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工业、农业、人口的不断发展,用水需求大大提升,导致地下水开采量远远大于其供给量.由于地下水的超采给我国部分地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灾害,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结合实际推算建立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制定相应对地面沉降的治理对策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频发是贫困治理的难点之一,我国每年因灾致贫返贫人数占到贫困人口的1/5。四川作为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和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区域之一,通过防灾减灾实现减贫是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a来,四川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地震、滑坡、泥石流、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充分领会各个时期中央对于灾害与贫困治理的精神,逐渐完善了防灾减灾和减贫体系,四川省在2020年底实现了现行贫困标准下的全面脱贫,在灾害与贫困治理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几种农业气象灾害:干旱、低温冷害、霜冻和干热风,对其各类指标进行了归纳和描述。干旱指标是从监测、防御、经济损失评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进步5个方面来分别描述;冷害指标就目前常见的几类进行了简要介绍;霜冻指标多针对不同作物给出具体判别标准;干热风指标从气象、判别、危害和防御4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总结了不同指标的优缺点,同时也对这些灾害指标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提出了看法,为形成北方地区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奠定基础,同时为今后该地区各类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评估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海洋灾害损失及防灾减灾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爱军 《江苏地质》2005,29(2):98-101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近年来,由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海冰、海平面上升等海洋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越来越严重,其中,风暴潮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最为严重的海洋灾害。通过建立海岸生态防护网、提高沿海地区防潮工程标准、开发海洋灾害监测和预报系统、实行海洋数据资料和信息共享等方法,降低海洋灾害发生的机率,减少海洋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发生数量大,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高,同时监测和防治难度极大。本文收集了2005-2015年间发生的全部泥石流灾害共计10 927起,对灾害发生时间、地点、灾害规模、灾害损失以及灾害成因进行了统计,发现泥石流灾害具有近年来发生数量明显下降、集中分布在西部和东南沿海省份、特大型和大型灾害损失最为惨重等时空分布特点及成灾特点。通过对具体案例剖析后发现,预警技术有待提高、山区城镇建设场地选址不当、多年来泥石流灾害防治标准偏低、震区灾害防治形势严峻、灾害防治意识淡薄为我国泥石流灾害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同时,我国正在积极应对泥石流灾害的威胁,如:主动提高震区泥石流灾害防治标准,研发新型的拦挡技术;研发具备实时可视化等功能的监测预警系统,提高监测预警效率;提高群众防灾意识,大力发展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转变观念,将泥石流灾害防治与城镇化发展规划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金鑫  张春洁 《地下水》2012,34(6):196-197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因为水利工程发展的缓慢,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其中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从而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科学合理使用,就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采用水利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从盖州市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出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总结和分析,将水资源合理分配,最大化的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7.
旱情监测与评价进展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干旱灾害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干旱灾害更有扩展的趋势,干旱灾害的影响范围,已经由传统的农业领域向工业、城市、生态等多个方面发展,由贫水区向丰水区扩展,因干旱缺水等造成的损失也愈来愈严重.由于旱情监测与干旱定量分析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多个学科和监测要素,本文通过系统的收集水利、气象、农业等部门和美国关于干旱的主要研究与应用成果,对干旱等级划分、干旱指标遴选、指标值确定及主要计算方法较为详细介绍与研究,并结合我国水利系统现状与需求,提出了一些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光雾山园区旅游环线位于南江县北部山区,废弃和政策性关闭矿山共计20个。现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质灾害、土地损毁、地形地貌景观改变、地下含水层影响等四大类型,亟待治理恢复总面积154.09hm~2。拟采取地质灾害治理、土地连片整治工程及植物措施,对上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治理恢复,积极有效地改善旅游环线自然生态环境,为打造光雾山5A级景区提供硬件支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集休闲、康养、科普、观光为一体的产业结构,对旅游环线社会经济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本和 《地下水》2019,(3):61-62
平利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属于秦巴连片特困地区,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农村饮水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农村饮水工程已不能满足脱贫攻坚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迫切水资源需求。存在新建安置区供水水源不足、水量水质得不到保障,原有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时间早、设计标准较低和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提出应通过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工程中的设计工作、深化农村饮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建后管护制度和建立财政补贴机制,强化水质检测工作等新措施,精准化解特殊难题,确保水利行业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地质灾害是地质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凡能够致灾的地质作用、地质现象或地质体,可统称“灾害地质因素”。我国海岸带地质环境脆弱且南北海岸带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沿海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变化的影响,地质灾害呈明显增强的趋势,其中人类活动也开始成为重要的影响地质环境的因素。总地来看,我国海岸带地质灾害因素多达8类51种,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海岸带环境已经开始严重影响人类生存与经济发展。论文是在编制中国海岸带灾害地质图(1/200万)基础上撰写的。主要从类型及分布特点对我国海岸带灾害地质因素发育规律进行了总结。文章介绍了海岸带环境的地质背景、灾害地质因素类型与发育特征,并重点论述了以人工地质作用为主的灾害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1.
邓玉梅  董增川 《水文》2008,28(2):80-82
近年来气候变暖,台风强度不断加强,造成的台风灾害损失也越来越大.本文从应急管理的角度简要介绍了我国台风防御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并分析了存在问题,对今后我国的台风防御应急管理工作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是我国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具有致灾迅速、破坏作用强烈的特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变,其中高寒高海拔山区分布面积较广,各类泥石流灾害频发。基于对大量高寒山区泥石流研究成果的分析,笔者归纳概括了其中几类特殊问题的研究现状:高寒自然环境下泥石流形成条件与发育规律、灾害链效应、高寒山区泥石流研究方法与防治措施。其中:有关冰湖溃决型泥石流和泥石流堵江、堵河的问题受到广大学者的重点关注,青藏高原地区也成为高寒山区泥石流研究的重要着眼点。文中还结合近些年主要研究问题和环境变化趋势,提出了未来高寒山区泥石流研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的链式地质灾害频发,灾害链研究正成为灾害学研究的热点。灾害链的研究在灾害的预测预警,灾害过程分析和灾后防治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对灾害链理论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并以万工"7.27"地质灾害为例对其链式发育特征进行了阐述,对灾害防治中采用的断链、削弱、对信息流的重视等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1983-2013年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熊俊楠  刘志奇  范春捆  张昊  彭超  孙铭 《冰川冻土》2017,39(6):1221-1231
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这一独特的孕灾环境中,气象灾害的频发对当地农牧业、生态环境等敏感领域的影响尤为显著。通过收集西藏自治区1983-2013年气象灾害事件,分析了干旱、雪灾、霜冻、冰雹和洪涝五种灾害的年际、月际、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研究区五种气象灾害在1983-1995年发生总频次呈增涨趋势,1995年后趋于稳定,其中干旱多发生在3-6月,雪灾全年均有发生,霜冻多发生在4月、5月和8月,冰雹和暴雨洪涝灾害季节性强,主要发生在6-9月;在空间分布上,气象灾害高发区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其中,干旱多发区分布于日喀则市中东部和山南市北部,雪灾多发区分布于那曲、阿里以及西藏自治区南部边缘地区,霜冻多发区分布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少数地区,冰雹频发区多呈带状且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暴雨洪涝多发区分布于西藏自治区中、东部河谷地带。基于历史气象灾害事件,开展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趋势研究,其结果对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区域农业防灾减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陆嘉杭  吴晓华 《水文》2023,43(4):64-68+95
洪涝灾害作为当前最严重的水患问题影响着校园安全,但目前针对该尺度下的风险研究较少。如何降低灾害风险,提升韧性成为当下校园可持续研究的重要议题。以HER框架为基础,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DEMATEL-ISM法,明确各因素间的影响机制及作用程度,构建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结果表明:(1)校园雨涝灾害风险影响机制为五级三阶结构,其中排水设施排涝能力是最关键的根本致因,极端日降水量、暴雨频率、相对高程差是最有效的直接致因。(2)校园雨涝灾害风险最关键的作用路径是排水设施排涝能力-排水管网设置率-校园排水设施维养频率-植被覆盖率-暴雨频率。研究可为校园雨涝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在崛起的边缘科学——灾害地貌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地貌是指对人类的生活及生存环境造成直接和间接灾害性影响的地貌现象的总称。根据造成灾害的地貌类型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划分出山地灾害地貌、平原灾害地貌、喀斯特灾害地貌、风沙及黄土灾害地貌、海岸灾害地貌等基本的类型。我国在近几十年对一些灾害地貌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随着“国际减灾十年(IDNDR)”活动的开展和国际间关于灾害地貌研究网络的逐渐形成,我国的灾害地貌学也随之产生,它是一门崭新的,正在开拓之中的地貌学分支学科,同时它又是一门介于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水工学以及社会经  相似文献   

17.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按阶段任务目标,基本查明了我国南方岩溶区岩溶地下水资源赋存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潜力,发现了石漠化、地下水污染、内涝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揭示了岩溶作用对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岩溶旅游资源、碳循环和环境地质问题的控制机制,启动了“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在岩溶动力学理论、岩溶石笋高分辨率测年、岩溶人工增汇和岩溶地下水探测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科技创新。建立的不同类型区岩溶地下水富水模式、成井模式、有效开发利用模式以及石漠化区综合治理模式,经实践表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可为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石漠化综合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岩溶贫困区脱贫攻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甘肃黄土台塬区农业过量灌溉引起的滑坡灾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土台塬区过量农业灌溉可引起严重的滑坡灾害。其中以甘肃省永靖县黑方台提灌区的滑坡灾害最为典型。黑方台黄土台塬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农业提水灌溉,受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控制,在灌溉水大量入渗的诱发下,滑坡灾害十分严重。主要有黄土滑坡和黄土一基岩滑坡两种类型,分别具有高速远程和低速近程滑动的特点。过量灌溉引发的滑坡灾害具有滞后性、群发性和频发性等显著特征,且在季节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冻融期(3月)和雨季(7月)。实践表明,对过量灌溉引发的滑坡灾害应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改变灌溉方式和采取包括工程治理措施、排水措施、生物措施在内的综合治理措施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地处高原山地的云南省,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特别严重的省份之一,据调查统计,全省有灾害点20余万处,其中活动面积大于0.01kmz,或体识大于10×10~4m~2的大中型崩塌2752处,滑坡1716处,泥石流沟2379条。这些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破坏经济发展,阻碍广大山区脱贫致富的重大环境问题.据不完全统计,1951—1990年共造成7200余人死亡,16000多人受伤,1000多座桥涵、60多座水库、360多座水电站,几百万亩农田被淤埋或冲毁.近年来,虽然一些地区的灾害得到初步治理,但多数地区的灾害仍在持续发展。目前有31个地(州)、市、县政府驻地城镇、130多个乡镇驻地、150多个大中型厂矿企业、3000多个自然村、346km铁路、2220km公路,近1000座水库和电站。仍处于较严重的威胁之中。  相似文献   

20.
我国首次开展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1000人左右死亡、上百亿元财产损失,严重制约着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滑坡、崩塌、泥石流是突发性强、造成损失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其中70%以上集中发生在6~9月(主汛期)、65%以上是由降雨直接诱发的。为了切实有效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