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土地整理模式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探讨土地整理过程中各要素的组合规律,并依此进行模式的划分,可以为政府的土地整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完善国家的土地整理技术规程和制定相关政策奠定科学基础.在分析土地整理模式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层次指标分类法,分别采用土地整理地域特征指标、待整理土地利用类型指标、土地整理目标指标和土地整理运作方式指标对土地整理模式进行了划分,并依此对我国的土地整理模式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2.
毛乌素沙地库伦生态经济圈最显著的特征是以户为单元,由点到面形成毛乌素沙地库伦生态经济圈集群模式。为探索其可持续性,依据库伦生态经济圈聚类特征进行分类,再对不同类型的库伦生态经济圈可持续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库伦生态经济圈存在林果种植加工模式、种养加链条模式、小规模种养模式、懒散经营模式;可持续性综合评价得分值最高的是种养加链条模式(81.6106),其次为林果种植加工模式(63.8506),较差的是小规模种养模式(46.5691)和懒散经营模式(24.8808),且后两种模式普遍存在于毛乌素沙地,说明毛乌素沙地上库伦生态系统整体可持续水平较低,需以现有的资源为基础,改善经营技术手段和决策方式,优化库伦生态经济圈运营模式,提高生态生产效率,增强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功能,使各种库伦生态经济圈朝着永续利用方向发展,进而整体推进毛乌素沙地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对云南2009年雨季T639、日本、德国3个数值模式的降水预报进行了检验与比较,发现3个模式的降水预报均有明显的特征。总体偏差分析表明T639模式降水预报明显偏多,德国模式明显偏少,日本模式预报稍偏多。降水分级检验表明小雨和中雨的TS评分日本模式最高,大雨和暴雨的TS评分T639模式最高。T639和日本模式在降水的落区预报上均为正相关,对降水落区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体上,3个模式中日本模式预报较准确,T639次之,德国模式的各项检验指标均为最低。  相似文献   

4.
冯健 《地理研究》2005,24(5):811-821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模式与城市化推进问题历来是区域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首先结合新区域形象的建设探讨了欠发达地区以县城为主导的县域发展模式;继而,基于大量的实地调查,提炼出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发展的若干模式:多元化产业联动发展模式,能人富户带动发展模式,政府协调引导发展模式;最后,对包括新形象、品牌、独特的城市化等在内的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及若干政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雷  张文尝  李洪舰 《地理研究》1998,17(4):360-356
长期以来,我国地区工业及布局发展习惯于以产值增长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其结果造成了普遍的重复建设和大量的资产浪费。处于对这种传统思维模式的反思,文中以资本的实际运营效益为中心进行了长江上游地区工业发展与布局调控研究的探讨,以期探索一种新的发展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晓芳  周永章 《热带地理》2008,28(3):212-217
以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广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域,从城市空间形态、主导功能、驱动力、伸展轴等空间发展要素出发,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进行研究,将贵州省喀斯特山地城市的空间结构分为5种模式:组团模式、绿心环状模式、带状城市、团状模式和串珠状放射模式.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影响下三峡区域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三峡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三峡工程对三峡区域旅游地空间结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构造符合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区域旅游地空间结构,并带动三峡区域尤其是三峡库区移民经济稳定发展的角度,对三峡区域旅游地空间的变化趋势和结构形态进行了阐述,具体为“一轴”模式将转变为“双核”模式、水陆分化模式、空间掠夺与“边缘回头”模式,“两极、三轴、三区、四带”的空间结构骨架和空间拓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区位条件为基础,应用GIS空间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频率直方图法对江西省鄱阳县农村居民点进行区位评价,以此为依据得出不同区位条件下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模式,为鄱阳县及类似区域农村居民点规划与整理、发展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鄱阳县南部区位条件评价等级高于北部,随着等级的降低,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及面积均减少。结合农村居民点区位评价结果及当地实际,将鄱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划分为城镇化发展模式、改造发展模式、内部挖潜模式、迁村并点模式、整体迁移模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农村居民就业与居住空间行为的主要特征,可将其空间行为模式归纳为3种基本类型:村域就业-居住模式、城镇就业-居住模式和迁移模式。在此基础上,分别对2007和2012年武汉市新洲区3个样本村进行实证调研,研究结果显示:1该区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区域外转出明显;2该区域半城市化特征明显,样本村2007年处于城镇就业-居住模式和迁移模式的就业人口占总样本数的比重为39%,2012年则上升为65.3%;3该区域的小城镇对于当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较弱,在农村居民从村域就业-居住模式向迁移模式转换的过程中会出现土地撂荒现象。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型酒店空间扩张模式的国内外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经过连续几年的高速发展,正处在规模扩张的十字路口。本文对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空间扩张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我国排名前几位的经济型连锁酒店与国内外同类型酒店的扩张模式进行理论和数据实证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空间扩张模式应选择的路径,以期为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模式选择和健康运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库布齐沙漠3种沙产业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2000-2015年沙产业发展迅速,规模较大。库布齐模式在国内外影响力很大,实现了防沙治沙和生态经济的双赢。但库布齐模式在科学界也存在较大争议,主要表现在库布齐模式的水资源承载力和沙产业的效益评价方面。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法)评价了库布齐模式中3种沙产业模式2015年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3种沙产业模式中,光伏发电综合利用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最高,达到1.000,高于生态饲料加工模式的综合效率且3种沙产业模式的纯技术效率均实现DEA有效;3种沙产业模式投入产出规模效率均较高,均值为0.978,最优为光伏发电综合利用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库布齐模式存在的问题、沙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呼伦贝尔沙地自然状况和生态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按照统筹规划的原则,将呼伦贝尔沙地划分为5个治理区:沙地樟子松林治理区、森林-草原过渡带沙地综合治理区、北部沙地治理区、中部沙地治理区、西部零散沙地治理区;提出了6种适合呼伦贝尔沙地的治理模式:沙地樟子松封育模式、灌-草方格状混播模式、植苗造林治沙模式、机械沙障与灌-草混播模式、樟子松野生大苗移栽固沙模式、高立式沙障治理模式;针对5个治理区内的不同立地类型,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根据对云南省2000条泥石流沟的调查,综合分析了全省泥石流形成的区域环境背景条件,阐述了泥石流危害现状和对我省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了云南省泥石流灾害活动规律和区域分布特征,为全省泥石流灾害区域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姜璐  邢冉  陈兴鹏  薛冰 《地理科学》2020,40(3):447-454
农村能源转型是能源消费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对青海省10个县(区)的318户农区家庭用能信息进行调查,辨识了青海省农区不同收入分层家庭的能源消费模式,并通过建立典型家庭能源流模型,总结了家庭能获取-消费-废弃过程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青海省农区家庭能源消费以煤炭、薪柴和秸秆为主,非商品能源消费占比为49.6%,清洁能源使用率低。煤炭消费在5类家庭中均占比最高,薪柴和秸秆消费在低收入家庭占比较高。高收入家庭能源消费类型更多,消费量也大,能源流动更复杂。最后,根据青海省的经济地理特征,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We determine the variation of effective viscosity η across the lower mantle from models of the Gibb's free energy of activation G * and the adiabatic temperature profile. The variation of G * with depth is calculated using both an elastic strain energy model, in which G * is related to the seismic velocities, and a model which assumes G * is proportional to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is assumed to follow Lindemann's equation. The adiabatic temperature profile is calculated from a model for the density dependence of the Grüneisen parameter. Estimates of η depend on whether the lower mantle is a Newtonian or power law fluid. In the latter case separate estimates of η are obtained for flow with constant stress, constant strain rate, and constant strain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For G * based on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increases in η with depth range from a factor of about 100 for Newtonian deformation or power-law flow with constant stress to about 5 for non-Newtonian deformation with constant strain rate. For G * based on elastic defect energy, increases in η with depth range from a factor of about 1500 for Newtonian deformation or power-law flow with constant stress to about 10 for non-Newtonian deformation with constant strain rate. Among these models, only a non-Newtonian lower mantle convecting with constant strain rate or constant strain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is consistent with recent estimates of mantle viscosity from post-glacial rebound and true polar wander data.  相似文献   

16.
The main removal mechanisms for the degradations of seven pollutant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wetlands were analysed, and 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quantify the removal of each pollutant, based on its main removal mechanisms. Subsurface horizontal flow wetlands were treated as a series of continuous stirred - tank reactors (CSTRs). Kinetic models for the removal of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ammonia, total nitrogen and faecal coliforms were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Monod or first - order kinetics with CSTR assumptions. These tentative models account for a wide range of factors that affect wetland performance, but the models have not been proven by ex periment data. Depending on the derivation of various coefficients in the models and verification by actual performance data, this study may provide a starting point for an integrated pollutant removal model to be developed, and experimen tally verified, thereby making a step forward from the current greenbox' approach of wetland design.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现代意义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整理区现状基础资料及土地整理相关资料收集并进行系统的分析,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选取了15个评价指标,建立了一套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运用TOPSIS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3个井灌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实例分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3个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实施结果塔布赛乡整理项目实施综合效益为0.8,伍什家镇整理项目实施综合效益为0.64,双河镇整理项目实施综合效益为0.56,从土地整理实施综合效益等级上划分,塔布赛乡土地整理项目达到优秀等级,伍什家镇土地整理整理项目、双河镇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以系统动力学为主模型,对江苏省未来城市化发展的4种典型模式进行了情景模拟与比较。结果表明,同时期内不同发展模式下的城市化所导致的资源环境效应强度存在较大差别。借鉴自然演变型、工业推动型和第三产业拉动型3种城市化发展模式,提出综合协调的发展模式;仿真比较显示,该发展模式既能有效化解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效应,又能促进城市化快速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STIRPAT模型,运用情景分析法对西北地区2017—203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预测,在高、中、低三种环境规制强度下设定出9种发展模式,以分析环境规制与FDI对能源碳排放峰值的影响。研究表明:(1) 在初始发展情境下,西北地区2030年碳排放总量为70 273.07×104 t,无法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2) 低环境规制背景下,高、高中、高低三种发展模式203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额为73 550.53×104 t、64 881.98×104 t、56 296.96×104 t。(3) 中、高环境规制下,中低、低两种发展模式分别于2025年、202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峰值额度为53 447.15×104 t、51 022.68×104 t。能源碳排放强度为0.86 t·(104元)-1、0.68 t·(104元)-1,相比较2005年碳排放强度下降48.38%、60.14%。9种发展模式中,仅中低、低两种发展模式能够如期实现碳排放峰值任务,表明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能够有效减缓西北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为促进西北地区碳排放峰值目标如期实现,针对西北地区碳减排工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土地荒漠化定性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阴山北麓四旗为期5年的家计的问卷调查,和不同草地的连续样方数据等样本进行分析,对影响草地生物多样性、草地景观、草地生态功能及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能流和物流的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得出阴山北麓四旗土地退化的人文因素。运用现代统计模型计算出各因素所占的比重,并就土地退化的人文因素进行成因分析,得出农业文化入侵是造成土地退化的文化根源,制度安排不合理是其土地退化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