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鹏飞  李子华 《气象》1982,8(6):15-16
我们在1980年《南京气象学院学报》第一期发表了《“巨凇”形成机制的探讨》一文以后,为了广泛了解一些不同的看法,并补充说明一些情况,曾又写了《“大雹”乎?“巨凇”也!》一稿,并在《气象》1982年第2期刊登。现在看到《对“大雹乎?巨凇也!”的进一步探讨》(见《气象1982年第4期,以下简称《探  相似文献   

2.
每逢秋季,阵阵秋风过后,枯叶纷纷从枝头落下,飘散在街道、屋顶、田野上。这一地的金黄碎玉,是北方秋季常见的美景,也是我们常说的“秋风扫落叶”。而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地区,往往能看到的却是“春风扫落叶”。在北方,“秋风扫落叶”,树叶落得比较整齐和干净,这是植物适应当地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3.
史文 《气象科技》1974,(2):60-60
现在我们习惯地把出现在北太平洋西部的热带强大气旋叫做“台风”,出现在大西洋西部的叫做“飓风”(Hurricane)。可是早在1,000年前,我国就有关于“台风”和“飓风”的记载。目前可查到的,“飓风”两字最早见于《宋史》(卷六十七):“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八月,琼州(今海南岛)飓风,环城门,州署民舍殆尽”。  相似文献   

4.
科技夏令营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的一种形式,既增强他们的体魄,又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通过气象夏令营活动,我们未来的气象科技者已初露锋芒,写出了“气象小论文”,我们的气象事业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5.
范东光 《气象》1978,4(5):10-12
在《“9.5”剖面图简介》一文(见本刊1977年第11期)中,我们曾经指出,“9.5”剖面图在县站预报中的第三个作用是:“对江淮流域梅雨天气过程的开始和结束以及梅雨强度,其事先所反映出的特征都是相当明显的”。现在我们就具体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有关文件或奖牌中 ,经常可看到用汉字标示的年月日将“○”字误写为“0”或“O” ,如“二 0 0 0年十月一日”、“二OO一年三月”等 ,看起来非常别扭。把“○”字误写为“0”或“O”不但看着不舒服 ,也不符合汉字使用规范。翻开《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第 80 2页 ,可以看到“○”字的解释 :“数的空位 (同‘零’) ,多用于数字中 :三○六号│一九九○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把“○”误为“0”或“O”的现象呢 ?关键是汉字排版告别铅字以后 ,“○”字在微机的字库里找不到。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 ,在Windows/95、98、me或 2 …  相似文献   

7.
林杰同志在《广西气象》一九八二年第二期中发表珍“惜政治荣誉”一文,在我们单位引起了不少反响,产生了各种议论。近几年来,确实有些人过份偏重于物质奖,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光发一张奖状或一面锦旗没有多大用处,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云云。由此使我联想起了今年三月八日《解放军报》刊登了一篇“同志!请您珍惜荣誉!”文章,这篇文章讲得很好。荣誉,是对一个人的行为和道德的评价,也是给予一个人的政治和道义的褒奖。古今中外,一切有抱负、有作为的人,都是很珍惜荣誉的,有人甚至说它是“人之第  相似文献   

8.
按中国气象学会的指示并贯彻中国科协关于组织“1996‘五·四’科技传播月活动的通知”精神,我省气象学会组织了60名高中一年级的中学生来我局对他们进行一场有意义的科技传播科普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科技殿堂’迎接青少年”。省气象学会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请高级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省气象台李文彬台长给学生们进行了生动的大气科学基本知识的讲课,同时组织同学们参观气象预报制作过程和我省气象现代化建设装备的情况,使学生们有机会知道我省气象现代化状况,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为祖国科技事业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9.
“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这是全国各地多年来领导农业的经验总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我认为遵循这些原则仍然是十分必要的。1989年,我们提出广西农业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粮多、钱多、环境好”,现在看来,这与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要求,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8月8~12日由自治区科协组织开展的“科技伊犁”“科技阿克苏”活动在伊犁州和阿克苏地区同时进行,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的40位院士专家和自治区科协组织的21位自治区专家分别参加了两地州的调研、座谈和咨询活动,两地州也分别组织了当地专家配合做好各项咨询活动。新疆气象局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新疆气象学会向自治区科协推荐新疆气候中心和伊犁气象局的高级工程师毛炜峄、蔺波作为新疆专家组成员参加此次活动。蔺波参加了“伊犁河流域生态安全与生态工程建设”专题组,毛炜峄参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专题组活动。活动中他们走…  相似文献   

11.
王鹏飞  李子华 《气象》1982,8(2):20-22
惊人的大冰块 1975年7月25日晚6至7时,内蒙林西县十二吐公社遭到一次强冰雹袭击。26日晨,社员们向防雹试验点报告说:“昨天夜晚检查灾情时,发现一个大得惊人的雹块,现在尚未化完,请你们赶快来看。”试验点的同志们立即带了测量仪器和照相机,前往现场查看。 大冰块位于干河沟中。其形状大体为直角梯形(见照片),根据测量,最长的边59.4厘米,高39.6厘米,厚14.9厘米,重约30公斤。解剖以后,看到水平分层结构,共分为三层,层与层的界线笔直而且分明,一面是透明层,内含较多的玉米粒大小的气泡,另一面和中间的一层不透明,内含大量小米粒大小的气泡。三层内均可见到个别的沙粒,在中间层内,有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75,(2):30-31
我们河南省气象台在制作长期预报过程中,提出“天气阶段”这一概念,运用“天气阶段”制作夏季旱涝预报收到了一定效果。一、什么是天气阶段根据我省广泛流传着的“久雨必有久晴”,“久旱必有一涝”等谚语体会到,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冷暖空气活动规律及天气过程和要素变化具有相似  相似文献   

13.
世界气象组织(WMO)确定了1990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象与水文部门为减轻自然灾害服务.”这个主题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灾害斗争的决心,也是“国际减轻灾害十年”计划活动的一个序幕. 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但时时都会遭到各种灾害的侵袭,诸如水灾、旱灾、风灾、火灾、地震、滑坡、泥石流,以  相似文献   

14.
陈瑞英同志从事气象测报工作十五、六年来,兢兢业业,刻苦认真,一直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质量。国家气象局八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授予陈瑞英同志“优秀观测员”的光荣称号。我们请陈瑞英同志谈谈自己创二百五十班无错情的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15.
前段时间我站出现了几次这样的问题:早上是SC而降明显的阵雨,值班员把WW仍记“60”。其理由是看到的是SC而看不Cb,SC只能降“60”而不能降“80”,这样才能使WW的电码与云状电码相符。我认为这是不对的。 在水汽充沛的华南受静止锋影响,高空又没有明显的系统配合的天气条件下,常常是连绵细雨天气,但由于辐射等的影响,有时气层趋向不稳定, SC也可以降“80”天气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是如何组织开展“中华魂”读书教育活动的闫栋宋琦(晋中地区气象局030600)我们气象部门实行的是“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全区共有气象职工230人,其中35岁以下职工占35%。人员虽然不多,但具有工作地点高度分散,技术规定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7.
2010年3月22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授予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彩虹校园气象站”“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匾牌,该称号在北京首次授予一所中学。该活动是中国气象局2010年“3·23”世界气象日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大漠孤烟直”中的“烟”不像是“龙卷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鲁木齐晚报》1998年9月11日以新华社兰州专电刊登了《有关专家考证认为“大漠孤烟直”中的“烟”是“龙卷风”》。我认为将此“烟”说成是“龙卷风”,不论从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都缺乏依据。现提出商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联千古名句是唐代诗人王继出使凉州(今甘肃武威)途中所著《使至塞上》诗篇中的一句绝唱。句中“孤烟”为何物?历来有多种说法。现在甘肃的李正宇先生和宁瑞栋先生认为,这种“孤烟”是一种气柱,更可能是沙漠戈壁滩上常出现的一种“龙卷风”,是一种天气现象。首先要弄准“龙卷风”为何物?根据气象…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不定期的中期“三性(关键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预报是指:发布日期不固定,看准了就发;预报时效不固定,能报多长时间就报多长;狠抓“三性”天气,突出重点。不定期的中期“三性”天气预报,是在生产服务需要和大气变化有一定规律下产生的。1973年初夏,领导机关和预报服务部门要求:预报要突出重点,要抓住“三性”天气。我们知道,大气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天气变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周期性,但都不是以十天或五天为界限。天气周期与大气活动中的长波系  相似文献   

20.
本站地面最低温度表(系苏式)曾同时发生感应部份有一个气泡(约0.4cm大)和毛细管内酒精柱中断的“怪病”,经过老观测员“会诊”,采取“配合修复法”顺利地治愈了这种“怪病”。何谓“配合修复法”呢?它是“加热法”和“甩动法”的配合应用。起先,我们以用甩动法、撞击法和加热法等单一方法进行修理,结果根本无法把感应部份的气泡驱除掉;而后通过“会诊”,认为利用热胀原理把感应液(酒精)的体积适当地胀大到气泡足以被驱逐出境而缓慢地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