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杭州湾潮汐特征时空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杭州湾是世界著名的强潮河口湾,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基于杭州湾口内外实测潮汐资料,对杭州湾潮汐特征及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高潮位、低潮位、平均潮位、潮差、涨潮历时以及天文潮变化,同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潮汐特征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最近50年来,杭州湾年平均高潮位和海平面抬高,潮差增大;澉浦年平均低潮位抬高,涨潮历时缩短,浅海分潮增大;钱塘江河口治江缩窄是造成杭州湾潮汐变化的主要因素;浙江和邻近海域的涉海工程可能是造成浙江沿海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杭州湾的潮汐——断面呈指数形式变化的解析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湾是我国潮差最大的河口区。外海的潮波进入湾口向上传播的过程中,潮差逐渐增大,这种现象主要归因于杭州湾的喇叭形效应。杭州湾的深度从湾口向里变化不大,在相当长的一段距离里,接近于常深度,而断面宽度随距离的变化,差不多呈指数形式减小,因而导致潮波能量在湾内逐渐集中。杭州湾的潮汐现象,吸引了不少研究者的注意。然而,至今有关它的研究大多基于观测资料的分析和描述,其中,曹永芳(1981)依据实测资料的计算,给出了较详细的同潮图。另外,不同的研究者,在论述杭州湾潮汐现象产生的原因时,持有不同的观点。例如,有人认为,杭州湾的喇叭形外形对潮波的反射作用很大,致使潮差增大将近一倍。杭州湾的  相似文献   

3.
1964年作者发表了“杭州湾潮混合的初步研究Ⅰ.上湾区”一文(毛汉礼、甘子钧等,1964)。根据表征入海径流冲淡作用的河口盐度沿程分布和变化特征,将杭州湾以海盐为界划分为上湾区和下湾区:海盐以上的上游段为上湾区,其潮混合为强混合型;海盐至湾口的下游段为下湾区。其后,又对杭州湾的盐度分布、水系和环流做了初步分析,并对潮汐、对流和风浪等作用所导致的涡动混合现象作了粗略的讨论,认为要合理地阐明下湾区的混合过程似应同时考虑侧向与垂向的混合效应(毛汉礼.沈鸿书等,1964)。本文根据1963年在杭州湾下湾区进行专题水文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杭州湾下湾区的潮混合问题进行了研究:对表征该区潮混合扩散过程的某些特征量,如水平涡动扩散系数、水平涡动交换系数等作出量级估计,并给出涡动交换椭圆;估算了控制这一河口区域盐量平衡与动量平衡的各项物理过程的相对重要性,为进一步开展杭州湾下湾区潮混合过程的观测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杭州湾潮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长江口及杭州湾全日、半日分潮同潮时线和等潮差线的绘制,以及对非调和常数的计算,简要地阐明了潮波传布的一些特征和有关的潮汐性质。  相似文献   

5.
杭州湾北岸岸滩冲淤演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了1976~2004年杭州湾北岸的多幅地形图,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以这些资料为主要依据对杭州湾北岸岸滩冲淤的历史演变和近期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历史上杭州湾北冲南淤,其北岸经历了先侵蚀后淤涨的过程.(2) 由于圈淤围垦,近30年杭州湾北岸岸线全线外移.(3) 近30多年杭州湾北岸的冲淤演变:1997年前芦潮港至南奉边界岸滩基本处于淤积状态,1997年后基本处于冲刷状态;金山岸滩基本处于稳定状态;金山嘴-金山卫滩涂一直比较稳定;漕泾-金山嘴滩涂经历了一个冲刷-淤积-再冲刷的过程,但冲淤幅度不大;奉贤部分岸滩处于侵蚀状态,1997~2004年0 m等深线以上岸滩进入侵蚀状态,侵蚀带由东向西推进,同时也向岸北侵,使-5 m等深线以下滩坡侵蚀变成-5 m等深线以上滩坡侵蚀.杭州湾北岸岸滩冲淤受多种动力因子的影响,除受潮流和风浪等动力因子的作用外,南汇边滩和杭州湾北岸围垦工程的影响及长江来沙量的减少是造成杭州湾北岸岸滩冲刷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打造杭州湾湾口强劲增长极,有助于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并成为引领浙江省又快又好发展的新引擎。文章探究打造杭州湾湾口强劲增长极的相关问题,以期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打造杭州湾湾口增长极具有特殊的时代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其以“互联网+创新”为发展路径,实现以区域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资源要素和公共服务等为核心的共同发展目标。重点举措包括:补齐“短板”,构建错位互补产业体系;集聚资源,打造科创协同优质网络;凝聚共识,建设一流高效基础设施;立足开放,打造高端要素汇聚平台;共建共享,构筑民生服务品质湾区;绿色发展,缔造宜居宜业幸福湾区。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2年5月至2005年10月在杭州湾北岸和长江口口门交汇处一固定观测点表层每日取样的悬沙浓度资料和同期的潮差、潮位、风向风速以及长江大通水文站的水沙资料,利用Spss、MatLab分析软件,采用小波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了悬沙浓度变化的周期性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悬沙浓度具有显著的大、小潮和季节性变化,变化周期分别为14.7 d和368 d,平均而言,大潮为小潮的2.96倍,冬季为夏季的2倍;2)平均大、小潮半月周期中日悬沙浓度与同日潮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6,与前1日潮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与前2日潮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反映潮差变化对悬沙浓度的影响有1~2 d的滞后效应;3)月均悬沙浓度与长江大通站的月均流量呈显著负相关,尤其与流量滞后19 d的相关性最好.研究区日悬沙浓度变化主要为大、小潮和季节性周期变化,前者受潮动力引起的泥沙沉降-再悬浮控制,后者受径流冲淡作用、海平面高度、潮差、风况的季节性变化控制.  相似文献   

8.
文中对若干个站位上的日平均海面和平均潮差进行了谱分析,发现它们的半月变化成分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在指出可能异致这种线性关系的几种原因的同时,用辐射应力的概念并引进摩擦对其作了初步的动力学分析,表明起因于非线性效应的辐射应力亦是导致日平均潮差半月变化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黄茅湾河口沿程异常潮差:Ⅰ- 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水文年鉴资料,研究分析发现,黄茅海河口沿程潮差有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这与珠江口其他喇叭型口门有很大差别.调和分析表明,该区域主要受M2分潮的影响,M2分潮振幅的变化规律与潮差变化一致.因此,分别利用3个解析模型,讨论了河宽、摩擦和水深对沿程潮差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茅海沿程异常潮差的变化主要是由其截面面积和摩擦的共同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依据水文年鉴资料,研究分析发现,黄茅海河口沿程潮差有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这与珠江口其他喇叭型口门有很大差别。调和分析表明,该区域主要受M2分潮的影响,M2分潮振幅的变化规律与潮差变化一致。因此,分别利用3个解析模型,讨论了河宽、摩擦和水深对沿程潮差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茅海沿程异常潮差的变化主要是由其截面面积和摩擦的共同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 海洋水文气象 V关于堵塞和及早开发利用长江口北支的初步探讨一……………………………………………………………·窦正国 3(1)科氏效应对杭州湾南北岸潮差差异影响的讨论…………………………………………………………………姜景忠 3(10)潮余环流的动力研究………………………………………………………………………………………………杨昭庆 3(15)东海沿岸多港口台风暴潮预报的研究……………………………………………………………………………应仁方等4(1)杭州湾北部近岸水域水文泥沙特性………………………一…..一…………………………  相似文献   

12.
杭州湾的沉积结构与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漏斗状的地形、强劲的潮流和长江入海泥沙的输入是制约杭州湾沉积作用的主要因素。根据沉积结构特征可将杭州湾划分为五种不同的沉积环境:东部湾底、西部湾底、庵东浅滩、近岸深槽和水下沙脊。杭州湾内潮流脊发育不好的原因在于没有足够的粗屑物质。  相似文献   

13.
海湾开发利用强度评估可反映海湾利用程度,是海湾开发潜力及其可持续开发研究的基础,对发展湾区经济意义重大.以1990—2015年每隔5 a共6期TM/ETM/OLI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宁波市杭州湾、象山港和宁波市三门湾各时期的岸线及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此从海湾岸线开发和土地利用两方面综合分析海湾开发利用强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5年间,宁波3湾岸线人工化程度不断加深,岸线人工化指数最高的海湾由象山港(0. 16)转变为宁波市三门湾(0. 61),部分淤泥岸段(尤其是宁波市杭州湾岸段)滩涂围垦强度弱于泥沙淤积强度,削弱了岸线人工化程度.整个研究期间,宁波市三门湾和宁波市杭州湾的岸线开发利用结构始终为单一主体结构,象山港则呈现出由单一主体依次向二元、多元结构演变的趋势. 1990—2015年间,宁波3湾的岸线和土地利用强度均有所增加,其中象山港岸线开发利用强度指数最大,达0. 42;宁波市杭州湾区域土地利用变动最为强烈,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最大,达292. 300.区位和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水平及政策因素是造成宁波3湾区域开发利用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1992—2012杭州湾海域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海波  唐静亮  胡颢琰 《海洋学报》2014,36(12):111-118
本文依据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1992—2012年)20年的杭州湾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对杭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环境因子对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杭州湾海域生物生存环境较为恶劣,生物多样性较低,生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类较少。20年间,杭州湾海域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可大体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0年,杭州湾生物群落的各项指标普遍呈现下降的趋势;第二阶段是2000年后至今,由于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杭州湾生物群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相关性分析表明,DIN、DIP、COD和富营养化对杭州湾海域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20年来杭州湾海域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污水排放导致的富营养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有很大影响,滩涂围垦等沿海开发使海洋生物栖息地片段化,单调化,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海底麻坑内外土体物理力学特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海底麻坑内外土体物理力学特性的差异,以杭州湾口外软土海底发现的大型麻坑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麻坑内外进行了4站15m孔压静力触探(CPTU)测试、2口钻孔共48个柱状样样品的常规土工试验,结果表明麻坑内土体相较麻坑外土体抗剪强度高、压缩模量大,饱和度、孔隙率和含水量低,而浅层气在海底土体中的赋存形式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杭州湾潮致余流数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1959年10月-1992年5月在杭州湾250余测次海流周日连续观测资料,运用σ坐标系下的三维潮控制方程,模拟该湾的欧拉余流,进行欧拉余流产生机制的数值试验;并根据欧拉流动的数值计算结果,采用拉格朗日速度在欧拉流场的近似展开,求得水质点运动轨迹和速度。结果表明,杭州湾潮致余流的最大余流速度为46.0CM/S,惯性效应是杭州湾潮致余流产生的主要原因,杭州湾拉格朗月余流场被逆时针的大涡旋控制,表层  相似文献   

17.
华南海岸岬间海滩地形动力状态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强  朱雅敏 《海洋通报》2015,34(2):181-189
海滩地形动力状态分类对于理解近岸带动形动力过程、海滩浴场风险评估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收集了华南51个岬间海滩波高、波周期、潮差和泥沙粒径等地形动力要素特征值,利用分层聚类分析方法,同时结合海滩相对潮差分类模型,对华南岬间海滩的类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华南岬间海滩可以聚类成7个类型。通过与相关的现场观测比较,各类型在地形组合上具有各自的显著特征;(2)聚类分析结果能很好的区分中到大潮差海岸与小潮差海滩之间的差异,与相对潮差模型结果一致。对于小潮差海滩,聚类结果与相对潮差模型有一定的差异,表明华南小潮差海滩的分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茅海河口潮波的传播特征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茅海位处珠三角的西南,潮波自外海向陆的传播过程中,潮差和潮波性质都发生复杂的变化,对其传播过程及背后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采用环境流体动力学(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 EFDC)模型,通过不同时段的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良好验证后,分析了枯季和洪季时潮波在河口内传播过程中的潮差变化、水位与流速的相位关系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合山水闸的存在以及黄茅海与珠三角河网的相互作用对河口潮波的影响, 结果表明地形变化、摩擦力作用、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叠加是造成潮波沿程变化的主要原因,合山水闸形成的反射波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而黄茅海与珠三角河网的相互作用减小了河口的潮差。珠三角的磨刀门河口与伶仃洋—虎门—广州河口的潮波传播表现出与黄茅海河口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历年检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杭州湾海底输油管道裸露埋深状态变化规律,结合水文地形测量资料、辅以数学模型手段,从Spoiler自埋设计、杭州湾水流特性、管道路由海床演变特性以及人类活动等多因素探索了杭州湾海底管道裸露埋深状态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杭州湾管道80%以上处于埋深状态,局部管段长期裸露,裸露管段主要位于北岸深槽和庵东边滩滩坡区域;管道冲刷与管道路由海床演变特性、水流与管道夹角以及Spoiler自埋设计的发挥密不可分;杭州湾南岸围垦工程的实施与该区域管道裸露、掩埋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洋山港的建设及运营将会造成其所在的舟山海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也会对其邻近的杭州湾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就舟山海域和杭州湾北岸的海水与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表层海水中,舟山海域Hg污染 最为严重,尤其是洋山港所在的小洋样点,其周边杭州湾北岸以Pb、Hg 为主要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舟山海域中日本笠藤 壶、白脊管藤壶体内Hg超标情况最为严重,与该海域水体中Hg 的严重污染相对应;杭州湾北岸僧帽牡蛎体内Cu 超标情况 最为严重,大洋和小洋样点的僧帽牡蛎与两种藤壶体内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特性差异较大,这与物种不同而导致重金属进入 生物体内的分配机制差异有关,其体内Hg 含量与该海域表层海水Hg 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性,说明僧帽牡蛎可作为杭州湾北岸 Hg污染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