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王丹  闫钰  韦龙明  郑昊  刘红玲 《地质论评》2019,65(Z1):13-14
正涠洲岛位于北部湾中部(中国新闻网,201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远离大陆,海水清洁,广泛发育珊瑚礁群落(王欣等,2009)。涠洲岛具有丰富多彩的海蚀、海积与海滩地貌(北海涠洲岛网,2015)。作者于2018年3月1日~3月4日赴涠洲岛进行为期4天的调研工作,通过观察发现,海滩砂主要由珊瑚和贝壳碎屑构成,珊瑚碎块大量呈白色,但也见有少量的灰色、粉色等,本文探究不同颜色  相似文献   

2.
北部湾涠洲岛及斜阳岛火山地质与喷发历史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涠洲岛及斜阳岛是北部湾内一对姊妹火山岛,本文采用火山岩K-Ar法,火山岩中砂岩捕掳体光释光法(OSL)和贝壳^14C法分别测定了火山活动的年代,结合火山岩地质特征,将涠洲岛火山活动初步划分为早-中更新世(1.42Ma-0.49Ma)和晚更新世末期(36ka-33ka)两期。早-中更新世溢流玄武质熔岩盾造就了涠洲岛及斜阳岛,从涠洲岛横路山锅盖岭盾形火山锥溢出的熔岩流向四周漫流,形成涠洲岛中心高四周低的盾形火山地形,其晚阶段球状风化玄武岩沿涠洲岛潮间带分布。晚更新世末期涠洲岛南湾火山和斜阳岛斜阳村火山射气岩浆喷发,间有岩浆喷发,形成典型的低平火山口和巨厚基浪堆积几乎覆盖两岛,经历了海蚀作用,塑造了两岛现代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3.
王举平 《广西地质》1999,12(3):43-46
基于涠洲岛地下淡水透镜的水文地质特下和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出现和经验分析,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排浦更新世现代白云岩特征及白云岩管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安顺 《沉积学报》1987,5(4):107-114
海南岛排浦更新世白云岩系我国首次发现的现代白云岩。露头位于潮间-潮上带,剖面高约4米,分7层,白云石与陆源碎屑共生。经鉴定白云石为粉晶,具完好菱面体晶形,为含铁白云石,有序度0.4-0.64,为淡水白云石之特征。第三层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白云岩管。岩管具圆及椭圆形管状,形态固定,大小相似,管壁光滑,单管状,管内白云石含量较管外高等特征,笔者认为其成因是虫孔先被方解石充填,成岩早期经白云石交代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元素 B 掺入进珊瑚的形式、B(OH)与 B(OH)3间的分馏系数及珊瑚中微量元素对硼同位素?4组成的影响,对北海涠洲岛、海南三亚和雷州半岛灯楼角三地活体珊瑚的 Mg、Sr、Na、Ca、B 浓度及硼同位素组成(δ11Bcoral)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涠洲岛、三亚和灯楼角三地珊瑚的 Mg、Sr、Na 和 Ca 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0.1 mmol/L、86.1 mmol/L、449 mmol/L 和12.1 mol/L.珊瑚中 B 浓度的变化范围为4.4~8.4 mmol/L,平均值为5.9 mmol/L.Ca、Sr 在珊瑚中明显富集,而 Mg 在珊瑚中贫化.珊瑚 B 浓度的变化主要反映了珊瑚生长时海水 pH 值的变化.δ11Bcoral 的变化范围为22.8‰~27.9‰,平均为25.2‰.除与 B 浓度呈弱正相关关系外,δ11Bcoral 与其他四种元素不相关.应用珊瑚硼同位素组成恢复古海水 pH 值时选择同属种珊瑚和判别是否有 Mg(OH)2的存在是必要的.涠洲岛、灯楼角和三亚三地珊瑚与海水间的硼同位素分馏系数αcoral-sw 分别为0.9839、0.9847和0.9850.计算得到的珊瑚与海水 B(OH)3间的分馏系数αcoral-3的变化范围为0.9772~0.9800,平均值为0.9788.该新的α4-3值是准确的,可以用来反演古海水 pH 值.αcoral-sw 和αcoral-3随pH 值的升高分别呈现出增大和减小的变化趋势.珊瑚的平均δ11Bcoral 位于理论计算的δ11B4和δ11B3曲线之间,而且都低于原始合成海水的δ11B.这些都表明 B 以 B(OH)3和B(OH)两种形式以变化的比例同时掺入进?4珊瑚,并以B(OH)优先掺入为主.计算得到有0.1%~5.5%(平均值为2.2%)的 B(OH)3掺入进珊瑚中.由于?4 B(OH)3同时掺入进生物碳酸盐,δ11Bcarb=δ11B4的假设不能成立,由所测生物碳酸盐δ11Bcarb 值计算的海水 pH值将产生误差,使δ11B-pH 技术变得更为复杂.通过无机碳酸盐沉积或有孔虫或珊瑚的养殖实验(或者野外观测实验)建立用于重建古海水 pH 值的δ11Bcarb-pH 经验方程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海涠洲岛是我国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岩海岛。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不断发展,涠洲岛火山最后喷发时代和对区域核电厂址的潜在火山灾害,受到了国内外地学界和核电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我们通过对涠洲岛南部地区射汽岩浆喷发的基浪堆积物的野外地质地貌考察,研究了火山喷发物的岩性特征、沉积结构和堆积规模。同时,对系统采集于不同堆积部位的喷发物样品和上覆的黄土样品进行了电子自旋共振(ESR)年代测试分析,结合前人光释光(OSL)测年结果,得出涠洲岛火山最后一次喷发的时间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距今约13~33ka。  相似文献   

7.
野外调查发现,涠洲岛海滩珊瑚碎片五颜六色,总体上,粗大珊瑚枝条或块体呈浅灰色,部分呈杂色,而大量磨圆度好的珊瑚沙砾则呈均匀粉红色;部分附着有藻类的珊瑚碎片呈次生绿色.结合模拟实验证明,不同沉积-成岩环境及风化氧化时间影响着珊瑚碎片颜色的次生变化进程:大多数未有藻类附着的珊瑚碎片呈浅灰白色;少数有藻类附着者呈绿色;藻类不...  相似文献   

8.
卢进林 《地层学杂志》1993,17(2):135-140,153
<正> 据1/5万北海市区域综合地质调查报告(含涠洲岛和斜阳岛),广西北海市南36海里的涠洲岛和斜阳岛火山岩根据其岩类组合、喷溢特点及间隙沉积标志,划分为三个火山岩喷发旋回,其中第一喷发旋回由一次喷发组成,第二、第三喷发旋回由二次喷发组成。各旋回火山岩的相应时代和分布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9.
广西涠洲岛全新世上升海滩沉积及其成岩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涠洲岛是广西北部湾中的一个火山岛,该岛由第四纪喜山期的喷出岩,主要是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凝灰质砂岩等所构成。岛的北部、西部和东部沿岸多处发育有珊瑚岸礁,它们是向海岸地带供应大量各种生物骨壳碎屑的物源区。在海滩地带相应地发育了以生物砂、砾屑为主的海滩沉积。所观察的岛北部和西部的全新世海滩沉积(与海南岛类似的沉积岩层比较,推断可能属全新世)由于海平面下降而处于  相似文献   

10.
涠洲岛海水入侵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岸边地下水动态分析,弥散度尺度效应的分形特征讨论及局部海水入侵模型校正,获取涠洲岛含水层的有关参数。结合全岛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了海水入侵的动态过程,对制订涠岛地下淡水透镜体的开采规划和控制海水入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方泥盆系瘤状灰岩的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计元 《沉积学报》1988,6(2):77-86
本文从碳、氧同位素、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岩石的结构、构造等特点出发,探讨了广东凡口和广西大厂两类不同类型的瘤状灰岩的成因。广西大厂地区的瘤状灰岩是在较深的水体中沉积,并在周期性的海底底流的溶解作用下形成的。而凡口地区的瘤状灰岩则可能是在比较浅的水体中快速堆积,在重力作用的挤压流动以及成岩作用期间的溶解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王起琮  宫旋  肖玲 《沉积学报》2013,31(4):580-589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石灰岩的岩相及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大,具有多种成因类型。通过薄片鉴定、岩石及矿物微区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以及包裹体测温资料研究,发现正常海水成因的泥晶灰岩及颗粒灰岩具有较高的δ18O、δ13C;受淡水淋滤、溶蚀的颗粒灰岩、角砾泥晶灰岩、豹斑含云灰岩或灰云岩的δ13C随淡水淋滤及溶蚀程度升高而明显降低,但其δ18O变化较小;去膏化成因的巨晶次生灰岩在阴极发光下具环带结构,并具有较低的δ18O、δ13C,去云化成因的中-细晶次生灰岩多呈麦粒或蚕蛹结构,其δ18O、δ13C相对较高;早期及表生淡水方解石胶结物的δ18O、δ13C均为低值,Mn离子含量低,阴极发光暗淡;晚期热液方解石胶结物具异常低的δ18O、δ13C,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00~150℃,富含Mn离子,阴极发光明亮。研究结果表明,岩相特征、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以及包裹体测温数据是确定石灰岩沉积、成岩环境以及成因类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新生代陆相地层中湖相碳酸盐岩进行了系统采样分析,以碳氧同位素作为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的替代指标,试图从古湖泊演化的角度,阐明高原新生代早期环境演变历史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所有分析样品中生物碎屑灰岩类样品的δ18O和δ13C显示最低值,反映它们沉积在一个水体滞留时间短的开放性淡水湖泊系统中。泥晶灰岩类样品的δ18O和δ13C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表明它们发育在蒸发作用明显的封闭性咸水湖泊体系中,而叠层石灰岩类明显富集13C可能与微生物活动有关。从始新世到渐新世至中新世,湖相碳酸盐岩δ18O值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δ13C则由古近纪的负值变为新近纪的正值,反映该区古湖泊系统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封闭的过程,预示古近纪到新近纪之交高原古气候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主要由原始沉积的碳酸盐岩和岩溶角砾岩组成。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中奥陶世沉积作用之后不久,即发生了溶解作用、白云石沉淀、干化脱水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岩溶作用和胶结作用。胶结作用很普遍,主要发生在中石炭世之后的埋藏条件下,是对储层重要的破坏作用。充填于硬石膏结核溶模孔和非组构选择性溶蚀孔、洞、缝的方解石和白云石是最常见的胶结物。这些方解石和白云石胶结物具泥晶、嵌晶状或粒状晶粒结构。泥晶白云石基质的δ18O值-10.98‰~-0.8‰,平均-5.54‰;δ13C值-4.76‰~5.77‰,平均1.51‰。充填于溶蚀孔、缝中的白云石的δ18O值-12.54‰~-2.67‰,平均-7.34‰;δ13C值-5.56
‰~3.48‰,平均0.28‰。充填于溶蚀孔、缝方解石的δ18O值-15.42‰~-6.02‰,平均-9.51‰;δ13C值-12.44‰~1.33‰,平均-3.20‰。总的来说,白云石和方解石胶结物的δ18O和δ13C值低于泥晶白云石基质的,原因是形成晚,受淡水淋滤、埋藏作用和有机质影响较大。泥晶白云石基质的Na含量0~350 μg/g,平均59 μg/g; Sr含量0~380 μg/g,平均10 μg/g;Fe含量0~14 570 μg/g,平均1 040 μg/g;Mn含量0~4 670 μg/g,平均183 μg/g。充填于次生孔隙中的胶结物的Na、Sr、Mn含量与泥晶白云石基质的差别不大,因这些元素含量均低。充填于次生孔隙的碳酸盐胶结物较泥晶白云石基质有明显高的Fe含量。胶结物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90℃~140℃范围内。胶结物沉淀于埋藏较深,温度较高的还原条件下。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CH4最为普遍,液相成分以H2O占绝大多数。早期胶结物形成于天然气形成前,晚期胶结物形成于天然气形成之后。岩溶洼地是胶结作用最发育的地带。  相似文献   

15.
雷川  李红  杨锐  程俊 《古地理学报》2012,14(6):767-776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红雁池南剖面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主要发育浅湖至半深湖背景下的中、薄层深灰色白云岩、灰岩、粉砂岩与中、厚层灰黑色页岩、泥岩互层。白云岩主要由泥晶白云石、铁白云石及少量方解石、高镁方解石组成,富含有机质。白云石粒径约3~10 μm,阴极发光呈现均匀昏暗的砖红色。白云石主要有微球状(直径约5~8 μm)、微簇状(长度约2 μm)及他形(1~10 μm)等3种微形貌。微球状白云石具有显微纹层结构,似为生长纹层,放大至6万倍发现显微纹层是由无数纳米级颗粒构成。他形白云石放大至4万倍发现主要由大量直径约0.25 μm的球状微粒聚集粘结而成,具有微生物矿化的特征。将研究区白云石与现代典型微生物成因白云石相比,其显微形态特征非常相似。研究区白云岩δ13CPDB为1.8‰~13.8‰,δ18OPDB为-12.1‰~-4.1‰,偏高的δ13C可能是产甲烷菌活动引起有机质碳同位素分馏的结果。以上特征表明,芦草沟组具有特殊形貌白云石的沉淀很可能与厌氧微生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高仁祥 《沉积学报》1991,9(3):50-58
川南地区下三叠统嘉-、嘉二段是-套浅海相的碳酸盐灰泥沉积,有较丰富的海相化石。岩石学和同位素数据能定量地研究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强度。准同生白云岩能较好地保持原来的同位素组成,用它来计算海水的温度为28.5-37.5℃。根据白云石-方解石矿物计算出氧同位素平衡温度在150-260℃,平均为210℃,结合该地区的古地温梯度,可推断该层最大埋深可达3700-4400m,现在仅埋深1600-1700m,至少抬升剥蚀了2000m。同位素数据还提供了白云岩化的时间和机理,以及对孔隙度的影响。综合上述同位素数据和岩石学、古生物等证据,归纳出川南地区下三叠统的沉积成岩模式。  相似文献   

17.
滇东-川西下二叠统白云岩的形成机理--玄武岩淋滤白云化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金振奎  冯增昭 《沉积学报》1999,17(3):383-389
在滇东- 川西地区的下二叠统中,白云岩发育,并可分两种类型:块状白云岩和斑状白云岩。块状白云岩呈浅灰色、灰色,主要由细晶或中晶白云岩石组成。白云岩的δ13C为+0.8‰~+3.5‰, 平均+2.7‰; δ18O为 -6.8‰~-9.1‰, 平均 -7.8‰。 Sr 为 25×10-6~52×10-6, 平均 39×10-6; Na 为 52×10-6~74×10-6, 平均 64×10-6。斑状白云岩呈灰色,由白云岩斑块和交代残余的石灰岩斑块组成,其中白云岩斑块含量大于50 %。白云岩斑块呈云朵状,大小多为几厘米至二十几厘米。白云岩斑块由细晶和中晶白云石组成。白云石呈自形或半自形,含量60% ~ 90%。白云石的δ13C为+0.8‰~+3.5‰, 平均+2.7‰; δ18O为 -6.8‰~-9.1‰, 平均 -7.8‰。 Sr 为 25×10-6~52×10-6, 平均 39×10-6; Na 为 52×10-6~74×10-6, 平均 64×10-6。各种资料表明,块状白云岩和斑状白云岩成因相同,只是白云化程度不同。白云岩是在埋藏环境中较高温度条件下形成的。白云化水来自淋滤峨嵋山玄武岩的大气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岩中氧、碳稳定同位素与古盐度、古水温的关系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张秀莲 《沉积学报》1985,3(4):17-30
一、概论 近年来,岩相古地理研究的意义已渐增大,进展甚速,其中用δ13C、δ18O值确定古盐度、古水温的方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事实证明,在一定条件下,这是恢复古环境的有效标志。  相似文献   

19.
从氧、碳同位素组成看蓟县元古宙碳酸盐岩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震 《沉积学报》1995,13(3):46-53
蓟县元古宙碳酸盐岩出露广袤,厚度巨大,产状稳定,化石丰富,沉积形象众多。其内赋含的氧、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数值变化对成岩机制及沉积环境仍然蕴含着较清楚的内函关系。依据其数值演化,探讨了蓟县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古盐度,进而结合其沉积环境特征,阐释了碳酸盐岩,更主要是白云岩为原生沉积所成。  相似文献   

20.
在野外剖面观察与勘测的基础上,应用岩石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和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沉积与成岩序列、碳酸盐岩岩相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并分析和探讨了马四段和马六段豹皮灰岩的特征及其成因。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金粟山剖面马六段B亚段可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其中下部2个准层序组以豹皮灰岩为主,且自下向上云斑的连续性及白云化程度呈现增强的趋势。云斑由有序度较高的自形-半自形白云石构成,具有相对较高的δ13C值和相对较低的 δ18O 及 87Sr/86Sr 值,贫Fe、Mn等元素,包裹体均一温度及盐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马四段和马六段的豹皮灰岩主要形成于埋藏阶段,是低海平面期渗入生物钻孔的蒸发海水在埋深和地温增加过程中白云化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