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燕 《地理教学》2023,(2):37-38+59
真实情境中的户外实践活动,不应当成为少数参加研学、社团活动学生的“特权”。对此,本文结合浙江省两次省级教学活动,提出了“户外课堂走向实践成果研讨课堂”“基于研讨课堂,丰富户外实践活动的线索”“围绕地理问题,推进学科知识目标的达成”等建议,以期运用好课堂这一实现每一个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场域,推进户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地理实践力素养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具备的品质和能力。本文以校园内的岩石为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云间石记——校园岩石考察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考察、成果展示三个阶段,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理论,使用科学的方法判别岩石类型,培养地理实践力。感受到岩石对人类生产生活,尤其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培养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3.
基于静止气象卫星观测的降水时间降尺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分辨率降水时空分布估计对于陆面数值模拟和同化,天气、气候与环境及其相关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 义。长时间序列降水分布常使用时间和空间插值技术进行估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每小时静止卫星云图云分类 信息的累积降水估计时间加权插值方法,它通过利用高时空分辨率静止卫星云图所反映的云的变化,与卫星降水 估计和地面观测降水相结合,以获得时空分布比较合理的地面降水分布。将该方法应用于FY2C 云图和国家卫星 气象中心FY2C 的6 小时降水估计业务产品,得到FY2C 卫星发射(2005 年)以来具有10KM空间分辨率以及1 小 时分辨率的降水数据集,并利用中国区域自动雨量观测资料对该降水估计数据集进行检验和评估,以表明该方法 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EP/TOMS气溶胶指数分析中国和韩国的沙尘天气过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 EP/TOMS卫星反演气溶胶指数、卫星云图和天气形势,研究了沙尘天气对大气气溶胶的贡献以及中国和韩国沙尘天气过程的强度及其演变。结果表明,TOMS气溶胶指数高值对应着沙尘天气的出现地区,可以判别和监测大规模沙尘天气,而且TOMS气溶胶指数能结合卫星云图、大气环流分析,对沙尘天气的影响范围和传输路径进行有效地预报。另外气溶胶指数能排除云的影响并准确地检测到云覆盖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沙漠中心地区的气象状况,以前仅有一些来自探险者或勘探者的传闻.自从有了卫星云图以后,对塔里木盆地中心地区的云况、积雪、浮尘、风沙有了些宏观的了解,也曾作过一些分析.但因过去我区的卫星云图是低分辩率的apt图片,大气过程对下垫面的影响分辨不清,现在由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学生平常练习中出现的错题为切入点,从学生解题过程中提出的疑惑和问题出发,设计指向问题式教学的地理实践活动。分析学生的错题,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盲区,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而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实践活动,不仅能顺利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更能提高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娄焕杰 《地理教学》2022,(16):49-53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情境—问题—行动—生成”路径来达成。通过创设“校园植被调查”的真实情境,带领学生观察、识别校园植被并描述其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根据校园植被调查情况,绘制校园绿地分布图,增强学生区域认知;通过分析造成校园小尺度范围内樟树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植被作为地理环境的产物,其生长状况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增强其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念。校园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场所,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将课堂与生活对接,增强了地理学习的实践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正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地理研究性学习往往与真正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调查式项目实践活动依托真实情境、聚焦真实问题,其内容包括项目的合作与评价,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培育和践行地理实践力。本文以“生活性服务业”内容为例,以杭州市临安区奶茶店分布调研为主题开展调查式项目实践,通过确定调查目标、制定调查任务、整理调查结果、开展调查评价等环节完成项目实践活动,并尝试通过调查式项目活动引导教师及时变革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内驱式学习,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郭进修 《极地研究》1991,3(1):39-46
本文用澳大利亚墨尔本气象中心,苏联南极青年站地面天气图和NOAA-10,NOAA-11极轨卫星云图确定了东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附近海域1990年1—2月份气旋中心位置;讨论了这些气旋的活动特征。分析了实测大风对应的天气系统,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特征,指出普里兹湾沿海存在气旋、锋面以及锋面云和气旋先后相继的影响。锋面及锋面、气旋先后相继影响与500hPa上的强高压脊天气形势、强风与锋面带中纹理非常不均匀区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和2004年的夏天,全国很多地方都面临着电荒、油荒。浙江是全国最缺电的省份之一,一次次的拉闸限电,严重地干扰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再一次体会到了现代生活的另一面:在我们不再担心物质匮乏,习惯于享受各种家用电器带给我们舒适生活多年之后,“节约用电”再次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在假期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以“节约用电”为主题的地理活动,收效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2.
郭进修 《极地研究》1991,2(1):39-46
本文用澳大利亚墨尔本气象中心,苏联南极青年站地面天气图和NOAA-10,NOAA-11极轨卫星云图确定了东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附近海域1990年1—2月份气旋中心位置;讨论了这些气旋的活动特征。分析了实测大风对应的天气系统,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特征,指出普里兹湾沿海存在气旋、锋面以及锋面云和气旋先后相继的影响。锋面及锋面、气旋先后相继影响与500hPa上的强高压脊天气形势、强风与锋面带中纹理非常不均匀区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杭州市七堡老街研学活动为例,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从经济地理、文化地理和交通地理等视角对七堡老街进行探索,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在每一章的后面安排了一个“问题研究”,它不仅指导师生探究现实中的地理问题,还通过开展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搜集、处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深入研究和落实新教材中“问题研究”的内容和要求,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孙庆红 《地理教学》2010,(19):33-35
一、回到“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策略符合中学地理教育规律 地理学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生并发展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正确认识来自于实践,验证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加以应用。中学地理课程应该反映其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并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6.
引言我国多次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人造地球卫星,迈进了空间技术的先进行列。成功地研制了甚高分辨率的卫星云图接收机和静止气象卫星接收装置,积极参加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水文十年等全球性的科学技术活动。研制了多种遥感仪器,开展航空遥感试验和进行卫星遥感的科学和技术准备。同时,也引进了部分美国陆地卫星所提供的遥感图象资料,研究它对我国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专题13“人类活动与气候”一章以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与雨岛为例,介绍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本章节的内容难度不大,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内容之前,对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的内容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对此,笔者认为“人类活动与气候”的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应用MICAPS常规资料结合FY-2卫星云图,通过天气分析与物理量诊断分析方法,对红河州2007年5月16~18日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这次过程主要影响天气系统为初夏孟加拉湾风暴、700 h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冷空气侵入孟加拉湾风暴外围环流导致强降水发展并持续。冷锋切变南下有利于水汽凝结量的增加及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环境的形成。孟加拉湾风暴带来的充沛水汽输送和强烈的上升运动与不稳定大气为持续强降水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卫星云图上强对流云团覆盖区与红河州强降水区相对应。  相似文献   

19.
何修斌 《地理教学》2010,(11):33-34
“一图多问”是指教师不断地挖掘、提炼教材,以教学简图的形式,突破问题“瓶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过程。使充满智慧的课堂成为启迪思维,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品质的平台,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敲门砖”,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1.通过本次活动课,巩固教材中交通运输章节知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教材中交通运输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培养知识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