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川紫坪铺水库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分析了四川紫坪铺水库坝区和库区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由于库区内基岩山区为强烈上升区,地形切割深,高差大,各种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发育,虽然不致于影响水库的正常工作,但也应引起充分注意。水库畜水后,渗漏问题对水库区和坝区影响较大,应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水库蓄水后,库水有可能下渗,应加强对该水库诱发地震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断裂带上破碎岩体地质条件下发电厂房的运行安全性问题,以甘肃张掖黑河龙首二级水电站厂房为例,对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厂房底板和混凝土承台、砂砾石垫层进行了整体空间有限元分析研究。论述了在破碎断层地质条件下,添加混凝土承台和砂砾石垫层后对电站厂房底板受力的影响,给出了不同地基处理水平下底板、承台、蛰层的应力分布情况,可为水电站厂房的破碎断层地基处理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四川冕宁大桥水库坝区和库区的水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由于库区内断裂比较发育,因此,水库蓄水后,库水将会下渗,易于发生诱发地震,由于大坝和库区位于安宁河断裂中段,因此应注意该段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库坝区边坡较稳定,但是近库坝区局部边坡有失稳的可能性,虽然不致于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但是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地震烈度表》(2008)对地震烈度的评定,依靠人的感觉、房屋震害、其他震害现象及水平地震动参数等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命线地震工程研究的深入,在震后依据现行地震烈度表判定某地区的烈度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这种背景条件下,考虑在地震烈度表中引入一些典型的生命线工程指标,用于辅助地震区地震烈度的评定,有一定的社会需求。本文以生命线工程地震烈度评定为研究的切入点,选择系统中典型结构物或设备进行地震烈度的评定,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我国破坏性地震中典型桥梁震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按照桥梁的结构形式、地震烈度、破坏部位、破坏部位的数量、桥梁的破坏等级、是否发生间接震害等分类整理汇总。根据现有桥梁的占有量,选择两类主要的桥梁类型——梁式桥和拱桥作为研究对象,以地震烈度为基本分类依据,寻找梁式桥和拱桥宏观震害与地震烈度间的关系。经统计分析,得到各烈度下梁式桥和拱桥出现各种震害的概率;得到各烈度下梁式桥和拱桥在完好、轻微、中等、严重和毁坏等5种破坏等级下出现的概率;得到各破坏等级下桥梁不同部位出现震害的概率;得到在各烈度下桥梁出现破坏部位种类的概率。将统计得到的概率简化,采用"个别、少数、多数、绝大多数"等不定量数词对各种震害或破坏等级进行限定,依据桥梁的破坏等级和破坏部位两种震害方式评价地震烈度,给出基于桥梁震害评定地震烈度的建议指标。该建议指标与现行地震烈度表模式相近,不定量数词范围定义一致,为地震烈度表中引入生命线工程的评价指标提供参考。(2)对我国破坏性地震中的变电站内的电力设备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震害分析,总结电力设备的自身结构形状及材料构成特点,通过比较和综合归纳、统计分析,对变电站中变压器本体位移、变压器套管、断路器、隔离开关、CT、PT和避雷器等设备宏观震害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烈度进行分类统计。得到各烈度下各类设备震害出现的概率;判断各变电站的破坏等级,并得到各烈度下变电站出现完好、轻微、中等、严重和毁坏等5种破坏等级的概率;得到变电站各破坏等级下各设备出现震害的概率;得到各烈度下变电站内出现破坏设备种类的概率。将统计得到的概率简化,采用"个别、少数、多数、绝大多数"等不定量数词对电力设备各种震害或变电站的破坏等级进行限定,依据变电站的破坏等级和电力设备震害两种方式评价地震烈度,给出依据电力设备震害评定地震烈度的建议指标。该指标与现行地震烈度表模式相近,不定量数词范围定义一致,为地震烈度表中引入生命线工程的评价指标提供参考。(3)对我国破坏性地震中的供水管道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震害分析,对国内外供水管道震害进行分析,总结其震害特点和震害规律。由于供水管道在地震中的易损程度较高,在VI度区庭院管道就可能发生破坏,且随地震烈度的增大,管道破坏也相应加重。此外,供水管道的震害受地震动参数、场地条件、管材特征、管材的设计、使用年限和施工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统计时很难给出精准的关系。本文从供水管道的区域平均破坏率和系统功能状态为切入点,对国内供水管道震害进行分析和统计,总结震害规律。选择单位长度内管道的破坏处数进行统计,得到各烈度下的供水管道破坏等级;总结各烈度下供水管线的震后水压、漏损率和功能失效时间一级系统功能恢复的难易程度,大范围内衡量了管道震害破坏程度。参考日本和前苏联地震烈度表中对管道的描述,结合震后供水管道的破坏等级和功能失效模式给出基于供水管道震害评定地震烈度的建议指标。(4)应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找出各级地震烈度下,桥梁各电力设备中选定的震害之间的因果联系,确定各破坏同时出现的概率,相较于传统统计方法得到的"和/或"结论更为合理。这是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在地震工程学领域的初次使用,为今后该方法在地震工程领域的应用奠定了一些基础。本文研究给出的建议指标与现行地震烈度表模式相近,不定量数词范围定义一致,可为地震烈度表中引入生命线工程的评定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供水管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为了高效合理地评估现有供水管网的抗震能力,本文从结构安全性角度出发,构建了供水管网综合抗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供水管网综合抗震能力评价模型。综合分析管道各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指标权重并建立供水管道抗震能力模型,基于图论理论构建了供水管网基础抗震能力评价模型。从物理、社会和时间效应三个维度出发,将管网基础抗震能力通过环境评价修正系数进行修正,构建了精细化的供水管网综合抗震能力评价模型,以此表征管网的易损性,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支持。通过对深圳市供水管网进行抗震能力评价,将结果与传统震害预测结果对比,说明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叙述地质学方法的概念和原理,回顾了80年来的经历,指出了地质学方法的潜力和优点,并进一步讨论了影响地质学方法发展的三个问题,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8.
9.
GIS在城市土地工程能力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GIS在城市土地工程能力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GIS建立城市工程地质数据库、编制城市工程地质系列图及土地工程能力系列图的一套方法,并提出了一种以费用损失法为基础的城市土地工程能力分析方法,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工程微差爆破是近40年来控制爆破发展的新技术,它使工程爆破的使用领域得到拓展。原先只能在矿山或人烟稀少,远离建筑物地区进行的爆破施工,现在,即使在人口稠密、楼房鳞次栉比的城镇,甚至建筑物内部都有可能实施控制爆破。它减轻了劳动强度,缩短了施工期限,降低了工程成本。因此,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随着特区建设的发展,厦门地区在港口建设、厂房场地平整等工程施工中大量使用了微差爆破。 相似文献
11.
采用供水系统震害预测及功能失效状态分析方法,对西安市阎良区供水系统在不同强度的地震作用下的震害情况和功能失效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大致估计了系统功能恢复到震前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13.
城市供水管网地震时的水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后,供水管网处于低压供水状态,使得管网中部分用户的水压和水量不能得到全部满足,导致管网部分节点的实际配水量小于需水量,为此,在传统的管网水力分析基础上考虑节点流量随水压的动态变化,进而求解管网节点实际流量和水压。为了比较传统的水力分析和考虑不同节点流量与节点压力的关系对水力分析结果的影响差异,对一实际管网进行了震后水力分析。结果表明,考虑节点流量随水压动态变化的水力分析能得到合理的节点压力和节点流量计算值。 相似文献
14.
南北同枯场景下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供水调度是保障水源工程有效供给、优化配置供水水源的重要课题,如何科学制定不同供水对象的供水水量、兼顾水源区及受水区用水需求、充分发挥丹江口水利枢纽的调蓄作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功能效益发挥的关键.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水库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中线工程通水后丹江口水库供水现状及面临的技术难题,从而提出南北同枯场景的判别标准及相应水库供水调度的方法,揭示了汉江中下游、清泉沟和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对水库起始供水水位的响应机理,提出"蓄丰补枯、均衡减少"的方法是南北同枯场景下丹江口水库的供水调度方式,不同供水起始水位及供水方式情况下供水调度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得结论可为丹江口水库在实际运行中制定调度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An urban water supply network(WSN)is a crucial lifeline system that helps to maintain the normal functioning of modern society.However,the hydraulic analysis of a significantly damaged WSN that suffers from pipe breaks or leaks remains challenging.In this paper,a probability-based framework is proposed to assess the functionality of WSNs in the aftermath of powerful earthquakes.The serviceability of the WSN is quantified by using a comprehensive index that considers nodal water flow and nodal pressure.This index includes a coefficient that reflect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se two parameters.The demand reduction(DR)method,which reduces the water flow of nodes while preventing the negative pressure of nodes,is proposed.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egative pressure elimination(NPE)method and the DR method is discussed by using the example of a WSN in a medium-sized city in China.The functionality values of the WSN are 0.76 and 0.99 when nodal pressure and nodal demands are used respectively as the index of system serviceability at an intensity level that would pertain to an earthquake considered to occur at a maximum level.When the intensity of ground motion is as high as 0.4 g,the DR method requires fewer samples than the NPE method to obtain accurate results.The NPE method eliminates most of the pipes,which may be unrealistic. 相似文献
17.
Models of the production of cosmogenic nuclides typically incorporate an adjustable production rate parameter that is scaled for variations in production with latitude and altitude. In practice, this production rate parameter is set by calibration of the model using cosmogenic nuclide data from sites with independent age constraint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a calibration procedure developed during the Cosmic-Ray Produced Nuclide Systematics on Earth (CRONUS-Earth) project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n extensive data set that included both new CRONUS-Earth samples and samples from previously published studies. We considered seven frameworks for elevation and latitude scaling and five commonly used cosmogenic nuclides, 3He, 10Be, 14C, 26Al, and 36Cl. In gener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ibrated production rates fail statistical tests of goodness-of-fit. One conclusion from the calibration results is that two newly developed scaling frameworks and the widely used Lal scaling framework provide qualitatively similar fits to the data, while neutron-monitor based scaling frameworks have much poorer fit to the data. To further test the fitted models, we computed site ages for a number of secondary sites not included in the primary calibration data set. The root-mean-square perce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dian computed ages for these secondary sites and independent ages range from 7.1% to 27.1%, differences that are much larger than the typical uncertainties in the site ag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substantial unresolved difficulties in modeling cosmogenic nuclide production and the calibration of production rates. 相似文献
18.
19.
20.
白石嶂钼矿区归属于环太平洋钼成矿带华南褶皱系钨-铜-钼成矿省,成矿于中生代燕山期。矿床赋存于燕山二期细粒二云母花岗岩株南东端西侧与上三叠-下侏罗统地层的接触带,白石嶂断裂(F19)与杨塘断裂的交汇部位。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入手,着重研究了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并对矿床的成矿专属性作了初步探讨。文章对围岩及其蚀变特征与矿体/矿石赋存特征、矿体规模之间的关系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并在分析成矿物质来源、总结矿化富集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粤东地区钼矿成矿特征,总结出本区控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为粤东地区该类矿床的寻找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