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寒害严重影响和制约海南芒果种植业的发展,芒果寒害气象指数保险费率的厘定及其合同设计对于转移灾害风险、减少农民损失、促进海南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利用海南省18个市(县)1990-2010年的芒果产量数据和1961-2010年的气象数据,基于极值理论构建产量风险分布模型,厘定了各市(县)的纯保险费率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纯保险费率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的五指山、琼中和白沙,以及北部的澄迈,其中白沙最高,这些地区芒果寒害风险较高,且种植技术或防灾减灾能力较差,建议采用高免赔额费率;纯保险费率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部,其中南部三亚和陵水无寒害,其他市(县)寒害风险较低,建议实行低免赔额费率。同时,设计了基于不同免赔额的保险产品及合同,可为海南建立和完善芒果政策性农业保险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利用MODIS监测2008年初广西甘蔗的寒害冻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宗琨  丁美花  杨鑫  欧钊荣  何燕  匡昭敏 《气象》2010,36(4):116-119
在获取广西甘蔗种植空间分布遥感信息及结合大量田间调查的基础上,应用EOS/MODIS遥感数据资料对2008年初寒害冻害发生前、后及2007年同期的广西区域甘蔗NDVI值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应用EOS/MODIS遥感数据资料开展甘蔗寒害冻害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百色、田阳、田东和平果气象观测站1971~2013年历年实测的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及平果站1990~2013年甘蔗、1994~2013玉米发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的有效降水量计算法,对右江河谷甘蔗、玉米旱作各生育期需水量、水分盈亏、灌溉需水量情况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右江河谷各县区甘蔗以及除平果外大部分县区玉米的全生育期平均水分条件是亏缺的,甘蔗全生育期水分亏缺主要由茎伸长-成熟期缺水引起,该生育期阶段多年平均灌溉需水量为220mm;玉米全生育期水分亏缺则主要由播种-出苗及乳熟-成熟期缺水引起,其中以播种-出苗期缺水最多,该发育阶段多年平均灌溉需水量为30mm。近40年来,右江河谷甘蔗各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和水分盈亏指数的变化呈减少和下降的趋势,灌溉需水量的变化则呈增加趋势;大部分县区玉米除乳熟-成熟期外,其余各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和水分盈亏指数的变化呈微弱减少和下降趋势,灌溉需水量的变化则呈微弱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广西芒果布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采用贝叶斯准则判断广西各地芒果的气候生态适应程度,从而作出芒果生产布局的规划。  相似文献   

6.
分析表明:云浮冬季寒害年平均1.55次,其中一般寒害(Ⅰ+Ⅱ)年平均0.92次,占总次数的60%,严重寒害(Ⅲ+Ⅳ+Ⅴ)年平均0.62次(3年两遇),占总次数的40%;降温型寒害(Ⅰ+Ⅲ)年平均1.32次,占总次数的85%,低温型亚类(Ⅱ+Ⅳ+Ⅴ)仅占总次数的15%。从各亚类来看,亚类Ⅰ频数最多(60%),亚类Ⅲ次之(26%),年平均0.40次(5年两遇),值得关注,亚类Ⅴ最少,年平均0.15次。  相似文献   

7.
钦州红树林寒害调查及无瓣海桑耐寒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介绍钦州市2008年初红树林的受灾情况及其成灾的原因分析,并根据近年引种的无瓣海桑造林成败,通过其越冬条件及几个极限温度的进一步对比分析,对无瓣海桑的耐寒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保护和改善钦州市沿海红树林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9.
2008年广西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3,他引:10  
利用T213、ECMW F数值预报资料和MICAPS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对这次极端天气事件成因进行分析,表明造成这次长时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主要原因有:(1)北半球东亚倒Ω流型使大气环流长时间稳定,使北支、南支锋区偏南,极地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影响到江南、华南,华南静止锋在沿海长时间维持,锋区强度大;(2)南支槽活跃,西南暖湿气流持续向我国南方输送,冷暖空气在华南上空交汇,导致广西出现长时间的降水;(3)逆温层维持时间长,长时间的降水普遍以小雨为主,容易形成过冷水滴,雨淞范围从贵州、湖南南扩至广西北部,造成道路结冰、电线积冰等次生灾害,灾情严重。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技术的广东荔枝寒害监测预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GIS技术和气候学模型,融合土地利用、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地理信息,对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进行较高空间分辨率的地理订正,结合冬季经济林果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受害指标,实现对广东寒害发生发展及其强度、范围的实时动态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与结论:(1)采用过程降温幅度和过程极端最低气温2个因子定义寒害指标,克服传统业务指标局限性;(2)根据T213数值预报产品,采用MOS预报方程,实现广东省86个地面气象站的气温预报;(3) 采用包括经度、纬度、海拔高度3因子的地理订正模型,并进一步采用坡度、坡向地理订正技术,获得了较好效果。最后以1999年12月寒害过程为例检验了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田阳秋季低温冷害规律性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田阳县1961~2010年秋季低温冷害气象资料的统计,引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作分析,结果表明,田阳50a来秋季低温冷害初日,日数呈显著性推迟和减少趋势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秋季华南低温冷害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尚印  刘小宁  孙安健 《气象》1995,21(9):21-24
利用1951-1990年9-10月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48个气象台站资料,讨论华南秋季低温冷害气气候特点。分析发现,低温冷害过程频数自北往南递减,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加,年总日数自北往南迅速减少,南北差别大;出现的时间和降温强度随高度分别提早和增强,持续时间从北往南迅速缩短,极端最低气温从北南升高,沿海高于内陆,强低温冷害所有9年,主要集中在60年代后期到80年低初。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冬季低温冷害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敏  陈晖 《气象》1999,25(3):39-43
分析表明,海南岛冬半年日际气温的变化幅度很大,平均气温很难表征海南岛冬季“冷”的气候特征,从冬季农作物生长角度出发,统计了海南岛(以海口为例)发生低温冷害的气候概率,提出海南岛存在的“相对的冬季”进一步,引进“冷指数”替代平均气温来表征海南岛冬季的“冷”,对冷指数的主要成分分析表明:(1)以五指山脉为界,海南岛南,北两区在冬季存在明显的冷暖差异,山北地区发生低温冷害的气候概率明显大于山南地区,在科  相似文献   

14.
利用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69个市(县)1961~2003年5~9月逐日气温、玉米发育期与冷害资料,用积温距平作为判别玉米低温冷害发生的主导因子,获得玉米主要发育时期冷害发生指标体系及其风险程度,构建玉米低温冷害风险预报模型;分析了43年来玉米低温冷害发生风险的趋势变化,采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趋势检验。结果表明:1961~1983年为玉米冷害发生的高风险时期,其中1964、1969、1972、1983年是玉米冷害发生的最高风险年。1984年之后为冷害发生的低风险时期,尤其在所研究的后几年各地的UskU0.05,表明此时期积温距平水平上升趋势明显,发生玉米冷害的风险很低;玉米低温冷害风险预报模型能够对冷害发生风险、冷害程度、发生范围进行动态预测预报和灾害评估,预报模型的检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热量指数的东北春玉米冷害指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春玉米冷害指标是冷害研究的基础,对我国春玉米安全生产和品种布局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以我国东北三省春玉米为研究对象,以具有明确生物学意义的热量指数为春玉米冷害指示因子,利用气象资料、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和冷害灾情资料,计算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平均热量指数,建立春玉米冷害样本序列,基于K-S分布拟合检验和95%置信区间上限阈值的方法,厘定春玉米冷害指标阈值,构建我国东北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冷害指标,并采用独立的春玉米冷害灾情样本验证指标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春玉米冷害指标在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热量指数的阈值较高,营养生长期略低;指标验证结果与历史灾情记录完全吻合的比率为80.0%,完全吻合和相差1级的比率为100%,且各灾害程度验证得到的准确率均高于75%。  相似文献   

16.
稀土在抗低温冷害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素华  郭建平 《气象》2000,26(12):8-11
通过试验从生理的角度评述了稀土在低温条件下对提高玉米抗逆性的正面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在低温条件下可增加叶片可深性糖的含量,降低电导率,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7.
冷害是东北地区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冷害指标是冷害监测预警的重要依据。以东北地区大豆为研究对象,基于1971—2020年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数据、1992—2020年农业气象站大豆发育期数据和历史灾情数据,以热量指数为冷害指标,构建大豆灾害样本序列,利用Kolmogorov-Smirnov(K-S)分布拟合检验获得冷害指标的概率分布,通过t分布区间估计方法确定指标等级阈值,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讨论冷害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冷害等级与冷害指标完全匹配率达84.4%,该指标等级阈值可以较好反映东北地区大豆冷害发生情况;在相同冷害等级下,大豆三真叶-开花-结荚阶段冷害等级阈值较高,播种-出苗-三真叶阶段相对较低;20世纪70年代的冷害频次最高,1993年前后发生突变,之后呈下降趋势;黑龙江省最北部及吉林省东南部为冷害高发地区,以此为中心冷害频次向四周递减;随年代际变化,冷害频次高值区逐渐缩小,低值区逐渐北伸扩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ArcGIS Engine的北方作物低温冷害监测评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易受气候变化引发的低温冷害灾害,总结常用低温冷害监测、评估方法和指标,结合统计模型,利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气象预报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作为支持,应用ArcGISEngine开发工具包,在Visual Studio 2005开发环境下,完成了以玉米、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北方地区低温冷害监测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现了玉米延迟型低温冷害、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年度低温冷害和遥感低温冷害监测,以及玉米、水稻低温冷害影响评估及预测.  相似文献   

19.
行星运动与厄尔尼诺、东北夏季低温冷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更新 《气象》1998,24(3):9-11
利用厄尔尼诺与行星运动的联系,对厄尔尼诺进行了分类。发现东北夏季低温冷害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的类型有关:负极值型和负正极值型厄尔尼诺的发生年几乎与冷害年一一对应,其他类型的厄尔尼诺则很少甚至不发生冷害。统计表明:三大行星(火、木、土)冲日时日心黄纬的负极值年的次年和木星的正极值的前一年及当年,有利于冷害的发生;土星运行到日心黄经为19~121°时,会导致冷害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