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维城市模型中的数据获取和组织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介绍了建立3维城市模型过程中数据采集和组织的方法。将建立3维城市模型的数据分为5种类型,分别建立空间数据库,属性库和图例库,并给出了三种数据库表之间的联系。在编程时,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各种数据进行组织,给出了各个类之间的组装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城市体系的旅游功能进行量化处理,采用分形方法研究其组织秩序来考察旅游城市体系对旅游活动的支撑作用,通过对长三角旅游城市体系组织秩序的信息维数的测算与分析,认为长三角地区旅游城市体系组织秩序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系统结构比较紧致,各城市之间的整体性较好,对旅游活动的支撑作用较强.无论北部子系统还是南部子系统,上海在其体系中均具有很强的中心辐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上海市对南部旅游城市体系旅游功能的加强程度要高于其在北部旅游城市体系中的作用.在目前条件下,上海还不足以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旅游城市体系整体性的提高,因此,加强上海的中心辐射作用,是使之成为实现长三角旅游城市一体化程度提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虚拟现实研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虚拟城市是3维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前沿领域。该文对在微机上如何建立虚拟城市作了初步探讨,把建立虚拟城市的方法分为3维真实场景建模,海量数据环境下的场景漫游以及确定任意时刻声音文件的调入时机三个部分,重点介绍了控制三维场景漫游,自适应层次细节模型,简单碰撞检测的实现方法,并提出了采用泰森模型调用声音文件的新思路,最后给出在VC 开发环境下用OpenGL建立虚拟城市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虚拟城市是 3维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前沿领域 ,该文对在微机上如何建立虚拟城市作了初步探讨 ,把建立虚拟城市的方法分为 3维真实场景建模、海量数据环境下的场景漫游以及确定任意时刻声音文件的调入时机三个部分。重点介绍了控制三维场景漫游、自适应层次细节模型、简单碰撞检测的实现方法 ,并提出了采用泰森模型调用声音文件的新思路。最后给出在VC 开发环境下用OpenGL建立虚拟城市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GML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论述GML(地理标记语言)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数字城市建设现状的认真分析,探讨GML技术对实现数字城市中空间数据共享和互操作的作用,指出了实施GML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基于作物植被指数和温度的产量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利用冬小麦返青初期至抽穗初期的累积植被指数和孕穗—灌浆阶段的温度累积值为模型因子 ,建立冬小麦产量估算模型 ,在建模过程中 ,分析了模型变量与产量的关系并对变量获取方法进行了适当改进 ,简化了变量的获取途径 ,为模型的业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邹逸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2):22-25
叙述了面向“数字城市”多源数据的空间数据立方体空间度量的基本定义;描述了空间度量的聚集概念,并结合具体的图例阐述了点状、线状、面状空间度量的聚集过程;解释了空间数据立方体维上钻、维下翻、维层次上钻、维层次下翻的空间度量聚集操作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9.
从内容、空间尺度、时间维、综合程度、建模方式、复杂程度和数学方法等方面对目前的城市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分类。论述了城市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模型研究内容日益丰富和多元化;从静态模拟到动态模拟发展;从子系统模拟向综合系统模拟发展;遥感和GIS的应用以及与城市模型的集成。对城市模型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的城市模型开发应基于综合方法的思想,注重加强城市基本理论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强调城市模拟的动态性和综合性。充分借助遥感与GIS等技术手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以城市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历史数据分析为基础的传统城市空间发展模型面临着数据来源与研究框架的革新。本文首先阐述了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概念内涵、相互关系,进而在梳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城市模型相关研究基础上,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模型研究提供了更为精细、实时、全面的数据来源,拓宽了城市模型研究的时空尺度,并在城市系统运行模拟与仿真方面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本文从城市数据监测采集与互联共享、城市系统运行问题梳理与综合分析、城市空间发展模拟仿真与决策评估、城市空间发展规划体系4个层面尝试构建基于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城市空间发展模型总体架构,对于丰富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理论框架,指导智慧城市空间规划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空间实体编码是空间数据组织的关键,是地学信息查询、检索和数据挖掘的基础。该文针对传统的ID编码技术的不足,围绕无边界GIS与全球空间数据组织的急需,将空间实体的位置信息引入ID编码中,提出了一种由主副码构成且综合考虑了空间实体所在宏观象限、空间实体位置和唯一检索标识三方面信息的QuaPA编码方法。以矿山GIS为例,论述了无边界2DGIS和无边界3DGIS中基于高斯坐标系的QuaPA编码方法;以全球空间数据组织为例,论述了基于经纬坐标系和球面半径的地球QuaPA编码法。分析指出,QuaPA法从原理上支持基于窗坐标的快速空间索引和格网索引机制。 相似文献
13.
邹逸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5):26-30
定义空间数据立方体地理空间维、专题维和时间维分别包含的数据种类和内容;设计它们的维和维层次数据结构;表述地理空间维、专题维和时间维在概念层次和物理层次上构成空间数据立方体的方法;确定地理空间维、专题维和时间维数据的多维数组组织方法,以及多维数据的数据文件和虚拟内存存储策略;表达多维数组中记录间的关联运算和多维数组的压缩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球面剖分格网的矢量数据组织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球面剖分格网系统的优势和目前矢量数据存储方式存在的缺陷,提出基于球面剖分格网系统的矢量数据组织模型,以期更有效地存储和管理大范围多模式的矢量数据.主要讨论了矢量对象在不同格网层次下的剖分组织方法及其重构表达问题,并创新性地提出了球面矢量交换文件格式(SVE).同时,基于球面剖分格网系统设计了矢量数据的空间拓扑关系构建模式及多层次表达方式,为球面的矢量对象空间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体化时空数据建模是新一代GIS理论与技术研究的重要基础。基于对象关系数据库探讨时空数据库的数据建模方法,提出综合考虑矢量和栅格数据一体化的时空数据模型。首先基于基本类型派生定义矢量和栅格抽象数据类型,在此基础上定义时空数据类型为一系列空间类型的时间片序列。该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包括其数据对象和相关操作,将其嵌入对象关系数据库中,扩展其时空数据的存储和查询能力。利用该数据模型,可以统一考虑矢量和栅格数据,建立基于对象关系的时空数据库,并支持矢量—栅格一体化时空数据访问和操作,进而对新一代GIS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空间数据库的研究集中于基于对象 (Object)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 ,而基于场 (Field)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相对进展较慢 ,将来的需求要求空间数据库增加基于场模型的功能 ,特别是考虑到空间动态过程模拟的需要。该文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镶嵌在GIS系统里的空间动态模型语言 ,为模拟复杂时空过程提供数据库管理和算法优化支持 ,并支持逻辑清晰的模型框架结构。该语言可为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应用提供定量和模拟工具 ,扩展了空间数据库基于场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文献①中提出的基于过程的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POOSDM)为理论基础,将其应用于城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中,以验证该模型的实践可行性.POOSDM是从时空语义建模的角度反映空间对象的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事件因果联系,并且通过过程语义和面向对象思想的结合解决了时空动态数据的组织、存储和查询问题.通过分析城市地籍信息的时空变化特点,研究以POOSDM为基础的地籍地理实体对象化描述过程、相关定义和对象构建方法,探索城市地籍综合信息的组织方法和演变过程,为城市地籍时空数据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GIS多比例尺空间数据组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空间数据是GIS的基础,如何构建空间数据多比例尺分级体系是城市GIS建设的关键。该文分析了城市空间信息的多比例尺特点,在定义了“单元图形”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出GIS屏幕可视化空间信息随比例尺缩小的变化规律,依据此规律,提出了空间数据尺度间隔的“四倍原则”;介绍了“四倍原则”在城市GIS多比例尺数据分级中的应用方法和示例。 相似文献
20.
该文分析了三维数据重建的研究现状 ,提出了基于表面模型的三维数据重建方法 ,给出了具体的算法和应用实例。实例证明算法是收敛的 ,具有较高的精度。该方法对于三维数据重建、三维GIS以及数字城市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