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国家地震局、美国科学基金会及日本文部省资助、具体由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主办的中美日三方减轻多种自然灾害的工程科学讨论会于1985年1月7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讨论会的中外代表共80余人,其中中国的正式与列席代表共45人;美方17人;日方15人。还有3位来自意大利和奥地利的特邀代表。会议的中方主席为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刘恢先教授;美方主席为美国伊利诺大学洪华生教授;日方主席为日本东京大学伊藤学教授。会上,代表们就四个专题,即地震、洪灾、风灾与滑坡,交流了40余篇学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的大力协助下,由中国地震学会和日本地震学会共同发起和组织的中日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28—31日在北京香山召开。出席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代表共187人,其中日方代表67名,中方代表120名。为使更多年轻地震学者有机会参加交流,会议还吸收了近60名的旁听代表。这次讨论会共收到涉及地震学研究各个领域的学术论文171篇,其中日方64篇,中方107篇。这些论文反映出近年来两国地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顾功叙教授和傅承义教授、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教授、中国科协国际部卢景霆部长等应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或闭幕式。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美地震研究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附件3“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合作研究”计划,由中国国家建委抗震办公室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通过建筑、城市规划和工程减轻地震灾害专题讨论会,于1981年11月2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讨论会的中国代表19人、美国代表11人。会上共宣读和讨论了论文25篇(中国13篇、美国12篇)。论文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12月6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大陆地震构造及地壳动力学学术讨论会”.24名委员和来自全国的10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119篇学术论文或论文摘要,全部在会上进行了宣讲.主任委员丁国瑜主持会议,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马杏垣在会上讲了话. 马杏垣指出,这次专题学术讨论会是邢台地震以来的一次盛会,众多的学术论文反映  相似文献   

5.
日本内陆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5月12—14日在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召开。与会者超过100人。这次学术讨论会分热构造与地震、非均匀构造与地震、地震物理三部分,报告论文31篇。第一部分是“热构造与地震”。报告内容  相似文献   

6.
1985年9月3日在北京召开了由我国主办的“地震研究中的模糊数学法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除东道国外,还有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代表共60多名。这次会议,为从事地震学、地震工程学以及模糊数学等方面研究的专家学  相似文献   

7.
零讯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在京成立1987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灾害学学术讨论会、灾害经济学学术讨论会、城市地震对策会议等灾害学讨论会,并在这些会议的基础上,于1987年11月15—17日在京成立了一个研究灾害对策的组织——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该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恢先指出,保证我国四化建设,除需要一个国际和平、国内安定团结的环境之外,还必须对多种自然灾害进行积极、有效的防御。协会常务副  相似文献   

8.
日本地震学会每年春季和秋季召开两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1980年的秋季大会于10月14日至16日在仙台市召开,共有三百多人出席,包括日本著名地震学家萩原尊礼、铃木次郎、力武常次、浅田敏、字津德治和茂木清夫等。六名中国地震学者也应邀出席了这次大会,受到日本同行们的欢迎和关注,此外未邀请其他国家的地震学者参加。会上共宣读论文237篇,其中包括中国学者或与日本学者合作的论文3篇。论文中有不少是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讨论会鼓励年青地震学者提交报告。整个会议比较紧凑,学术讨论气氛较浓,基本上反映出近年来日本地震研究工作的概貌。  相似文献   

9.
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与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0月9日至14日在大连召开了地磁学术交流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地震系统等有关单位的代表9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与报告一百多篇。  相似文献   

10.
“国家地震局华北地震工作协作区”委托河北省地震局于1982年8月17日至23日在北戴河召开了地下水专题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34个单位,正式代表65人,交流了论文36篇。 会议期间重点讨论了地下水的最佳观测环境与条  相似文献   

11.
苏联科学院于1985年3月18至21日在马加丹召开了地震学和抗震工程联合委员会远东组第五次学术讨论会,10个从事远东地区地震学和抗震工程研究的机构派出65名代表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伊尔库茨克、雅库茨克、新西伯利亚、莫斯科的地震机构也派出代表参加了讨论会。全体会议共听取了21篇学术报告,还提出了26篇书面报告;出版了报告提纲汇编。报告分为5个主要议题:①远东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与深部结构;②地震资料的计算方法和处理程序;③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2月7日至11日,在上海召开“地震观测技术学术讨论会”。专委会委员和来自全国二十几个单位的数十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奕麟主持了会议. 这次会议是自专委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这种较大型的综合性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交流和检阅近几年来在地震观测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会议共收到了30余篇学术论文和工作报告,其内容包括测震、地磁、地电、地应力、地下水、重力等领域在观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4月17日至21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与会代表80余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曾融生先生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参加会议的还有水电部、航空工业部、建筑科学院、大专院校和地震工程、地震地质、地震前兆等专业委员会的同志.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65篇,其中122篇收入会议的“摘要汇编”,大会宣读的60余篇.会上组织了半天关于潜在震源区划分问题的专题讨论,约20位代表在讨论中发了言.  相似文献   

14.
由福建省地震局和福建省地震学会主持召开的福建省减轻地震灾害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2月26日至28日在福州举行。来自地震、地质、气象、建筑等部门的70多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交流了70多篇学术论文。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长王国治、福建省科委主任吴诚和福建省科协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为开展地震科学学术交流、探索地震前兆特征和规律、促进地震科学研究和观测工作,云南省地震局于1月5日至8日在昆明召开了通海地震学术讨论会。省内外地震局(队、所)、大专院校、有关部门等24个单位的一百多名科技人员参加了讨论会。这次讨论会共收到科学论文77篇,其中有63篇在会上进行宣读。这些论文内容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中日地震预报讨论会于1984年12月3日至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国家地震局同日本测地学审议会代表铃木次郎先生于1982年9月在北京商定的。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高文学、丁国瑜同志率领中国地震代表团共二十人参加了会议。日本方面得到文部省支持,由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茂木清夫教授负责筹备、组织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7.
零讯     
第26届欧洲地震委员会学术大会在以色列召开两年一度的欧洲地震委员会学术大会于1998年8月23~28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约250人,提交大会的学术论文共263篇。这次大会只有一个主题报告,题目是“超大城市的地震减灾”,报告人为意...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国家地震局主办的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讨论会(简称IIICCE)将于1992年10月7-1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得到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支持和赞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括介绍了将由我国主持于1985年9月3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的“地震研究中的模糊数学方法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的宗旨是为从事地震学、地震工程学以及模糊数学等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以交流模糊数学在地震预报、地震工程、震害估计和土木建筑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应用模糊数学的新方法,新技术,促进其在地震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除东道国中国的代表外,将有美国、日本、意大利、新西兰、民主德国、西班牙、法国等国的代表应邀参加。本文介绍了会议的四个专题及其涉及的内容,以及四篇综合报告和50多篇论文题目。会议的大部分论文拟收入将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论文集。  相似文献   

20.
国家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2月16日至21日在上海联合召开地震活动图象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和研究机构的代表共96人.会议共收到120余篇学术论文.经会议组织委员会审定收入论文摘要汇编的有106篇.在大会上宣读71篇,其中包括与地震预报有关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