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祁连造山带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区域控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100万区域重力、构造航磁、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测深等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祁连造山带区域构造、深部构造和区域控矿作用;祁连山造山带与周边具有不同地球物理场特征是划分构造单元的依据,在内部基底断裂构造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深部构造处在地壳厚度变异带边缘。并要考虑构造演化对成矿控制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岩石圈构造单元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廷栋 《中国地质》2006,33(4):700-710
笔者根据地壳表层构造与深部构造相结合原则,提出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应遵循的6条原则。根据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别是地球物理场所显示的特征,以贺兰山—川滇南北构造带为界,初步把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划分为中亚岩石圈构造域和东亚岩石圈构造域2个一级岩石圈构造单元,并进一步划分出6个二级构造单元:西域岩石圈块体、青藏岩石圈块体、松辽岩石圈块体、华北岩石圈块体、华南岩石圈块体、南海岩石圈块体,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主要特征。最后,就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福安—南靖断裂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动以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在全国统一的一、二级构造单元划分框架下,以反映早古生代末构造格局为主,福建省大致以福安—南靖断裂构造带为省内一级构造单元为边界划分西部华夏地块、东部闽浙沿海火山侵入杂岩带2个三级构造单元,讨论了福安—南靖构造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4.
甘新蒙北山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区域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忠  李百祥 《甘肃地质》2008,(4):51-57,63
甘新蒙北山地区处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3大古板块的汇聚部位,构造形迹的复杂性致使长期以来对于该区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不同的学派说法不一,相同的学派在某些具体问题认识上也是各持所见。本文利用甘新蒙北山地区1:100万、1:20万区域重力、构造航磁、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测深等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甘蒙北山区域构造、深部构造和区域成矿的关系,也为板块构造研究提供了地球物理场依据。  相似文献   

5.
依据合肥盆地的高精度重力、航磁和大地电磁测深等地球物理资料处理,通过地层密度、磁性和电性等物性特征的分析,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初步确定了盆地的断裂展布及中、新生代地层发育特征,认为合肥盆地构造平面展布大体上可看作"周坳围中隆"的构造格局,将盆地划分为四个一级构造单元,进一步划分为十个二级构造单元,为丰富盆地构造分析提供了综合地球物理信息。根据各构造单元的地球物理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指出六安低凸起和蜀山断裂带为盆地内有利的油气富集带。其中防虎山构造、小庙构造、木厂埠构造和小庙断块等为油气运移的指向,该带成为盆地有利勘探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大中条地区重磁场特征及其断裂分布与构造单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旭亮 《地质与勘探》2015,51(3):563-572
大中条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铜、金、铁矿集区,区内各类矿床的分布与该区的构造演化有关,并受构造体系、岩浆活动等地质因素控制。因此,系统研究本区的断裂分布和构造单元是预测隐伏矿床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大中条地区重、磁场特征研究,系统推断了该区断裂分布并划分了构造单元。对重、磁场特征的研究表明,布格重力异常与化极磁力异常均呈现东西分带的特征,这是大中条地区前寒武纪、中生代和新生代三期构造演化的综合反映。研究中利用重、磁位场边缘识别技术推断出11条断裂,对断裂的研究表明,大中条地区断裂以NE向和NW向为主,大多形成于元古代和中生代,多数断裂表现出多期活动的特点。综合重、磁场特征,构造演化特征及断裂分布,大中条地区可划分为4个一级构造单元和7个二级构造单元,构造单元控制了矿床的成因和分布。上述研究成果对大中条地区构造划分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云南及邻区的深部地质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处在几个大地构造单元交汇处,构造较复杂。各大地构造学派,对本区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与认识也很不一致。本文仅据深部地质资料来划分本区大地构造单元,与过去传统地质学的划分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其工作方法是从物理场的角度,计算出区内莫  相似文献   

8.
利用重、磁、电资料对天津市地球物理场和基底构造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研究认为:重、磁、电综合地球物理场可以较好的复原研究区当今构造格架,区域性的地球物理场总体是太古宇结晶基底的反应,局部异常场的变化与中生代以前形成的褶皱基底的起伏关系密切,表现出被断裂分割的断块组合的特点,沿深大断裂多有磁性火山岩分布。在圈定主控断裂体系的基础上,划分了马兰峪复式背斜、冀中坳陷、沧县隆起、黄骅坳陷4大构造单元,并依据重磁异常对区内局部构造和磁性体的分布进行了圈定,这些成果为区域地壳稳定性和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了基础地球物理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研究区已有的物化探资料进行了重新整理、分析解释 ,结合可地浸砂岩型铀成矿理论和已知的控矿地质因素 ,研究和认识十红滩地区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场的区域特征 ,在此基础上 ,划分了控矿次级构造单元 ,研究氧化还原带定位 ,确定了地震地层层序 ,分析了铀源及铀的活化迁移等 ,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以多道地震为主的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将南海北部陆架上的雷东坳陷划分为四个凹陷和三个凸起,就其地层的沉积特征、重磁场特征、断层发育情况讨论了各构造单元的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1.
合理划分成矿区带对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和勘查具有指导价值,而正确认识构造单元性质和成矿时期的构造环境是成矿带划分的重要前提。本文从地质建造、地球物理、卫星遥感等多角度全面分析了阿尔金山的内部组成及其边界断裂特征,认为阿尔金山原属于南塔里木地块的组成部分,阿尔金造山带是在古老地块基础上活化以后形成的特殊造山带,其特点明显不同于秦祁昆造山系,阿尔金成矿带应划归塔里木成矿省。阿尔金成矿带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次级成矿单元:红柳沟-喀腊大湾(裂谷)成矿亚带主要形成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阿尔金(陆缘地块)成矿亚带主要形成石棉矿和玉石矿;迪木那里克-苏巴里克(裂陷槽)成矿亚带则以沉积变质型铁矿和石棉矿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盛学庸 《贵州地质》2012,29(3):235-239
黔东南地区昔称雪峰隆起,属扬子地台次级构造单元江南台隆的西段。自70年代引进美籍华人比较大地构造学家许靖华远程推覆构造理论后,部分国内机构和学者对这一地区的大地构造属性进行了再认识,并最终将其从扬子地台剥离出去,归入早古生代华南造山带范畴。然而这一结论却与该区客观上存在钾镁煌斑岩型金刚石原生矿成矿活动相矛盾。为查明究竟,笔者对该区金刚石成矿作用及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全面分析,从金刚石地质学;邻区加里东俯冲带的位置及其两侧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的巨大差异出发,论证了该区的早在中-晚元古代即已克拉通化,故应还其本来面目———扬子地台次一级构造单元-江南台隆之西段-雪峰隆起。  相似文献   

13.
14.
全球范围内的北西向构造被称为特提斯巨型线性构造,中国境内以婆罗科—祁连山—秦岭线性构造带为主干的北西向构造十分发育,这是一组重要的控矿构造。依据冀西北地区1:20万区域重力调查成果,讨论了区内北西向构造的地球物理(重力场或磁场)证据及其对重要矿产的定位控制作用,其中康保—赤城—密云断裂是铅锌银最佳成矿带;张北—张家口—怀来—昌平断裂是活动地震带;万全榆林沟—涿鹿倒拉咀断裂则可能是重要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界线。  相似文献   

15.
辽西凌源—北票断裂带有限应变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武  武广  王宏博 《地质与资源》2004,13(2):75-79,102
凌源-北票断裂是内蒙地轴与燕山台褶带之分界断裂,对辽西大地构造格架和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形成均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和超微构造研究方法,恢复断裂带应变历史、计算断裂带古应力差值,研究表明:凌源-北票断裂带为拉长型应变与平面应变的过渡类型;该断裂存在两种明显不同的应变状态,NW-SE向最大主应变轴反映了燕山运动第二幕及其以前的应变状态,NE-SW向最大主应变轴反映出辽西中生代断陷盆地形成时的应变状态.通过位错密度计算出凌源-北票断裂带的古差异应力值为32.7MPa.凌源-北票断裂经历了辽河、燕辽、印支及燕山运动的叠加与改造,具有复杂的变形历史,燕山运动第二幕是本区的定格构造,奠定了凌源-北票断裂带的最终样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阿尔泰山南缘区域化探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大地构造、地层地球化学剖面以及地球物理特征,对该区进行了构造地球化学单元的划分,并探讨了不同构造单元的元素组合、控矿因素、成矿类型及矿产预测。  相似文献   

17.
The history of the Azov-Kuban submontane depression and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its geotectonic evolution are given on basis of the abundant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available. The geotectonic plan and environment of the depression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underwent rather considerable alterations. Throughout the territory under consideration these, alterations were manifested nonuniformly. Accordingly the author distinguishes four principal stage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Azov-Kuban depression and gives a brief characteristic of each stage. — Author's English summary  相似文献   

18.
论舟山-国头断裂带的性质及其向陆区的延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荣昌 《物探与化探》1988,12(4):249-255
本文根据东海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资料,讨论横贯我国东海海域的舟山—国头断裂带对东海地质构造的控制作用及其延伸问题。“东西分带,南北分块”是东海地质构造的基本特点,也是东海地球物理场的基本特征。但南北分块的界线在何处?舟山—国头断裂带是否向陆区延伸?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它涉及我国东部的大地构造格局。作者根据地球物理资料及部分地质资料,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供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浙西松木坞群的解体—同位素定年的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伯根  唐红峰 《地质论评》1995,41(5):457-462
松木坞群是浙西前晨旦纪重要地层单元,其上部主要为玄武岩-流纹岩组合,中、上部主要为灰紫色、灰绿色滨海砂屑岩。现对其上部酸性火山岩中的单颗粒锆石测得U-Pb同位素年龄值827Ma和809Ma,由此确定它相当于杭州萧山地区的上墅组火山-沉积岩单元。  相似文献   

20.
共轭伸展褶劈理夹角的定量解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90 年代初以来,中国地质学者先后在浙、皖、赣、湘的“板溪群”及震旦系中发现了古生代的生物化石。因此,再次将“板溪群”是否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江南古陆是否存在以及华南大地构造格局是否需要重新厘定等问题提了出来。1993 年笔者于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内的“双桥山群”岩块中,首次发现了含晚古生代的放射虫硅质岩。1996 年又在该混杂岩带多处的“双桥山群”岩块和“下震旦统志棠组”中找到了含晚古生代的放射虫硅质岩,还首次在“登山群拔竹坑组”中发现了早古生代的几丁虫化石。经数年野外多次观察和对室内化石鉴定、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以及岩石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所发现的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及其岩石组合是一套洋盆深水相沉积;登山群拔竹坑组,是早古生代的一套浅水陆棚 深水陆棚 半深海相沉积。结合同行学者在邻区“板溪群”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笔者认为:“板溪群”不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而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岩带,江南古陆是不存在的,华南从早古生代到中生代早期还经历了一次洋盆演化过程,现在的构造格局是印支运动奠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