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水分及土壤-大气界面对麦田水热传输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文章根据1996年在中国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观测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土壤水分和土壤-大气界面对麦田水热传输的抑制和加速作用。对于显热和潜热输送,土壤水分起决定作用,土壤水分越小,显热通量越大,潜热通量越小,反之亦然。只在土壤水分较小时界面厚度对显热和潜热输送作用较大。对于土壤热输送,界面厚度起决定作用,界面厚度越大土壤热通量越小。分析还发现60cm深处土壤水势与叶水势和大气水势的相关系数较其它深度处的土壤水势大。0~60cm土层是确定土壤水分运动对界面水热传输影响的一个良好的指示层。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8年10月8日至2019年1月31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起伏地形上高大沙垄高点和低点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大气压同步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沙漠起伏地形上秋冬季的微气象特征。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高大沙垄造成的地形起伏,使得沙垄高点和沙垄低点气温、比湿和风速日变化差异明显。沙垄高点和沙垄低点气温差异主要体现在夜间,与沙漠腹地夜间存在逆温现象有关,表现出沙垄高点气温明显高于沙垄低点,观测期气温差异平均值为6.6 ℃。沙垄低点气温日较差高于沙垄高点。2018年10、11、12月,气温随高度变化出现逆温现象与沙垄高点气温高于沙垄低点气温在时间上相互对应。两个站点比湿较小,平均比湿分别为0.68 g·kg-1和0.99 g·kg-1。比湿日变化趋势随季节发生显著变化,主要与大气稳定度增加、冬季水汽增多及夜间逆湿现象逐渐显著相关。地形位置较高的沙垄高点风速比沙垄低点大,风速差异主要体现在夜间。2018年11月2、14、15、20日和2019年1月30日,沙垄高点风速维持在1.9~4.6 m·s-1,平均3.2 m·s-1,沙垄低点风速维持在0.8~4\^5 m·s-1,平均2.5 m·s-1。  相似文献   

3.
干旱荒漠区沙土凝结水与微气象因子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方静  丁永建 《中国沙漠》2015,35(5):1200-1205
凝结水作为干旱区降雨以外的主要水分补给,具有重要的生态水文意义。目前,凝结水研究已成为干旱区生态水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分\.通过定位观测,对凝结水的形成机理、形成量和影响因子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受土壤水分、风速和下垫面性质的影响,凝结水量与微气象因子的关系复杂,导致凝结水模拟估算存在诸多困难。本文通过控制试验,在排除土壤水分、风速和下垫面对凝结水形成过程影响的条件下,开展观测,建立凝结水形成速率与近地层微气象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旨在为凝结水模型构建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凝结水形成速率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波尔兹曼函数关系,与气温和地表温度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气温和地表温度差、露点温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沙土凝结水主要受近地层空气相对湿度、气温和地表温度的控制,表明在凝结水模型构建中应重点考虑这3个微气象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11年4-5月近地层微气象、地表辐射和湍流通量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内蒙古典型半干旱草原下垫面在晴天、扬沙和沙尘暴天气下各气象要素、地表辐射分量和能量平衡的变化特征。对于半干旱草原区,地面风速越大沙尘天气越强;沙尘过程开始前地面空气较暖,开始后地面空气转为相对较冷的状态;沙尘气溶胶含量越高,5 cm地温日变化趋势越弱,在沙尘过程中5 cm地温值越小。沙尘气溶胶含量越高,太阳总辐射越弱,大气长波辐射越强;地表反射辐射与总辐射有相同的日变化特征;沙尘气溶胶白天使净辐射值减小,夜间使净辐射值增大。沙尘天气直接辐射衰减非常明显,而且散射辐射在总辐射中占很大的比重。沙尘气溶胶对紫外辐射的削弱很强,并且沙尘含量越高,对紫外辐射的削弱越强。沙尘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作用对地表能量平衡产生影响,使向上的感热和潜热输送减弱,使向上的土壤热通量增强或向下的土壤热通量减弱。  相似文献   

5.
草原物候是草原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探索物候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对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呼伦贝尔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5年MOD09Q1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D-L拟合法对NDVI时间序列进行重构,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草原物候期,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物候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返青期发生时间介于4月下旬~6月上旬(平均为第138 d),枯黄期发生时间介于9月~10月下旬(平均为第277 d),生长季长度主要在3. 5~6个月之间(平均为136 d)。空间上,西部和北部返青期较早,枯黄期较晚,生长季长度最长;中东部返青期较晚,枯黄期较早,生长季长度较短。(2)年际变化趋势上,返青期和枯黄期均以提前趋势为主,提前趋势的像元比例分别为61. 2%和63. 83%,生长季长度以延长趋势为主,延长趋势的像元占比为54. 95%。(3)冬季降水增加是返青期提前的主要原因,而春季降水增多和秋季温度升高是枯黄期提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认识,以期更好地为草原物候研究和放牧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奈曼地区沙地引种葡萄的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瑾  王康富 《中国沙漠》1993,13(1):41-49
1985—1989年从四个不同的葡萄果树带引进71个品种,在奈曼沙漠化土地上栽植,经过5年的试验研究,葡萄具有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生长迅速,产量高的特点,栽植4年的葡萄鲜果平均产量为21.9吨/公顷,最高达33.1吨/公顷。并根据葡萄生物学特性总结沙地葡萄栽培管理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内蒙古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NDVI的变化,探讨了干旱对NDVI的影响,建立了NDVI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2000-2016年内蒙古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NDVI呈现波动变化,变异较小。干旱对典型草原区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与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NDVI影响显著(P<0.05);与正常年份相比,干旱导致羊草群落与大针茅群落NDVI降低约23%。5-8月降水量和干燥度指数影响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群落与大针茅群落NDVI;荒漠草原区羊草+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群落与沙生针茅(Stipa plareosa)群落NDVI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年均气温与5-8月平均气温;5-8月降水量和年均气温是影响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NDVI的重要因子。基于气象因子的NDVI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对区域NDVI进行估测。生长季降水是影响典型草原NDVI的关键因素,而气温显著影响荒漠草原NDVI。在未来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内蒙古典型草原NDVI对干旱的响应会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比热量平衡法和空气动力学梯度法初步分析了人工固定沙丘过程中的微气象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沙的固定,反射率减小;净辐射占太阳辐射的比例增大;热收支中,潜热通量所占的份额增多;近地表风速及其垂直切变减小。  相似文献   

9.
王祎頔  王真祥 《干旱区地理》2018,41(5):1088-1096
对上海市2012-2016年PM2.5质量浓度、气象因素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近年来上海市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污染状况;采用相关性分析,从温度、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和降水量等方面探讨了PM2.5浓度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上海市近5 a空气质量主要为优和良,污染天数所占全年比例在减少。PM2.5浓度呈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季节特征,而且8月PM2.5浓度最低,处于16~36 μg·m-3;PM2.5的日变化呈现出双峰双谷结构,浓度峰值出现于8~9时和19~20时,且后者浓度更高。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的阈值分别出现在9.8℃、1 021.6 hPa、83%,最大PM2.5在阈值处出现显著变化;最大PM2.5浓度与累积风速和降水量呈现出对数关系,并且东北风和东南风的累积风速达到350 m·s-1以上时,PM2.5浓度基本减少至35 μg·m-3;降水量越大,PM2.5浓度越低。  相似文献   

10.
2001−2018年西北地区植被变化对气象干旱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徐存刚  王浩 《地理科学》2020,40(6):1029-1038
基于2001?2018年逐月的MODIS NDVI数据,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和植被状态指数(Vegetation Condition Index, VCI)作为植被生长状况指标,结合2001?2018年的月降水和月均温数据计算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值,分析西北地区植被状况和气象干旱指数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多时间尺度下植被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2001?2018年西北地区植被的生长状况整体呈好转趋势,但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东部植被改善状况高于中西部地区。近18 a西北地区5种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均值整体上均呈增加趋势,表明干旱程度降低;空间上,干旱化趋势整体上表现为中西部高,东部低。植被生长状况在大部分区域均与SPEI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总体表现为,西北地区东部植被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程度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不同植被类型中,草地对SPEI-12的响应最强,耕地次之,而林地的响应最弱;各植被类型在生长季的多数月份中对SPEI-3和SPEI-12的响应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沙地适应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李胜功 《中国沙漠》1994,14(1):60-67
根据樟子松形态、生态和生理特征,初步分析讨论了其沙地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能量平衡及蒸散分配的季节变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分析了华北平原冬小麦生态系统辐射收支、热量平衡以及蒸散在冠层蒸腾和土壤蒸发之间的分配特征。结果发现,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系统截获的太阳短波辐射随小麦的生长而变,它占太阳总辐射的比例,初期为0.8左右,尔后随叶面积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在孕穗期最小,约为0.75,之后,随叶片枯黄、麦穗的成长又上升,最后可达0.86。净辐射占太阳总辐射的比例,可分成如下3个阶段:拔节期比值较低,约为0.45;孕穗抽穗期约为0.5;灌浆期比值最大,约0.57。随着叶面积指数(LAI)的增加,土壤热通量与净辐射之比,由返青初期的0.13迅速下降,直至较为稳定的0.06。潜热通量消耗净辐射的大部分,且随LAI的增加而增大。从返青到乳熟的58天内(4月1日~5月28日),麦田总蒸散量约为250mm,其中土壤蒸发量约为50mm,冠层蒸腾约为200mm,分别占总蒸散量的20%和80%。  相似文献   

13.
奈曼旗土地沙漠化系统动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孟春 《地理学报》1991,46(1):84-92
本文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奈曼旗土地沙漠化动态仿真模型。奈曼旗土地沙漠化系统由种植业、林业、畜牧业、草地和人口五个动态子系统构成。本文根据土地沙漠化系统中正负反馈关系,建立了系统流图和构造方程,并经仿真运算,就农林牧土地利用构成的三种不同方案,对到2040年该旗沙漠化发展趋势分别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土默特平原北部全新世古环境变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长春 《地理学报》1997,52(5):429-429
内蒙古土默特平原北部地区全新世以来气候变迁主要经历了由琼-温-暖-温-凉的序列,可以划分为五个主要阶段:9100aBP-7400aBP,气候偏干偏冷;7400aBP-5000aBP,气候波动剧烈,属过渡期,前期气候温和偏干旱,后期温和偏湿润;5000aBP-4100aBP,气候温暖湿润,4100aBP-1350aBP,属气候过渡期,气候逐渐趋向干旱,人类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有关中山站大气电场观测资料的分析报告,主要介绍基本观测情况,地面大气电场平均特征,包括各种时间尺度的频谱特征、季节变化、不同天气状态的典型电场特征。  相似文献   

16.
南极长城站气压场和风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耀荣  许淙  尹涛  张海影 《极地研究》2000,12(2):129-136
本文利用长城站 1 985~ 1 996年气压和风的观测资料以及所接收的气象传真图对长城站的气压场和风场分冬夏两半年进行了天气学分析 ,结果表明 :长城站地区气压的年际变化可能存在 4~ 5年周期 ;冬半年盛行 ESE风 ,夏半年盛行 WNW风 ;夏半年盛行东高西低 (威德尔海为高压区 ,南极半岛及别林斯高晋海为低压区 )的气压场形势 ,冬半年盛行西南高东北低 (南极半岛以西为高压区 ,威德尔海一带为低压区 )的气压场形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1991年太阳活动峰年南极中山站地磁静日Sq变化,结果表明:1)地磁静日Sq变化叠加有很多扰动。Sq场是由S0q场和Spq场所组成。2)S0q场变化比较规则,其极昼月(夏季)的变幅比极夜月(冬季)大很多。在极昼月S0q(H)变化出现有双峰图象。S0q场主要是由高纬度极区电离层Sq电流体系所控制。3)Spq场的变化形态没有昼夜之分;它的变化强度为冬季小、夏季大。Spq场源主要是依赖于场向电流和电离层电导率。4)S0q(Z)变化比S0q(H)变化要大,特别是在极夜的冬季,S0q(Z)的变幅比S0q(H)大2/3倍。本文对北京地磁中心台磁静日资料也一并进行了分析。Sq变化主要是由北半球中、低纬电离层Sq电流体系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