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张晋光 《地理研究》2011,30(12):2317-2318
中华书局近年出版了南京师范大学施和金教授的著作《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续集)》,这是他继《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前集)》出版后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又一部力作。这部专著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发表的二十余篇论文,既有对前集的继承,又有近年新的发展,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历史自然地理是历史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历史与社会》既不是一门历史课,也不是一门社会课,而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包括社会、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学科知识。而教材中出现的地理知识,不是自然地理,而是人文地理,而且知识量比重又很小。但是,纵观教材的整体是以地理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教材,夯实学生应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既不要拔高,又不要过分拓展,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地理学报》2001,56(1):119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外地理学界的学术交流,扩大中国地理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提高中国地理学者的国际知名度,《中国地理》英文版(TheJournalofChineseGeography)将自2001年起更名为《地理学报》英文版(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地理学报》英文版是面向国外读者的自然科学期刊。刊登的论文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和演化特征;自然地理诸要素的相互影响和自然地理过程;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自2001年起,《地理…  相似文献   

4.
正在论述中国海洋的科学著作中,同时兼顾海洋地学与社会发展的专著屈指可数,可谓翘首期盼。由王颖院士主编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海洋地理》,填补了这一缺憾。该书的面世,使我们有了一次站在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海自然地理和资源环境状况的绝佳机会,同时也深化了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的海疆管理的内涵。此次出版的《中国海洋地理》不仅全景式展示了近30年来我国海洋地理各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5.
<正>西南大学马强教授等合著的《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研究》一书于2016年6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九章,367千字。第一章对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作一总体概述,嗣后八章分别对嘉陵江流域的气候、植被、野生动物、人口的变迁以及交通地理、经济地理、城镇地理、军事地理作一系统的考察。纵观全书,马强先生主要从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两个层面系统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外地理学界的学术交流 ,扩大中国地理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 ,提高中国地理学者的国际知名度 ,《中国地理杂志》英文版 (The 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将自 2 0 0 1年起更名为《地理学报》英文版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地理学报》英文版是面向国外读者的自然科学期刊。刊登的论文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和演化特征 ;自然地理诸要素的相互影响和自然地理过程 ;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中国自然地理》动物地理分册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本书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多年从事动物地理学研究的张荣祖编著。它是近期我国出版的一部重要的动物地理学专著。全书共分六章,根据陆栖脊椎动物的资料,前四章论述了中国动物区系概貌,历史演变,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并对中国动物地理区划进行了讨论。第五章从动物生态地理学的观点,阐述了中国各生态地理动物群的特  相似文献   

8.
罗明军 《地理教学》2019,(8):55-57,64
人为的分科教学使学生对客观事物缺乏整体认知,导致教师专业发展过于狭隘和局限。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作者应邀到初中上了一节"《海底两万里》中的地理想象力"的世界名著阅读与欣赏公开课。该课从距离、位置、航线等空间想象,日期、地质年代等时间想象,以及景观描述等环境想象三大地理视角,解读了《海底两万里》中的地理想象力,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一次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段伟  吴松弟 《地理研究》2011,30(6):1157-1158
2011年5月28~29日,"纪念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隆重召开。
谭其骧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人。1911年出生在沈阳皇姑屯车站宿舍。1930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系。1932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顾颉刚先生。新中国成立前,先后任教于辅仁、北京、燕京、清华、浙江、暨南等大学。1950转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7~1982年任系主任,兼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1982~1986年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首任所长。曾当选为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34年,协助顾颉刚发起成立禹贡学会,任理事,主编《禹贡》半月刊。同年发起中国地理学会。曾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其为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从1955开始,由他领衔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历经30余年编绘出版,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最重要的成果,成为中国史学界的两大基础工程之一。由他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也即将问世。谭其骧先生还主编有《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等,个人文集有《长水集》、《长水集续编》。谭先生育人有方,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界培养了邹逸麟、周振鹤、葛剑雄等一大批中坚力量。如今,在谭其骧院士的影响下,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茁壮成长,为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是首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近年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一直致力于中国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研究,在生态环境、人口地理、行政区划、经济地理、区域研究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研制的CHGIS(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为众多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分别从成长趋势、关键词、文献作者和研究机构等不同侧面对《地理学报》创刊以来至2013年3月中旬刊载的4420篇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基于地理学三分法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技术等主要分支研究以及地理总论进行探讨,旨在揭示代表中国地理学界最高学术水平的《地理学报》其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地理学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国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2《地理学报》年发文量存在显著差异,其波动起伏与中国历史的大事件紧密相关;3《地理学报》虽为综合性期刊,但自然地理研究一直占绝大多数;4《地理学报》具有较为稳定的学术研究队伍,老学者居多,需要进一步培养新的学科带头人;5《地理学报》具有较强集聚效应,中国地理学研究主体和研究内容具有明显区域性。  相似文献   

11.
正从上区域地理以来,我基本遵循先自然环境,再人文环境的顺序进行教学,时间久了,我自己都感到枯燥乏味,学生的感受可想而知。地理科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区域性。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不仅存在内在联系,而且自然环境又会影响人文环境。我想能不能抓住区域的关键性特征,用一个字、一个词、一方面的地理要素或一种独特的地理现象生发出一节"枝繁叶茂"的课堂呢?在上"‘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课  相似文献   

12.
颜世明 《地理学报》2014,69(11):1736-136
正20世纪70年代竺可桢先生组织编写《中国自然地理》丛书,其中分册之一即《历史自然地理》,198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由此掀起研究历史自然地理的热潮。随着地理科学技术进步,历史史料再度发掘,《历史自然地理》难以满足现实需求。邹逸麟、张修桂先生在《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基础之上,吸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学、  相似文献   

13.
钟赛香  曲波  苏香燕  毛鹏  游细斌 《地理学报》2014,69(8):1077-1092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分别从成长趋势、关键词、文献作者和研究机构等不同侧面对《地理学报》创刊以来至2013年3月中旬刊载的4420篇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基于地理学三分法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技术等主要分支研究以及地理总论进行探讨,旨在揭示代表中国地理学界最高学术水平的《地理学报》其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①《地理学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国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②《地理学报》年发文量存在显著差异,其波动起伏与中国历史的大事件紧密相关;③《地理学报》虽为综合性期刊,但自然地理研究一直占绝大多数;④《地理学报》具有较为稳定的学术研究队伍,老学者居多,需要进一步培养新的学科带头人;⑤《地理学报》具有较强集聚效应,中国地理学研究主体和研究内容具有明显区域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五年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几乎在各个分支都取得了坚实的进步。《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图集的完成显示了历史地图编绘的成就。政区地理研究和地名考释论著丰富,但对其意义的认识尚显不足。人文地理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必将成为最有希望、最繁荣的分支。自然地理研究较集中在气候、地貌、水文方面,深入挖掘文献资料与新手段的运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地理学界必须关注的一个大事件是2011-2015年陆续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包括《中国自然地理总论》、《中国地貌》、《中国气候》、《中国水文地理》、《中国土壤地理》、《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中国动物地理》、《中国古地理》、《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和《中国海洋地理》10部专著。该系列专著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生态的形成演化、基本特征、类型划分、分布格局和动态变化做了全面系统地揭示和阐述,并结合新时期  相似文献   

16.
胡春波  潘冰冰 《地理教学》2011,(21):25-26,28
2011年9月,我市举行一次送教到帮扶学校交流展示课,地理学科由两位教师作课展示,然后与会的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其中研讨的一个主题是“教学设计的再思考”。下面以人教社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其中的一课时“地形复杂多样”为例,谈一谈对教学设计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杜芳娟  周越  庄淑蓉  叶仕安 《地理学报》2019,74(11):2243-2259
西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现象一直为国内外地理学者所关注。通过对《地理学报》创刊以来85年间西南地区研究的载文分析,可以管窥其研究脉络,并予未来研究以启示。结果表明:① 232篇论文囊括了地理研究的若干主题,但以地貌、气象气候、综合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发文量最大,而城市、民族、交通、健康则关注较少;② 研究经历了传统区域研究、任务带学科、承上启下和多元化发展4个阶段;③ 论文在数量和内容上的阶段性变化,既受国家时事格局影响,也受地理学科研究范式发展变化影响;④ 《地理学报》有关西南地区的载文具有很高的研究水平,无论是在学术视野还是研究方法手段上,区域的自然、人文、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诸多研究都站在了学术研究前沿,代表了学界对西南地理的研究情况;⑤ 但西南地理研究论文增长速度远赶不上《地理学报》载文量增长,外来研究机构占比很大,本土力量弱;相较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研究也少而弱。可见,西南地理研究当从新区域地理视角重新审视这一地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边界的接触与冲突和区际的联系与竞争,继续成就西南地区重要的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18.
褚绍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理教育家、历史地理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培养了我国第一位地理教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陈澄教授)。褚先生在建国前即编著了《地理学习法》《中国地理概要》等专著。建国后,褚先生编写了《新中国地理》《徐霞客游记》等著作,主编《地理教学丛刊》和《地理教学》杂志,还与孙大文先生一同编著了《地理教学法》一书(1982年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9.
《甘肃地理概论》由兰州大学地理系教授冯绳武先生编著,是他四十多年来对甘肃地理调查和专题研究的概括总结。全书包括历史遗存、自然条件、人文反应和区域划四篇十五章,是一部综合论述全省各地区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规律性的区域地理学专著。作者从历史地理角度,首先阐明了甘肃省的地理概况、历史沿革、文化发展和城镇兴废等内容,第二编是对本省的自然地理、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形成、特点及分布规律作了分析。第三编着  相似文献   

20.
周成虎 《地理学报》2021,76(9):2330-2331
中国城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引导和推动着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城市地理学,应1978年改革开放而生,随国家繁荣富强而壮,成为中国地理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2018年,科学出版社获得国家出版基金全额资助出版《中国城市地理丛书》.这是继《中国自然地理丛书》《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之后,推出的又一套地理学大型丛书,反映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的重要进展和方向,是中国地理学事业发展的重要事件. 《中国城市地理丛书》选题既包括了国家层面的城市地理研究,也涵盖了城市分部门的专业研究,是城市地理学新近的优秀成果,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读性和创新性.丛书第一辑共9册: 《中国城市地理基础》(张小雷等).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地貌、气候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人文、政治和经济等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别.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本分册重点介绍了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历史基础、经济基础、交通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和政治制度基础等,在进行中国城市综合实力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地理分区设想,是研究中国、研究中国城市必备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