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山编 《地理研究》1988,7(4):112-113
1963年10月,根据当时三线建设的需要和中国科学院关于全国地理研究机构合理布局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成都设立西南地理研究室.1965年初,中国科学院地理工作会议决定西南地理研究室扩建成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西南分所.当时竺可桢教授曾指出,西南分所应以西南山地高原的调查利用为主要研究方向.1966年4月,西南分所正式成立.随后即进入“动乱”年代.1971年4月西南分所体制下放至省,更名为四川省地理研究所.1978年1月,四川省地理研究所复归中国科学院,称成都地理研究所.它以泥石流、滑坡为主的山地灾害研究,以及山地地理环境形成、演化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作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
我首先代表中国科学院对第二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四个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研究协调中心和成都科技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联合筹备组的同志们表示感谢,向省市领导给予会议的指导和支持深表感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一本集中反映我国泥石流研究成果的《中国泥石流研究专辑》(载《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集刊》第4号),最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各地新华书店经售。 本专辑搜集论文32篇,40余万字。专辑内容包括:泥石流的分布、成因与分类,泥石流运动过程与堆积特征,泥石流体结构,泥石流特征值计算以及泥石流工程防治和综合治理,泥石流测量仪器的研制、测试和泥石流模型试验;此外还有泥石流研究内容与发展方向的学术讨论。 专辑基本上反映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我国泥石流研究的进展与水平,显示了泥石流这门新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持的全国泥石流防治经验交流会,于1981年11月17日至23日在云南省东川市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85个单位的地学专家、水文泥沙专家、工矿交通方面的工程技术专家和泥石流专业研究人员100多人。会议  相似文献   

5.
成昆铁路屡遭泥石流危害。铁路系统、路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地方政府对沿线的泥石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撰写了许多考察报告,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总结了深刻的教训。 为进一步探讨沿线泥石流的属性、活动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据此作出综合防治规划和提出综合治理措施,1983年初中国科学院受四川省建设委员会的委托,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指示我所组建成昆铁路北段泥石流及防治研究课题组,对占全线泥石流沟总数  相似文献   

6.
竺可桢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他不仅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而且为我国山地研究(尤其是山地灾害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回顾竺老1965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报告,以及他对西南山崩、泥石流考察研究的期望,使我深感竺老极为关心和重视我国西南山区建设和山崩、泥石流灾害。 随着我国山区经济建设的发展,竺老指出,山区研究应抓:山区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以西北黄土地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西南山区为主,进行山地利用与水土保持的研究,提出开展多种经营、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为开展农林牧副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竺老的这些学术思想,对当今我国大西北、大西南山区的资源综合开发利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简称东川泥石流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半自动化泥石流野外观测站。它位于我国云南省东川地区。该站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云南省东川矿务局多年观测工作的基础上,于1980年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开始筹建,1984年基本建成,现拟将实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8.
2011年2月13日18时35分,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冰川、冻土、泥石流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施雅风先生离开了我们。施雅风院士是我国泥石流研究的奠基人,对我国泥石流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创、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了大批研究人才,为我国成为世界泥石流研究强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1963年9—10月他率队开始考察西藏波密古乡冰川泥石流,至2011年1月发表庐山泥石流和第四纪冰川的讨论文章,施先生研究泥石流近半个世纪。施先生去世后,作为泥石流研究者,作为施雅风先生当年的同事和晚辈,我们搜集和查阅了大量有关泥石流研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沿革1957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正式成立。1959年创建新疆分院地质地理研究室,不久又分为地质室和地理室。1961年新疆分院所属地理室、土壤室、生物室联合组建新疆水土生物资源综合研究所。1965年地理室脱离综合所,与地质室合并,成立新疆地质地理所。1970年该所被改建为新疆地震大队,隶属于国家地震局。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1978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恢复成立了新疆地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1月3日,由云南省科委主持,邀请云南省计委、云大数学系、水利部门和中科院成都山地与环境所等单位的省内外专家,对云南省地理研究滑坡泥石流室唐川主持完成的云南省科委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项目《泥石流动力堆积模拟实验和危险范围预测模型》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目前,美国的同类研究多集中于古沉积扇的结构、构造、古沉积环境,沉积相的对比研究,以及通  相似文献   

11.
第二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自1986年10月20日在成都开幕以来,经过五天的学术交流,今天就要闭幕了。我受会议领导小组的委托,就本届会议进展情况和今后工作,向大会作简要总结。 这次会议是继1980年4月第一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之后,又一规模宏大的全国性泥石流会议。来自全国泥石流科研、教学、勘测、设计、管理和防治实践第一线的80多个单位180多名代表(其中正式代表128人,特邀代表10人,列席代表50多人)欢聚一堂,交流了六年多来我国泥石流研究和防治方面的丰硕成果,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了今后  相似文献   

12.
回顾与展望     
这一期《山地研究》的内容是介绍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建所二十年来的主要工作。按照中国科学院关于我国地理研究机构的布局,我所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中国山地综合研究和西南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研究。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包括丘陵和高原)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山地是一个自然-人文综合体,研究山地必须有综合观点。我所的山地研究工作主要是关于山地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探讨;山地资源的调查、了解以及对它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山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泥石流学家高桥保教授,应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的邀请,于1982年10月18—20日在成都讲学三天。讲学的内容有:1.日本泥石流研究现状;2.泥石流及其堆积过程;3.潜在泥石流及泥石流危险区的确定;4.泥石流的防治;5.土壤侵蚀及人类活动。我国30多个从事泥石流工作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交通、矿山、水利等生产单位和设计部门的50余位专家和科研人员听取了讲学内容,并与高桥保教授就泥石流有关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成都地质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上海铁道学院、甘肃省滑坡泥石流研究会、四川省地理学会骨坡专业委员会、陕西地质学会滑坡泥石流专业委员会和陕西土木建筑学会滑坡防治委员会等联合举办的1987年全国滑坡学术讨论会,于10月21—25日在成都召开。与会者有240余位,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149个单位;此外还有20位日本滑坡学者。  相似文献   

15.
泥石流监测预警站利用的是泥石流预警报系统,以便对泥石流进行监测后,作出泥石流预警报。泥石流预警报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这就是:1.暴雨类泥石流预报子系统;2.泥石流地声报警子系统;3.泥石流规模报警子系统。三个子系统分别用在泥石流监测预警站所属的雨量、地声、泥位三类泥石流监测点上。泥石流预警报系统由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在蒋家沟研制而成,1985年底通过鉴定,获1986年度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扼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对外开放三年来,在泥石流观测试验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中的新进展,同时也简述了站设基金课题、国家基金课题和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对今后的观测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理研究》2001,20(6)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研究室 ,是以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研究室、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土地资源研究室两个部门为主体 ,于 1999年底整合建立的创新基地研究室 ,是国内从事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土地评价、土地退化与恢复重建机制等方面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科研机构之一。该研究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 18名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 ,研究员 7人。此外 ,特聘 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为该室学术指导。访问学者、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等流动人员 2 0余名。学科方向与目标 以陆地…  相似文献   

18.
1986年11月20—22日在云南省东川市,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对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和云南省东川市泥石流防治研究所共同承担的《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综合考察与防治规划》研究课题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9.
1988年1月中国科学院批准,其下属的成都地理研究所改名为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山地所)。 改名目的在于,适应改革需要,突出研究特色,更好地为山区经济建设服务。山地所以山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以泥石流、滑坡为主的山地灾害防治,山地环境和山地合理开发利用等研究、积极参与国家制定山区开发宏观决策、山区重大工程建设和山地环境保护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1982年11月22—27日在兰州举行了甘肃泥石流学术讨论会。会议由甘肃泥石流研究会(即原甘肃泥石流研究联络组)主持。出席会议的代表105人,来自全国13个省区市,代表57个单位。会议共收到论文60篇,内容含泥石流基本性质、泥石流沉积环境,泥石流防治经验,泥石流基本理论和泥石流模型试验等。在会上放映了三部泥石流资料影片(其中之一是1982年刚摄制的《宝成铁路北段泥石流及其治理》样片)和一些泥石流考察和研究的幻灯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