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百色盆地油气综合化探异常 ,指出断块 (断鼻 )型、演化型、断层裂隙型、浅层油藏、浅层气藏等油气藏的异常特征 ,是评价油气藏的基础和寻找油气藏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黎绍杰 《矿产与地质》2000,14(4):260-264
总结了川中地区的油气藏综合化探异常模式类型及与油气藏类型的对应关系,并运用水平分异理论推演了随油气藏储量在不同历史附段其油气化探综合导演模式所发生的相应变化。油气藏综合化探异常模式对油气藏类型及物性具有良好的良好指示作用,可根据油气藏的综合化探异常模式进行地质反演,从而对所在地区的油气远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四川盆地内不同类型油气藏的综合化探异常模式,发现了白马—松华气田及其它10多个油气藏,并在油气化探产层预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须家河组和蓬莱镇组产气层的地球化学指纹指标,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取了丰硕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4.
赵友方 《矿产与地质》2001,15(5):354-360
介绍综合化探新方法在各种厚层覆盖区快速寻找不同成因类型的有色、贵金属隐伏矿床的试验研究及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柴达木盆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表油气化探和井中化探勘探工作,结果显示油气化探对盆地内现有油气田具有良好的地质指示效果,并建立了以环状或半环状晕为主的油气藏综合化探异常模式。油气化探技术在盆地勘探新区的油气远景预测评价、钻井预测等方面效果良好,在现场随钻预测和发现井中油气产层、显示层方面亦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油气化探技术在柴达木盆地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百色等油田测试数据为依据 ,从理论上探讨了综合化探异常模式的形成机理和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7.
贾国相 《矿产与地质》1994,8(6):461-465
在土壤油气综合化探异常的评价解释工作中,如何区分和判别由地下深处油气藏引起的真异常和因某种影响因素引起的干扰异常是非常重要的。在研究不同性质土壤,即土壤酸碱度对吸附烃和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油岩出露地在引起的干扰异常、断层引起的干扰异常和煤层引起的干扰异常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及其与油气藏化探异常的判别。  相似文献   

8.
贾国相  阳翔 《矿产与地质》1995,9(5):360-362
在TX天然气田(藏)上方和周边的综合化探异常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成气成油区段的位置。特别是以CH4、C2H6、C3H8、ΔC指标在气田上方所具有的顶部晕和吸附相态Hg、Ks、Fe^2+元素指标在气田周边形成的半环状晕,二者形成的镶嵌结构。其镶嵌结构地段正好指示地下深部天然气田分布中心位置的特征,是天然气综合化探寻找天然气田重要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和异常评价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9.
土壤油气综合化探异常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壤油气综合化探异常的评价解释工作中 ,如何区分和判别由地下深处油气藏引起的真异常和因某种影响因素引起的干扰异常是非常重要的。在研究不同性质土境 ,即土壤酸碱度对吸附烃和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影响的基础上 ,探讨了生油岩出露地表引起的干扰异常、断层引起的干扰异常和煤层引起的干扰异常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及其与油气藏化探异常的判别  相似文献   

10.
1 油气综合化探异常成因 壤中油气化探异常是地下油气藏或地质构造岩石、地表污染干扰和其它信息源形成的产物,各种地球化学信息的综合反映是信息源的“指纹”示踪依据。本文着重探讨油气从油气藏散失,向地表运移能否形成化探异常、烃气成因类型以及盆地所获得的各种异常与油气藏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1.
依据黄河三角洲地区特殊的地质地球化学景观条件,首先确定烃类非烃指标组份合理的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然后应用非常规固定化探异常浓度带的技术方法,对林区已知油田和阳区未知区段进行详查评价试验,均取得寻找和圈定评价油气藏的良好效果。实践表明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应用油气化探详查评价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评价方法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油气化探指标的处理与综合评价是油气化探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油气化 探找油气藏效果。模糊评价是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关系原理,结合已知探区油气化探指标在油气藏 上方或油气藏储层的规律性变化,找出反映油气藏属性的信息,结合地质环境资料,建立模糊评价系 统,对该探区化探指标异常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13.
渤海海域古潜山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的辽东湾、渤西,渤南,渤中4个区块的5个潜山构造带均发现了古潜山油气藏,其含油层系有中生界,古生界和太古界,储层为火成岩,碳酸盐岩和混合花岗岩系,油气藏型有不整合残丘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等。通过对该区构造格局及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条件研究表明,下第三系覆盖的低潜山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单元,长期活动的大断裂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而储集条件影响了油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14.
以百色等油田的测试数据为依据 ,讨论了油气综合化探异常的成因和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从地表化探土壤样品的采集深度、采集层位和介质的统一、采集可靠性的相关检验、吸附烃样品脱气温度的选择 ,以及不同景观条件下背景值的确定方法等 5个方面 ,介绍了油气综合化探的工作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 ,将有助于追踪与地下油气藏密切相关的地表综合异常  相似文献   

16.
非常规综合物化探方法油气预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缺乏系统与综合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异常形成的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在参数的优化组合及异常的求取上尚有诸多不足。针对后一种情况,选择松辽盆地东岭构造作为实验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选取低能吸附烃、放射性测氡及土壤热释光三类参数进行了优化组合,分别计算了综合指标MAE与MAC及组合熵,然后对各值采用泛克里格法求取异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研究应从异常形成的机理入手,建立三维非常规综合物化探油气预测模式,以提高油气预测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井中化探逐渐成为鉴别油气属性、识别烃源岩特征的重要技术方法。本文以井中化探多指标、多参数方法,对我国东部某盆地探井中的烃源岩进行识别,为油气勘探中选择目的层和储量评估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CXQ构造油气化探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CXQ构造上进行的油气化探结果表明深部拥有油气活动,结合地质构造综合评价认为它具有形成构造圈闭油气藏的条件。为下一步勘探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郭少斌  王南萍 《现代地质》2002,16(4):414-417
目前非震综合物化探方法油气预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方面缺乏系统与综合的基础性理论研究 ,异常形成的机理还不十分清楚 ;另一方面在参数的优化组合及异常的求取上尚有诸多不足。针对后一方面的状况 ,选择了松辽盆地东岭构造作为实验区进行探索。选取低能吸附烃、放射性测氡及土壤热释光 3类参数进行了优化组合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计算了组合熵 ,然后对各值采用泛克里格法求取异常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并指出下一步研究应从异常形成的机理入手 ,建立三维非震综合物化探油气预测模式 ,这是提高油气预测成功率的可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大港探区前第三系显微荧光分析及油气运聚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港探区中区岩石粒间油气成因的显微迹象进行了荧光显微分析,对该区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及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油气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港古井区油气运聚具有上下小,中间井段相对大的规律,反映出本区生产的油气可能来自侧向运移,而具规模性的油气运聚主要发生于中间井段,而扣井区油气运聚则表现出明显不同成熟度的油气从下向上的纵向运移特征,表明岩石矿物粒间油气成因的显微迹象荧光特征研究是评价油气藏的一个重要补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