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对不同时期所建立的大地参考系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预测了大地参考系的未来和发展以及如何满足许多有关学科在发展中提出的要求。对于不同的大地参考系之间的转换,本文就各种相似变换模型、多项式和逐次回归方程等模型及其精度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图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事地图学教育与科研40余年,本文对我国地图学作了回顾和若干思考,简要地阐述了地图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特点以及现代地图学的成就,最后提出地图学未来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图》1990,(2)
正当ICA(国际地图学协会)成为一个日益兴旺的国际科学团体的今天,人们不会忘记,已退休的国际上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制图学家,今年已77岁的荷兰F.J.Ormeling教授。这不仅是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对地  相似文献   

5.
GPS二十多年实践验证了卫星定位、导航、定时技术上的卓越性和应用上的广泛性。在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下第二代系统即将为民间提供多频制服务。未来的第三代系统正在酝酿中,有望进入多星座体系,GPS-Ⅲ将更加辉煌,GLONASS-K呢?Galileo呢?是上还是下,人们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12月 14日 ,日本H - 2A火箭顺利地把世界上最大级别的环境观测卫星———先进地球观测卫星 - 2 (ADEOS- 2 )送入轨道。该星是先进地球观测卫星 - 1(ADEOS - 1)的后续卫星。其上面搭载有日本、美国和法国研制的 5种最先进的监测装置 ,可以监测全球海、湖、云、雨、雪、冰等变化情况和种植分布状况 ,能够提高台风预测精度 ,对研究地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大有帮助。ADEOS - 2将集中于海洋和大气研究 ,而不再执行雨林和臭氧层成像任务。为了防止与ADEOS - 1出现同样事故。ADEOS - 2实施了 4项改进措施 ,其上的…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11月12日,在地图史研究方法研讨会、《地图研究》集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中国测绘》记者在广州就"中国地图(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对王家耀院士进行了专访。记者:过去我们大都看到的是纸质地图,现在人们打开手机就可以看地图,在您看来,地图的内涵与价值及其传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哪?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遥感用于观测地球表面当前的趋势,推测在2014年之前的发展情况,对用于资源调查的高、低分辨率卫星和各种类型飞机未来的作用作了比较,并分别论述了以摄影形式、温度记录法和微波波段形式进行记录的系统,还谈到资源测量员与摄影测量师之间关系的变化,指明对地理信息系统(GIS)采集的大量数据进行最佳组织和利用的重要性。最后着重阐明为现在和将来的需要而发展空间技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正"愿你有高跟鞋也有跑鞋,喝茶也喝酒。愿你有勇敢的朋友,有牛气的对手。愿你对过往的一切情深义重,但从不回头。愿你特别美丽,特别平静,特别凶狠,也特别温柔。"——给现在和未来的自己昨晚像以前的每一个晚上一样,躺在床上抱着手机,怕吃了亏似的不肯睡觉。微信改变了人的阅读习惯,以前我看书酝酿入眠,现在强迫症一样地必须浏览完所有关注的公众号,才肯依依不舍地放下手机。正  相似文献   

10.
物理大地测量学是大地测量学的主要分支之一。从十八世纪中叶Clairaut定理开始兴起,十九世纪中叶Stokes使物理大地测量学得到最重要的发展,一百年后Molodensky定量为又一个里程碑,之后,特别是卫星上天后,物理大地测量学得到了极其迅速的发展,实践证明,该学科与宇航事业,地球物理学,海洋学,动态大地测量学,资源勘探等国防和国民经济有关的学科关系越来越密切,显示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发展现状及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40年来,中国的地球观测遥感卫星技术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已经形成了陆地、气象和海洋3大卫星系统,正在广泛服务于中国的自然资源调查、海洋环境保护、气象灾害预测和国家重大工程等诸多领域。本文回顾了3大卫星系统的发展历程,剖析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与内在特点,归纳总结在轨卫星的文献研究热点。研究发现,中国3大遥感卫星系统的发展并不均衡,气象卫星业务较为成熟,陆地卫星发展最为迅速。遥感卫星的文献研究数量总体偏少,应用研究亟待提升。后续规划和发展应考虑陆地卫星的轨道高度差异性和波谱范围的互补性,同时增加气象和海洋卫星数量,提升卫星传感器的探测能力和时空分辨率,尤其是加快海洋卫星的业务应用能力。此外,学者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国产遥感卫星数据的使用力度,加强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研究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的业务能力与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全媒体理念下的新媒介,遥感影像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大拓展延伸了人类的感知能力。在分析国内外遥感和新闻结合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遥感新闻学这一交叉学科方向,阐述了遥感与新闻结合后,遥感新闻具有突破视觉时空限制与频谱限制、多尺度揭示规律和保证新闻客观性方面的优势。遥感新闻学的科学问题是研究遥感数据对新闻主题可实现、创建遥感新闻的叙事机制和镜头画面语言体系;遥感新闻学的技术问题是构建新闻任务驱动的遥感链式服务模式、保证遥感数据质量以及提升遥感新闻主题表现力等。结合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在遥感新闻生产中的技术应用,发现了高效影像获取、便捷直观取证、时序影像提取、镜头语言创新是当下遥感新闻传播中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利用国产设备和自行设计的接口将多普勒测量盒带记录数据转录到九轨标准磁带上的方法。同时还以武汉地区卫星多普勒网为例介绍了数据的初步加工,即数据的粗加工和预处理。实践证明,本文所介绍的数据转录与初步加工方法是成功的,因而适用于处理卫星多普勒测量的外业数据。外业观测所得的盒带数据是无法直接用于大型通用计算机的。为此,我们研讨了数据传输的方案,从经济效益出发,采用了将盒带记录的数据转录到九轨标准磁带上的方案。由于盒带记录的各种信息数量过于庞大,为了节省在大型通用机上加工处理所费的机时,先进行一番粗加工,以检核转录的质量并淘汰部分明显不合格的数据,删除冗余信息,压缩数据量,然后在平差之前再对粗加工所得数据作一番预处理,将各种原因造成的不合格观测值舍去,以便通过平差计算取得比较可靠的成果。本文首先叙述数据的转录方法,然后介绍了武汉地区卫星多普勒网数据的粗加工和预处理,最后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14.
应用人造卫星观测资料研究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形状和大小问题是大地测量学中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中的重要问题。研究这个问题的途径甚多。大地测量学家利用地面的直接丈量方法以及天文测定来推算地球的半径和它的扁率,这就是所谓弧度测量。应用近代的、比较严密的量测方法来进行这项工作已达150年,得出了不少结果。但是,由于量测上的误差以及作为天文测定的基准的垂线的偏差,这些结果彼此相差甚多。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料所推算出来的形状,只能反映出该地区的特点,而不能代表整个地球。所以,要推算总的地球形状(其中包括半径、扁率以及其偏差),必须将天文-大地测量布及全球。但是,由于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在那里布设天文-大地网是不可能的,而各大陆上的天文-大地网也被海洋所分裂。因此,单纯地应用弧度测量来解决地球形状问题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遥感》2006,(2):19-19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3月17日在北京发布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数据免费发放政策。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将于2007年发射,03、04星研制计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各项研制工作全面展开。“十一五”期间至后续5年内,我国将发射除海洋和气象卫星外的18颗陆地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16.
卫星跟踪卫星(satellite-to-satellite tracking,SST)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多种方案(GRAVSAT、GRM等)被研究和讨论。但是直到CHAMP(2000)和GRACE(2002)卫星的发射成功,才获得实用的SST数据用于全球范围重力场的研究,SST提供的丰富资料在重力场理论研究方面蕴含的巨大潜力使其成为地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地球观测数据共享是地球科学和相关学科科研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对地观测信息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受到由资源提供者、资源消费者和资源加工者组成的社会生态系统发展变化的影响,共享模式经历了无共享、项目共享、部门共享、社会共享等渐进的4个发展阶段,并呈现出区域差异和阶段差异。地球观测数据共享的概念体系包含数据开放、数据共享、数据互联等不同层次的问题,并受到信息技术等使能技术的驱动。其中开放性代表数据在网络中可被访问的状态,共享性是对于数据重复使用的授权和模式,互联性则是强调可共享数据资源在科学含义上的相互理解。而地球观测数据共享的技术体系则包含数据开放技术、数据共享技术和数据出版与引用技术。目前地球观测领域的数据共享正在经历巨大的文化、政策、技术和应用变革,下一代的地球观测数据设施集中体现了数据的共享和协作,并将呈现国际化、多学科化、标准化、设施化、大数据化和公众社会化等新的技术特征,将对相关科学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地球系统空间观测:从科学卫星到月基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华东 《遥感学报》2016,20(5):716-723
五十多年来,全球性对地观测已形成强大的技术能力和系统体系,在不同应用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对陆地、大气、海洋研究的深入,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正在向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提出新的重大战略性需求。本文描述了面向全球变化应对、发展全球变化系列科学卫星的方案;提出面向宏观地球科学现象探测、构建月基对地观测系统的设想;同时,作为宏观地球科学现象研究的一个方向,论述了利用地球科学卫星和月基对地观测技术开展全球变化"三极"对比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GRACE卫星计划为范例,通过数值方法建立SST观测量与地球引力位的关系式,为后续反演地球重力场数值算法的实现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卫星激光测距的观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卫星激光测距的观测预报方法,对卫星运动方程、方位角和高度角的计算以及约束及红束条件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近探讨。该预报方法在流动型卫星激光测距仪的实际观测中得到了较好的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