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渤、黄海4 种小型鱼类摄食排空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耀  刘勇  张波  唐启升 《海洋与湖沼》2002,33(6):679-684
采用现场或实验室模拟法测定了体重分别为 ( 6 72± 1 95 )g、( 2 0 3± 0 46)g、( 0 68±0 1 5 )g和 ( 2 1 8± 0 60 )g的渤、黄海 4种小型鱼类斑、赤鼻棱、玉筋鱼和小鳞的摄食排空率 ;并比较了线性、指数和平方根 3种常用数学模型对其排空曲线的拟合程度。统计检验结果表明 ,4种实验鱼类的摄食排空曲线均可较好地用 3种数学模型进行拟合 (df=7— 1 0 ,r2 =0 785 2— 0 9787,P <0 0 1 ) ;如果以r2 为指标评价 ,指数模型对玉筋鱼和小鳞的拟合程度较高 ,而平方根和直线模型较适于描述赤鼻棱和斑 ;综合评价结果则进一步表明 ,指数模型最适于定量描述 4种鱼类的摄食排空曲线 ,平方根模型次之 ,直线模型较差。 4种鱼类摄食排空率有较大差异 ,从排空起始至胃含物的 5 % ,用时范围在 1 1 64— 2 4 70h之间 ;本实验条件下 ,4种鱼类摄食排空率顺序为 :玉筋鱼 >赤鼻棱 >斑 >小鳞。引起不同鱼类摄食排空率显著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胃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T.&S.)是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内分布很广的一种鱼类,通常生活于海湾和河口海区。在我国也是近海习见经济鱼类,是沿岸群众渔业捕捞品种之一。斑鰶适盐范围广,但适应低温较差,不能耐受6℃以下水温。其肉味鲜美,生长快,当年可达商品规格;与对虾混养可充分发挥其浮游生物食性的特点,改善对虾养殖环境,减少虾病发生,促进对虾生长;还可与梭鲻鱼混养,以充分利用水体,增加产量。 关于斑鰶形态,生态学以及繁殖习性与早斯发育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有过报道(吉田裕,1973;中井甚二郎,1948;陈真然,1965;松下克已,1974),在人工繁殖与鱼  相似文献   

3.
中国鳢科鱼类的乳酸脱氢酶和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和板状电泳,对中国鳢科(channidae)鱼类的乳酸脱氢酶(LDH)和酯酶(Es)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是:(1)鳢科鱼类的LDH图谱显示出种间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没有发现多态现象;(2)血清酯酶图谱在乌鳢、斑鳢、线鳢和宽额鳢均有相似之处,即靠正极端有两条宽而着色深的主带,月鳢则为一条主带。血清酯酶图谱中无多态现象;(3)对鳢科鱼类属的划分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2012年9月10日在南海西南部水域采集到鱼类标本1尾,经鉴定为八斑土佐鲆(Tosarhombus octoculatus Amaoka,1969),为南海鲆科鱼类新纪录种.该标本具有以下特征:背鳍鳍条数目为98,臀鳍鳍条数目为76,胸鳍鳍条数目为12(有眼侧),腹鳍鳍条数目为6(有眼侧),尾鳍鳍条数目为17,侧线鳞64;体卵圆,侧扁,尾柄窄;头前缘陡直,眼前方头背部具6个黄白色大斑;鳞大,有眼侧栉鳞具长栉刺;背鳍、臀鳍鳍条不分支;胸鳍不对等,腹鳍有眼侧第三鳍条与无眼侧第一鳍条相对;尾鳍上下2鳍条不分支,其余分支.八斑土佐鲆见于西太平洋日本土佐湾,幼体见于琉球群岛以及台湾东部水域.该标本在南海海域的发现,是八斑土佐鲆在该海域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5.
利用采自我国近海的105尾标本,分析了细条天竺鲷、宽条天竺鲷、黑鳃天竺鲷、黑边天竺鲷、垂带天竺鲷、四线天竺鲷、半线天竺鲷、斑鳍天竺鲷等8种天竺鲷属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8种鱼类矢耳石前部均较尖,后部略圆钝,背部呈折线状,腹部呈圆弧形,背部中央有缺刻,听沟宽阔;8种鱼耳石长宽比的比值为1.35~1.63,矩形趋近率为0.67~0.77,充实度为14.77~24.99。以上述三种形态学参数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可将8种鱼类分为3组:细条天竺鲷、宽条天竺鲷、黑边天竺鲷、黑鳃天竺鲷为一组;垂带天竺鲷、四线天竺鲷、半线天竺鲷为一组;斑鳍天竺鲷为一组。耳石听沟边缘走向、宽度以及耳石外部边缘光滑度等轮廓特征在8种天竺鲷属鱼类间呈显著的种间差异。以这些形态特征为基础,编制了8种天竺鲷属鱼类的检索表,检索表表现的种间分类关系特征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中国天竺鲷属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采自我国近海的105尾标本,分析了细条天竺鲷、宽条天竺鲷、黑鳃天竺鲷、黑边天竺鲷、垂带天竺鲷、四线天竺鲷、半线天竺鲷、斑鳍天竺鲷等8种天竺鲷属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8种鱼类矢耳石前部均较尖,后部略圆钝,背部呈折线状,腹部呈圆弧形,背部中央有缺刻,听沟宽阔;8种鱼耳石长宽比的比值为1.35~1.63,矩形趋近率为0.67~0.77,充实度为14.77~24.99。以上述三种形态学参数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可将8种鱼类分为3组:细条天竺鲷、宽条天竺鲷、黑边天竺鲷、黑鳃天竺鲷为一组;垂带天竺鲷、四线天竺鲷、半线天竺鲷为一组;斑鳍天竺鲷为一组。耳石听沟边缘走向、宽度以及耳石外部边缘光滑度等轮廓特征在8种天竺鲷属鱼类间呈显著的种间差异。以这些形态特征为基础,编制了8种天竺鲷属鱼类的检索表,检索表表现的种间分类关系特征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3年5月(春)、2013年10月(秋)在温州瓯江口海域进行渔业资源定点拖网调查获得的鱼类数据,利用渔获率作为数量分布的指标,对瓯江口海域的鱼类生态类群和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数目空间分布及多样性和鱼类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次调查共鉴定鱼类66种,隶属12目37科51属,其中暖温性鱼类29种,占44%,暖水性鱼类37种,占66%,种类季节间变化较为稳定,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春季优势种有银鲳Pampus argenteus、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棕腹刺鲀Gastrophysus spadiceus 4种,而秋季为花鲈、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 3种;种类数平面分布结果显示,种类数春季沿岸区域高,秋季岛礁区域高,生物多样性春季高于秋季;多样性指数与种类数平面分布结果相似,均为江口外部海域高于内部,近岸和岛礁处高于中部,地形、台湾暖流和瓯江淡水团对其分布影响较大;春、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差异不大,种级和属级之间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东海、黄海底层鱼类数量分布季节变化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程家骅 《海洋学报》2008,30(4):123-130
根据2000年春(4月)、夏(6月)、秋(9月)、冬(12月)四季东海、黄海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资料,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海域鱼类数量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R型分析发现,春季关系最密切的鱼种有4种:斑鳐、凤鲚、海鳗和黑鳃梅童鱼;夏季有5种:鳀、小黄鱼、黄鮟鱇、绿鳍鱼和长蛇鲻;秋季也有5种:带鱼、灰鲳、虻鲉、日本鲭和小黄鱼;冬季有3种:带鱼、鳄齿鱼和发光鲷。历史资源调查证实,夏季的这5个鱼种之间以摄食与被摄食关系为主。进一步分析发现,各季节关系密切的鱼种所聚集分布的水域,正是这些鱼种各季对应的生理周期洄游分布的主要水域。根据Q型分析可以得到各季的综合优势鱼种及其优势分布水域,发现带鱼和小黄鱼是东海、黄海渔业资源的绝对优势鱼种,除了带鱼、小黄鱼以外,其他的综合优势鱼种都是一些价值较低的、生长速度较快的小型鱼类。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分子水平研究大菱鲆生长激素作用机制及进化机制.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材料从脑垂体中提取mRNA,利用SMART-RACE技术建立大菱鲆脑垂体cDNA文库,并从该文库中克隆出大菱鲆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cDNA全长序列.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大菱鲆GH cDNA序列全长为876 bp,包括108 bp的5'UTR和174 bp的3'UTR序列.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591 bp,编码由197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长激素成熟肽序列,用生物软件DNASTAR计算大菱鲆生长激素蛋白分子量为1*!909.22,等电点为6.24.将大菱鲆与漠斑牙鲆、褐牙鲆等共7种鲆鲽鱼类GH成熟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大菱鲆与其他6种鲆鲽鱼类序列同源性均为70%左右,而鲆科鱼类与鲽科鱼类间生长激素基因同源性很高(≥80%),说明大菱鲆与鲆科、鲽科鱼类的同源性较低.另外,运用PAUP软件对7种鲆蝶科鱼类与另外8种不同种属鱼类进行了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与根据传统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分类进化地位基本一致,大菱鲆单独形成1个分支且与鲆科和鲽科鱼类相距较远,此结果为在形态学分类基础上进一步定义菱鲆属鱼类分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乐清湾口海域春、秋季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2年4月(春季)、10月(秋季)在乐清湾口的大小门岛海域开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鱼类数据, 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数量分布的指标, 对乐清湾口调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数量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乐清湾口海域春、秋两季共获得并鉴定出的鱼类有49种, 隶属于10目26科,其中以鲈形目最多, 有20种, 占鱼类总种数的40.8%; 鲱形目次之, 有9种, 占鱼类总种数的18.4%; 优势种有龙头鱼和刀鲚; 数量是秋季较多且分布较均匀; 根据鱼类适温性可将该海域的鱼类分为暖水性和暖温性2种适温类型, 其中暖水性种类占55.1%; 同时, 根据其生态习性, 可分为河口性、沿岸性和近海性3种生态类群。  相似文献   

11.
起源于台湾东南和非律宾东北海域的黑潮,在沿台湾东岸北上的过程中,其表层流轴的位置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异。本文根据所搜集到的资料(主要是GEK资料),粗略分析了台湾以东及东海南部海域黑潮表层流轴的季节变异,并对引起变异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季风和海底地形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该海域中黑潮特有的路径特征,而季风是引起黑潮表层流轴季节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全球中期预报模式T63L9,选取2004年6月4日至13日10d作为试验个例进行了集合预报试验,分析了不同集合成员个数对于预报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集合预报的技巧都明显高于单个控制预报。在集合成员较少时,随集合成员教的增加,集合预报的技巧提高明显,当集合成员数多于11个时,集合预报的效果提高缓慢。在中期预报时段内。集合成员数11为集合预报效果随集合成员教趋于饱和的临界值,如果继续增加成员数.预报效果提高较少,但计算量却大大的增加。本文只是单个试验个例的分析结果。为验证结论的普适性,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试验。  相似文献   

13.
黃海冷水团的水温变化以及环流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管秉贤 《海洋与湖沼》1963,5(4):255-284
夏季潜居于黄海深底层的冷水团(“黄海冷水团”),是我国近海水文特征中一个突出而重要的现象。有关这一冷水团的调查工作,日本学者早在1921年春就开始了;在北黄海的个别断面上,迄今已累积了一定数量而比较系统的资料。但就整个黄海而论,特别是南黄海,系统性的资料还很缺乏。  相似文献   

14.
海州湾岸线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州湾位于黄海南部,除北端岚山头,南端连云港一带为基岩海岸外,其余为淤泥质平原海岸。 因区域构造差异,南北岸线变化表现不一,湾顶临洪口是过渡地段。本文着重探讨海州湾全新世特别是近一千年来海面变化特征及  相似文献   

15.
崔金英  罗平 《海岸工程》2000,19(2):65-68
桥梁钻孔灌柱桩偏位后,使原系梁受力趋于复杂;通过M法求最大弯矩,按偏心受压柱计算出配筋量,将系梁加强,做成承台连接其下三根桩共同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下荆江系统裁弯前后入湖和出湖水、沙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东、南洞庭湖淤积量的变化和淤积部位的变化,以及东、南洞庭湖的淤积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桶形基础负压沉贯的室内试验,中间现场试验,应用有限元法对负压沉贯的渗流场分析,负压对桶形基础沉贯阻力的影响,对土壤特性的影响,负压大小对桶形基础沉深,沉速的影响,研究了桶形基础在海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中太平洋北部海盆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析鉴定,讨论了该调查区处在溶跃面以下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种数与水深变化的关系,推测出本调查区中Ⅰ区的碳酸盐补偿深度约5300米。根据地层中出现的标准化石,对柱状岩芯M_(14)进行了地层年代划分。最上部地层年代约为27万年前,向下1米处年代约为44万年前,3.66米处年代约为122万年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加速南四湖大水域开发利用的必要性、紧迫性和现状做了分析,并提出今后发展应以大湖增、养殖为主,增、养、捕相结合的对策。利用湖区自然优势,充分发挥湖泊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我校与美国俄勒岗大学等单位联合黄河口调查期间,作者用简易方法对该区潮流铅直分布进行了专门观测。将获得的资料与一种浅海理论公式计算值进行了比较。首次计算了该区粗糙度参量Z_0值的分布。提出了最大潮流速铅直分布与相对粗糙度参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