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1988年10月28日,渔民在渤海湾山东胶莱河口水深4m处捕得一头大海龟,送往莱州市土山镇对虾养殖场冷冻保存。经鉴定系棱皮龟 Dermochelys coriacea。棱皮龟主要分布在热带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偶尔也见于温带海洋。我国沿海也有分布。渤海湾内发现又增一记录。 棱皮龟属龟鳖目 Testudinata,棱皮龟科 Dermochelyidae。本科仅一属一种。最突出的特  相似文献   

2.
白羽 《海洋世界》2013,(7):76-77
龟鳖类动物在生物学分类上共同隶属于龟鳖目,其中共包含侧颈龟科、平胸龟科等12个科。其中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洋中的,我们平时统称为海龟。其共有两个科,分别是棱皮龟科和海龟科。棱皮龟为棱皮龟科的独属独种,简单的说,就是棱皮龟只有一种。此龟又名革龟,是所有龟鳖类动物中体型最大的,最大体长可达3米,龟壳长2米多,体重可达900千克。由于体型巨大,并不适合作为宠物饲养。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杜克大学研究小组发表的海龟调查报告表明,世界最大的海龟,即分布在以太平洋为中心的棱皮龟(也叫革龟)的产卵数量,在过去的20年间减少了95%以上,有可能在今后10年-20年里灭绝。棱皮龟体长2米  相似文献   

4.
马克·詹姆斯每次看到棱皮龟被拉出水面时都感到十分惊讶:“被从船边拖到甲板的一个特制平台上的这个大家伙,整个身体呈蓝墨色,头部独特的指纹图案般皮肤上长着粉红色斑点。它全身散发出强烈的海水和水母气味——水母是棱皮龟的食物之一。为了这种食物,它不惜作遥远的旅行。”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13,(12):24-27
生活在中国海洋中的海生龟类有5种:绿诲龟、玳瑁,蠵(xī)龟、丽龟和棱皮龟。我国海龟主要分布于南海海域,以西沙和南沙群岛海域最为丰富,南海北部海域次之。  相似文献   

6.
无壳大海龟棱皮龟是目前世界上存活的最大爬行动物,也是人们了解甚少且最富有神秘色彩的龟类之一。它体呈锥形,具有南瓜籽型背甲,坚韧的背甲软骨上有5~7个脊骨。它的形体与世上所有动物无相似之处,体重最大可达700公斤以上。两个粗大前  相似文献   

7.
位于大西洋海岸线上的法属圭亚那是欧洲宇宙飞船的发射场,也是另一个极其艰辛旅程的起点——濒危的棱皮海龟大规模迁徙的起点。科学家们已经开始使用传感器来跟踪棱皮海龟的艰辛旅程,以海洋状态数据展现其迁移路线。这些数据包括利用人造卫星(如欧洲航天局的地球资源卫星ERS-2和目前正在使用的Envisat)收集的实时洋流动态图。他们努力揭示蜿蜒曲折的海龟迁移路线和  相似文献   

8.
朱龙 《海洋科学》2002,26(9):24-26
目前世界上现存海龟共有2科5属8种 ,一般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域里。我国有2科5属5种 ,其中以棱皮龟 (Dermochelyscori acea)个体最大 ,而以海龟 (Cheloniamydas)种群数量最多 ,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岛及南方沿海 ,北方沿海主要有随暖流北上的龟。关于其形态、分类、分布、繁殖、人工养殖及资源保护已有专门报道。现对其呼吸、摄食、攻击和防御等行为做一报道 ,为科研、环保、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及业余爱好者进行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1摄食行为1.1食性龟(Carettacaretta)是以…  相似文献   

9.
今年10月法国沿大西洋海岸搁浅了28头暴死的棱皮海龟,仅在一个叫欧雷霍的岛上就发现了11头。这种无壳的大海龟体型硕大,长2米,重达300公斤,是“华盛顿公约”中列入保护的濒临绝种的动物,但这种动物为何每年大量死亡,科学家迄今仍不得而知。今年棱皮海龟的死亡数目比前几年超过8倍之多。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水生动物性决定的三种类型,援引了国外科学家们在动物性决定研究中所进行的细致观察和严格实验得出的结果。旨在向国内的同行展示在水生动物性决定研究领域的现状并唤起国内同行们广泛的兴致,进而推动我国在这一领域内展开研究;推进我国的水产养殖、生物资源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鲸类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对于这一点,早在2400多年前,希腊科学家、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就已经认识到了。他当时就观察到,鲸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都有哺育幼仔的本能,又都用肺来直接呼吸空气。然而,关于鲸类的演化问题,直到今天,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科学家们认为,早期的哺乳动物原先全都栖息于陆地上,后来,究竟是什么原因迫使大批鲸类的祖先重返海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回到海洋并长期生活在海洋之中,至今仍  相似文献   

12.
陈雪飞 《海洋世界》2012,(10):18-19
海底火山大部分隐藏在海平面几千米以下,而且脾气反复无常,这让科学家们研究起来非常头疼。不过,还是有一些科学家,通过仪器监测以及耐心等待,成功地预测了海底火山的爆发。美国俄勒冈州附近的Axial Seamount火山是以活跃闻名的海底火山。在1998年喷发后,科学家们立刻开始了监测和研究。2006年,科学家们预测Axial Seamount火山将在2014年前再次喷  相似文献   

13.
仿生推进技术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领域,最近外国科学家声称已在蹼动推进器研制与试验中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未来船舶有望使用高效、环保型推进器。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企鹅虽然体态肥胖,走起路来摇摇摆摆,但是一旦跳入水中便游动自如。不但显得很轻松,而且游进速度亦很快。究其原因,就是靠它灵巧的蹼脚和全身的协调、有力地摆蹼加良好的耐久力来完成的。这便启发了科学家们深入研究蹼进原理,开展  相似文献   

14.
热带大西洋公海金枪鱼延绳钓海龟兼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2010年间2次科学观察员对热带大西洋公海海域(05°37′N~14°59′N,29°00′W~40°54′W)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调查,共投钩236次(d),兼捕到棱皮龟和太平洋丽龟2种共23尾,其中死亡8尾,兼捕率为0.03461尾/千钩(0.09746尾/次),上钩后死亡率为34.8%.兼捕海龟的位置范围为06°N~12°N,29°W~38°W.从海龟的钓获部位看,喙部占43.5%;前肢占26.1%;躯干占8.7%;喉部占8.7%;被主绳缠绕占13.0%.此外分析了不同钩深与兼捕海龟数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影响兼捕率和上钩后死亡率的因素,提出相关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音响训鱼     
鱼类在浩瀚的海水中时而聚合,时而离散,这种聚合与离散除与食物链的分布有关外,还与声音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家们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找出了珍贵鱼类真鲷所喜欢的最佳音频,以及使它惊愕  相似文献   

16.
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家们证实,对南北美洲气候产生影响的厄尔尼诺现象再次出现,而且其影响越来越强烈。 航天局下设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说,加利福尼亚州前不久发生的暴雨和洪灾以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世界》2008,(9):6-6
章鱼又被人们称为“八爪鱼”,但是蕈鱼的八只触腕中,哪些是“手”、哪些是“脚”,要么都是“手”或者“脚”?最近,一只名叫“梅维斯”的巨型太平洋蕈鱼有可能帮助科学家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章鱼的“手”“脚”数量是相同的,4条触腕负责行动,另外4条负责进食和操纵物体。但科学家们通过仔细观察后认为,章鱼有6只手和2只脚。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们曾经认为,在海洋的最深处没有阳光,不可能有生命。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深海观察手段的提高,科学家却发现“生命禁区”有生命,在几千米深的海洋底部寻找到了“第三大生命系统”。美国科学家乘“阿基米德”号潜艇,在离美国奥列根海岸160千米的海域水下3000多米处,发现了一个热泉,喷涌出来的水流温度高达380℃,在如此高温的热泉周围,奇迹般地生活着大量微生物、海绵、珊瑚、乌贼、螃蟹和鱼类,生命奇特而  相似文献   

19.
目前,美国科学家正在实施一项为期5年的计划,旨在利用鲸鱼对全球海洋污染的状况进行监测。科学家们首先收集了人为向海洋倾倒的化学污染物,如有机卤素,其中包括多氯联苯、二(口恶)英和呋喃等的一些基本的科学数据。科学家发现,这些污染物往往被海洋生物所吸收。开始时,这些污染物被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吸收,接着通过食物链又迁移到磷虾和鱼体内。科学家之所以  相似文献   

20.
漫话海豚     
当人们观看海豚钻火圈、打乒乓、玩水球、顶球、腾跳等各种“杂技”表演时,无不对它那精彩的动作而啧啧称道,连声叫好,对它充满了好奇和神秘。多少年来,它那聪明绝顶的举止及有趣的传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传诵,从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莫大兴趣和重视。经科学家观察研究论证,海豚与鲸是“同宗兄弟”,同属海洋哺乳动物,它没有鳃,是用肺来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