审美意象,都俨如一幅幅浓缩的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测绘》2009,(5):88-88
8月初.由中宣部组织的,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以及本报等众多新闻媒体参加的.对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的报道集中推出。本报对这一主题的报道做到了精心组织、内容丰富、特色突出.影响巨大。从新闻体裁上看.既有长篇主通讯、社论,评论员文章.又有新闻和历史图片、摄影故事、以及各地反响等.是一次成功的典型报道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扬州城事     
静初  理池图 《地图》2014,(1):141-141
一本澳大利亚人所著的《说扬州》,把几百年来扬州的事说得清爽明净。不得不承认,在探险家的历史视野里,扬州真算不得清静之地。历次征战,这里都免不了有场生死决战,仿佛谁占了扬州,谁就拿下天下。殊不知,扬州在历史中又从未被政治家纳入法眼,甚至连个州府都不是。  相似文献   

4.
黄仁涛  高建军 《地图》2005,(3):46-49
通过对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全盛时期的疆域图进行叠置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发现中国政区界线有着许多有趣的历史变迁现象。由此.我们将探寻这些现象背后存在的中国历史政区演变的规律.并对中、美两国政区界线差异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5.
《地图》2006,(2):98-101
晋献契丹全燕之图(1271年) “晋献契丹全燕之图”是《契丹国志》一书的插图。《契丹国志》是南宋人所著关于辽朝的纪传体史书。二十七卷。该书为南宋人奉敕编攻。所取皆南朝所存有关北朝的资料。旧题叶隆礼撰。约成书于咸淳七年(1271年)。其时辽早已灭亡。甚至金亦为元所灭,元大都城也正在兴建中。本书田存最早的版本为元刻本.  相似文献   

6.
推介     
《地图》2011,(6):22-22
辛亥百年 百年前的一场巨变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历史的车轮在隆隆炮火中滚滚向前,“辛亥”二字永载史册。百年光阴转瞬即逝,让我们在地图和文字的指引下,回望那段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7.
沙利文矿山是一座具有近百年开采历史的铅锌矿山,沙利文矿山所在的金伯利城也因其成功闭坑和闭坑后的可持续性而著名,堪称资源枯竭型城市再生之典范。本文主要介绍在沙利文矿山闭坑会议上业界就矿山闭坑后的可持续发展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公元2008年7月10日.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黄河记住这一天.中国地质史上也写下这一天。它掀开了黄河流经延川68公里路程的美丽面纱。黄河从雪山走来.在延川翩翩起舞.形成5个巨型S大湾。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变迁,浓缩着黄土高原的风情.推演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神话.传承着黄河文化和中华文明。这里凝聚了天地之灵气.汇集了九曲黄河之神韵。黄河用乳汁哺育延川儿女.同时也以美展示母亲的风采。  相似文献   

9.
《中国测绘》2002,(6):37-39
百年前一张通往“香格里拉”腹地的精美地图,被一位女学者意外地发现。经鉴定,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张茶马古道地图,茶马古道上的许多惊世之迹将由此揭开。  相似文献   

10.
地图是测绘学科总结性成果之一,而地图集是地图有机的、系统性的汇集.是一个综合有关学科的总结性成果。国家地图集则是一个国家地图学成就的集中表现和代表性作品。世界上发达国家大多有自己的国家地图集,有的甚至有近百年的历史。我国在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代表性作品,不过那时不是用国家名称而是用帝王之名命名。当然古代的地图集内容不能同现代地图案相比.但也可算作国家地图集吧。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国家地图集可说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国家普通地图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图集系列之首卷,把我国地图集编纂的理论与…  相似文献   

11.
王国刚 《地图》2000,(1):56-57
地图是历史的一扇窗户。推开这扇窗户 ,我们仿佛进入时空隧道 ,可以饱览到数千年人类文明史、数十万年人类发展史。从地图上 ,我们可找到许多古人类遗址、古代文明遗迹。我们知道了印第安人的祖先———古代中国蒙古人大纵迁的路线是从蒙古高原、远东、西伯利亚 ,经白令海峡到达北美阿拉斯加。从此 ,印第安人的足迹印遍了南北美洲大陆 ,并创造了灿烂的印第安人文化。直到数百年前 ,过着田园牧歌般宁静生活的印第安人领地闯进了一群高鼻梁、蓝眼睛 ,手持洋枪洋炮的欧洲人。印第安人被迫用原始的弓箭石刀与他们展开搏斗。百年血与火的历史使印…  相似文献   

12.
李晨 《地图》2014,(4):84-89
曹操,自古以来就是最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有人奉他为英雄,也有人说他是奸雄.如今,曹操的生死之地又成为焦点话题,无论是安徽亳州与河南永城的曹操故里之争,还是河南安阳曹操墓的真伪之争,都吸引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三国爱好者,我对这些当世公案并无兴趣,来到亳州只是为了探访一下当地与曹操有关的历史遗迹,表达一下自己对这位传奇人物的仰慕之情.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平原中部,秦汉时为沛国谯县(东汉建安末年设谯郡).《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这或许就是亳州城市名片“曹魏故里”的来由吧.我从亳州火车站乘汽车到老域中心,曹操的身影一路相随,魏武大道、魏武广场、观稼台、曹操公园以及随处可见的曹操雕像都为这座城市打上了标签.  相似文献   

13.
从1901年开始,“诺贝尔奖”伴随着20世纪重大的科学的发展,即将走过1OO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百年诺贝尔,为何如此魅力四射?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时刻:百年中国科技,为何竟没有一位中国本土科学家戴上这顶科学皇冠?这是一个出谋划策的时刻:在下个百年,中国离“诺贝尔奖”究竟还有多远?中国本土科学家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4.
徽州古巷     
走进徽州,就一定要先走进徽州的古巷.单看那一条条灰青色的古巷里那数百年不变的青石板、马头墙,看那青石板上映着的游子背影和马头墙下捣衣的新安女,你就能感受到岁月的悠久,历史的沧桑.漫步在幽深的小巷里,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房子,墙角长着绿绿的苔藓,仿佛人世间一切浮躁喧嚣都渐渐远去了.走进这古街古巷,就如同走进历史,走进岁月记忆的深处. 徽州的乡镇多是聚族而居,一条巷道里往往住的是同姓或同宗.他们商樵耕读,守望相助,以"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声还是读书"为族规祖训,薪火相传.经过漫长的岁月熏陶和富甲天下的徽商的苦心经营,徽州古巷终于形成了它厚重、儒雅的底蕴,虽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但村中石板铺就的村街和小巷依然纵横交错,古风犹存.  相似文献   

15.
校舍破陋,生活简劣;冠盖云集,群贤毕至.在抗日战争隆隆的炮火声中,于1937年建立的西南联合大学,历史仅有短短九年,北大、清华、南开合作无间,荟萃精华,悄然翻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璀璨一页. 岁月沧桑,散落于昆明城乡的西南联大遗址,于无声处流淌着西南联大那些人那些事的记忆.  相似文献   

16.
红河的天很蓝、红河的山很绿、红河的水很清、红河的生态环境优美迷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辖区国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素有天然动植物王国、世界锡都之美誉,具有享誉世界的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三千四百年”历史文化名片,是我国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门户和前沿、云南省重要的工业和能源基地.2014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112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65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28亿元,增长53.2%,增速居全省第一位,总量居全省第二位.  相似文献   

17.
乌心怡 《地图》2004,(6):66-69
在浙江有两个私人藏书楼可称为全国之最,其一是建于明代的宁波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另一座就是规模最大、藏书量最多的湖州南浔嘉业堂藏书楼。嘉业堂藏书楼占地20亩.藏书57万多卷.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私人藏书楼,现为国家级保护文物。  相似文献   

18.
卜庆华 《地图》2005,(2):25-29
历史上溯361年,即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革命军经过16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大半个中国,顺利攻占北京结束了明王朝的黑暗统治,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但也就在这一年.农民军在山海关惨败于清军,仓皇退出北京后一蹶不振,一败再败,最后李自成也身死湖北通山九宫山附近。  相似文献   

19.
徐州“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历史上曾为蚩尤本据,后系黄帝初都、彭国、徐国、宋国、楚国国都。徐州是汉高祖刘邦、南唐烈祖李异、南朝宋武帝刘裕、后梁太祖朱温的故里,有“九朝帝王徐州籍”美誉。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  相似文献   

20.
九月写意     
据魏县县志记载,家乡种植鸭梨的历史已达一千二百余年。老家村北有棵合抱粗的梨树,爷爷在世时说它已有百年树龄,如今干枝已然坚壮,冠如巨伞,年产鸭梨千余公斤。如今,家乡发展果树已近饱和,村庄之外,举目皆是果树,以梨为主,兼有杏、桃、苹果、栗子等,成片连方,气势恢宏,并随着季节更替,这些果树或举重若轻,或花枝抖动.或枝条傲雪,景象各异,令人观之生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