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暗绿色硬土层,以它特殊的颜色和强度夹于地下二个海相软土层之间,因而取名于“暗绿色硬土层”。它是上海地区全新统与更新统分层的标志层,是高层建筑物良好的桩基持力层,在地面沉降中它具有抗沉降作用。因此。深入研究暗绿色硬土层的地质与工程地质特征,对研究上海地区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控制地面沉降等都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暗绿色硬土层是晚更新世末期干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湖沼相沉积物,属于海退期三角洲平原相,组成河岸阶地,与现今东海大陆架构成统一的大陆平原。由于海水不断东退,河流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部广阔的滨海平原中存在着浅埋的硬塑状态的粘性土层即浅部硬土层,是淤泥质软土地区的良好的地区性持力层。本人曾对其区域特征作过讨论(见1980年第二期“上海地质”),在上海地区其基本特征有三: 1.上部以暗绿色为主,故有“暗绿色硬土层”之称。下部变黄。总厚约十米。上细下粗,由亚粘土渐变为亚砂土或粉砂; 2.多呈硬塑状态,土的固结程度和强度指标较好。如上海港集装箱码头:  相似文献   

3.
正珠海某工程地域属典型海陆相沉积,地基处理深度范围分布包括回填砂、淤泥层、砾砂层、砾性黏性土等,持力层在砾砂层。地下水位较高,采用湿作业环境下的灌注桩施工工艺,持力层为砾砂层,成孔进入砾砂层2m,砾砂层存在沉渣速度快的问题。该地区所有桩100%声波检测,而I类桩合格率整体偏低,存在共性,持力层位于砾砂层的沉渣控制,成为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浦东新区高层建筑主要桩基持力层之一的暗绿色和褐黄色硬土层系统勘察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和地层对比研究,对硬土层的沉积特征作一剖析。认为该硬土层为末次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风成黄土沉积物经过次生变化作用演变而成。  相似文献   

5.
软土后生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软土地区的褐黄色硬壳层、暗绿色硬土层和所谓“次生硬土”等特殊土层的成因,提出后生作用对软土改造的观点。这类土往往是建构筑物的天然地基或桩基持力层,因此进一步搞清其成因变化将是研究土力学和工程特性的重要地质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根据多年来对本专题的研究,提出了目前沿海平原地区在“暗绿色硬土层”的第四纪地研究和岩土工程勘探中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倾向性意见,对新版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讨论,指出随着当代工程建筑规模的发展,研究工作的重点应转向硬土层下埋藏更深的桩基持力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141根试桩承载力分析,论述了单桩入士深度与承载力的相关特征,从而论证了选用桩断面与稍密一密实(浅或深)砂类土作为桩基持力层的合理性。近一步分析了影响桩承载力值的几个因素,并提供选择合理的桩断面、桩尖持力层和入士深度的可能性,认为能获得明显的工程与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基中分布有较厚的砂土层,砂土层是桩基的良好持力层。该地区砂性土埋藏浅,厚度大,往往夹杂粉土或粉质黏土,一般随深度增大,砂土变密实。已有研究成果中,针对桩身穿过多层砂土条件下桩基承载力的研究较少。砂土地基中打入桩试验结果表明,砂性土的状态对打入式预制桩的施工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松散或稍密的砂性土中沉桩一般比较容易,而在中密或密实的砂性土中则较为困难。本文通过某电厂工程灌注桩现场静载试验,研究了砂土地基中桩身沉降随荷载变化规律,分析了桩身轴力随地层深度变化特征及不同土层的桩侧摩阻力。设计钻孔灌注桩桩径为800mm,桩长为47.2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桩身穿过9层土层,由现场3根桩静载试桩结果可知,荷载与沉降关系呈非线性,Q-s曲线分为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整体破坏3个阶段, 15m深度以下的粉细砂层侧摩阻力对桩身轴力影响较大, 15m以上粉质黏土和淤泥质土对桩轴力影响较小。根据Q-s曲线确定单桩极限载荷约为4800~5400kN,平均值为5201kN,可满足设计要求,地基中下部砂土层承载力较大,砂土侧摩阻力大于黏性土的侧摩阻力,最大可达到70kPa。所得结论可为该类地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及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第四系土层大直径超长桩的承载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没有良好的持力层 (基岩或砂、卵石层 )和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 ,对第四系土层大直径超长桩 (钻孔灌注桩 )的承载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以分析结果为依据 ,预估单桩承载力 ,结果与静力试桩结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一个良好的桩基工程,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速率慢、沉降量小及沉降均匀等特点,当工程地质条件表明:建筑物基底下的地基土层没有足够的承载力,或可能导致超过容许范围的沉降,而较深的地层有较高的承载能力时,采用桩基穿过软弱土层,使桩尘进入抗剪强度高的地层桩基持力层,  相似文献   

11.
刘翔  姜秀萍 《辽宁地质》1998,(2):150-153
软弱土层场地若采用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所需强度与沉降要求,采用换土撼砂法就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运用应力分布原理合理确定撼砂层厚度不仅可保证工程稳固性,并可节约投资和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12.
上海港外高桥四期码头桩基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港外高桥沿线上下游的桩基地层地质条件存在着差异。以拟建四期工程为起点的下游段,具有“稳定砂层”深埋,持力层范围内土层的泥质成分增多等特点,经勘探及沉桩、试桩检验,下游地段并不由此导致桩长甚至桩型变更等问题,上游的桩基设计经验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3.
该工业厂房平面尺寸为42.0×21.0米,高八层(39.6米)。预制短柱装配式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箱形基础46.0×25.0×3.9米,座于“褐黄色表土层”上。该处地基土层特征见图1。由图可见,在负二十余米标高处缺失上海地区正常的“暗绿色硬土层”,持力层范围内几乎均为全新世淤泥质软土。  相似文献   

14.
某工程长短桩组合桩基础设计方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敏  杨桦  王伟  黄上进 《岩土力学》2005,26(Z1):218-222
针对土层中存在上下两层或多层可供利用的桩端持力层,且建筑物对沉降要求较高的情况,基于减沉桩原理,根据长桩控制变形、短桩提供承载力的基本思路,提出长短桩组合桩基础设计思想。结合某一实际工程桩基设计,采用长短桩组合桩基础方案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长短桩组合桩基础不仅可以大量减少长桩用量,而且可有效地控制基础整体沉降和差异沉降,显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 工程概况大楼高 8层 ,钢筋砼框架结构 ,人工挖孔桩基础 ,桩端持力层承载力设计值要求达到 80 0kPa。因浅部持力层厚度薄 (埋深 8 0m)承载力不足 ,强度较高的持力层埋藏较深 (大于 2 0m)。经比较 ,采用了岩土工程师提出的利用浅部持力层进行人工垫层 ,提高承载力的处理方案。大楼于 1993年底建成使用 ,至今情况良好。2 建筑场地地质概况据勘察 ,场地属富屯溪左岸二级阶地 ,自地表向下有 3层土层 :①粉砂土层 :厚度 8 5 0~ 9 0 0m ,稍密~中密 ,属冲洪积物 ,承载力值fo=12 0kPa。②砂砾石层 :厚度 0 4 0~ 0 6 0m ,中密 ,…  相似文献   

16.
长短桩技术在有邻近堆土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颂南 《岩土工程技术》2012,26(3):125-127,F0003
建筑物周边的不均匀堆土给建筑物带来了安全隐患,如何消除这些安全隐患又避免高昂的桩基工程造价,就这一问题针对土层中存在多层可利用的桩端持力层提出了短桩、桩间土提供承载力,堆土侧采用长桩控制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设计思路,并对全短桩方案和邻近堆土侧加长桩长的长短桩方案分别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有邻近不均匀堆土的建筑物采用长短桩组合桩基础,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而且大大减小了桩基础的工程造价,对解决不均匀堆土对建筑物带来的危害,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活页式吊桶钻头煤田地质129队曾铁军我队曾在山东挤南涤纶厂桩基工程施工中,按照设计:施工地层为一套河淤砂粘土层,上部夹砾石,下部夹砂卵石;-9.25~15.34m为强透水层,土质软化蠕变性大;-15.34~-15.65m以下的老地层为桩尖持力层。桩孔...  相似文献   

18.
针对嵌岩桩桩端硬持力层厚度小于3d的实际情况,为确保安全又节省造价,在分析桩一岩土体系的荷载传递机理和岩石破坏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桩端硬持力层的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用该公式计算桩端硬持力层厚度的冲切承载力,并与桩基设计荷载相除得到安全系数K,根据安全系数K的大小判定桩端硬持力层的厚度能否满足荷载要求。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在红层地区的运用效果好,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哲  丁洲祥  杨育人 《岩土力学》2006,27(Z1):865-868
筒桩土芯性状复杂,而筒桩承载力计算还不成熟。分别对黏性土层和砂性土层中筒桩土芯承载机理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土芯与筒桩存在相对位移趋势,相对位移的发生是筒桩内侧摩阻力产生的原因,得到了土芯内摩阻力及土芯端部承担荷载计算公式。黏性土层中土芯承载作用较小,而砂性土层中由于土芯闭塞效应承载作用大大加强,得到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公式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广州清水濠建筑场地的地基岩土自上而下为:人工填土(包括杂填土和素填土--粉质粘土),冲积层(包括淤泥质土、淤泥和中砂),残积层(粉质粘土)和风化基岩(白垩纪三水组泥岩,按风化的程度划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和微风化带),属软弱土场地类型,总厚17.3~55.6m.根据地基岩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及拟建建筑物对地基岩土的要求,认为人工填土层、冲积层、残积层和强风化泥岩均不宜作为基础的持力层;中等风化泥岩的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0MPa,可作为裙楼的桩端持力层;微风化泥岩的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9.0MPa,是拟建建筑物理想的基桩持力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