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月28日,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众思壮")主办的"中国位置.从云到端"2011技术发布大会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召开。本次发布会发布了首次实现跨平台、跨网络、跨行业的位置云典型技术Minisun4.0和全球第三、我  相似文献   

2.
张丽旭  何春荪 《地质论评》1948,13(Z1):157-158
大安背斜早已于1927平由日本海军省所主办之‘台湾油田地质之概查’时发现,其后又经日人鸟居敬造,林朝棨,日人丹桂之助及石崎正义等先后调查,而日本‘日矿公司’亦由鸟居敬造之劝告曾设定本区油矿权。关于层  相似文献   

3.
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世界储量最大的砾岩油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质》2017,44(6):1174-1174
<正>2017年11月30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对外发布消息称,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发现了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的砾岩油田,已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2.4亿t,其中探明储量达5.2亿t。这比世界第二大砾岩油田——美国赫姆洛克油田与世界第三大砾岩油田——巴西卡莫普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12月16日至21日在合肥召开了首届中国油田水文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32个单位72名代表。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介绍我国油田水文地球化  相似文献   

5.
阎增才 《地质论评》1937,2(2):127-140
邇來石油之用途日廣,其在国防上之重要意義日增,故各國對於油田之探尋,油礦之開發不遺餘力。我國採礦及地質學者,感我國油田之缺乏;覩國防需油之日切!因之亦競競從事油田之調查,企探獲有價值之油床,以副國家緊急需要。陕西,四川油田之積極試探,長興油苗之烘動一時,足證吾人對於油田之重視  相似文献   

6.
油田开发实践表明,在非均质油层中,井网调整对油藏采出程度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油田开发后期,井网调整对油田开发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油田井网适应性研究和调整是油田必须研究的课题。安塞油田化子坪油藏现已处在开发的中后期,由于地层情况复杂,油田开发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地区井网需进一步调整。经过实践调研分析,研究区是建立在老井网之上的注采体系,后期调整非常困难,而研究区裂缝较多,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为后期井网调整埋下隐患。需加快研究井网调整措施,为下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双河油田是中国典型的"小而肥"油田,储量丰度很高.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储量丰度如此之高的油田,大部分圈闭却并未充满油气,而且不同圈闭充满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探讨双河油田油气差异分布的原因,即影响双河油田圈闭充满度的因素,本文对圈闭充满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双河油田油气是以油组为充注基本单元,侧向进行充注和运移的,各油组内油气充注受级差优势通道的控制,其导致双河油田油气分布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姗妮 《广西地质》2009,(1):18-21
“炮声回响哟群山问哎,战歌飞上九重天咯,山区建设大会战哎,号角摧人哟喂奔向前,壮家赢来春满园……” 2008年12月17日,歌声响彻在天等县龙茗乡的山洼中,刚建成的标准化国土资源所,门前停放着新配备的国土资源执法车。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2)
近几年来,每年国内的探明总储量中低渗透油田大约占70%以上;而低渗透油藏储量中未动用的部分约占60%以上。要提高我国的油田原油生产能力,主要途径就是开发低渗透油田,而井网及其适应性研究已成为低渗透油田开发创效益的重中之重[1]。白豹油田长3、长4+5、长6等均为低孔低渗-超低孔超低渗油藏,储层物性差且发育裂缝,这就很大程度地扩大了渗透率的方向性。所以,注采井排在布设时应平行裂缝走向,使注采驱油方向延垂直裂缝走向,可以极大地使基质孔隙的波及体积提高[2-3]。这一点白豹油田做得很好,开发初期采用菱形反九点面积注采井网,注水、采油井排基本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微裂缝走向)平行,虽然如此,白豹油田实际开发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通过综合经济分析法对白豹油田水驱开发区块的合理井网密度进行再一次研究,为下步井网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油田开发后期提液井优选的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利  霍春亮 《现代地质》2009,23(2):333-336
老井放大生产压差进行有效提液是提高注采系统排液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分析了双河油田储层主要微相砂体的产液和吸水能力,认为油田开发后期前缘席状砂提液能力差,而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具有较强的提液能力;油田开发后期前缘席状砂吸水能力差,难以补充提液后造成油层压力亏空,而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很容易实现注采平衡,保证油井持续提液。同时,从新井钻遇状况、数值模拟和单井水驱曲线分析了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状况,认为能用水动力学方法开采的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水下分流河道中。因此,双河油田在油田开发后期的提液井应选择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的油井中。实践结果也表明,选择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油井中放压提液能取得较好的稳油控水效果。  相似文献   

11.
《岩土钻凿工程》2009,(4):43-43
5月4日零时,江汉油田油建公司穿越项目部圆满完成管径Ф273mm、长1016m的柳州——桂林成品油管道柳江穿越工程。  相似文献   

12.
根据尚家油田尚9-4圈闭油气空间分布特征、油气成藏时期与断裂活动时期匹配关系,及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结果证实,尚家油田葡萄花油层原油不是尚家油田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原油通过断裂垂向运移注入的结果。钻井资料分析证实,尚家油田葡萄花油层的砂体虽然厚度小,但分布范围大,尚家油田葡萄花油层的原油是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通过断裂沟通的砂体侧向运移至该区而成藏的。控制尚家油田葡萄花油层原油侧向运移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是断裂与砂体的组合形式:同向断层与砂体组合有利于油气进行长距离侧向运移;反向断层与砂体组合不利于油气的侧向运移,但利于形成断层遮挡圈闭,使油能够聚集起来。流体势场的空间分布同时控制着尚家油田葡萄花油层原油侧向运移及聚集的部位。  相似文献   

13.
《地学前缘》2017,(3):1-12
油田地热是地热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而沉积盆地的热历史则是油田地热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油田地热主要研究含油气盆地的今、古地温状况,盆地热历史及其与油气形成的关系。地热与石油是共存于沉积盆地的两种资源。近年来,油田地热的研究还拓展到油气区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文中对近年来我国含油气盆地的地热特征、深部热结构和热-流变结构、盆地热历史重建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我国油气区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对中国油田地热研究的进展和发展趋势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陈征 《新疆地质》2019,(3):I0001-I0001
随着诸多油田的不断连续开发生产,新投产油田在数量及规模上始终难以赶超老油田,因此造就了当前的生产现状,多数油田开采的强势期已过,整体进入开发中后期,即所有投产油田中老油田比重显著增大,油田采出伴生水量巨大。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油田卤水溶解金属元素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型的油田卤水在低温(40-150℃)条件下对金、银等金属元素的溶解和迁移作用,以及不同络阴离了对金属元素溶解迁移的贡献。结果表明,油田卤水促进了含油气盆地中Au、Ag、Pb、Zn元素的淋滤、溶解和迁移,起到了成矿流体的作用,从而积极参与了沉积改造矿床的成矿作用。CaCl2型油田卤水易溶解Pb、Zn,而NaHCO3型油田卤水溶解Au、Ag的能力较强。在油田卤水中HS^-及SO4^2-离子对Au、Ag元素的络合能力强,而乙酸根离子及HS^-(或S^2-)易络合Pb、Zn元素。  相似文献   

16.
储层地球物理的内容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期,发生了世界性的油价暴跌,而许多国家的油、气储量又日益减少。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增加石油储量,石油公司采取了在现有油田中使用更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油、气的采收率而放慢了寻找新油田的步伐的策略;因为这样做可以节省勘探费用,也不必增加新的开发投资。  相似文献   

17.
储层沉积学是应用沉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去描述、解释和预测烃类储集层的各种宏观和微观特征的一门沉积学分支,服务于提高石油采收率,改善油田开发技术经济效益,为适应油田开发中二、三次采油技术的广泛发展而兴起于七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现已投入开发的油田90%以上的储量赋存于陆相湖盆碎屑岩储层中,绝大多数油田采用注水开发。七十年代中、大庆油田首先在注水开发中开展储层沉积学研究,在认识河流三角洲砂体的非均质性及其在注  相似文献   

18.
Z油田主要含油层系包括白垩系-中侏罗统低幅度背斜构造油藏、中三叠统盐檐断鼻油藏和上三叠统岩性圈闭油藏3种油藏类型。通过对紧密围绕盐有关的构造和有效盐窗这两个影响Z油田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的研究认为成藏模式为"盐下生成、盐窗沟通、盐边盐间断层输导、高点聚集、后期保存"。Z油田油源充足,盐窗大而有效,多种有效的输导体系,圈闭类型多而好,埋深适中,储盖层发育且配置良好,侧向遮挡条件具备且后期保存条件良好,可作为今后勘探首选目标区。  相似文献   

19.
塔中古生界油田水的成因和混合的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春芳 《地球化学》2000,29(5):504-510
塔中地区奥陶纱、志留系和石炭系油田水的主元素、微量元素、^87Sr/^86Sr、δD、δ^18O及全岩的^87Sr/^86Sr测试结果表明,油田水相对于海水蒸发曲线,富Sr^2+、Ca^2+、CF而贫K^+、Mg^2+,系水-岩反应改造的产物。远高于海水的^87Sr/^86Sr值表明油田水具有钾长石等矿物溶解的影响。油田水^87Sr/^86Sr-1/Sr的关系显示具有两种混合趋势,一种是奥陶系油田  相似文献   

20.
《探矿工程》2007,34(6):55-55
北京晨报2007年05月31日消息 在发现四川大气田之后,中石化再度公告,中石化集团在新疆地区发现原油地质储量1.4亿~2亿t的新油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