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4月11日日本东北福岛县浜通地震于2011年3月11日东北地方太平洋海岸近海地震之后1个月发生在一地震活动区。这次浜通地震在北北西一南南东走向的系浞断层上造成14km长向西的正滑破裂,同时在西北西~东南东走向的汤野岳断层造成16kin长向南的正滑破裂。沿系浞断层的滑动从南端到中部突然增加,其中测量的最大位移近2m;该断层的中段到北西端的滑动逐渐降低。汤野岳断层也有不对称的滑动分布,在其北西段附近峰值约为0.9m。从破裂沿这两条断层扩展的方向来考虑,显然测量到的地表断错在走向上不对称,在更靠近破裂起始的断层末端观测到最大断错,而在破裂终止的方向显现出逐渐减小。滑动分布和震中位置的地表观测结果与滑动反演模型得出的地震破裂的总体特征一致。浜通地震断层超过60%的破裂长度以及其他历史正断层地震,滑动位移量小于或等于最大滑动的30%。根据破裂长度、最大和平均位移估计的该地震的矩震级(Mw)在6.5~6.8之间,与地震学确定值6.6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引言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M9.O)[11]一个月后,4月11日17时16分左右,在福岛县浜通深约5km处发生了M7.0地震[12]。伴随这次地震,沿盐平断层出现了连续长达11km的地表地震断层(正断层)[13-15]。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三陆近海发生M9.0地震.这次地震观测到的烈度情况为:宫城县栗原市烈度7,宫城县、福岛县、茨城县、枥木县烈度6强,此外,以东日本为中心,北海道至九州地方的大范围是烈度6弱~1.观测到伴随地震发生的海啸情况为:福岛县相马海啸高度9.3m以上、宫城县石卷8.6m以上、岩手县宫古8.5m以上、以东北地区至关东地区北部的太平洋一侧为中心,北海道到冲绳之间的大范围内观测到了海啸;另外,美国太平洋一侧观测到了2.5m的海啸,整个太平洋沿岸都观测到了海啸.根据2011年6月9日15时总务省消防厅第127次报告,这次地震(包括余震)已造成15 240人死亡、8173人失踪、112 528栋房屋全坏等重大灾害.  相似文献   

4.
芦山地震崩滑灾害空间分布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庆  江亚风  吴果  陈国光 《地震地质》2014,36(2):344-357
由于逆断层作用,2013年芦山MS 7.0地震诱发的崩滑地质灾害分布表现出了明显的上盘效应与方向效应。在震后应急科考中未发现发震断层的地表破裂带,然而灾区大量出现的地震诱发滑坡、崩塌,加之密集的余震分布、地震烈度调查结果等,提供了确定芦山地震宏观震中、地震动错动方向以及研究地震发震构造等的诸多线索。 统计结果表明,芦山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具有明显的优势滑动方向(135°~144°),该方向揭示了地震断层的错动方向,与震源机制解反映的一致,大体垂直于发震断层的走向;从地震诱发崩塌、滑坡灾害点的分布与密度判断,宏观震中位于宝盛乡北,在仪器记录震中东北约3.6km处;从余震群分布、地震诱发滑坡分布特点及地震等烈度线等,结合以往强震如汶川地震等的调查经验,推测当震级足够大时,发震断层地表破裂带可能通过地质灾害、余震密集区东侧的边缘地带,总体平行于双石-大川断裂。另外,通过分析地层岩性与崩滑地形条件之间的关联性,发现崩滑灾害在某些地层岩性中易发,灾害点呈线性排列的原因是不同地层岩性之间抗风化能力的差异性,造成在地层分界线上形成线性陡崖或高坡度地带,使之在强震作用下容易发生崩塌、滑坡。  相似文献   

5.
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9.0级大地震及其引起的惨烈破坏性海啸袭击日本的一周后,伴随着一系列强余震(6级以上地震已有大约50次,Eos将刊出),次生灾害仍在加剧:对失踪者的可怕的搜寻结果死亡人数预计约1万人;40多万无家可归者和100万缺水者需要紧急援助;还有在东京  相似文献   

6.
日本9级地震强余震活动统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的日本强烈地震,截止北京时间2011年07月13日12时00分共记录到M≥6.0级余震55个。  相似文献   

7.
2001年日本西南兵库县北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Mw5.2),一些余震群沿着不同于主震走向的方向发生。首先,我们通过近源强地面运动波形反演对此次事件的破裂过程进行研究。虽然这是一次5级地震,但高密度强震观测台网记录到了高质量的波形数据。为了取得震源反演的精确格林函数,我们通过对小事件实测波形数据的前向模拟来标定地壳结构模型。从0.4至2.0Hz波形数据反演得出的破裂过程似乎较为简单。较大的滑动区位于破裂成核点周围。其次,我们还研究了主震和大余震造成的静态应力变化对后续地震活动的影响。我们利用波形反演得到的主震断层面上的不均匀滑动分布,并考虑到随后大余震的影响,对库仑破裂函数(ACFF)变化进行了计算。因此,我们得出了震源区库仑破裂函数复杂的时空分布。大多数偏离主震断层的余震都发生在正库仑破裂函数区域内。这种结果表明,这些余震强烈地受到由主震和大余震引起的库仑破裂函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及其与汶川8.0级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7.0级地震.根据四川省台网资料和收集的国内外相关资料,我们分析了芦山地震的基本参数、余震分布、序列衰减等特征.结果表明:芦山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南段,其震源力学机制显示为纯逆冲性质,与龙门山断裂构造特征相符合;芦山地震的余震较丰富,震后15天震区已发生7800多次余震,其中,5级以上余震4次,最大余震是4月21日17时5分芦山、邛崃交界M5.4级地震;余震分布形成的图形显示其长轴走向与龙门山断裂构造走向一致,余震分布显示密集区长轴约40 km,短轴约20 km.与汶川M8.0级地震在震源力学机制、破裂过程、余震空间展布以及地表破裂等对比分析后表明: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的震源错动类型、破裂过程、地表破裂以及余震活动等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震中位置相距90 km,两次地震的余震密集区相距50 km;汶川8.0级地震造成龙门山断裂中北段较充分破裂,芦山7.0级地震则展布于龙门山断裂南段且破裂尺度有限;两者有发震构造上的联系,但两次地震是相对独立的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11日,一次大的板间地震(MW9.0)发生在日本东北宫城县附近的板块交界处。根据余震分布推测的震源区为约500km长、200km宽的近海区(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2011)。  相似文献   

10.
引言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发生的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是日本观测史上记录到的最大(震级为M9.0)的海沟型特大地震。地震时,宫城县栗原市观测到的烈度为7度,而烈度为6度强的区域包括宫城县、福岛县、茨城县、枥木县的4县37个市町村。  相似文献   

11.
在经历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毁灭性地震所引发的海啸的强烈颠簸和重创之后,日本“地球”号(Chikyu)钻探船被赋予了一项非常适合自己的新的使命:在靠近引发海啸的9.0级东日本地震震中的断裂带开展钻探业务并进行温度测量。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 3月 2 4日下午 3时 2 8分 (格林尼治时间 6时 2 8分 )在日本西部地区发生 6 .4级地震 ,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这是自 6年前兵库县南部地震以来 ,发生在日本的最致命地震。日本气象厅称 ,这次地震发生在广岛附近地下约 6 0 km处 ,在东京西南约 6 87km处。地震持续了 30 s,主震后又发生 15次余震 ,其中最大的一次余震为 4.7级。根据日本警察厅统计 ,这次地震已造成 2人死亡 ,广岛、岛根、高知、爱媛和山口 5个县在这次地震中受伤的人数已经增加到 172人。另外 ,广岛县有 6 1栋楼房、山口县有 5栋楼房在地震中被毁 ;广岛和其周边城市有…  相似文献   

13.
魏江 《地球》2011,(4):29-32
近几年来,在各国地震及其他重大灾害的现场,国际救援队的身影频频出现,他们精诚合作,在灾难中拉近了不同国别人民之间的距离,让人记忆深刻。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公里。截至4月12日,已确认造成13219人死亡,14274人失踪,4742人受伤。  相似文献   

14.
2021年2月13日23点07分(当地时间)日本福岛县海域发生了7.3级地震,这是2011年以来东日本大地震记录到的较大余震。距离震源较近的强震动观测点记录到约1.5 g的最大加速度。对离震源较近的几个城市及乡村,包括郡山市、福岛市和仙台市以内的地方进行了建筑物的震害调查。调查中发现:日本常用的木结构民宅在地震中仅发生了屋顶的瓦片掉落和剥离等轻微破坏,并没有发生严重的破坏。另外,在郡山市和福岛市有几栋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有较严重的损坏。2021年福岛地震这一现象可能与地震动的短周期特性(小于1s)以及建筑物的高次振型有关。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近海9.0级地震及伴发海啸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这次灾害的特点和震后应急救灾行动,总结了此次应急的经验和不足,并对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玉树地震滑坡分布调查及其特征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S7.1地震.文中基于现场考察与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方法,对玉树地震滑坡进行分析,并制作了玉树地震滑坡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该地震触发了约2 036处滑坡灾害,总面积约1.194km2;地震滑坡分布受主地表破裂控制作用强烈;滑坡类型多样,但以崩塌型滑坡为主;滑坡有5种成因机制:人工开挖坡脚型、地表水入渗致坡体震动滑动型、断裂错断震动型、震动型、后期冰雪融化或降雨入渗型;除地震主地表破裂外,还有许多坡体裂缝,主要分布在主地表破裂带SE端的SW盘,该部位在地震中受到了强烈的挤压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6年日本熊本地震破裂时空过程联合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深入认识2016年4月15日日本熊本地震破裂的复杂性,利用远场体波资料和同震InSAR资料联合反演了此次地震的震源破裂时空过程. 联合反演结果表明:熊本地震的震源破裂持续时间约为25 s,整个破裂过程释放的总标量矩为6.03×1019 N·m,对应于矩震级MW7.1;同震滑动主要集中分布于浅部,破裂以右旋走滑为主,但在沿倾向0—5 km范围内,破裂呈较强的正断特征;此次地震破裂的最大同震滑动量约为4.9 m,且最大同震位错区位于背离断层走向上、距离起始破裂点约5—10 km的区域;破裂前期(0—7 s),在倾向上向浅表发生破裂,在走向上向东北和西南两侧扩展;大约7 s后,破裂背离断层走向主要向东北方向扩展. 根据有限断层联合反演结果推测,此次熊本地震破裂可能出露至地表.   相似文献   

18.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W6.1,MS6.5)地震是一次规模不大、但灾害严重的走滑型地震事件.受走滑型地震辐射图型的影响,远震地震资料在特定方位上信噪比不高,给此次地震发震断层面的确定造成了一些干扰.本文概述了鲁甸地震发生后2.4小时发布的作为地震应急响应的破裂过程快速反演工作,以及随后对反演结果的修订工作.修订结果中,两个双力偶节面的反演都显示破裂方向朝地表和走向方向扩展.结合现有的烈度分布和余震精确定位结果,根据破裂方向和烈度与余震分布的优势方向的一致性,确定鲁甸地震是发生在走向162°,倾角86°的近乎垂直于地面的以左旋走滑为主的断层面上的一次破裂事件.根据破裂过程反演得到的震源时间函数,大部分地震矩在破裂开始后2~5 s内集中释放. 比较集中的地震矩释放过程可能是此次地震面波震级明显高于矩震级,且造成严重地震灾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黄清华 《地震学报》1998,20(4):356-362
讨论了与1995年1月17日日本兵库县南部7.2级地震相应的余震及灾害的分布、内陆直下型地震的发生与断层的关系及强震动等基本特征.地表断层系同地下断层系的构造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地震不一定受既存活断层系(地表断层系)构造活动的制约,强震动域不与震源断层位置直接相对应,而多出现于稍偏离断层两端的区域或断层单侧稍远处的区域内.对强震动的机理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引言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的M9.0地震(Tohoku earthquake,以下称“东日本大地震”——译者注)及其引发的海啸造成数以万计的人员死亡,造成的财产损失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这是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