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益忠  陈明辉  黄燕 《测绘通报》2021,(7):140-143,149
本文通过对东莞市获批的278处历史建筑的现场调研,采用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等空间信息技术实现信息采集和数字化建库,结合数字化管理平台与公众服务系统全方位展示和传播东莞市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旨在探索数字化技术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新模式,为传统文化资源的保存、保护、活化利用及传播提供新思路,从而推动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工作向科学化、完整化、系统化和共享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作为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文化大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建设脱节,导致历史建筑破坏事件频频发生;省市层面对各地历史建筑保护的监管工作缺乏高效机制。针对广东省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的难点,综合运用高精度终端应用、网络平台、新型数据等多项技术,以全过程的信息互通、数据处理和管理手段规范管理历史建筑信息数据,便于历史建筑保护的规划实施与管理,实现妥善保护。  相似文献   

3.
历史建筑数字化复原有助于建筑历史和文脉的研究,为建筑保护和修缮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以上海徐汇区的1座历史保护建筑为对象,研究点云逆向建模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应用。使用Leica RTC 360三维激光扫描仪和高清数码相机获取建筑高精度的点云数据和纹理数据,经过数据预处理、部件化建模,构建精细的现状三维数字模型,并结合有关资料,对模型进行修改,复原80年前建筑的原始风貌。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场景的高精细的点云数据,将点云与1∶500比例尺的DLG平面文件进行匹配,获取建筑的平面及高程信息。根据获取成果制作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建筑、场景的高精细三维建模,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内各类建筑、场景的三维仿真,建立数字化档案库。为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数字化档案信息,可以永久的记录城市面貌、建筑风貌以及文化底蕴,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复原、修缮、规划及研究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以苏州这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中保留的大批历史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测绘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对复杂的江南历史建筑实现数字化和三维建模,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该技术的应用对研究如何更有效保护文化遗产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中针对历史文化名城管理与应用对三维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依托高精度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移动道路测量、全景影像、3D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精细测绘与三维建模,并搭建数字化名城保护信息管理平台,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信息化建设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倾斜摄影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已经成为测绘新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和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对历史建筑进行全方位扫描,达到对历史建筑进行数字化保护的目的。通过外业扫描和内业处理,得到完整的历史建筑模型,并且分析模型的几何精度,对推动三维激光扫描和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连城县综合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建立起翔实的历史建筑数字化档案基础数据,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并且因为是非接触测绘,能避免对历史建筑的二次损害[1]。多技术融合情况下,系统全面解构测绘目标对象,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各项工作任务的技术指标和重要环节的质量要求,确保测绘成果质量。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后续的历史文物建筑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等非传统测绘需求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进步与更新,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实景复制新型技术原理替代传统式单点立面测绘的技术手段,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能最大化节省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能够将细节、精度、效率统一达到产能最大化,也能提供更高级且全面的原始数据存档及成果交付方式,不断更新历史建筑数字化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实践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理念的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法。首先通过三维激光仪采集点云数据,生构建绘图纸;再构建文化遗产建筑信息模型(BIM),并集成历史建筑的综合信息;最后结合VR技术实现效果展示,通过复原和再现将建筑文化遗产转换成可共享再生的数字形态,以全新的视角加以解读和利用。通过实际案例,系统全面地构建了以BIM为核心的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法和实践路径,搭建了信息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信息桥梁。  相似文献   

11.
历史建筑是珍贵的历史遗产,针对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以佛山市禅城区历史建筑信息化管理为例,从历史建筑基础数据"一张图"、辅助规划决策"一张图"两个维度,阐述了基于"一张图"的历史建筑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应用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和应用体系提供了历史建筑信息化管理新模式,为历史建筑活化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历史建筑从封闭管理向多部门共享应用及社会公众参与的开放式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GIS系统中实现规模化建筑物的三维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总结了GIS技术与三维建模技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展建筑物三维建模的技术方法。即采用草图大师三维建模模块实现建筑物3D建模,并利用其与ArcGIS软件的接口,将其植入ArcGIS系统中,构建规模化的城市建筑的三维数字化应用模块,实现3D浏览和应用;同时重点探讨了建立应用模块的三维模型结构化方法,3D文件的组织与管理以及三维数据高效缓存技术处理细节。  相似文献   

13.
万飞  刘子旋  谭明 《测绘通报》2021,(2):108-111
南粤古驿道遗留了众多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但历史建筑损坏较为严重.为推进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本文采用精细三维建模技术与虚拟现实(VR)技术实现了南粤古驿道的数字化保护.首先对南粤古驿道遗址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数据采集、点云数据处理、几何模型加工、纹理贴图等方面阐述对历史遗迹进行精细三维建模和VR场景构...  相似文献   

14.
周玉岑  魏益友 《测绘》2023,(6):283-286
历史建筑对于维护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认同和传统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许多历史建筑因年代久远得不到修缮而毁坏,精确有效的历史建筑测绘工作是历史建筑保护的关键。针对传统测绘技术在历史建筑测绘建档中精度低、成本高、真实性差等劣势,本文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点云配准、点云降噪、点云坐标系转换等方式构建直观展现历史建筑结构的三维点云模型,在点云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实际作业基础之上,深入总结历史建筑三维点云模型的精度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为历史建筑测绘建档保护工作积累宝贵的社会生产实践经验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铅山县第一批历史建筑测绘建档项目的实践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GIS技术已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在历史建筑保护领域,GIS主要用于建筑的空间信息展示及空间分析;在历史建筑信息采集方面,传统调研方式在调研前期缺少GIS技术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后期数据入库以及统计分析等功能上。本文介绍了基于GIS移动终端的历史建筑信息快速采集技术,通过统一的内外业采集系统,改变了以往内外业工作割裂的模式,并依据统一的数据标准,将外业现场调研的数据直接导入到内业数据生产平台,以缩短中间环节,实现内外业一体化,提高了历史建筑保护数据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城市历史地理信息在研究与应用中具有迫切需求,然而目前国内仍缺乏相对全面的主要城市的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因此,本文在形成中国31个主要城市古地图数字化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Web Service与数据库技术,建立了可共享的中国城市历史地理信息平台。该平台具备地图浏览、历史数据编辑、古今数据同步展现、古今地名查找定位、历史专题查询分析、历史专题图制作、数据发布等功能,可为城市历史地理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建模方式在古城复原过程中存在偏离历史原貌以及建模工作繁杂冗余等问题,为最大程度上复原古城历史原貌,该文基于多种来源数据的协同处理,对古城三维信息进行有效的挖掘、整理和数字化,分析古城建筑特征,从古城建筑群中抽象出建筑局部构件,采用CityEngine规则建模的方式,构建出古城构件规则模型库,通过对模型库中各构件的调用与拼接,实现大场景下的批量三维建模工作.该文以赣州古宋城为例,运用此方法完成了古宋城的三维数字化重建,实验表明,该方法在真实还原大场景三维模型工作中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方广大地域范围内分布着为数众多的传统聚落,它们历经沧桑而幸存至今,成为聚落文化景观的“活化石”,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它们面临着被损毁的厄运,因此加强对这些传统聚落的保护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引进G IS技术来进行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以南方地区208个经典古镇作为研究样本,初步建立我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这种探索的有益尝试。通过对该系统的目标与意义、结构与功能、技术路线的选择、后续功能的构想等方面的阐述,证实了应用G IS技术可以实现传统聚落景观的多源数据集成与管理;指出了民居建筑数据库作为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一个方向,对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延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以重庆市为例探讨了历史建筑普查方法,普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库技术和WebGIS技术,结合区县申报、专家推荐、市民推荐、相关历史文献与线索以及实地踏勘等形式,实现历史建筑普查工作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科学性,夯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基础工作,提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多种数字化手段特点在不同类型的建筑遗产表型监测的应用问题,该文从数字化监测手段入手,结合目前在国内外各领域的应用情况及经典案例,通过对比分析几种技术手段的监测范围、特点及成果精度,总结得到各技术手段优势及所适用的监测对象。目前比较普及的技术手段有传统测量技术、摄影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集成多种手段的技术方法,根据监测对象特点来进行不同病害类型的监测工作,如表面破损、整体及局部的变形等。针对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遗产保护健康监测方面发展趋势及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