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江苏梅雨期内水汽输送特征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沈金妹 《气象科学》1993,13(2):174-181
本文采用60°E—160°E,60°N—5°S范国内,1000hpa至300hPa各标准等压面上经纬格距均为2.5°φ的格点场资料,计算了:(1)1991年两段梅雨期内(5月21日—6月19日、6月28日—7月15日)水汽总输送量,水汽涡动输送量,平均经向、纬向水汽输送量等;(2)固定区域(117.5°E—122.5°E、30°N—35°N)内务标准层上三段(加入梅雨中断期6月20日—6月27日)内东、西、南和北各剖面上水汽输送量及水汽收支;(3)固定区域内各剖面上整层的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的时间分布后,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资料来源,日本JMH台播发的 FEAS09—19预报图。读数网格点按经、纬向交叉划分,其距离密度纬距×经距=5 ×10。读数范围为:25°N—50°N、90°E—120°E。所用资料年份为1984—1986年(9月10日—10月20日)。 依FEAS09—19的预报图日读取因子值x(i,j),设所读气压值为P,则x(i,j)=P—1000[i=1……6;j=1……4]。然后将全部的x(i,j)处理成x(K,L)[K=1……i × j, L= 9月10日至10月20日]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滑动相关普查及多信度统计检验方法,利用近30多年来山西30个代表站点5月至10月总降水量与前期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5°×10°格点),北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场(5°×5°格点)以及74个环流特征量作逐点、逐年、逐月滑动相关普查分析,找出了显著影响山西省降水稳定可靠的关键区因子,并对这些物理因子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越赤道气流通道上的经向垂直环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1981年夏季月份,各标准等压面上格点风资料,分析了东半球低纬地区(40°—180°E、30°N—30°S),越赤道气流通道上各种物理量场分布和经向垂直环流。从而揭示了越亦道气流和季风环流及哈德莱环流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资料     
《气象》2006,(9)
2006年7月亚洲地区逐日500hPa西风环流指数及副热带高压脊线(120°E、130°E、140°E)位置中央气象台中期预报科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数201197155172181164117604427152026343238701051008577576891129155157165153127170120°E252525242423(25)//2629323535(35)(22)24272625252727283034(30)32323227130°E25252525252527303528303332303029292727272725262931303030303131140°E26252525252628293028303033313029292828272627293031303030292529资料~~…  相似文献   

6.
一、资料和分析方法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每日发布的500hpa48小时预报网格点资料,选取30°N-70°N、20°E-110°E中的各格点数值,输入IBM-PC微机上进行处理,计算得出12个物理量场.经过仔细筛选,其中U、V、K、KV等四项物理量对昌吉市的寒潮天气预报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二、各物理量场的分析 1.U-东、西风分量我们知道,在寒潮天气爆发前,整个亚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中科院1987年西太平洋考察资料和中央气象局出版的太平洋、大西洋资料反演出了一套利用温度和高度求算湿度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并利用美国国家气象中心的KWBC(5°N×5°S网格点资料)的温度和高度资料,计算了1987年厄尔尼诺期间9—11月西太平洋海域(0—30°N,120—170°E)大气静力能量的变化及其与周围的交换。结果表明,在这个时期,该区域上空大气是强的能源区,区域向周围输出能量。  相似文献   

8.
东北北部夏季旱涝形成机理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 1 95 8~ 1 996年黑龙江省 38个代表站历年降水量资料和同期北半球 2 .5°× 2 .5°格点 5 0 0 h Pa位势高度资料 ,分别求出了干旱和洪涝年份 7、8月的流型 ,指出东北北部盛夏旱涝的形成与东亚由冬至夏的季节转换联系密切。用北半球正压模式实施 4组积分时间为 30个模式日的数值试验 ,成功地模拟了 7、8月干旱和洪涝流型的形成和持续过程 ,并分析了与旱涝流型相应的热源强迫场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两次春季暴雨过程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和2009年春季河南出现的两次区域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低槽、中低空切变、地面气旋是这两次过程共同的影响系统。Q矢量辐合和上升运动为两次春季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两次过程的水汽均集中在800 hPa以下,主要是低层和边界层的水汽辐合,强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对暴雨的产生有非常重要的贡献。两次过程的大气层结均表现为对流稳定,这点与夏季暴雨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以及NCEP1°×1°资料,对2013年1月20—21日和2月3日两次暴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雪过程的关键系统不同,“3日过程”的关键系统是低空急流,“20日过程”的关键系统是低层切变线和气旋性涡旋;“3日过程”强风速梯度区位于鲁中地区,“20日过程”较强的风速梯度区出现在鲁东南沿海,分别对应两次过程的强降水中心;两次过程比湿条件基本相同;“3日过程”上升速度和水汽辐合强度均比“20日过程”明显。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地表植被特征参数反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Sellers等对于不同植被类型在观测的基础上已经建立起来的光合作用有效辐射吸收系数(FPAR)或叶面积指数(LAI)与归一化标准植被指数(NDVI)的函数关系,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接收稿日期的美国卫星NOAA-16的范围为(5~65°N,60~150°E、分辨率为1 km的NDVI资料为原始资料,根据2000年10月15日至2001年10月15日期间MODIS卫星遥感数据反演得到的IGBP分类系统1 km分辨率的土地覆被类型资料为辅助资料,对反演这一研究范围内的地表植被特征参数FPAR和LAI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并成功地运用于集成沙尘天气数值预报系统中.  相似文献   

12.
梅雨天气形势的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范蓓芬 《气象学报》1986,44(1):96-101
众所周知,梅雨天气形势与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季节性变动关系密切。本文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形势场的方法分析1982年6—7月副热带高压的变动和晚梅天气形势的特点。结合卫星云图等分析,对江淮两次梅雨期的暴雨成因作了探讨。 1.分析资料及其经验正交函数展开 为了分析副热带高压的变动和江淮流域梅雨天气,在20°—40°N和105°—125°E范围内选取有连续记录的48个测站的资料,从1982年6月1日至7月18日各站08时的500hPa’高度和温度作为原  相似文献   

13.
和政县处于大陆腹地、高原东北侧边坡的临夏州的东南方,平均海拔在2千米左右。7、8两月大一暴雨历年平均约三次。从1970—1981年三十次降水大于25毫米的资料分析,其环流特征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副高边缘的暴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跃到30°N附近,588廓线通过33—38°N、105—110°E这一区域。副高西侧高空槽位于35°N、90—100°E,40°N、95—105°E 时,和政县  相似文献   

14.
前言陕甘两省交界处的子午岭林区气象台站稀少,降水情况不明。这里我们用该地区23个气象站、30个水文站、2个林业站和林区增设的两个气象哨(为期一年)的资料,采用小网格方法推算该地区无降水资料地区的降水分布。一、基本概况子午岭绵亘于黄土高原的陕甘边境,位于107°51′-109°30′E,35°10′-36°50′N。  相似文献   

15.
NCEP/ NCAR再分析资料月平均数据集信息 (一 )应用户的要求 ,南京大气资料服务中心最近收集了 NCEP/ NCAR再分析资料系列产品之一——等压面月平均资料。该资料数据集延伸时段从 194 8年到 2 0 0 3年 ,共长 5 5 a;区域范围覆盖全球 (0~ 36 0°E;90°S~ 90°N) ;垂直方向从地面向上 17个等压面层分别为 10 0 0 ,92 5 ,85 0 ,70 0 ,6 0 0 ,5 0 0 ,4 0 0 ,30 0 ,2 5 0 ,2 0 0 ,15 0 ,10 0 ,70 ,5 0 ,30 ,2 0 ,10 h Pa;要素内容包括气候日、月平均 ,历年各月平均 ,标准差 ,四季昼夜距平 ,要素场正交展开的主分量等 ,共计 5 0个文件。…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 1983年 6月20至21日桂林地区出现了一次暴雨过程,资源、灵川、兴安、灌阳、永福、阳朔县日雨量均达到暴雨。其中资源县两天过程降雨量达45 0毫米以上,致使山洪爆发,房屋倒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本文试就这次暴雨过程的动力学条件做一简析,以期找出本次暴雨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二、动力学分析 (一)物理量计算: 为了反映桂林地区暴雨的特征,同时考虑到资料所限,我们选取了102.5°E~115.5°E、22.5°N~32.5°N的经、纬度网格区  相似文献   

17.
邓兆林 《气象》1979,5(8):34-35
从1978年6月起,我们用我国自己生产的接收样机和原118传真机开展了试收日本同步卫星云图(低分辨率)的新业务,现将试收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日本地球同步气象卫星为葵花1号(GMS—1)。卫星相对地球静止在140°E赤道上空,离星下点约35800km,每隔3小时播发一幅云图以配合每日8次绘图、辅助绘图天气分析。云图覆盖地球约四分之一面积,即60°S—60°N,70°E—150°W。一幅云图由7张边缘彼此交叠的区域图镶拼而成,各站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收几张。 卫星搜集到原始资料后,先发给日本地面资料处理系统,经补偿图象畸变,校准象素亮度,进行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一、使用资料: 1980年~1984年11~2月及1985年1~2月日本东京FXFE7g2、FUFE852传真图。此资料期间本站共有22次强冷空气影响,其中3次(830108、810216、810224)因资料缺图暂不参加统计,故实以19次计。二、预报方法: 1.起报条件:FXFE782图中在关键区域110~120°E,30~40°N范围内,850hpa图上有  相似文献   

19.
应用湿位涡理论,利用贵州84个县市地面气象观测站及1473个乡镇自动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ECMWF提供的0.25°×0.25°再分析格点资料及非静力中尺度模式WRF提供的数值模拟结果,对贵州省2011年6月17日08:00~18日20:00(简称“过程Ⅰ”)和6月22日08:00~23日20:00(简称“过程Ⅱ”)两次典型暴雨过程的θse和湿位涡进行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过程Ⅰ”受一股冷空气影响,“过程Ⅱ”受两股冷空气影响。“过程Ⅰ”辐合中心位于27°N、107°E上空800hPa处,辐散中心位于27°N、107°E上空550hPa处。“过程Ⅱ”辐合中心位于27°N、107°E上空800hPa处,辐散中心位于28°N、107°E上空750hPa处。“过程Ⅰ”,贵州上空700hPa至近地面的MPV1正值中心和MPV2负值中心的分布与大暴雨落区(兴仁-晴隆-安顺和金沙-湄潭-务川)基本一致,“过程Ⅱ”MPV1的两个正值中心和MPV2强负值中心与大暴雨落区(毕节、六枝)吻合。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的贵州上空MPV1值明显比MPV2值偏大。WRF模式模拟的水汽辐合中心强度比实况偏强,模拟的“过程Ⅰ”辐合区比实况偏小,模拟的“过程Ⅱ”辐合区比实况偏大。WRF模式模拟“过程Ⅰ”的贵州上空MPV1正值区中心值比实况偏小,模拟“过程Ⅱ”的贵州上空MPV1正值区中心值比实况偏大,但模拟的正值中心与强降水中心基本一致。WRF模式对两次暴雨过程MPV2负值中心的模拟均表现为不太准确。WRF模式模拟影响贵州的冷空气比实况偏强,模拟的特大暴雨中心值比实况偏大,但“过程Ⅰ”模拟的特大暴雨中心位置比实况偏南10km,“过程Ⅱ”模拟的特大暴雨中心位置比实况偏南7km,可供贵州β中尺度暴雨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与大气环流、海面温度的变化关系密切。因此,应用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太平洋海温格点资料,通过因子筛选建立了广西单站及区域气候要素的预报方程。1 初选预报因子  采用5~360°E、10~85°N区域,10°×5°经纬度,共576个格点的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资料。资料年代为1951~1996年,其数值为实际值减去500位势什米。北太平洋海温资料为10°。~50°N,5°×5°经纬度,共286个格点,资料年代1951~1996年。初选预报因子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行网格点普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