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日本气象厅业务上用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六层细网格有限区(亚洲)原始方程摸式(6L—FLM)。1973年10月1日投入业务,每天用00及12时(GMT—以下同)的资料作24小时预报。一是四层北半球原始方程模式,1975年1月27日投入业务,每天用00时的资料作24小时预报,用12时的资料作48小时预报。1976年12月1日起每周作两次72及96小时预报(每星期日、星期三)  相似文献   

2.
200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定位和业务预报精度评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占瑞芬  汤杰  余晖 《气象》2010,36(10):114-121
依据《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分析2009年热带气旋(TC)业务定位和业务预报精度,主要包括:6个方法的定位精度,12个综合预报方法、3个客观预报方法和6个数值预报方法的路径预报精度,以及4个方法的强度(近中心最大风速,下同)预报精度评定。结果表明:各方法的平均定位误差均小于21 km,平均17.1 km,较2008年有所改进。国内综合预报方法的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路径预报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115.8 km、217.5 km和357.1 km,与2008年相比有所偏大;客观预报方法略优于综合预报方法,24小时和48小时预报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113.0 km和211.4 km;4个官方综合预报方法比较发现,中央气象台对我国近海海域的TC路径预报具有明显优势。强度预报仍然以统计方法为主,2009年24小时和48小时近中心最大风速预报的平均误差分别为4.90 m·s~(-1)和7.43 m·s~(-1),相比近10年的平均水平,预报性能没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尺度业务预报试验数值模式系统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以引进的美国Penn State/NCAR中尺度模式(MM2和MM4)为基础,按照实时业务预报需要和我国资料特点,在PC/386微机上研制了中尺度业务预报试验数值模式系统。在1989—1990年进行的实时业务预报试验中,该系统运行稳定,预报时效能满足实时业务预报要求,预报结果对12—24小时短期天气预报具有参考价值,适合于省(市)级气象台站等业务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区域气象中心的实时资料库和大气所的细网格降水数值预报模式为基础,在VAX6220机上建立了珠江三角洲中尺度准业务降水数值预报系统,并从1990年5月20日至6月10日进行了连续22天的试验,对结果的分析表明,系统能稳定及时地提供12小时和24小时的预报产品,对短期降水预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叶复声 《气象》1984,10(12):21-22
近几年来,由于数值预报的发展和台站配备传真机,为我们制作逐日中期预报创造了良好条件。但JMH台仅在每周一、四播发,不能满足每天发布中期晴雨预报的需要。而ECMWF的中期数值资料可利用来每天发布中期预报。为充分使用各种数值预报资料,我们根据克莱茵的±24小时预报图可通用的观点(经初步检验,在一定区域内是可行的),将JMH台播送的FUFE_(503)、FXFE_(783)、FSFE_(03)等后延12—24小时与ECMWF的中期数值资料搭配使用,并从1983年3—4月的ECMWF500毫巴72、96、120小时预报图(以下简称07、09、12图)上选取20—50°N、70——140°E范围内5°×5°经纬度共105个网格点的高度与24小时变高场。3个时次分别取得57、59、56张数值预告图。用MDR-Z80微机对高度场逐一进行了t检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华南西部地区10个登陆热带风暴和8次季风涌暴雨过程,揭示了暴雨过程中雨团活动特征,概括出了暴雨发生的天气型、卫星云图上云型演变模型图,给出了这两种系统12—24小时暴雨预报流程简要框图,供暴雨业务预报试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1995年3—6月逐日欧洲数值预报产品48—120小时500百帕形势图作欧亚区低槽移速误差分析。分析结果:3—6月低槽预报与实况吻合的占49%,偏慢的占26%,偏快的占18%,空漏报的占5%。所分析的结果对欧洲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及日常预报业务将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减灾=增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为此,广西气象部门“八·五”期间的业务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的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气象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警报能力,努力提高天气预报水平,使可用预报从现在的1—2天延伸到3—4天。建设好  相似文献   

9.
“六五”期间评述“六五”期间全国台风科研规划总的目标是:研制适用于我国大范围的、预报性能较好的预报模式,向综合方向发展,提高预报精度;研究某些移向突变及双台风的活动规律等特殊现象,得出明确的诊断或预报条件,从而使我国台风路径预报技术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建立24—36小时东海、南海的近海台风发生发展的业务诊断或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四、ECMWF的业务 1.业务预报中心每天作间隔是12或24小时的10天预报,目前没有其它业务预报工作.每天从12时(格林威治时间,下同)开始分析,17时出来对头一天18时的分析结果,这是第一预测值.18、18.30、20时分别完成00、06、12时的分析(参见图3),从开始分析到截止约8小时.再从这个结果制作10天预报,完成时间是第二天02时.  相似文献   

11.
一、预报业务系统简介:本系统包括:1.DJS-220资料处理手编程序软件;2.面积加权插值的客观分析;3.业务预报模式的计算。由上述三个方面组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在国产DJS-220机上计算,30分钟输出24小时预报图,50分钟输出48小时预报图。   相似文献   

12.
丁士晟 《气象》1982,8(9):2-4
吉林省是1979年开始搞动力统计预报的,三年多的实践证明,动力统计预报方法客观,预报质量较高,且较稳定,受到广大预报员的欢迎。现在吉林省各气象台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动力统计预报,成为业务预报的重要参考。 吉林省先后研制和应用的动力统计预报方程有:(1)各地区4—8月逐月短期晴雨MOS预报方程,降雨量动力统计点聚图。分型短期晴雨MOS预报方程(在24小时内分前12小时与后12小时分别建立)。  相似文献   

13.
WRF和MM5对2008年6—9月温度数值预报结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WRF模式和MM5模式分别对吉林省50个地面观测站做了温度预报的数值模拟,并进行了检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0-24h定时预报的预报准确率,WRF模式高于MM5模式5%~20%;24-48h定时预报的预报准确率,WRF模式高于MM5模式的6%~20%;0-24h最高和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WRF模式分别高于MM5模式12.8%和10.9%;24-48h最高和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WRF模式分别高于MM5模式11%和26.8%。表明WRF模式的温度预报性能优于MM5模式。  相似文献   

14.
用最优子集回归法,采用滚动式方法取舍样本资料,首先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及盆地内单站的气温资料建立该站的最优子集回归方程,然后根据24—144小时的数值预报资料制作该站24-144小时的气温预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美国国家天气局制作全国范围地面最高最低温度数值预报体系的一些统计检验。此预报体系及其后来的改进,在本杂志前几期有过论述。在每月月末,对48个州的131个站的预报进行日常检验。本文的图1说明所有台站历年各月最高最低湿度数值预报(综合的)平均绝对误差。两条曲线分别表示24小时预报和48小时预报,两条曲线基本上是平行的,两者都趋向稳定下降,从1966年到1971年,24小时的平均误差由5.5°F降至4.0°F,48小时由7.1°F降至4.7°F。因此,1971年的48小时预报比4年前的24小时预报还准。(图1中6年期间检验系统的微小变化假定可以  相似文献   

16.
江苏暴雨概率预报及其业务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圣劼  孙燕  刘安宁  罗兵 《气象科学》2016,36(2):269-274
以未来12~36 h、36~60 h和60~84 h的暴雨预报为目标,利用2011年—2013年夏季6—8月欧洲细网格数值模式预报产品分析了江苏夏季暴雨的可能预报因子。通过对各因子进行相关性、敏感性和代表性分析后,优选了22个对不同强度降水具有较好区分能力的暴雨预报因子。以这些因子为基础建立了一种简单的江苏省暴雨概率预报方法。其预报产品已在江苏省气象业务一体化平台上投入业务使用。该方法在2011—2013年7月,针对提前12 h预报的历史回报试验中,TS技巧评分平均为13.6,明显高于EC细网格24 h降水预报产品(平均TS评分仅为4.5)。在2014年梅汛期的6月25—26日、7月1—2日和7月4—5日三次区域性暴雨个例的预报试验中,提前60、36、12 h的预报效果均较好,其平均TS评分(44.6)也明显高于欧洲细网格数值模式的降水预报(20.4)。  相似文献   

17.
烟台市暴雨过程的数值预报产品分析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玉海 《山东气象》2004,24(3):17-18
分析了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对2003年5—8月烟台市暴雨过程的预报结果,发现当其预报未来24小时有20mm以上降水时,烟台市未来24小时出现降水可能性较大,可结合天气在线、T213等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综合判断未来是否有暴雨出现;当烟台市当天已有大的降水时,而数值预报未来24小时有19mm以上降水时,易出现虚假的暴雨预报;对暴雨落区的预报,要仔细分析大尺度环流特征和要素场,并结合预报员的经验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将大气化学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DA_Chem引入睿图—化学环境气象数值预报系统(RMAPS-Chem),利用2016年11月地面观测细颗粒物(PM2.5)和颗粒物(PM10)逐小时质量浓度资料进行同化预报试验:6 h循环同化结果表明,WRFDA-Chem对初始场PM2.5和PM10的模拟偏差和相关性有显著改善,均方根误差(RMSE)减小40%左右,相关性提高0.27~0.37;同化对预报改进能持续24 h以上,PM2.5(PM10)浓度预报RMSE降低25%(10%),相关性提升14%(25%);加密同化频次(逐小时循环同化)进一步改进预报效果。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同化数据质量控制方案研究以优化业务预报效果,并在深入理解模式不确定性和偏差来源的情况下,进一步开展模式和同化系统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日本FSAS地面24小时数值预报输出图,建立了逐日格点最佳相似和各级雾平均气压场相似两种方案,作宁波地区近海24小时雾的分级预报,并对1987年独立样本资料进行试报,1988年投入业务检验。  相似文献   

20.
全国气象事业发展第8个五年计划中指出:“八五”期间,气象业务建设重点,除建成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实时业务系统和风云-2号气象卫星资料地面接收处理系统外,还要在中后期开始新建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和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