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湖南省汞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汞是湖南省的优势矿种之一。在当前国内汞矿供应紧张的形势下,研究省内汞矿找矿方向对推动省内汞矿的找矿勘查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介绍了湖南省汞矿的基本地质特征及类型,并结合大量的实际地质资料,对湖南省汞矿的成矿控制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近年潜力评价提供的汞元素地球化学分布资料,初步提出了湖南省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湖南省汞矿在时间上主要形成于燕山期,最重要的赋矿地层是寒武系和泥盆系; 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湘西汞矿带,其次分布在湘东成汞带,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地球化学异常等共同决定汞矿床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凤凰-麻阳地区汞铅锌矿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凤凰-麻阳地区汞矿、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进行总结和研究,确定了本区汞铅锌矿产预测类型,建立了区域预测要素和区域预测模型.根据成矿预测标志和级别划分原则,结合本区成矿区(带)的划分及矿床成矿系列特征,确定区内成矿远景区12个.通过计算机优选结合人工干预,最终圈定了最小预测区(找矿靶区)19个.  相似文献   

3.
《贵州金矿地质》专著系在贵州地矿局和成都地矿所联合组成的金矿研究组,承担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77—55—金—20的子课题《汞矿带中金矿赋存规律及找矿靶区研究》及地矿部项目《贵州南部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的基础上,补充贵州梵净山地区金矿资料,并参考已公开出版的有关论著编写而成的。 该著作根据贵州区域地质背景和金矿床的基本特征,全面总结了贵州金(汞、锑)矿的成矿条件和矿床时空分布与富集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矿床成因,提出成矿的三大要素——矿源、液源和热源,其中含矿热液来源是核心问题,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了含矿热液是沉积岩中封存的同生水而不是地表水(大气水),地表水可以参与成矿作  相似文献   

4.
哀牢山成矿带是西南地区最有利金矿带.该带金矿成矿与断裂构造、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矿带空间展布及矿体定位严格受构造控制.在分析区域成矿特征、控矿因素基础上,结合各种综合信息开展成矿预测,圈定了4个金找矿远景区,进一步指出2个A级远景区找矿类型、找矿标志及找矿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5.
酒店塘汞矿位于湘黔汞矿带南端,是以汞为主、共(伴)生硒-锌多金属成矿区.近年来的找矿勘查表明:矿床外围的高寨—上关溪地表以浅发现硒汞矿体,其延深部位找到了大中型汞矿床、硒矿床,硒在矿体中的分布与汞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而酒店塘矿床边深部出现的锌矿则与汞矿化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因此,研究汞-硒-锌的成矿关系及分带现象,对于指导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冀西北坝上地区石墨矿地质背景、含矿带、矿体、含矿建造、变质变形及混合岩化特征,总结得出该区石墨矿的成矿特征。通过对比区域典型石墨矿床与同一成矿带相邻石墨矿床的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规律,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模式。按照"三位一体"找矿理论,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地质体及构造特征,构建了石墨矿综合找矿模型。该区石墨矿呈似层状赋存于红旗营子岩群含石墨变粒岩中,矿带分布受大型复式褶皱控制,含矿建造的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早期,变质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中期,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该区为浅覆盖区,"低阻-高极化"物探异常是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地质-物探-钻探相结合是石墨找矿快速、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营脑矿区位于南岭银坑贵多金属矿田西部,以破碎蚀变岩型银多金属矿产为主。该区壤中汞气异常明显,最大含量为5 200.0 ng/m~3,峰背比最高达60.4。汞气异常形态与区内NE向控矿破碎带分布基本一致,对含矿破碎带表现出异常叠加的特征。以汞气异常为依据,结合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综合圈定出3个找矿远景区,并认为Ⅲ远景区找矿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冀西北坝上地区石墨矿地质背景、含矿带、矿体、含矿建造、变质变形及混合岩化特征,总结得出该区石墨矿的成矿特征。通过对比区域典型石墨矿床与同一成矿带相邻石墨矿床的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规律,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模式。按照“三位一体”找矿理论,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地质体及构造特征,构建了石墨矿综合找矿模型。该区石墨矿呈似层状赋存于红旗营子岩群含石墨变粒岩中,矿带分布受大型复式褶皱控制,含矿建造的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早期,变质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中期,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该区为浅覆盖区,“低阻-高极化”物探异常是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地质-物探-钻探相结合是石墨找矿快速、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冀西北坝上地区石墨矿地质背景、含矿带、矿体、含矿建造、变质变形及混合岩化特征,总结得出该区石墨矿的成矿特征。通过对比区域典型石墨矿床与同一成矿带相邻石墨矿床的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规律,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模式。按照“三位一体”找矿理论,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地质体及构造特征,构建了石墨矿综合找矿模型。该区石墨矿呈似层状赋存于红旗营子岩群含石墨变粒岩中,矿带分布受大型复式褶皱控制,含矿建造的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早期,变质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中期,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该区为浅覆盖区,“低阻-高极化”物探异常是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地质-物探-钻探相结合是石墨找矿快速、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玉龙铜矿带成矿多元信息综合分析与找矿靶区优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功文  杜杨松 《现代地质》2000,14(2):158-164
对玉龙铜矿带斑岩的含矿性、矿带地球化学特征和其他成矿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 ,在此基础上 ,优化和筛选了矿带含矿标志变量 ,建立了矿带找矿数学模型。在找矿数学模型达到推广模型要求的前提下 ,根据矿带各预测区具有的成矿标志变量及其对应的标志变量权系数 ,计算了矿带已知含矿斑岩体与预测区的关联度值 ,并据已知含矿斑岩体成矿临界值的置信区间值优选了测钦拉、遵西和那马卓巴 3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龙井街铅锌成矿带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群 《贵州地质》2005,22(4):260-263,259
本文通过区域成矿条件、矿带地层、构造、沉积相等方面,简要阐述了龙井街铅锌成矿带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矿带内铅锌矿的产出主要受地层、岩性、构造条件控制。通过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指出了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安徽金寨汞洞冲铅锌矿是北淮阳地区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文章分析研究了汞洞冲铅锌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一步结合前人所做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矿产勘查工作以及矿山开采实践等,讨论了铅锌矿床成因与区内构造-岩浆活动的联系,分析了其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成矿结构面以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建立了汞洞冲铅锌矿床"三位一体"成矿模型。成矿特征研究表明:区内铅锌矿床受构造-岩浆控制作用明显,燕山晚期的中酸性岩浆热液活动是其成矿来源,构造-岩浆带附近的断裂交汇部位是矿床形成的优越部位。此外,结合"三位一体"成矿理论分析,可以通过多种综合找矿手段在该区寻找深部隐伏铅锌矿体,从而扩大矿床规模。  相似文献   

13.
贵州交犁-拉峨汞矿床方解石Sm-Nd同位素年代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丹汞矿带位于贵州省南部,是继湘黔汞矿带之外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内发现的又一重要汞矿带。因此,阐明带内汞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及成矿动力学背景等问题,对深入探讨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形成机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热液方解石是带内汞矿床的主要脉石矿物之一,作者尝试对三丹汞矿带中段交犁-拉峨汞矿床中的热液方解石进行Sm-Nd同位素测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29±20)Ma,MSWD=0.21,εNd=-12.9,说明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燕山晚期。该年龄的报道为深入探讨汞矿床以及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依据。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西南低温成矿作用主要存在两期,早期为145~155 Ma的Sb成矿作用,晚期为120~135 Ma的Sb、Au、Hg、As成矿作用。围岩下奥陶统锅塘组灰岩样品的εNd值为-12.6,与方解石εNd值极为接近,指示该矿床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奥陶系赋矿海相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大兴安岭地区是古生代古亚洲成矿域与中生代滨太平洋成矿域相互叠置的重要成矿区带,具有潜在的找矿前景.本文根据该地区的这一特殊的成矿地质环境,对矿床(点)分布、矿床类型、物化探异常特征及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研究,总结了各成矿区带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进行了找矿前景分析,提出了以找大矿、富矿和找隐伏矿、半隐伏矿为主的找矿思路,并指出了本区找矿重点和找矿方向,提出了矿产工作的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继茂  傅良佐 《地质科学》1978,13(4):313-322
本文仅就西南某汞矿带南段构造体系作一初步分析,进而说明构造体系对汞矿分布的控制,并探讨该区汞矿找矿方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摩天岭地块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西向断裂、褶皱及岩浆热穹隆发育。印支期花岗岩浆活动强烈,分布17个岩体,具有Be、Cs、Ba等异常,为锂铍矿的成矿母岩。岩体外接触带蚀变分带较为明显,在内接触带和外接触带的十字石带中产出花岗伟晶岩型锂铍矿和电气石石英脉型锂铍矿,成矿条件较好。区域印支期花岗岩成矿母岩广布,白钨矿重砂异常及Sn-Li-Be-Cs水系异常发育,已发现并圈定了锂铍矿体,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四川开辟了锂铍矿新的找矿区域。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维西-普洱成矿带中主要铅锌矿床的特征进归纳对比,从控矿因素、物质来源、矿化特征、含矿层位等方面探寻成矿规律。结合矿带的地质特征,重点讨论了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提出以研究矿带的区域构造以及碳酸盐岩的分布等为思路来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18.
系统阐述了吐哈盆地西南缘十红滩铀矿床的地质构造、含矿岩系沉积环境、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等铀成矿条件,对矿区南、北矿带控矿层间氧化带分带性、矿体形态、空间展布及铀存在形式进行了详细研究。进一步总结了区域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随着找矿工作进展,该区可望成为大型地浸砂岩型铀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19.
川西可尔因矿集区稀有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 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可尔因矿集区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查明矿集区地质找矿方向,对矿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稀有金属成矿主要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的中-酸性花岗岩有关,岩浆侵位与成矿伟晶岩脉之间具有结晶分异演化关系。含矿岩浆不均一的结晶分异作用,导致了稀有金属矿化多分布在可尔因岩体东部和南部。在过铝质高挥发分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侵位和结晶分异演化过程中,在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构造发育地段,形成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体,具有"岩浆岩-地层-构造"控制成矿的特征。据此提出了矿集区内的找矿标志和岩体与地层接触部位为今后找矿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0.
九龙脑矿田位于南岭东段矿床分布最为集中、成矿强度最大的崇(义)-(大)余-(上)犹矿集区内,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同时发育矽卡岩型、热液脉型、云英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和风化壳型等多种类型矿床,形成了以九龙脑岩体为矿化中心,以钨锡为主,金银铜铅锌及铀、铌钽共生分带的矿化格局,在南岭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成矿元素组合上极具代表性。通过对九龙脑矿田内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初步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矿床在成矿物质来源上与九龙脑岩体密切相关;在空间上东西成行,南北成列,构成网格状分布格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燕山期,但同时印支期也伴随钨锡成矿作用。各矿床有可能归属于不同的成矿系列,或者属于同一个成矿系列的不同亚系列,或者同一个成矿(亚)系列的不同矿床式。并进一步提出1就矿找矿,对已知石英脉型矿床开展深部找矿;2根据分带性,对外带和内带矿床的找矿潜力进行评价;3根据共伴生规律,通过综合评价,明确找矿方向,拓展找矿领域;4根据区域成矿规律,通过区域对比,借鉴邻区矿田的成功经验,大胆实践;5打破常规思维,开拓新思路等五个找矿工作部署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