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严格的煤岩显微组分分离富集的基础上,采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以及开放体系下热模拟等方法,系统地对贵州水城上二叠统龙潭组(P_3l)煤中角质体的生烃潜力、热解烃组成特征、生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角质体具有很高的生烃潜力,其S_1+S_2为308.33mg/g,远高于丝质体(S_1+S_2为26mg/g)和基质镜质体(S_1+S_2为192mg/g),而与树皮体(S_1+S_2为297mg/g)相当。另外,角质体为一种好的生油组分,其热解烃中油占了67%(197.47mg/g);角质体热解产物主要为碳数较低的正构烷烃、烯烃化合物,此外苯、烷基苯(甲苯、二甲苯)、萘系化合物所占比例较高,而姥鲛烷和植烷含量则较少。本区角质体的主要生烃区间介于420~450℃之间(对应的R_o为1.1%~1.5%),生烃高峰在425~435℃范围内,最大产烃率对应的温度为430℃。角质体这种生烃潜力高,并且在高成熟度下大量生烃的特点对在成熟度普遍较高的华南地区寻找油气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涟源地区测水组,龙潭组煤热演化史及生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湘中涟源地区测水组、龙潭组煤的古地温地质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测水组、龙潭组的煤自沉积以来经历了深成热演化期、区域岩浆热演化期、低地热流演化期三个热演化和生烃特征。 相似文献
3.
海拉尔盆地乌9井煤含水热模拟生烃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海拉尔盆地乌9井煤进行含水热模拟实验,结果反映出煤在早期阶段产气率较小,且以生成非烃气为主,350℃后产气率明显增大,随模拟温度的增加烃类气体的组分碳同位素序列由正碳序列变为同位素序列倒转,说明了温度对天然气的组分碳同位素序列有影响。热模拟煤中可溶有机质表现出低饱和烃和高非烃、沥青质的特点,色谱上具有较高的Pr/Ph。煤具有两次生油高峰:即未熟—低熟油生油高峰,对应Ro=0.5%,产油率为0.85%;第二次生油高峰Ro为0.85%,产油率0.93%。煤显微组分组成特征决定了煤的生油特征。 相似文献
4.
湘中南龙潭煤系不同演化程度煤的生烃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手段,对湘中南二叠纪龙潭煤系中不同演化阶段煤的煤炭组成、有机质丰度,生烃阶段和烃泾潜力进行了研究,指出其中的气煤、肥煤和焦煤是具有较高生烃力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5.
6.
吐哈盆地侏罗系煤成液态烃生成演化的热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绝对密闭式干热解方法对吐哈盆地侏罗系腐殖煤的液态烃生成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在低成熟阶段(R_0=0.40%~0.65%)的液态烃产率变化幅度较小、地球化学特征也保持未熟—低熟特征;热解物产率曲线在R_0=0.58%~0.59%阶段呈现一个低谷;液态烃大量生成于R_0=0.65%阶段,产率峰值出现于R_0=1.09%阶段。进一步通过热模拟产物Pr/Ph、Pr/nC_(17)、Ph/nCl_(18)及饱/芳值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热解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热模拟残渣的热解色谱特征,及与典型煤成油进行对比研究.证实了侏罗系煤成液态烃主要生成并排驱于成熟阶段(R_0=0.65%~1.09%)。 相似文献
7.
腐殖煤的显微组分与生烃研究:以南华北太原组,山西组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煤岩学方法、热解分析和热模拟实验等,对南华北太原组和山西组腐殖煤进行了显微组分与生烃研究。腐殖煤的生烃量与显微组分组成关系密切,煤中富氢组分愈多,其生烃量愈大。富氢镜质体荧光性较强,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南华北太原组和山西组腐殖煤的主要生烃组分应是富氢镜质体和壳质组。 相似文献
8.
从显微煤岩学角度探讨了贵州六盘水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煤系煤的生烃状况。研究表明,树皮体和基质镜质体是研究区煤岩显微组成中主要的两种富氢组分,“富质镜体-较富树皮体”是主采煤层典型的煤岩组合特征,在成烃演化过程中,富氢镜质体和树皮体对生烃作出了主要贡献。渗出沥青体充填于镜质体微裂隙或细小孔洞以及丝质体胞腔中,这些微裂隙和胞腔和煤成油的保存,富集和运移起到关键作用。显微组分间的这种配置关系为煤成油藏的形居 相似文献
9.
采用有机岩石学一热解分析(ROCK-EVAL)热模拟分析方法对三种典型煤相和镜质组的产烃性质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产烃性质和有机岩石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同煤阶下煤和镜质组的产烃潜量S1 S2值气态烃和液态烃的产率以及湿气含量,得出煤相Ⅰ>煤相Ⅱ>煤相Ⅲ的特点:气态烃和液态烃组成上也有较明显差异.镜质组和煤的产烃潜量.S1 S2值与镜质组的相对荧光强度(I650nm rel%)和光变幅度(Ig/Io)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根据有机岩石学特征和产烃性质.镜质组可分为富氢镜质组和贫氢镜质组两类.在评价煤产烃性质时,必须考虑煤中不同煤相镜质组的还原类型。 相似文献
10.
以煤与海相泥岩的块状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升温速率下的排烃模拟实验,借助生烃动力学方法处理实验模拟结果,对煤与海相泥岩的残留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相泥岩残留烃在Ro为1.0%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而煤中残留烃在Ro为1.0%时达到高峰后便基本上保持稳定。煤吸附能力比海相泥岩的强,其残留烃量也比海相泥岩大。成熟作用对于煤及海相泥岩残留烃都有很大的影响。高过成熟阶段海相地层中烃类构成以油藏或输导层中原油裂解气为主,源岩中的残余液态烃也有一定的贡献,而煤在排烃结束以后煤中分散液态烃对裂解气的贡献更大些。煤中残留烃主要是前期形成的烃类由于排烃效率不高而聚集起来的,而海相残留烃基本上随着残余生烃潜力的降低而降低,这一方面说明海相残留烃受生烃作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排烃效率的影响。模拟样品中的残留烃及残余生烃潜力均可以与自然样品对比,表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上二叠统林西组具有潜在的较大生烃能力.在烃源岩生烃过程中侵入岩体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针对索伦地区辉长岩侵入体对林西组烃源岩的影响进行了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发现似层状辉长岩侵入体对围岩的影响范围仅相当于岩体自身厚度.在侵入界面的外侧,烃源岩具有变质分带现象以及有机质含量低、高熟和裂缝发育的特点,其根源是辉长岩体侵入时的较高温度和压力造成的.辉长岩侵入时带来的高温促进了烃源岩的热演化,并提高了有机质成熟度和生烃量;高压使围岩产生的大量裂缝为烃源岩排烃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密闭容器水热模拟实验方法,考察含铀物质对有机质热解生烃过程的影响。对热模拟实验产物分析发现,在暗色泥岩和煤岩样品中加入含铀物质后,气态烃和液态烃的生烃量都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其中煤岩的气态烃产量平均增加值为34%,而泥岩样品平均增加值也达到了30%以上。液态烃产率分析表明,含铀矿物也促进了泥岩和煤岩的液态烃产率。从泥岩氯仿沥青‘A’族组成分析表明,加入催化剂后泥岩的饱和烃和芳烃在高温阶段具有规律性的明显增大的趋势,反映出非烃和沥青质,甚至不溶有机质向相对稳定的饱和烃转化以及芳烃随演化程度增加的高聚合作用。综合以上分析,认为放射性铀对油气生成具有氧化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依据对临清坳陷东部禹城洼陷禹参2井和浓庄洼陷浓参1井两个烃源岩剖面的以及济阳坳陷部分原油和烃源岩样品芳烃馏分析、研究了低成熟-中成熟演化阶段演化芳烃化合物的成熟度指标,其中芳烃色谱宏观分布特征,芳烃环组成的变化,脱羟基维生素E(DHVE)β/γ异构体比值和北-苯并荧蒽/苯并「e」比的比值都是该演化阶段成熟度的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从显微煤岩学角度探讨了贵州六盘水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煤系煤的生烃状况。研究表
明树皮体和基质镜质体是研究区煤岩显微组成中主要的两种富氢组分“富镜质体 较富树
皮体” 是主采煤层典型的煤岩组合特征在成烃演化过程中富氢镜质体和树皮体对生烃作
出了主要贡献。渗出沥青体充填于镜质体微裂隙或细小孔洞以及丝质体胞腔中。这些微裂隙
和胞腔对煤成油的保存、富集和运移起到关键作用。显微组分间的这种配置关系为煤成油藏
的形成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六盘水地区具有形成煤成油藏的母质条件同时在煤层中具
有较好的保存富集以及运移条件如果存在有利的地质背景与之相配合研究区煤成油藏的
勘探开发工作将具有十分乐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颗石藻生烃的热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同一种属但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两种颗石藻进行了加热模拟实验,探讨其成烃机理。实验发现,颗石菏含有丰富的石油烃类,加热生成的正构烷烃及类异戊二烯烷烃分布与含颗石烃源岩相似。对颗石藻生烃的热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氯仿沥青大量产生及烃类组成发生较大变化的实验温度区间为200-300℃,此阶段产物相当于镜质体反射率为R为0.35-0.55的含颗石藻烃的源岩,为低成熟原油生成阶段。本文还研究了颗石藻热模拟产物中 相似文献
16.
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的生烃机制与成烃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碳酸盐岩中有机质的多种赋存形式和碳酸盐岩对有机质特殊的催化作用,决定了碳酸盐岩特有的生烃机制物成烃模式,碳酸盐烃源岩的生烃过程分为早期的生物大分子解聚生烃阶段;中期的干酪根大量热降解生烃阶段;碳酸盐矿物包裹体有机质和晶包有机质在高演化阶段生烃三个主要阶段,是个多源复合,多阶段连续的生烃过程,而且与碎屑岩生烃比较,具有生油高峰和生气高峰滞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芦草沟组油页岩在吉木萨尔盆地内广泛分布,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为探究烃源岩非均质性对生烃动力学的影响,选取大龙口剖面芦草沟组高(724 mg/g)、中(555 mg/g)、低(219 mg/g)3个不同氢指数(HI)的干酪根样品,进行生烃动力学热模拟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HI控制烃源岩的生烃潜力, HI越高,烃源岩的生烃能力越强,倾油性越强,生油气转化率越快,气油比(GOR)越低,生成的油芳香度越小,生成的气态烃干燥系数越小;HI越低,生烃能力越弱,倾气性越强,生油气转化率越慢,GOR越高,生成的油芳香度越大,生成的气态烃干燥系数越大。3个干酪根生油气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HI越高,生油气活化能分布越集中;反之,生油气活化能分布越分散。生烃动力学参数反演生烃史(5℃/Ma)结果表明:HI越高,烃源岩生油量越大,排油越早,生气期越短;反之,生油量越小,排油越晚,生气期越长。根据烃源岩排油门限(100mg/g)和排气门限(20mg/g)研究,将芦草沟组干酪根生烃动力学结果应用于吉木萨尔凹陷烃源岩生烃评价,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成熟度为低熟–生油窗阶段,大部分已达到排油门限但未至排气门限,具有很高的页岩油开采潜能,不具有天然气开采潜力。烃源岩非均质性对油气差异聚集和相态变化的启示为:HI高的烃源岩生烃占优势时产物以油相为主, HI低的烃源岩生烃占优势时产物以气相为主,二者搭配可形成“油溶气、气溶油”的运移模式;此外,在高演化阶段,低HI烃源岩的高产气能力可以对之前充注的油藏产生次生改造,形成次生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18.
19.
摘要:用热解色谱(Rock-Eval)对2个褐煤样、3个气煤样的28个分离组分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不同密度镜质组组分之间生烃潜力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镜质组不仅可以作为重要的生气母质,而且还可以作为重要的生油母质。 相似文献
20.
油页岩是未来重要的补充与替代能源。通过开放体系程序升温热模拟实验,对燕山地区下马岭组海相油页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热裂解反应主要发生在440~480℃,表观生烃活化能集中分布于170~290 kJ/mol,主峰约为240 kJ/mol,明显高于陆相油页岩(抚顺油页岩和茂名油页岩),而与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甘肃平凉奥陶系灰岩及爱沙尼亚奥陶系Kukersite油页岩)活化能分布范围及主峰位置相似。以ICP技术规范为例,在相同热历史条件下,通过数值模拟认识到下马岭组海相油页岩主生烃温度为275~325℃,高于湖相油页岩(265~305℃),而与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相似,表明其可能具有与古生界海相有机质相似的生烃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