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岔金矿床是吉林省内首次发现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它与南岔铁矿床属同一矿区,铁与金相毗邻(有的铁矿层破碎后含金)。1959年以来,在南岔铁矿床多次评价工作中做过金属量测量、重砂、水系沉积物取样工作,圈有金异常。1983年我所金矿室在该区进行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重砂测量,圈出金和辰砂等套合异常。1984年我所化探队在区内进行土壤测量,并采残坡积重砂样验证。对金光谱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经趋势分析圈出剩余异  相似文献   

2.
土壤金量测量,也可称之为“坡残积重砂测量”。它是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重砂测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找金方法。过去使用该法在小西南岔铜矿中找到了共生金,使原认为“小而贫”的铜矿变成了大型的金铜矿床。之后使用该法在小西南岔外围,又相继找到了若干矿脉,经勘探所获储量占全矿区总储量的45%以上,扩大了矿区找矿远景。近年来,我国找到的大型金矿之一的广东河台金矿,也是以古老的重砂法追踪找到  相似文献   

3.
阿尔泰造山带砂金矿资源丰富,前人对河流中的砂金矿进行了详细研究,而对山间盆地中赋存的砂金矿研究较少.本文对哈萨克斯坦阿尔泰造山带南缘最东侧的戈尔诺耶古近纪含砂金盆地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地质、自然重砂测量圈定了砂金异常,经浅井和砂钻等工程深部查证,结果显示砂金主要赋存在古近纪粗粒的石英砾石层中,砂金形态以片状为主,是以微...  相似文献   

4.
张素荣  张琳  张大可  贺福清  聂仁祥 《地质通报》2014,33(12):1956-1960
自然重砂测量是矿产勘查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近年的找矿工作中,自然重砂测量陷入了一种逐步淡出常规找矿的尴尬境地。原因在于:1重砂找矿依靠矿体露头的自然剥蚀,而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程度的提高,找矿工作向寻找隐伏矿体和深部找矿方向发展;2在以往的工作中,自然重砂测量主要侧重于目标矿物量的研究,在这一领域与化探相比又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呈现出逐渐被化探所取代的趋势。从成因矿物学角度分析自然重砂测量在今后矿产资源调查工作中的作用,探讨自然重砂测量找矿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重砂测量,是普查找矿常用而又比较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对黄金普查来说,它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重砂测量之所以有效,除了矿物本身有较大的比重外,还须具备几个前提条件,即:1.重矿物颗粒的大小,必须能在一般重砂鉴定仪器中分辨出来;2.某种重矿物若赋存于其他矿物中,则必须使之从寄居矿物中解离出来;3.矿床必须经地表暴露,长期受风化剥蚀,为重砂提供物质来源. 根据这几个前提考察,就会发现以下问题: 1.有的金矿床,黄金粒度极小,小到在双目镜下无法分辨.如山东某金矿,黄金粒径小于0.5微米者占9.19%,0.5~6微米者占29.93%,6~50微米者占44.42%,大于  相似文献   

6.
依托于"北京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自然重砂和化探专题,结合北京黄松峪地区的金矿分布特征,对已有的1:20万自然重砂和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后,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松峪地区金矿物自然重砂异常与地球化学异常,两者的吻合程度高,自然重砂异常完全在地球化学异常的范围内,且93%的范围存在于地球化学异常II级与III级富集带中,所圈出的自然重砂和地球化学异常能直接指示相应地质体的含矿性。同时,自然重砂异常亦表明,在一级异常点密集的区域,是寻找金矿的最有利部位。从而验证了,利用自然重砂对寻找金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1981年,我们在河北省某砂金矿区的重砂找矿工作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重砂矿物。经研究,此矿物是未曾发现过的新矿物,命名为滦河矿(Luanheite) 一、滦河矿的产状砂金矿区长25 km,宽200—400m,四级河漫滩发育。自然金主要见于混合砂砾层中。混合砂砾层含有70%的卵砾,20%的中粗粒砂,10%左右的粘土。砾石磨圆度较好;主要由  相似文献   

8.
莫春虎  吴滔 《地质通报》2014,33(12):1999-2004
黔西南地区是中国西南低温成矿域中卡林型金矿最重要的矿化集中区,由于该地区金的粒径极小,难以构成自然重砂异常,故不能直接运用自然金矿物来指示寻找黔西南的卡林型金矿。在贵州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工作过程中,对黔西南地区的自然重砂矿物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采用细粒黄铁矿(载金矿物)、砷矿物(伴生矿物)、锑矿物和汞矿物的自然重砂组(综)合异常对寻找黔西南地区的卡林型金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9.
Ⅰ我院两年来重砂测量工作基本总结一、引言重砂测量是矿产普查的一种方法,58—59两年来我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在山东、湖北、湖南等十个省区进行正规的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其中包括面积重砂测量。重砂测量主要在现代河流冲积层中取样,样品一般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工作地区。淘砂采取量约0.01—0.02M~3,视供给区情况而变化,重砂重量平均为10—20克。取样密度约为0.25—0.8 个/KM~2。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规模的区测普查工作正在全国蓬勃展开,自然重砂和人工重砂鉴定工作量日益增加,重砂机械分离中磁选、电磁选采用什么仪器成了一个重要问题。我省区测队过去曾用过苏制的索契涅夫多极强磁铁,后因苏修停止供应,我们就用马蹄形永久磁铁和电磁仪。但电磁仪需要电源且笨重不便携带,不适合外分队重砂分离使用。为了配合当前区测普查中大量自然重砂和人工重砂野外鉴定分离工作,我室1973年组织了试制多极强磁铁的革新小组。  相似文献   

11.
1 矿产普查勘探工作的现状分析 矿产普查勘探工作的研究程度和应用技术手段在我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已覆盖了全国,基础地质研究有了较大的变化,小比例尺区域性矿产预测工作(区划)已基本完成,各种矿产已基本划分出了矿带、1/20万航磁、1/20万航放、1/50万重力、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重砂测量已基本覆盖全国。遥感地质工作普  相似文献   

12.
    
<正>自然重砂测量是利用矿床或含矿岩石中某些矿物在风化、搬运、沉积和富集的地质作用过程中,由于物理性质(硬度、比重、解理等)和化学性质的差异,在残坡积层或水系沉积物(冲积层)中沉积并被鉴定出的密度较大(密度一般大于2.9g/cm~3)、相对硬度高、耐风化的自然矿物进行找矿的一种地质矿物找矿方法。自然重砂可作为指示性矿物,追索原岩产出位置,研究原岩成因,因此具有找矿指示意义。中国自然重砂测量工作是在20世纪50—80年代伴随1:20万(包括部分1:5万)区域地  相似文献   

13.
徐桂林  石晓兰 《华北地质》2005,28(3):160-167
冯昌金矿区位于河北省武安市东北部。利用重砂、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通过对武安冯昌一带系统扫面和重点加密工作和1:1000比例尺填图,找到十余处含金蚀变矿化带。根据探槽取样分析数据圈定出5个金矿体。矿体产于闪长(玢)岩外围的三叠系长石砂岩破碎带中,褐铁矿化是地表的找矿标志。该类金矿是河北省金矿类型中少见的一种较特殊的类型,对其深入探讨和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新一轮1:20万溪流重砂测量的目的意义、野外采样、重砂矿物鉴定、数据处理、异常查证等各项方法和要求;并提出了建立重砂资料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重砂测量是矿产普查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之一。粤北某汞矿田即是运用此法而找到的。自一九五八年根据一比二十万重砂测量发现区域汞矿分散晕开展普查工作迄今,分别在矿田内及其外围进行了一比五万、一比一万与一比二千重砂测量,采集了上万个样品,从而圈定了矿田范围及其中17处分散  相似文献   

16.
过去,重砂普查方法主要是以查明各种松散沉积物中物理化学性质相当稳定的金属矿物并对它们的晕圈进行填图为基础的,这种仅仅依靠鉴定出来的重矿物无疑降低了重砂方法在普查工作中的作用。现在,重砂方法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方向,这就使得重砂方法能够提供更全面、更详细,并且更多的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东昆仑造山带位于中央造山系中西部,金矿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成矿带之一。然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在新疆和青海接壤的东昆仑地带仍然存在较大的找矿薄弱区,金矿找矿工作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本次在东昆仑西段新疆阿确墩地区开展矿产地质调查中,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查证、1∶1万地质草测,在豹子沟一带新发现金矿化蚀变带2条,地表出露规模较大,Au品位较高,具有良好的金矿找矿前景。豹子沟金矿的发现,对促进新疆东昆仑西段的金矿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砂金和砂铂的普查勘探中,重砂鉴定十分重要.这种鉴定工作与地质测量中的鉴定不同.地质测量时,采取重砂样品一般是为了确定有用矿物的机械扩散晕和研究区域性成矿规律.由于它着重要研究的是各种有用矿物的组合,而不严格要求确定这些矿物的数量,所以,一般都采用半定量的方法.砂金和砂铂的普查勘探则与此不同,需要鉴  相似文献   

19.
贵州金矿有多种类型,其中价值较大者为微细浸染型。以前用单纯的地质及自然重砂方法找这类原生金矿,进展甚微。近年来采用化探、地质等多种方法进行普查,已收到较好效果。贵州物探队在黔南某地采用土壤测量,  相似文献   

20.
滇东南地区岩溶型砂金矿床的产出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光武  龙学辉 《云南地质》1996,15(4):351-358
滇东南地区系云南高原典型的岩溶发育区之一,岩溶型砂金是本区砂金矿床的重要类型。区内岩溶砂金矿床(点)多,分布面积广,其远景储量达七千多公斤。本区砂金矿开采历史悠久,民间淘金一直未曾间断过。但该区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在此之前仅有308地质队和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分别在马关县的金厂坝及大马固、油菜地等处作过砂金的普查工作。1987年,昆明工学院承担省教委、省科委的研究项目,在西畴、马关二麻栗坡、文山等地区进行了砂金矿地质调查研究。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测试,对滇东南地区岩溶型砂金矿床(点)的产出特征及找矿方向获得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