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测量是测绘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其测量对象是占地表总面积70%以上的广阔海洋。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陆地资源的日益贫乏,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战略意义越来越明显。我国陆地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拥有18 000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科学技术将取得重大进步,从海洋获取更多的财富,维护海洋健康已成为人类的共同使命,海洋管理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的中国,人口的增长,资源的短缺,国民的生活更多地依赖海洋,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海洋科学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发展维护海洋权益的支撑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保护海洋生存环境和减灾防灾技术,才能满足我国人口的物质生活需要。基于此,围绕“权益、财富、健康、安全、科技”.我国提出了以高技术为先导,形成高技术、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基础性工作相结合的海洋…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融资对策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对把我国建成海洋经济强国、缓解我国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日益严重的压力,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解决我国淡水紧缺的一条重要战略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将是水的世纪。面对着人口的迅速增长,清洁饮用水的紧缺,人均淡水占有量的减少,淡水资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警觉。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近1/3的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余个,中国是其中之一。我国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13个最贫水的国家之5一。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名列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l/4,而且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尤其在我国沿海地区,其经济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淡水资源却极其贫乏,大部分城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500m3以下,而如大连、青岛、连云港、上海和舟山等沿海城市人均占有…  相似文献   

5.
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上“海洋大科学”研究,尤其是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海洋科学钻探、热液海洋过程及其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海岸带综合管理科学等多领域的研究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学科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认为该学科群是解决人类面临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以及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等世界性问题困扰的金钥匙。由此,海洋科学技术成了21世纪最具活力,最有发展前途和热点的科学技术之一。进入21世纪,我国正式加入WTO后,我国的海洋事业将进行“权益、财富、健康、安全、科技”10字方针战略,并力争经过5~15年的…  相似文献   

6.
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的投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所拥有的丰富自然资源、优越的气候环境和便捷的国际通道,为全世界也为我国沿海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我国沿海地区一直成为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沿海地区承载人口近5亿,创造全国GDP的58%,而其中海洋产业是沿海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一项旨在加强海洋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的《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已经制定并将附诸实施,它将成为我国21世纪海洋开发与保护的政策指南。 《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的制定是在全球海洋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的倡导下进行的。《联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沿海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口趋势和因素是对消费模式、生产、生活方式和长期持续能力产生极重要影响的要素。——《21世纪议程》,联合国环发大会,1992。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大规模地全面地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历史上的新课题。面对世界范围内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的海洋科技必须迎接21世纪海洋大开发和新技术革命的双重挑战,才能使我国的海洋科技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使我国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近日表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步履已经不容经济进步发生半点停顿,为了让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获得体面的生活水平,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不能停止运转.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世界人口将再增加20亿,需要消耗更多的现代能源和足够的食物.那么如何解决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和气候环境变化的尖锐矛盾呢?  相似文献   

11.
若从1972年5月第一次渤海环境污染调查算起,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事业已进入第20个春秋了。20年来,我国海洋环境科研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跃成为拥有十余所专业海洋环境研究机构和一大批训练有素的科研人员及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的网络体系;海洋环境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海洋环境科研的内涵,为国家制定海洋环境保护的大政方针、法规和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有人预言,解决当今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大难题的出路在于海洋,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在咄咄逼人大规模开发海洋的前夜,如何发挥海洋环境科研的“先导作用”,为海洋开发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得  相似文献   

12.
二、中国21世纪海洋战略构想 海洋战略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和实施我国21世纪海洋战略,既是顺应全球开发海洋大潮、建设海洋强国、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也是维护海洋权益、保卫国家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3.
浅议海洋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将海洋矿产资源发展为一种战略性资源,是解决我国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的“无度、无序、无偿”用海,严重制约了海洋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发展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未来的海上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人口专家预测,地球上的人口正以每35年加位一次的速率在增加。至21世纪中后期,世界总人口将突破200亿,陆地上的空间将无法满足人类正常生活和活动的需求,人类将面临向海洋或太空迁居的新问题。然而,太空对于我们来说毕竟太遥远,人类只有回归到自己生命的摇篮——海洋里去,才是一条现实可行的出路。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有能力在奇伟浩淼的海洋里营造自己的家园,为回归海洋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现实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已成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希望所在.我国海岸线漫长,有广阔的海域国土面积,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通过分析我国当前面对的国际形势和对海洋发展战略进行现实思考,系统地提出了21世纪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6.
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海洋对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未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21世纪将是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是一个流动的整体,这决定了海洋事务的国际性,许多海洋活动离不开国际合作。例如对全球海洋现象的认识,就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来单独完成,不管这个国家多么强大。即使对于一些区域性现象的认识,也要依靠所在地区的国家的…  相似文献   

17.
论法制化海洋行政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希望所在。21世纪是海洋世纪,向海洋进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造福人类,这是21世纪人类实践活动的主题之一。在海洋实践活动中,如何更好地管理海洋,实现海洋经济价值的最大化,笔者认为,依法管海、依法治海和依法用海是我国海洋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发展趋势。为了推动我国法制化建设的进程,本文仅就海洋管理的法制化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海洋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大空间,对于世界人口第一、多种战略资源相对短缺的中国,海洋的作用尤显重要.1998年科技部启动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973计划"),以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围绕10年来国家立项的"973"涉海项目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背景,针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电力供应不足的困境,提出开发利用海洋新能源的观点。通过介绍美国、丹麦、澳大利亚和我国的主要海浪发电装备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上风能和波浪能概况,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相似文献   

20.
所有的人类学家都认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将要在海洋中寻找更多的能源和蛋白质,21世纪的海洋将成为大开发、大争夺乃至大拼杀的海洋。我们了解我们的海洋吗?我们离海洋有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