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 ,中国和澳大利亚合作南极Amery冰架科学考察项目开始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师张小红博士作为中方队员参加。主要项目包括雷达测冰 ,测定冰架厚度 ,动态监测南极冰雪的变化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 ,以及海平面变化同南极冰雪变化的相互响应关系 ;高精度GPS观测 ,获得冰架运动状态及物质平衡等连续观测资料 ,研究冰架的运动态势 ,为确定冰架动力学状态提供关键参数 ,同时获得冰架高程变化 ;海洋观测 ,研究冰架和海水间的物质交换过程的机制。此次科考有望在获取Amery冰架表面降雪累计速率 ;高精度GPS定位的高程数据为卫星雷达测高和数字高…  相似文献   

2.
刘岩  程晓  惠凤鸣  王芳  迟肇惠 《遥感学报》2013,17(3):479-494
利用欧洲环境卫星(EnviSat)所携带的先进合成孔径雷达(ASAR)数据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实现了全南极范围内冰架年崩解面积的高精度估算和崩解类型的解译。利用40期重复覆盖全南极海岸线的EnviSatASAR数据探测了冰架崩解的位置、类型和发生时间,统计分析了2005年8月到2011年8月连续6年南极冰架崩解频率和面积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1)2005年—2011年平均崩解面积为2969.7km2,年崩解面积变化幅度较大,年崩解频率略呈下降的趋势;(2)南极冰架崩解主要发生1—3月,其中2月崩解最频繁;(3)东南极威尔克斯地区域是当前南极冰架崩解最活跃的区域,冰架罗斯、龙尼-菲尔希纳及埃默里等3大冰架很稳定且鲜有崩解发生,东南极毛德皇后地区域冰架相对稳定;(4)空间尺度小于100km2的崩解频率占到总频率的94.1%,忽略它们将导致南极年崩解面积低估20.7%—92.9%;(5)以内部冰川应力为主要驱动力的开裂型(Rift-opening)崩解较以外部大气和海洋因素为主要驱动力的融水型(Melt-related)崩解发生更为频繁,但是两者在量上的差异不大(约10%)。  相似文献   

3.
南极接地线位置的准确确定对南极物质平衡计算、冰川动力学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双差干涉测量(DDInSAR)提取接地线的基本原理,并利用欧空局Sentinel-1A/1B雷达卫星数据,基于双差干涉测量技术分别提取了东南极毛德皇后地沿岸冰架与西南极阿蒙森湾西侧Dotson冰架的接地线,将提取结果与已有接地线产品MEa-SURE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Sentinel-1A/1B雷达卫星数据,基于DDInSAR方法可对南极接地线进行提取及更新,并可对接地线的回退状况进行持续监测。通过监测,发现在Dotson冰架区域,接地线发生了较大的回退,1996—2018年的22年间,该区域的接地线大约回退2~5 km,其中最大回退距离达7.4 km。  相似文献   

4.
南极生态环境分类及其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迄今,尚无关于南极大陆环境分类的论述,本文依据多年对南极东西部不同类型生态环境的连续调研,对南极大陆冰盖、冰架、海洋、湖泊、沿岸带,以及陆地等不同类型生态环境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并就其脆弱性因子进行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以利于南极考察站和辐射环境生态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CSR(Center for Space Research)公布的RL05版本的2002-07-2015-04近13年的GRACE卫星月重力数据,计算分析了南极冰盖质量变化趋势。通过比较300km的高斯平滑滤波、扇形滤波以及去条带扇形滤波算法对于去条带噪声的效果,确定去条带扇形滤波算法效果更好。分析对比了Geruo13、IJ05_R2、W12a这3种GIA模型对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的影响,发现不同GIA模型计算的南极冰盖质量变化差异明显,尤其在坎普冰流、龙尼冰架和东南极等区域差别较大。本文分3个时间段反演计算了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段质量变化存在很大差异,且南极冰盖质量变化呈现非常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西南极、南极半岛、恩德比地、龙尼冰架和毛德皇后地等区域。  相似文献   

6.
针对不同GIA模型在南极地区的改正差异较大,分析了采用不同GIA模型分析得到的南极冰盖融化误差值,研究了南极冰盖质量变化加速度。研究结果表明,扣除IJ05模型影响后,整个南极冰盖质量以(-81.5±4.2)Gt/a的速度和(-12.3±6.5)Gt/a2的加速度融化,对海平面上升贡献分别为(0.23±0.01)mm/a和(0.03±0.02)mm/a2。西南极处于加速融化状态,速度由2003—2008年间的-37.7Gt/a增加至2009—2013年的-156.0Gt/a。东南极冰盖在2009年前处于稳定,2009年后逐渐积累,且积累速度不断增加。2003-2013期间内东南极,西南极冰盖质量变化速度及加速度分别为(28±13.4)Gt/a、(9.8±2.8)Gt/a2、-(108.1±3.5)Gt/a和-(21.1±2.9)Gt/a2,南极冰盖融化主要来自西南极。南极冰盖周年变化影响较强,每年10月左右其质量变化振幅达到最大,半周年变化影响最大在西南极,S2潮波振幅在Ronne冰架附近较大,振幅最大值达到25mm。  相似文献   

7.
南极冰盖表面冰流速是准确估算冰盖物质平衡和预测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关键参数之一。针对冰流速提取中存在的流速过估现象,采用东南极20世纪60-80年代历史冰流速重建数据集,分析了整个东南极冰盖及不同海洋扇区、冰架/冰川过估改正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统计结果表明,东南极过估改正量的平均值约为28 m/a;在接地区和冰架前缘附近,过估改正量峰值高于其他区域,其中接地区最大过估改正量超过300 m/a。在海域尺度上,东印度洋海域在接地区和冰架区冰流速过估的现象较其余海域更加明显,其冰架区的平均过估改正量约为62 m/a;在冰架/冰川尺度上,Shirase冰川、Holmes冰川、Ninnis冰川、Publications冰架以及Totten冰川的平均改正量均超过50 m/a,高于整个东南极改正量的平均值。结合过估改正量与历史冰流速提取结果,证明改正量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冰流空间加速的规律。流速改正已应用于东南极20世纪60-80年代历史冰流速产品,对研究冰架稳定性、进一步研究全球变暖影响下的南极冰盖动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图》2009,(6):12-12
韩国科学家近日确认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恐龙幼仔脚印。它仅有1.27厘米宽,1.51厘米长,比旧版10韩元铜币还要小,距今大约1.25亿年至1.1亿年。化石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三个脚趾和柔软的脚掌留下的印迹。  相似文献   

9.
冰流速是反映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南极冰盖变化及其稳定性最直接和最基本的指标之一,也是精确估算南极冰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贡献的关键数据之一。光学遥感影像因其空间覆盖广、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是南极冰流速大规模提取的重要数据源。本文首先对现有利用光学遥感影像进行南极冰流速提取的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相关的软件和工具。然后,总结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基于光学遥感影像生成的南极冰流速产品,并对南极典型区域的冰流速产品在物质平衡估算、冰架长时序变化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光学遥感影像用于南极冰流速提取的优势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南极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数字地形图生产具有航空摄影测量、全野外数字测图等方法不具备的大范围、短周期和低成本等优势。本文以南极恩克斯堡岛、北山麓和Priestley冰川、Nansen冰架交汇区域为实验区,采用World View-3立体影像进行南极1∶5 000数字地形图生产实验,形成了一套生产技术流程方案,并对生产技术流程方案进行精度检测,验证了该技术流程在南极1∶5 000数字地形图生产的可行性。最后对利用World View-3立体影像进行南极1∶5 000比例尺地形图产品生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为后续南极大范围1∶5 000数字地形图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我国第27次南极考察埃默里冰架外缘实施航空摄影的研究目的及实施方案,并对像控点的GPS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像控点坐标。通过ZSS 3(中山站连续运行站)的已知坐标,分析解算结果精度是否满足航空摄影的成图精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AMSR-E 36GHz、89 GHz亮度温度计算出的极化比(PR)与热力学冰厚比较,建立了一种针对南极罗斯冰架冰间湖的AMSR-E薄冰反演算法。热力学冰厚由用MODIS晴空下的表面温度数据、ERA-Interim气象数据,根据表面热通量平衡公式反演得到。在排除混合像元以及水汽对89 GHz数据的干扰后,分别对36、89 GHz的AMSR-E亮温极化比拟合指数模型,反演罗斯冰架冰间湖中的0~0.2 m的薄冰冰厚,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3 5 m和0.005 3 m。  相似文献   

13.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2010年我国主要矿产品需求旺盛,产量普遍比上年有较大程度增长。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2.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9%;钢材消费量7.7亿吨,增长12.4%。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约30亿吨标准煤,首居世界第一;原油生产突破2亿吨,比上年增长7.1%,达25年以来的最高增幅;铁矿石产量突破10亿吨,同比增长21.6%。  相似文献   

14.
针对BDS-3新频率B1C和B2a在南极地区定位性能评估问题,本文基于南极地区CAS1站连续7 d数据,分别进行了BDS-3新频率伪距与精密单点定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南极地区BDS-3新频率单点定位性能较优,B1C频率和B2a频率伪距单点定位精度可以达到米级,B1C/B2a静态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仿动态精密单点定位水平精度在厘米级,高程精度在分米级,可为今后研究BDS-3在南极地区的定位性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夏威夷海平面研究中心提供的南极6个验潮站多年逐时潮位数据,本文首先利用迭代调和分析对初步观测数据进行补缺,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月平均海平面,最后利用功率谱分析、最大熵谱分析、奇异谱分析等方法确定海平面的相对变化速率和振动周期。研究表明,南极海平面相对上升速率与全球其他区域基本一致(3mm/a-7mm/a),但是在个别测站(例如:Esperanza)的上升速度非常明显,达到厘米级。  相似文献   

16.
用PPP技术确定南极Amery冰架的三维运动速度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基于GPS精密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技术,利用IGS的精密星历数据编制软件处理了在Amery冰架获取的连续5d的GPS卫星跟踪观测资料,初步获得了冰架前端观测点处的冰流速度和冰流方向。根据定位解算出的高程系列的周期变化,初步推求出观测点处的海潮周日变化参数。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的物质平衡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图》2011,(4):12-13
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甘肃境内的祁连山冰川大幅缩减,冰川融水较40年前减少约10亿立方米,局部地区雪线正以年均2米至6.5米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区的上升速度竟达每年12.5米至22.5米,“照此速度,祁连山大部冰川将在200年内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18.
一、一次性能源的世界需求动态 20世纪,全球人口从17亿增加到63亿,增加2.8倍,人均能源需求量增长近3倍,为每人每年1.5吨标准燃料。2001~2007年间,全球每年的能源需求量超过110亿吨标准燃料。最近35年,全球一次性能源的年需求量就增加了近1倍,例如1975年为60亿吨,2008年则超过110亿吨。  相似文献   

19.
接地线是内陆固定冰盖和漂浮冰架的分界线,是冰川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参数,其位置的准确界定影响到南极冰盖物质平衡计算以及冰川动力学数学建模。介绍了DInSAR提取接地线的基本原理,并利用DDInSAR的方法去除冰流相位对准确探测接地线位置的干扰,通过判读双差干涉图中由潮汐相位引起的密集条纹中靠近内陆一侧的分界线得到接地线提取结果。通过和已有的全南极接地线产品对比验证,充分说明了DDInSAR是大范围、连续以及高精度提取接地线的有效技术手段,为今后极区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年份的接地线提取及动态变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权威发布     
《今日国土》2009,(8):4-4
35亿吨 历时5年.河南省地矿局地质十一队在豫东探获煤炭资源35亿吨以上.相当于又找出一个“永夏煤田”.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