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征地是事关农民利益的大事,征地制度则是涉及国家、集体、个人等不同权利主体的复杂制度关系。近年来,由于原有征地制度已经与现实不相适应,在补偿标准、安置方式等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方面明显滞后,操作程序也相对缺乏透明度,从而导致上访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群众上访案件中涉及土地问题占近40%,其中约60%涉及征地。征地制度改革也因此逐步展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2.
浅谈当前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征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多数建设项目需要通过政府征用土地的方式供应大量建设用地。由于我国现行的征地制度已很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征地过程中农民的权益常常受到侵害。因此,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已经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目前法律未对“公共利益”做出明确的界定,致使征地范围失控,损害农民利益,引发大量群众集体上访,影响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问题,以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步伐”的要求作为切入点,在深入分析当前征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订《公益性征地目录》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设计思路,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经由征转为国家建设用地,但由于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基本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其不适应性和滞后性日益彰显,存在极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弊端。为此,构建新的土地征用制度、从而保证农民在土地开发利用发展进程中分享收益,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亟需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7月31日下午,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主持召开第20次部长办公会,研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特别是征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有关问题,并研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总结表彰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进入新阶段,如何形成公平、合理的征地补偿价格机制是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通过讨论目前征地补偿构成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全国征地补偿水平调查数据,提出了形成公平、合理的征地补偿价格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非农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征地活动发生频繁。在征地过程中和征地后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怎样既保证国家建设的用地需要,又切实维护好农民利益,有利于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实现征地制度规范化、市场化和法制化。为此,广东省佛山市国土资源局作为国土资源部2001年批准的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在征地补  相似文献   

8.
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下,土地增值收益由政府独享,增值收益与征收补偿的巨额差距,引起农民信访问题增多.文章对土地制度二元结构对比分析,认为将土地增值收益与农民割舍开来,有悖于公平正义的法理要义,也不符合物权价值规律和国际上土地发展的物权设置惯例.作者引入农地发展权视角,探索征地补偿新机制的重构,立意土地物权发展利益重新分配,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为落实中央顶层精神和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制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征收是保证国家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所需土地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现行土地征收中存在的征地审批程序繁杂、土地征收补偿程序混乱等主要问题,提出要科学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改革现有土地征收制度等对策及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土地征收制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较低,不利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稳定,制定和实施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是目前征地补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完善土地安置补偿制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保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确定征地区片价技术路线,测算全区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重点分析了征地区片价实施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对应的保障措施,探索征地区片价的制订方法和保障措施,为农用地的征用、管理、估价和补偿办法提供一定科学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土地制度改革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土地制度改革必须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围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目标,在符合我国基本土地制度和特色的前提下,稳妥审慎予以推进.这是日前召开的第20次部长办公会强调的.会议研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特别是征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相似文献   

13.
同志们: 征地涉及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和土地用途的变化,关系到农民的合法权益和长远生计。近年来,一些地方由于征地补偿低、安置不落实,影响了被征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由此引发的群众上访、信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今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从贯彻保护耕地基本国策,解决好失地农民长远生计,保证社会长治久安出发,将研究征地存在的问题,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4.
征地制度改革,一直是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反复修改,最近河北省国土资源厅代省政府草拟了一个《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促用工作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相似文献   

15.
按照会议要求,现就我部解决损害农民土地权益问题,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等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年来,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和国务院纠风办的部署,始终把加强征地管理,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和落实经营性土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作为重点,有关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央领导十分重视,方方面面都高度关注。中央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分解为336项重要改革举措,由国土资源部牵头的9项,任务中8项是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内容。根据中央的部署,国土资源部今年要提交征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土地被国家征用的数量逐年增多,由此引发的征地补偿费用分配民事纠纷也与日俱增,日显突出。在当前农村,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补偿不存争议,而在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分配问题上。由于缺乏明确的规定,加之各地的实际情况干差万别,导致土地的补偿费存在很大争议。本即是以现行法律为基础,按照产权经济的理论探讨土地补偿费在农民集体内部怎样台理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继而在城市推开。1978年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08年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关系由15年不变、30年不变为长久不变;改革推进到城市后,城市国有土地使用开始由无偿、无价、无限期使用逐步转变到有偿、有价、有限期使用;通过这场改革初步形成了我国土地市场的基本制度和政府调控管理体系,带来了土地利用方式、管理方式的深刻变化,对搞活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土地收益分配严重失衡,受损害最大的是广大农村、农民。未来土地使用制度深化改革的出路,是要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使他们能够具备完全的市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广东省出台《集体建设用地合作权流转管理办法》,一时间经济法律界的专家学者纷纷撰文。有的指出:(1)珠三角地区二十年来土地出租用于非农建设市场活跃;土地发挥了最大的经济效益,当地农民因之走上富裕道路:(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参照国有土地的管理办法出让、出租,实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所有权权能的全面行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3)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与土地使用者签定有偿使用合同并获取土地收益,从根本上解决了被征地农民与政府的矛盾;(4)国家对某一项工作做出改革决策之前一般先进行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以后全面推开,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不久将在全国实施……  相似文献   

20.
浙江安置失地农民的十种办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妥善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浙江省委、省政府较早开展了征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多形式安置被征地农民。2002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征地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通知》等文件。浙江省在探索多形式安置被征地农民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安置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10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