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1980 IAU章动理论中关于天球历书极的定义。由于液核地球具有近周日自由极移,所以不能认为天球历书极对于地固坐标系没有近周日运动。建议把天球历书极的定义改为: “参考极的选择使得这个极相对于空固坐标系没有自由章动,对于地固坐标系没有日月极移;即它是消除日月极移的地球角动量极。”  相似文献   

2.
地平坐标系     
上一次,我们谈到了所有的天体看起来都好像镶嵌在一个巨大的天球上,而由于地球的自转,每天整个天球连同上面的恒星绕天极旋转一周,称周日视运动;在我们看来,恒星之间的相对的位置随时间没有变化,而人们把天球上的恒星划分到一个个星座当中。然而,星座只是对天体方位的一个粗略的描述,如果希望更加精确地、定量地描述天体在天球上的位  相似文献   

3.
“认识宇宙的历程”这个专栏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中学生。作者将通过漫谈的形式说明,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创造与实验的过程,没有想象力的死记硬背不可能造就具有创造才能的卓越科学家。了解天文学发展的过程,可使青少年更能体会、了解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真正能够启迪青少年科学探索的兴趣,往往比单纯地积累知识更重要。所以作者希望通过“认识宇宙的历程”的系列文章,帮助青少年读者理顺天文学发展的脉络,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及科学方法,从中引发他们探究宇宙奥秘的好奇心,养成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简要阐明参考系、参考架及其历史重大进程的基础上,对几种重要的、最新规范的参考系/参考架(质心天球参考系和地心天球参考系、国际天球参考系、国际地球参考系、太阳系动力学参考系等)的定义、实现和特点作了评述和分析,并对最新规范中与参考系、参考架有关的某些新概念的定义和新模式的应用(自2003年开始贯彻),如:天球中介极(CIP)、天球历书原点(CEO)、地球历书原点(TEO)、地球自转角的新定义、岁差-章动新模式的应用,作了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天球和地球历书原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天球参考系的使用、观测精度的提高和方法的改善要求采用与地球轨道运动无关的运动赤道上的起算点,Guinot提出的非旋转原点可作为这样一种选择。非旋转原点依赖于天球参考极。IAU决定从2003年起采用天球中间极作为天球参考极。非旋转原点在天球参考系的使用,可给出在天球中间极赤道上的天球历书原点,非旋转原点在地球参考系的使用,可给出在天球中间极赤道上的地球历书原点。回顾了非旋转原点的概念、以历书原点为参考的天球参考系和地球参考系的坐标变换,经出了在微角秒精度下天球参考极的坐标和历书原点的位置,讨论了采用历书原点对测定UT1的影响,指出当岁差章动模型、天极补偿、分点改正得到改善时,基于历书原点的UT1定义不需要更改,从而保证了UT1的连续。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 ,永远依存着自然环境。人不能脱离自然 ,自然哺育着人类发展。人的思维也是首先来自自然 ,在人类思维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一个永恒的科学主题 ,这便是宇宙。战国时期 ,尸佼给宇宙下过一个定义“四方上下曰宇 ,古往今来曰宙”。表明宇宙在空间上包罗万象 ,在时间上永无止境。回顾人类的自然科学发展史 ,的确会发现 ,宇宙的影响无时不在。换句话说 ,天文学在各种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 ,始终起着先导性的作用。  一、天文学开拓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人类认识自然首先得益于天文学。为了农业 ,就必须建立节气。而…  相似文献   

7.
关于天球参考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动序列计算和地球定向参数测定需要一个中间的天球参考极作参照,1984年,采用IAU1980章动理论,选取天球历书极作为参考极,利用改善岁差章动模型和由天文测地新技术确定地球定向参数实现的天球历书极,其精度可达0.1mas,随着理论和观测精度的提高,在微角秒量级下,章动和极移模型中周日和半周日成分分应被考虑,地球定向参数的高频成分已被测定,因此天球历书极的原先定义不再适用,需要更改,叙述了不同天球参考极的概念,天球历书极的定义,评述了天球历书极目前实现及其缺陷,介绍了新的天球参考极-天球中间极的定义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8.
哥白尼以科学的日心地动说战胜了托勒玫的地心说,康德以太阳系起源于星云的这种宇宙发展论来反对牛顿和林奈为代表的宇宙不变论,在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就是一部唯物论战胜唯心论、辩证法战胜形而上学的斗争史.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IERS的RSC 88C01实现过程中在有关基本源选取和参考架定向确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它们对IERS天球参考架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和维持高精度天球参考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人类日感地球资源匮乏。为了生存发展,人类将触角伸向地球以外浩瀚无垠的宇宙之中。为使学生早期认识宇宙,适应未来宇航世纪的发展,就必须从小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浓厚兴趣。近年来,作为上海市科技特色小学,我校在天文普及方面作了不少探索...  相似文献   

11.
寻找宇宙当中其他的生命智慧,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深远的梦想之一。随着天文学和空间科技的突飞猛进,很多曾经难以想象的宇宙奥秘正在被逐渐揭示出来。这些科学成就让我们准确地测定了地球在银河系中的位置,比较全面地认识了130亿年的宇宙历史,星系,恒星和行星的诞生和演化。  相似文献   

12.
在天文学飞速发展的20世纪里,天文学家在每一个可能的电磁波段都进行了多次巡天。这些巡天引领了无数个激动人心的伟大发现,并为许多研究课题,例如描绘银河系结构乃至宇宙大尺度结构以及搜寻极端天体等等方面,提供了海量的基础性数据。本文是对各种巡天的综合“巡视”,对近年来比较著名的大天区巡天——2MASS、SDSS、2dfGRS、UKIDSS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列举了它们作出的部分重要科学发现,并对未来的巡天工作进行了展望,希望能有助于大家更深入地认识巡天。  相似文献   

13.
一、天球坐标系 天体在天球上的视位置,可以用天体在天球的球面坐标来表示,天文常用的球面坐标系有地平坐标系、赤道坐标系和黄道坐标系。 1.地平坐标系 地平坐杯系有两个参量:地平高度和方位角。观测者的头顶方向与天球相交点叫天顶点(Z)。从观测者脚底方向与天球的交点叫天底(Z′)。与天顶和天底连线  相似文献   

14.
一、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在晴朗的夜晚,仰望天空,眼前像有一个半球形的夜幕天穹,上面点缀着无数星星,感觉自己仿佛是处在这个天穹的中心,这就是人们对“天球”的印象。天文学家为了研究天体的位置和天体的运动引入天球的概念,定义天球是以地心为中心,以无穷远为半径的假想球,所有天体都分布在天球上,地球自转轴的延伸叫天轴,天轴与天球的交点叫天极。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人们不觉地球运动,却看到所有天体都围绕着天轴自  相似文献   

15.
行星仪发展到18世纪,有了全新的名称太阳系仪(Orrery)。它不仅成为西欧贵族社会的“宠儿”,也为有钱的平民所青睐,并进入绘画艺术作品之中,成为那个社会的“时尚”。太阳系仪是当时西欧社会认识宇宙、探讨人和宇宙关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人类在探索宇宙奥秘的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其主要标志是恒星的内部结构与演化理论和宇宙大爆炸标准模型的建立。这一理论框架为宇宙中一切物质 ,包括基本粒子 ,原子 ,分子 ,行星 ,恒星 ,生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统一的科学图象 ,受到越来越丰富的观测的支持。然而在大爆炸宇宙模型和恒星演化理论之间存在一个人们了解甚少的领域 :就是由大量恒星组成而又作为宇宙基本单元的星系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 ?回答这一重要问题无疑是对 2 1世纪天文学的重大挑战。世界发达国家正在投巨资建造新一代巨型天文设备 ,如各个波段的地面的和空间的望远镜 ,把人类探测能力延伸到宇宙演化的早期。中国也己确定星系形成与演化作为我国天文学科发展的国家目标之一 ,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安排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以增加我国在这一重大领域的竞争力。“星系形成和演化”项目的目标 ,就是要在LAMOST建成之前 ,充分利用国内中小设备和国外大型设备资料 ,开展大样本统计 ,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 ,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开拓创新的能力 ,形成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队伍 ,在若干优选的课题方向上先期做出有高显示度的成果 ,以期在LAMOST建成之后 ,我国在宇宙大尺度结构 ,星系形成与演化方面跻身国际先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世界天文学史也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此项工作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可弄清天文学各个领域发展的来龙去脉 ,探索人类认识宇宙思维发展的规律 ,研究世界的近现代天文学史 ,总结近代尤其是 2 0世纪以来天文学发展的经验教训 ,吸取各国成功的经验 ,对于我国今后发展天文科学事业更是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我国的近代天文学是从西方传入的 ,到 2 0世纪初才开始有近代天文学的萌芽。此后 ,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奠基、创业、发展的历程 ,到 2 0世纪末 ,我们与国际上的差距已大大缩短 ,我国天文学已基本融入国际天文社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IERS的RSC88C01实现过程中在有关基本源选取和参考架定向确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它们对IERS天球参考架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和维持高精度天球参考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行星是在宇宙演化到一定的时间后形成的,它是天体形成的重要类型。与星系宇宙以及恒星不同,行星由于其质量相对较小,因此其演化也有其特殊的过程,比如,总体来讲没有像宇宙、星系和恒星那样,物质与性态变化那么剧烈。行星的形成和演化有其自己独特的规律。行星科学研究是人类在全面认识宇亩演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天文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20.
万同山 《天文学进展》1999,17(3):217-227
“下一代大型空间天文望远镜”(NGST)、“空间干涉测量飞行任务”(SIM)和“天体物理的全天球天体测量干涉仪”(GAIA)是21世纪初的大型空间天文望远镜的计划。NGST和SIM是NASA“起源计划”的关键项目,可用于探索宇宙最早期形成的第一批星系,星团,NGST是大孔径被动控制冷望远镜,口径4-8m,是哈毂空间望远镜(HST)和红外空间望远镜(SIRTF)的后续项目,它强大的观测能力特别体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