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和田绿洲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和田绿洲为研究对象,详细地介绍了和田绿洲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的总体目标、总体设计方案、数据库和数据流程、软硬件环境和系统功能。在系统支持下有效地实现了和田绿洲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由于本系统具有使用灵活、高效准确、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可为从事绿洲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武威市绿洲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及其整治方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白永平 《地理科学》2000,20(3):251-258
以甘肃省武威市为例,从绿洲生诚系统熵变的角度,试图建立满足因子量化要求和适于综合评价属性的绿洲生态环境评价和调控方法,按照系统稳定度熵值的大小,对绿洲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各评价指标对系统稳定度的贡献,依次提出了绿洲生态环境的整治方略,以期对绿洲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绿洲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发展仿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建华  罗格平 《中国沙漠》1996,16(3):234-240
本文从限制绿洲型城市发展的水、土因素出发,分析了自然资源、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绿洲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发展的动态仿真模型,并以新疆自治区奎屯市为例,对该模型作了模拟调试及多方案的仿真实验,有关结果对绿洲型城市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让会  马映军 《山地学报》2001,19(5):398-402
塔里木盆地与周边的天山、昆仑山等山地构成了干旱区典型的山盆体系,山地系统的地质地貌特征,热量、气候与水文以及植被与土壤等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和方式,也决定了山地系统的宏观生态景观格局。山地为盆地提供了丰富的粒状物质,它们是绿洲土壤重要的成土母质;同时,山地向盆地输送了大量地表水和地下水,从而决定了天然绿洲的规模及范围,影响了人工绿洲的发展潜力,也造就了干旱区绿洲与荒漠既相互矛盾,又协调共生的宏观格局。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之下,从山地系统内部及其与荒漠系统和绿洲系统之间物质流、能量流及信息流的相关性出发,掌握山地系统的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探索西部干旱区山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宁夏平原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问题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平原是我国绿洲主要分布地区之一。由于受传统开发模式的限制,其生态经济系统已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压力过大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调控。为此,本文提出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调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疆绿洲系统自组织演化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组织理论为指导思想,从绿洲的系统性、整体性、复杂性角度出发,以新疆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深入研究绿洲系统的发展特征与演化机制.分析结果表明:[1]自组织理论在解释绿洲复杂系统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方面是一种非常强大而有效的理论依据;[2]绿洲系统的发展是由干旱环境背景下的特殊自然地理要素的自发演化所构成的自组织与由人为进行的规划与干预所构成的他组织的复合发展过程;[3])绿洲系统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涨落等明显的自组织特征,有着从非组织到组织、从组织程度低到组织程度高、复杂度不断增长等自组织演化过程;[4])绿洲系统中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相互影响机制决定着绿洲系统运行态势及其特征.新疆绿洲系统发展的特征分析充分揭示并验证了绿洲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特征与演化过程,充实了绿洲研究的理论体系及其内容,为提高我们对绿洲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实施他组织、有效长期的组织绿洲,为正确引导绿洲系统发展过程与方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绿洲生态预警信息系统初步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洲生态预警信息系统是实现绿洲区域生态环境评价、预警及动态监测的先进手段.将为绿洲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辅助决策信息。论文对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系统总体逻辑结构、系统功能、分级权限等进行了初步设计,以期为绿洲生态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可行的辅助决策系统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8.
《绿洲经济论》由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甲金研究员等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为该书作序.《绿洲经济论》是中国社会科学‘六五”重点基金项目——《论绿洲经济二千旱区的生态经济》的最终研究成果.是一部以新疆为重点干旱区生态经济学专著.绿洲经济是在干旱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特殊经济类型.研究绿洲经济问题的核心在于揭示绿洲生态与经济系统内部以及系统间的作用机理和客观联系.进而探索生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途径与对策.《绿洲经济论》紧紧围绕这一核心问民运用辩证唯物论、系统论和耗…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人工绿洲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构建了由劳动、资本、水资源、土地资源要素组成的干旱区人工绿洲的一般生产函数.参照供给弹性和规模经济等经济学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制定了人工绿洲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方法与测度标准,并以天山北坡东部奇台人工绿洲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995-2006年,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土地资源投入、劳动投入和水资源投入所致,其配置均不合理,主要投向生产率最低的第一产业中,使奇台人工绿洲经济系统成为典型的资源耗费型粗放经营系统.同期,奇台人工绿洲景观系统稳定水平呈降低趋势,不利于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转换产业结构,向集约型农业经济发展,调整人工绿洲用地结构,增强景观系统稳定性,是奇台人工绿洲经济系统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周劲松 《自然资源》1995,(4):20-25,40
绿洲生于干旱生境中,系统脆弱,自然资源配置不佳且利用不合理,生态与经济效益低下,不利于其长期稳定的发展,本文以高台经洲为例对绿洲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及其发展方向作一简要,分析指出持续农业是其发展最佳持续,并对建立绿洲持续农业提出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1.
中部崛起与区域创新文化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文化包括创新文化价值体系和创新文化制度体系,是区域创新的软支撑.中部地区创新文化在价值体系和制度体系上存在阻碍区域创新的因素.在价值体系上表现为个体创新精神不足,社会价值观对创新的鼓励不足.在制度体系上表现为创新运行机制不健全,激励创新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不发达等.要想促进中部崛起和区域创新,必须重塑中部创新文化的价值体系和制度体系,从而使中部创新网络的联结更为紧密,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更为高效,为中部崛起战略奠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模糊分级评价方法对西北五省会城市的城市经济、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进行评价。首先,对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其次,建立城市经济、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改进和使用模糊分级评价方法, 引入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和协调发展趋势指数的模型;再次,对中国西北五省会城市自2003-2009年的经济、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最后得出,西北五个城市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并且城市经济系统、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存在着差异,影响了城市协调发展的总体水平。五城市中协调发展状况最好的是银川,其次为乌鲁木齐、西安、兰州,最差是西宁。应引起注意的是,西安、西宁和乌鲁木齐的社会系统处于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世界金融地理层级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雪莹  陈才  刘继生  梅林 《地理科学》2011,31(12):1447-1453
金融全球化使各国金融系统联系日益密切深入,但世界金融体系在不同地域巨大差异性仍然存在。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指出世界金融地域系统呈现出层级性的特征,通过理论分析并运用计量方法证实了世界金融系统层级性这一规律的客观存在。在计量基础上把世界金融体系划分为4个层级,结合实际深入探讨了每一层级的特征,并从金融学和地理学理论角度探索了世界金融地理层级性产生的内在机理,指出世界金融体系内部联系及整体演进均与世界金融地理层级性特征息息相关。正确掌握与运用这一客观规律,不仅有助于推动本国金融系统的健康发展,而且能使之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积极而持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时间为主线,运用归纳总结法和类比分析法对中国旅游洞穴的保护方式进行分析。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保护方式,主要有无序自发、有序被动和有序主动3种类型。1950年以来,基本沿无序自发→有序被动→有序主动的趋势演变。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提出融“主体-客体、研究、开发、保护、管理、反馈”多位一体的保护式开发新模式。其中,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内核,是该模式的“发动机”及运行和操作的中枢,由其衍生出的开发、保护、管理、研究四大运行系统与反馈系统一起构成外核,是该模式的实际操作和运行过程及结果。该模式的运行是以管理系统为操作系统和主线,经主体-客体系统启动研究系统,确定洞穴的特色,再对其他系统进行分析和构建;同时以反馈系统为调整系统和副线,实时评估运行效果,不断调整、更新各系统。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地理信息系统(UEGIS)集成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城市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分支,是将计算机硬件、网络产品、应用开发和用户需求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应用工程,它既是经验技术的结合,同时也代表着一种系统、现实、面向应用的思想。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实践和探索城市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并从实用的角度探讨了系统集成中系统设计、网络设计、应用系统、硬件配置、软件配置和系统集成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技术问题,以使地理信息系统更好地为环境保护服务。  相似文献   

16.
吴健生  刘浩  彭建  马琳 《地理学报》2014,69(6):759-770
完善的城市体系可以不断优化各个城市的时空资源并强化区域城市的集聚效应,切实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综合效益最大化。受惠于城市因素流与城市作用潜力的显著相关关系,节点体系研究可以准确测度城市体系内部各个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又避免了功能体系研究所需矢量数据的难以获取与测算庞杂,而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可以综合地定量测度城市地区人类活动的广度与强度。基于夜间灯光指数的引力模型定量测度中国341个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二阶段聚类法综合分析其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与空间格局。中国节点城市被划分为7 大国家节点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哈尔滨与沈阳)、26 个区域节点城市与107 个省域节点城市,而中国城市体系则被划分为2 个国家城市体系(北方城市体系与南方城市体系)、8 个区域城市体系(华北城市体系、东北城市体系、西北城市体系、黄河中游城市体系与华东城市体系、华南城市体系、西南城市体系、长江中游城市体系) 与31 个省域城市体系。城市体系的地域范围是相对的、局部的,没有明确的识别界线,不过通过对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与空间格局与顾朝林实证研究的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综合比对评估,总体而言,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与空间格局进行实证研究是可信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系统学理论,构建区域旅游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将区域旅游创新系统分为创新能力系统和创新效率系统,采用离差算法,对广东省2007—2008年、2012—2013年、2017—2018年3个节点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各地市旅游子系统的创新协调水平,揭示出区域旅游创新协调能力“时间上波动、空间上差异”的时空特征。将广东省创新变化型城市分为四大类,发现旅游创新系统是自我调整和优化的系统,该系统能力子系统和效率子系统协调共生,系统协调值的时空变化符合“中心-边缘”的空间衰减规律和经济周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地理系统是多圈层交互的复杂巨系统。地理系统模型是理解和预测不同尺度地理系统格局和过程变化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地理系统模型作为可持续发展科学决策必需的工具,是自然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向。过去几十年来,在全球变化等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和人类科学决策需求的推动下,地理系统模型虽然发展迅速,但还不足以准确地模拟和预测复杂人地耦合系统。本文分别从模型原理、框架和尺度等方面回顾与梳理了地理系统模型从单要素到多要素、从统计到过程、从静态到动态、从单点到区域和全球尺度模拟等发展历程,并总结了地理系统模型对发展人类—自然耦合系统以及模型—数据融合系统的趋势。发展中国的地理系统模型将有助于中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9.
20.
耗散结构视角下连云港港城系统演进机理及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山  潘婧  季增民 《地理科学》2011,31(7):781-787
从耗散结构的视角,港城系统是以外部自然与社会经济环境为支撑,以港口系统与城市系统时空耦合为基础的耗散结构系统。分析其演进历程,港城系统通过大小"涨落"向着有序、高级方向发展,运用综合发展度从时间序列纵向评价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运用系统熵从要素构成横向测度系统有序状况;对比分析两者演变规律,综合发展度和系统熵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通过解析系统熵结构,进一步探究和理解港城系统发展的演变机理,港城系统有序发展本质是港城系统及港口系统、城市系统的负熵流输入。结合江苏省连云港,对1996~2008年29项指标377个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合并成开放程度熵、社会实力熵、设施环境熵和经济实力熵,得出引发连云港港城系统涨落的负熵流输入时间与输入方式,在理论上总结了港城系统有序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