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新疆现代白杨河冲积扇的地貌和现代沉积进行调查,发现冲积扇表面发育两种不同类型的河道,一种为季节性河道,另一种为暂时性河道。暂时性河道内水流占有率小于50%直至接近于0,主要由暴雨形成突发性洪水造成,季节性河流河道内流水占据率为50%左右,输出水流特征介于暂时性河道和常年性河流河道之间。白杨河主河道属于季节性河道,河道占冲积扇表面面积2.1%,沉积物以砾石质为主,颗粒粗、磨圆度高、分选较好,泥质含量低、叠瓦状排列特征明显,沉积物具有向下游变细的趋势,河道形态沿程变化明显。暂时性河道占冲积扇表面面积97.9%,沉积物粒度相对较细,磨圆度低、分选差、泥质含量高,河道规模向下游减小,分叉增多。季节性河道以河道径流为主,暂时性河道主要以片流、泥石流等方式搬运沉积物。季节性河道沉积物主要来自上游较远的源区,暂时性河道的沉积物来源于冲积扇扇根附近基岩风化形成的倒石锥,塌积扇和山地泥石流沉积,一部分来自于对冲积扇原有沉积物的改造、搬运和再沉积。季节性河道是形成冲积扇扇体的主要动力,暂时性河道主要对冲积扇起改造作用。研究深化了对干旱地区冲积扇沉积过程和沉积特征的认识,丰富了冲积扇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2.
毛乌素沙地沉积物粒度特征与土地沙漠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毛乌素沙地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与土地沙漠化的地质成因类型,通过系统研究沙地及相邻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在沙地内部、覆沙黄土区、黄土高原和河流谷地与湖泊等不同地质构造地貌条件下所形成的沉积物粒度特征,指出不同地质成因类型的沉积物是这些地区土地沙漠化的物质基础,区分不同类型的沉积物也是构成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分类的理论基础,探讨了不同地质作用对土地沙漠化的贡献及其对土地沙漠化防治方面的意义。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是以各种类型的就地起沙为主要特征,地表径流的水力搬运是沙漠化物质搬运的重要途径。现代毛乌素沙地及其邻区的土地沙漠化是对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沉积物的进一步搬运、分选和再沉积过程,具有相对复杂的粒度特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面二维河流数学模型,系统研究概化河道的河型转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成功模拟得到了初始比降、流量、入口含沙量增大和河岸抗冲性减弱时,河流从弯道向分汊、游荡河型转化的过程。根据模拟得到的河道平面形态、横断面形态、河床纵剖面,沿程水面线及沿程输沙率的变化,分析了河床初始比降、入口含沙量、流量和河岸抗冲性等各种因素对河型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得到的河型转化过程,与经典的河型成因及河型转化理论给出的趋势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4.
长江泥沙输移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向治安  周刚炎 《水文》1993,(6):8-13
长江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河流输沙特性与地理条件关系密切。宜昌以上属山区,泥沙来源于土壤侵蚀,其输沙量沿程递增,含沙量增减互见。宜昌以下属冲积河道,由于泥沙在湖泊(水库)中沉积、输沙量沿程减小。至于年内变化,则与径流量变化基本相应;年际间属随机变化,无系统性。悬沙级配有沿程细化趋势。卵石推移量,寸滩为28.2万t,沿程稍有增加;粗砂砾石推移量甚微;沙推移量与河床级配组成有密切关系,沙质河床的推移量大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不同河型河道的水沙效应及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随继 《沉积学报》2009,27(6):1163-1171
黄河下游沿程出现的辫状河流(游荡型河流)、弯曲河流(弯曲型河流)、顺直河流(顺直微弯型河流)的转化现象引人关注,并有不同方面的专门研究。本研究针对以往研究的不足,通过对不同河型段的水沙演变、断面形态对流量的响应、河道断面演变、河床沉积速率及能耗率特征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不同河型段河道的水沙效应。认为黄河下游沿程出现的三类河型是由河道比降小、河床质细、洪枯水交替、粗泥沙输入少及大堤限制等因素起主导作用。其中顺直河流的出现是人工大堤的胁迫性产物。随着近年来水沙的阶段性减小,顺直河流在大堤的挟持下得以维持;弯曲河段河道的侧向摆动依然、宽度略微变窄,河床加积速率最大,但不会导致整个下游河道比降发生明显变化;辫状河段能耗率相对较大,冲淤强烈,滩槽更替频繁,但随着流量的减小,其能耗率明显减小,其比邻弯曲河流段的河道会逐渐曲流化,表现为弯曲河段的适度上延,但延伸有限。各类治理措施中,以中上游修建水库和淤地坝是最有效的,可拦截大量粗泥沙,从而降低下游河床的加积速率,以延缓悬河的发展。当然,针对决口险情的大堤建设是必要的,但要与不同河型段的河道稳定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粒度指标:沉积物粒度分维值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柏春广  王建 《沉积学报》2003,21(2):234-239
根据分形理论,对1000个不同类型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形结构及其分维值作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各类型沉积物都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并且各自有着不同的分维值。粒度分维值的大小与分选好坏密切相关。没有经过外力搬运与分选的风化破碎物质(碎屑物)——断层泥、冻土的粒度分维值接近于碎形体的分维值2.60左右;经过外力搬运但分选作用较弱的冰碛物、水石流、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分维值也接近2.60;而经过强烈外力分选作用的河床、湖泊沉积物、潮滩及海底沉积物的分维值明显偏小。鉴于此,本认为分维值可以作为沉积物类型判别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7.
利用测井资料解释含矿岩层的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明永 《新疆地质》2002,20(2):155-158
沉积岩是沉积物源及其搬运机理与沉积环境的产物,它可反映沉积物在经受搬运、沉积和埋藏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粒度、能量和水深诸因素综合起来可指示沉积环境,这些因素在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测井曲线上可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此,必须掌握基本的沉积环境互相过渡特征及其曲线形态,在砂-泥岩序列中,根据其不同的曲线形态和不同的曲线组合,可识别各地层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
岩浆岩砾石磨圆度地质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地质学的兴起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快速发展,但是国内外对砾石磨圆度与搬运距离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长期以来没有明显的进展。本次研究通过对永定河、碓臼峪、滦河和大石河四条河流进行系统的野外考察,从河流的出山口开始向下游设定考察点,详细描述各考察点砾石的磨圆度、粒度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岩浆岩砾石磨圆度与搬运距离的定量关系以及磨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岩浆岩砾石的磨圆度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大而变好,在搬运的初期变化最快,而后逐渐缓慢下来,最终磨圆度趋于稳定。岩浆岩砾石由棱角状变为次棱角状一般需要搬运3~6 km,由次棱角状变为次圆状一般要搬运12~21 km,圆状砾石大量出现至少要搬运22~31 km。砾石的磨圆度受搬运距离、母岩成分、粒度和破碎作用的影响。棱角状、次棱角状砾石容易被磨蚀,在搬运初期转化为次圆状、圆状,而圆状砾石不易磨蚀达到极圆状;岩浆岩砾石磨圆速度比石英快,比石灰岩慢;相同母岩成分的砾石,粗粒砾石比细粒砾石磨圆快;破碎作用则会降低砾石的磨圆度,使部分砾石呈现出与搬运距离不协调的磨圆特征。  相似文献   

9.
胡联浩  邓聪 《广东地质》1996,11(3):46-50
通过孢粉分析,粒度分析,矿物成分和石英砂微观形貌分析,对史前石器发掘地黑沙遗址的沉积物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沉积物分选较差,矿物成熟度一般,自下而上颗粒变粗,分选性和磨圆度变好,孢粉以淡水河口成分为主,揭示黑沙遗址沉积物总体属河流搬运作用为主同时受低能潮直带波浪作用的近岸环境下的沉积,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于花岗岩,泥岩和粉砂岩,经河流中近距离搬运。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河流沉积物粒度对区域气候变化的指示作用,对濠河中游、下游、濠河入淮河口3个典型河床沉积物剖面及石英尾砂的粒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3个沉积物剖面按粒度的变化特征均可分成四层,第一层沉积物以细粉砂为主,第二、三、四层以粗粉砂为主,其中第二、三、四层沉积物的粒度频率分布曲线与石英尾砂非常相似,说明大量石英尾砂排入濠河后,沉积物粒度特征由石英尾砂控制。在近30年中,濠河沉积物的粒度随河水动力的变化而出现波动,这种波动与降雨量的年际变化、洪水的发生等自然因素有关,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峰值与降雨量大或洪水发生的年份存在对应关系。濠河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具有濠河流域气候干湿变化的指示意义:粒径粗指示降雨量较多的湿润气候,粒径细指示降雨量较少的干旱气候。  相似文献   

11.
River bifurcations strongly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and sediment over a river system.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tribution process is crucial for river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an extensive data set from three large bifurcations in the Dutch Rhine is presented, containing data on bed‐load transport, suspended bed sediment transport, dune development and hydrodynamics. The data show complex variations in sediment transport during discharge wav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and explain these measured variations in sediment transport. It is found that bend sorting upstream of the bifurcations leads to supply limita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downstream branch that originates in the outer bend of the main channel. Tidal water level variations lead to cyclical variations in the sediment distribution over the downstream branches. Lags in dune development cause complex hysteresis patterns in flow parameters and sediment transport. All bifurcations show evidence of sediment waves, which probably are intrinsic bifurcation phenomena. The complex transport processes at the three bifurcations cause distinct discontinuities in the downstream fining trend of the river. Differences among the studied river bifurcations are mainly due to differences in sediment mobility (Shields value). Because the variations in sediment transport are complex and poorly correlated with the flow discharge, prediction of the sediment distribution with existing relationships for one‐dimensional models is problematic.  相似文献   

12.
高岭土的深加工与新材料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研  李宪洲 《世界地质》2004,23(2):195-200
煅烧高岭土由于晶体结构的改变而引起理化性能的变化,所表现出的性能更加优异。利用高岭土的特殊层状结构,将一些强极性有机小分子插入到结构层间,生成有机插层材料,这种新的复合物将黏土矿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各自特性有机结合,极大地开阔了高岭土的应用领域和“档次”。以高岭土为原料而开发成功的Sialon材料,由于所具备的优越的力学性能、高温性能及化学稳定性等,在冶金、航空、化工机械和药学等方面显现出了极好的应用前景。地聚物材料是以偏高岭土、碱激发剂为主要原料,具有与陶瓷性能相似的一种新材料。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6年2月至2007年1月在甘肃酒泉金塔地区进行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与数值研究"野外试验中鼎新戈壁下垫面地表辐射观测资料,对戈壁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和季节平均的辐射平衡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其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年变化特征与HEIFE实验区张掖和沙漠站1991年同期的辐射观测资料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鼎新戈壁地区7月典型晴天下,其辐射各分量表现出了标准的辐射平衡的日变化形态,总辐射峰值达到1081 w·m-2,净辐射峰值也在650w·m-2以上;由于阴天和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使7月平均的辐射特征与典型晴天相比,短波辐射减少了30%左右.辐射收支的季节差别非常明显,季节平均日积分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和冬季,冬季的总辐射日总量不到夏季的一半,净辐射只有夏季的1/4多些;总辐射年总量达到6 500MJ·m-2以上,4月沙尘天气对这一地区总辐射有一定的影响.地表反射率整体表现为夏季小、冬季大,年平均值为0.241,比绿洲的大,而小于沙漠地区.而地面有效辐射却在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年变化趋势与沙漠地区极为相近;春、夏、秋季有效辐射与吸收辐射之比在0.5左右,冬季增大到0.7以上,年平均分别为0.56,比沙漠的稍小而远大于绿洲地区;地表净辐射年变化与总辐射相同,年总量达到2 360 MJ·m-2,大于沙漠地区而比绿洲地区小很多.  相似文献   

14.
大坝泄洪下游水体溶解气体超饱和理论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溶解气体的传输过程,对大坝泄洪导致下游水体溶解气体浓度超饱和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引入溶解气体的有效饱和浓度、气泡被卷吸进入水体的有效水深等参数,认为下游水体中溶解气体的来源不仅依赖于大气在自由水表面的传质,而更多地依赖于气体在气泡界面的传质.把难以测量的气体传质系数、气泡尺寸等参数与水流的紊动特性参数建立定量关系,以美国Ice Harbor大坝为例,采用该定量关系式计算了下游水体中溶解气体浓度的分布,实测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清江隔河岩升船机系统,原设计规划配置4艘消拖船用于推(拖)无动力分节驳进出两级垂直升船机,由于原设计考虑的条件与实际情况差异极大,势必会造成设备利用率低,并且,消拖船投入运行后还要产生难以承受的维修费用和人员成本。为此,提出了一种岸边牵引方式,对无动力分节驳进出升船机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Transportation has been a bone of public contention for decades, the discussion ranging from traffic-calming measures in individual streets to the continual growth of global transport movements. In the last 20 years transport topics have also received increased attention within the discipline of geography, be it academic, professional or in schools, but the topics addressed by today's transport geography have almost nothing in common with the roots of the field. This means that transport geography is a handed-down, hyphenated sub-branch of geography in name only. In fact, the name refers to a field of geography that is experiencing not only all the birthing pains and uncertainties of a discipline in the process of defining a new direction for itself, but also the sense of excitement and thrill of the new. This paper sets out to show both the role transport geography plays as part of human geography with its concepts and paradigms, and also the role it plays within the political debate on transport. An appeal is made to geographers to become more involved in this branch of our science.  相似文献   

17.
淤泥质海岸入海河口闸下港道河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倩  龚政  周曾  张长宽 《水科学进展》2016,27(5):751-762
以江苏沿海北部的射阳河闸下港道为原型,建立二维水动力及泥沙输运概化数学模型,模拟了淤泥质海岸闸下港道淤积过程。分别在不考虑径流年内分配变化和考虑径流年内分配变化的情况下,研究了入海径流对港道内水沙动力和冲淤演变的影响。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结合量纲和谐准则,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建立了淤泥质海岸闸下港道年均平衡流量与汛期排水比例、河床断面积、外海潮差、潮波变形、港道长度等因素间的河相关系式,对在实际情况中达到动态冲淤平衡的某条特定港道,可简化为港道年均流量与河床断面积间关系式的简化形式,并通过分析实测资料,对公式的简化形式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东江下游河段溯源侵蚀特征与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0年以来,东江下游及三角洲发生了高强度的采沙活动,由此导致水文条件发生显著变异,河床形态出现溯源变形,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形与水文资料的对比分析,东江下游段溯源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①大规模采沙直接引起同流量条件下水位大幅下降,尤以枯水期表现最为显著,博罗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现为逐年右偏;②采沙引起河床高程大规模降低,即为一级溯源变形,其显著的特征是水面比降大,由此引起河床发生强烈冲刷,遂派生出河床演变的二级溯源变形,二级溯源变形的长期发展将使河床变形趋于平缓;③采沙河段必然发生河床断面形态及尺度的物理变形,按其发生的时间过程分为各具特色的3段:变形完成段(东江网河区)、变形进行段(石龙到博罗段)及变形影响段(博罗以上河段).  相似文献   

19.
经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洪水演算表明,扩散波可较好地反映洪水波的运动特点。本文基于河道下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和连续方程的联立求解,导出了水位流量关系型的下边界条件。利用Laplace变换,得到了扩散波方程在该边界条件下的解析解。文中的求解过程表明,可利用该法进行洪水演算,关键在于如何与实际洪水结合,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地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深埋长引水隧洞对电站下游水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水式水电站深埋长引水隧洞对电站下游水温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下游水生物生境.采用k-ε模型,结合能量传输方程建立了引水隧洞三维水温预测模型,并在利用原型观测资料验证模型的基础上,对拟建的锦屏二级引水隧洞的水温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由于雅砻江上拟建的锦屏二级隧洞洞径与过流量较大,水流在隧洞内滞流时间短,水温升高不明显.由于模型采用隧洞实际空间布置数据,建立包括混凝土衬砌区域在内的三维空间计算域,同时考虑温度场与流场的相互影响,实现了对温度场的精确模拟,从而可为水电站设计和水生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