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东京—横滨1985年将发生6.5级地震据东京合众国际社1982年5月13日报道:日本政府的一个研究小组预报:一个里氏6.5级的破坏性地震1985年将要袭击人口稠密的东京—横滨工业区。日本建设省地球研究部主任藤田尚监在一份报告中说明了导致这次悲观预报的具体依据;1974年伊豆半岛近海地震图象及后来该半岛北部出现的地壳异常隆起与1923年的东京地震极为相似。伊豆半岛北部的地壳异常隆起自1974年以来消耗了相当于里氏7.5  相似文献   

2.
3.
地震学——关于地震的科学——可分为两个基本方面:对地震波传播规律和影响的研究以及对地震本质的研究。第一方面研究正在成功地发展着,并且在测定地球内部结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能够帮助确定寻找有用矿物的方向。在研究地震本质方面,情况则相当差。我们对导致地震发生的过程本身迄今仍不太清楚,其原因在于:地震学的传统理论基础——连续介质力学  相似文献   

4.
“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九月八日至十四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经国务院批准后,我国代表在一九七九年四月巴黎国际地震讨论会上倡议召开的.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救灾署、联合国环保署、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的支持和赞助.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日本、新西兰、意大利、奥地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南斯拉夫、泰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墨西哥、澳大利亚、苏联、英国、法国、希腊、荷兰、捷克斯洛伐克、香港、印度、土耳其、加拿大、巴西、中国等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名代表.他们大多数是目前国际上著名的地震学家,有些是政府、地区(如欧州地区)或科研单位地震预报研究的负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救灾署、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等国际组织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陈鑫连  许绍燮 《地震学报》1983,5(1):126-127
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9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救灾暑、联合国环境规划暑、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等组织联合发起和资助,并由中国地震学会主办.  相似文献   

6.
“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ISCSEP)于1982年9月14日胜利结束。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美国、日本、新西兰、意大利、奥地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南斯拉夫、泰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墨西哥、澳大利亚、苏联、英国、法国、希腊、荷兰、捷克斯洛伐克、香港、印度、土耳其、加拿大、巴西、中国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名代表。他们大多数是国  相似文献   

7.
一 般问题中国大陆地区快速破裂场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李永善、李金正(陕西省地震局)本文利用强震活动资料,探讨了快速弹性破裂面、破裂体、破裂区、破裂系和破裂场之间的关系.指出,破裂场是客观存在,可以用模糊数学方法来描述和分析.本文还从破裂场角度探讨了我国大陆地区的主要强震带的成因及其与板块边缘强震带的关系.认为,板内强震带以板块边缘破裂带向板内逐步扩展的结果,整个地壳和板内地壳快速弹性破裂的主要形态是网络式的破裂.破裂的次序是先大块后小块,先边缘后内部,先两端后中间.我国近百年来的强震活动和迁移图象与上述推论非常符合.最后提出了一个关于整个地壳和板内地壳的快速弹性破裂的初步假设(或模式).它可能对进一步研究板内强震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1982年9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的“大陆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简况。参加此次讨论会的有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代表,提交大会讨论的学术论文共73篇,其中包括中国的28篇。此次讨论会充分地反映了近年来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并取得可喜进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次全国地壳与上地幔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2月30日至1983年1月5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47个单位的代表,在会上宣读了83篇论文,就人工源地震的深部探测、天然地震、大地电磁测深、地磁、重力、地热、遥感、古地磁地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学术交流。通过这次会议的讨论展示了我国地壳与上地幔研究的潜在力量及其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Kosso.  V 《内陆地震》1994,8(1):91-94
地震活动性的分形及地震预报科索波科夫V,马泽科诺夫S(莫斯科科学院地球物理及地震预报理论国际研究所,莫斯科)FRACTALITYOFSEISMICITYANDITSAPPLICATIONINEARTHQUAKEPREDICTION¥Kossoboko...  相似文献   

11.
12.
关于大陆地震的特征及其预报许多问题在前几天的报告中已作了广泛的讨论,在此我们仅就我国大陆地震预报研究的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谈谈我们的一些认识。我国地震预报研究,自1966年大力开展以来,通过十六年的观测、研究,已经  相似文献   

13.
在1982年9月8日至9月14日在中国北京召开的“大陆地震活动与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地震研究人员宣读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反映了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研究领域中取得的科研成果。这里将其中的两个专题讨论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第七类一篇短文扼要复述了1982年在北京召开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概况,说明有关内容详见本刊过去对该讨论会的评述介绍;同时附加说明1982年度在地震方面的另一些较重要会议情况曾先后在本刊1982年或83年各期刊登过,在此不再复述。  相似文献   

15.
华南二级板块是一个现代构造运动相对稳定,板内强震较少的地区。因此,很少为地震研究者关注;在地震活动规律和预报方法的定量研究方面工作做得少,然而华南地处中原,人口稠密,是我国工农业发展重地,大型水库比比皆是,因此,系统地研究区内地震活动特征,探讨地震预报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概括地介绍了将于1982年9月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的“大陆地震活动与地震预报国际讨论会”,文章介绍了会议的宗旨,概述了会议发起和筹备的过程及目前的工作进展情况,并着重介绍了会议的五个专题及每个专题中的综述报告和其他重要报告。  相似文献   

17.
二十、新西兰的地震活动及其他本专题有6篇报告,其中4篇着重研究新西兰的地震活动性、活断层以及消减带的结构等,另外两篇分别介绍了美国加州洛马普列塔地震区的三维速度结构和地震活动,以及1993年9月30日发生的印度拉图尔6.3级地震。自80年代末以来,新...  相似文献   

18.
国际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估计科学讨论会概况的续篇,扼要介绍了各国地震学家和社会学家对地震预报的社会响应问题的看法,谈到地震的社会对策、包括学术上的对策、技术上的对策以及应急服务、救灾和震后恢复,还涉及地震预报的社会对策,包括对预报能力的评价,在科学家与政府间建立转换机构,其中尤其强调了目前地震预报的水平要求建立一套评价预报可信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对应的评定机构,以使科学家们能放手大胆地探索预报地震的奥妙。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根据富尼埃·达尔贝博士提供的1979年4月9日—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自然科学、社会和经济学家小组会的资料汇编综述而成的。文中叙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9年以来在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反应及地震防灾方面的一些学术活动。有关1961~1968年的活动情况请参阅《国际地震动态》1979年第8期第10页所述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